【篇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个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说到春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年夜饭。说到年夜饭,我们最常见的是北方的年糕、汤圆、饺子等;南方的是海鲜大餐、腊肉、腊肠等美食。怎么样,说到这,你是不是在直流口水呢?
春节除了吃年夜饭,还有贴春联的风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金鸡一唱千门晓。下联:柳绿千条四海春。对联是不是很有趣?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年夜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春节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所以我越来越喜欢春节了,你呢?
【篇二:寻年味】
自从腊八以来,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浓浓的年味,我则在一旁寻找着自己眼中的年。
足不出户,家中就有年味。在椅子和桌子之间,有一根竹竿横跨当中,就像是一座由两端架起的桥梁,而在这“桥梁”之上则挂着串串油汪汪的腊肠,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还有那条条令所有猫咪都无法抗拒的美食——咸鱼。它们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使之垂涎三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此,鱼和腊肠在年饭中都市必不可少的美味。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的过程中也毫不缺乏年味,更为春节的到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先把上联贴上去,再就是下联,最后是贴对前先一幅对联的概括,是有着画龙点睛之笔,锦上添花之妙作用的横批,贴好过后,红底黑字的春联甚是好看。红底让人能感受到春节到来的喜庆和欢乐,而黑字透露着袭袭油墨香,看起来赏心悦目,更加沁人心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走出家门,在这大街小巷之中凡是有一颗玩乐之心的人,都会手拿摔炮,毫无半点忧虑之意,随地一扔,“砰”的一声,正随着声音,其中之物质散落开来,怎能不让人感到刺激和有趣?也因此,整条大街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氛,从中不难体会到大家对过年的期待之情。
今天正好是全家动员蒸包子的大好时机。只见我爸在潇潇洒洒地从推满面团的缸中掏出一个面团子,电光火石之间,用手指头向中间挖开一条缝,再接着挖出面团的容积,并手疾眼快地把馅儿塞进当中,最后投入蒸笼之怀抱,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照这般进度,蒸笼中已经放满包子,再把四层蒸笼放在灶炉中一蒸,热气腾腾,象征着“蒸蒸日上”。
我也被这满屋子的水蒸气笼罩住,久久无法释怀,不禁感叹:这真是一派香甜而又忙碌的年味啊!
【篇三:东莞特色】
阳春三岁,草长莺飞。窗外,阳光四射,大榕树下的一桌、一凳、一茶壶,阳光透过层层叶片,已被分成无数星点直射在桌面上,石板凳上,上下跳动着。望着这些“俏皮的小物”再配上这“壶中物”,爽意十足!
没错,这“壶中物”正是东莞人的“宠儿”,尤其在夏天,凉茶无疑便成了大家出门必备的饮料。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他们会喜欢喝着略带苦涩的饮料呢?其实凉茶并非比牛奶、可乐好喝。只是凉茶的配方和功效不可小觑。凉茶是由菊花、甘草、枸杞、山楂、莲子蕊等中药配制而成。还有减压、泻火、祛暑、健胃等功效。再次望着这“小体积,大容量”有没有想喝上一大口的感觉。
除了饮料外,东莞的特色小吃可是享誉全省的。那各县的特色的包子、松糕、沙鱼子、腊肠、麦芽等定会阻挡某人的脚步。
东莞肠粉则是我最无法阻挡的。肠粉分甜、咸两种。主要以咸为主,馅类繁多,有猪肉、牛肉、虾肉、猪肝。粉皮的颜色,口感很重要。坐立在莞城万寿路的瑞宝早餐店尤为出名。贵店的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一口下去。鲜香满口、细腻爽滑,口齿留香,又因为分量足吸引来了不少顾客。
除此之外,厚街的腊肠也历史悠久,原味十足。关于他还有一个传说:南宋末,在厚街主村元军南侵,村民就把大米、肉搅拌捣碎,灌入猪肉再次放到锅里蒸,村民凭借着这腊肠在山里躲过元兵的杀戮。后来经过后人改造,成就了如今的色彩鲜的、风味独特的美味,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
东莞的特色还有许多,就像天方夜谭一样,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心动不如行动,热情好客的东莞人会以十二分的服务热情招待你。东莞欢迎你。
【篇四:爆竹声中一岁除】
腊月初八,当这里的孩子们唱起:“过了腊八就是年时,”便迎来了春节。
腊月八日,那是真的冷。为此,我们的祖先在这一天发明了腊八粥,以驱寒冷。过年吃的饺子,配上腊八蒜来吃。据说只有在腊八这天腌出的蒜最好吃。
喝了腊八粥,便到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的小年。小年小年,无非是十二个月的一个小型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开始打扫房屋,开始准备过年了。
糖啊,瓜子啊,春联啊,人们准备好了,孩子们在街上跟着大人一起逛街,买年货,买鞭炮。家长平时不让孩子们穿的、吃的、玩的,一股脑全给了孩子。
馒头蒸熟了,腊肠晾干了,灯笼挂好了,就等大年三十了。
大年三十,人们早早的起了床,开始做一些准备。孩子们可以醒的晚一些。但孩子一起床穿上新衣新裤。男孩子精神焕发,女孩子们穿的十分艳丽。
下午,四处便响起了鞭炮声。贴上了春联,开始做年夜饭。火锅,鱼肉好吃的统统端上来。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看着春晚,伴着鞭炮声,朝新的一年奔去。
初一,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去上班,会去工作,家家户户都要出门拜年,只有老人、小孩留在家中。几乎每个景点,都会有庙会,吃的,喝的,玩的,好不热闹!
正月十五,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时,人们吃元宵,看花灯。灯笼虽是电的,本没有生命,然而人们给予了他各种动作,使他活灵活现。一旁的小商贩卖的五颜六色的灯笼,与深蓝的天空融合在了一起,却显得那么恰当,那么的和谐。天上的月亮也那么圆,在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中团团圆圆。
正月十九,春节正式结束了。人们又将开始工作,上学。但,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这一年,又与往年不同。
【篇五:我爱做腊肠】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六了,我们萧报小记者们亲自动手做腊肠,提前体验了一次过大年的滋味。
为了做好腊肠,我提前准备了小漏斗、一次性手套、筷子、塑料碗。活动开始啦!我们排队领了围巾、肠衣和肉馅。首先,把肠衣的一头打个结,再把肠衣的另一头全部拉到漏斗上,把猪肉馅塞到漏斗里面,肉馅会顺着漏斗灌进肠衣里面。由于漏斗的口子并不大,我塞得很用力,不一会胳膊就酸了。这时,一位师傅走过来看我们做的腊肠,说:“旁边同学的腊肠做的太细了,而且不均匀,有空气进去了。”他又观察了我做的腊肠,表扬道:“瞧,这位同学慢工出细活,腊肠灌得粗而均匀,很棒!”听到师傅的称赞,我一下子感到全身都是力气,胳膊也不酸了,加油干起来!很快,一根腊肠就做好了。我把灌好的腊肠口再打上一个结,在整根腊肠的中间位置系上一根绳子。一个漂亮的腊肠就有模有样地完成了。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快速地把第二根腊肠也做好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我把自己亲手做的腊肠带回家给外公外婆看了,他们都夸我是小能手。我觉得今天过得好开心啊!因为我已经提前感受到了过年的滋味了。
【篇六:腊月游安昌】
很早就听说安昌的腊月风情节开幕了,我一直很想去看看。元旦放假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安昌游玩。虽然天气有点冷,但我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车到安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车窗,一眼望去,安昌步行街上人来人往。咦,那一串串像窗帘似的是什么东东?一问妈妈,才知道这是安昌腊月风情节的主角——腊肠。这可是我非常爱吃的哦。
停好了车,迎接我们的是一盏盏的大红灯笼,沿着安昌的十里老街一字铺开,把节日的气氛点缀得浓浓的。不一会儿,腊月风情节的秘书——鱼干先生已近在眼前了。鱼干先生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如世外桃园般的仙境。瞧,又看见我们的老搭档——扯白糖了,她可也是这个节日的主角哩!眼前就到了制作扯白糖之地。只见一位老师傅先把糖倒入一口锅里,等糖慢慢地溶成糖水,再把糖水倒入另一只早已准备好的干净的锅里,然后将锅轻轻的左右晃动。当糖水慢慢变稠成了一个糖块后,就托起厚厚的糖块往一个光溜溜的树杈上甩去,手拿一根木棒开始扯,再退两步,拉一拉,进两步,甩一甩,就这样来回十多次,美味无比的扯白糖就做成了。最后,老师傅用一把大剪刀把扯好的糖条一一剪成小块。啊,我赶紧先尝为快:“哇噻”入口即化,真是美味无穷哦,我情不自禁地叫到。
带着满嘴扯白糖的鲜甜,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安昌古镇。
【篇七:看妈妈烧菜】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在厨房看妈妈炒我最爱吃的什锦炒饭。
妈妈从冰箱里拿出黄瓜、猪肉。鸡蛋、腊肠、芹菜、葱,我终于知道了炒饭的材料。妈妈先把猪肉切成一小粒一小粒的,加入一点调料,再倒一点酱油,搅拌均匀。妈妈又把腊肠和黄瓜也切成一小粒,再把葱和芹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但我转念一想:妈妈这么辛苦其实是为了让我吃上美味的炒饭。正式开始炒饭了,妈妈把鸡蛋打在碗里,拿一根筷子进行搅拌,妈妈亲切地告诉我:要让鸡蛋变成黄色的,就要搅拌均匀。准备开火,往锅里倒进油,等油冒起了泡泡,就差不多热了。妈妈先把鸡蛋倒进锅里,鸡蛋在锅里慢慢地凝固,翻炒几下,把切好的材料和米饭也倒进去一起炒,妈妈拿着锅,手晃一晃,食材慢慢的熟了,米饭也跟着变成金黄金黄的。妈妈真勇敢啊!一点都不顾自己会被油烫伤。色香味俱全的炒饭终于完成了,五颜六色的炒饭真好看。
我们全家有说有笑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炒饭。
【篇八:身边那特点的人】
“笑话库”哥哥
我有一个哥哥,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迷你洋葱鼻”,鼻子下面长着一张腊肠般的嘴。这滑稽的长相一看你就想笑。
他不光长相让人觉得好笑,他还是一个“笑话库”——他的脑海里有成千上万个笑话,随便讲一个,就可以让人忍不住笑起来。
有一天,哥哥和我去骑车去公园游玩。骑着骑着,我想哥哥讲一个笑话。他似乎明白我的思想,开口讲起来了:“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成年男人跟一个女的在谈恋爱,那个女的说了一句话,想知道是什么吗?”我好奇心起,立马兴奋地回答:“想!”“那个男人被女朋友扇了一巴掌,巴掌声太响了,我没听清。”“哈哈哈…”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哈哈大笑起来。
骑到公园后,我们在公园里散起步来。忽然我们看见一个小孩正伤心地哭着。哥哥跑过去,对那个小孩说:“小朋友,我给你讲一个非常好笑的笑话,讲完你就不哭了好吗?”那小孩一听,觉得有点新鲜,便点了点头。哥哥便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了:“小红在外面看到别的小孩有车车骑,很羡慕,对爸爸说:‘爸爸,我要买车车。’她爸爸正在忙,就很应付地回答她:‘等你长大了,我就给你买。’几天后,爸在在家里上洗手间,上着上着才看见没有手纸了,就大声让小红去拿。小红在门外双手插腰,满不在乎地大声说:‘等我长大了,我就给你拿纸。’”那个小孩一听,立马不哭了,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起来。
我这哥哥可真是个“笑话库”,他满脑子的都是笑话。他在家里没事时都在想笑话,想出来的笑话一个比一个好笑。他一想到新笑话就讲给我听,我经常被他的笑话笑得肚子痛。
这样能讲出很多笑话的“笑话库”哥哥,你和我一样那么喜欢吗?
【篇九:介绍家乡的美食作文】
【篇一:家乡的黄花鱼】
我的家就在威海,这里三面环海,渔业发达,有很多种的海鱼,而我最喜便是黄花鱼。
小的时候,一到双休日之时,我和爸爸便到海边去钓鱼寻乐子,往往一钓就是一桶活蹦乱跳的鱼,而其中多数为黄花鱼。黄花鱼最容易上钩,如果钩子多的话,一杆下去可以上来好几条。它吃完食后跑得最快,所以每次有鱼上钩,感觉明显的一定是黄花鱼。
小时候好奇心强烈,每次大人没耐心放杆走人之时,我便溜过去,学着大人的摸样甩两杆子,不过每次都是甩到了岸边较近的石头中,好几次鱼钩和鱼线都卡在了石头中,最后无奈,只能将鱼线剪掉,丢了鱼钩和鱼线。
不过有意思的是一次我仍然学着大人的样子甩杆,刚下杆不到一分钟,鱼线便鬼使神差的自己向深海中跑去,我马上收线,先使劲拽两下,这样可以让鱼钩把鱼挂牢,感觉还有点沉,一起杆,好家伙,两条水光光的黄花鱼在太阳下泛着鳞光。“上钩了,上钩了”我大喊道,很多人都围过来看这两条黄花鱼,我十分有成就感,非常自豪的说:“我钓的”!现在想一想那是我钓的第一条鱼。
正巧那天我们带着炉子来烤肉。于是妈妈马上把黄花鱼收拾收拾,放在铁架子上烤了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十分好奇,像是从没吃过黄花鱼一样。
鱼还没有烤熟,但是味道似乎已经很浓了,香气顿时弥漫在整个海滩上,黄花鱼的浓香合着大海特有的味道,直直的插入我的鼻孔中。拎起烤熟的黄花鱼,皮的颜色很分明,纹理很清楚,凸起的部分还有一层淡淡的黑焦,细密的油汁顺着鱼的纹路轻轻的淌着,滴到了沙滩上,趁着刚烤好的热气,一口咬下去,轻薄轻脆的鱼皮,在嘴中酥酥作响,如同虫翼一般,调味料含在嘴中慢慢的化,这时你会迫不及待的扒开鱼皮吸入鱼肉中的油汁,淡淡的咸,却香味扑鼻。鱼肉也同样非常的细腻,像用一丝一纹的肉丝拧出来的一样,这鱼肉趁新鲜吃时还有一种烤海带的味道,这时我也忘记了累,痛快的大吃了一顿。吃完后好像在月亮的陪伴下赖在沙滩上睡着了,在梦中还在回忆黄花鱼的味道,淡淡的咸、正当的辣、大海特有的味道、有点腥……
直到现在,虽然吃了很多黄花鱼,但那天的两条黄花鱼却再也未吃到过、见到过了。可是又要让我到什么地方去追寻这种味道呢?
【篇二:家乡的美食】
我的家乡是威海,那儿依山傍水,环境适宜。其美食他乡亦有,可唯独她做得最好。
她年过半百,满头银丝。长满皱纹的脸上,有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和一张颇似玛丽。莲梦露的大嘴。她的手布满老茧,又粗又黑。那皮肤似乎与肌肉分离,垂了下来,像是鸡的肉冠。可就是这双手做出来的美食让我留恋往返,爱不释手。
她在面食方面独有研究。知道我总吃馒头没有热情,就变着花样地加入作料,包而食之。她烤的花生火烧外酥里滑,香浓的花生碎和甜腻的红糖稀结合在一起,简直是天衣无缝,天生一对啊!不但有甜的,吃腻了,还有咸的。他创新的把腊肠和肉缠在一起,即将细条的面如丝瓜蔓一般绕在腊肠上,咋一看就像只体态臃肿的毛毛虫。一口咬下,咸香的腊肠和香软的馒头融在一起,伴着腊肠咬破后油充斥口腔的滋滋生,要多美有多美。最妙的是她做的蒸糕,把Q弹细腻的糯米糕和面片一层层叠在一起,蒸出来甜香扑鼻。糕晶莹剔透,面白嫩松软,看得我心花怒放,不禁凶相毕露,吃得不亦乐乎。
从小到大,我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那碗手擀面。岁月的飞逝丝毫不影响她高超的切面技术一根根面条细长均匀。我曾试过擀那面片,可加过碱的面就是软硬不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受益甚小,待我吁吁气喘时,却又弹了回去。那面煮好后,再叫上秘制的汤卤子,红的虾仁,绿的小葱,黄的鸡蛋,好似一轮火红的太阳自草原升起,让我感到暖意浓浓。吃上一口,岂是“美味”二字了得?
她在做这些时,吃力地一下一下仿佛是把一个长辈对晚辈全部的爱和期望擀了进去。美食虽轻,情重如山!家乡的美是忘不了,家乡的她亦忘不了!
【篇三:家乡的美食作文】
家乡是一个近海的海滨城市。其海则属黄海边缘,广袤无垠。其海鲜自然也就又多又鲜,闻名遐迩。
北方人本就多爱吃饺子,再加上家乡海鲜的美味,于是,就多出了一道外地人从未吃过却渴慕已久的美食——鲅鱼饺子。
家乡的鲅鱼饺子一上就能知道其味道是好是坏。一看那面白得反光且又能见陷的一定好吃,而反之,那种面都稀溜溜的一定是厨师手艺的问题了。那种面又白又硬的则为上品。咬一口“吱”,就会流出一股汁来。嚼一嚼,那面会和鲅鱼陷融为一体,让你感受到家乡特有的鲜、嫩、软、多汁、润口的鲅鱼饺子。
家乡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一般都会烙一种叫“花生仁”的饼。其外形为正圆,一般直径在10到15厘米左右,颜色则黄里透红,红里透白,白里又透红,让人捉摸不透。每当有大人烙好了“花生仁”,小孩子都会迫不及待地抢上前去,似乎怕有人和他们抢一样。掰开饼的时候下面早已有一个“接应”的盘子。这个盘子可不是一般的摆设,因为家乡“花生仁”的汁浓又多,掰时涌出来的尤为好吃。盘子就是为了防止浪费这美味。
家乡的家下来这道菜并不算特色,但颇得青少年的认可。他就是锅包肉。家乡锅包肉做的时候会用面绕一圈再炸。所以出锅的时候样子显得厚实,脆,金灿灿的。咬在嘴里更是香脆可口暖人心肺。咽下去后也依然唇留齿香。
家乡的美食味道好,成本高,可家乡人却从不吝啬。每当自己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趁热送给邻居。这一来二往,一盘盘美食似乎更加深了邻里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更无间隙地相处。
【篇十:累并快乐着】
我想今天是放假以来最累的一天了,因为我去了我大姨家帮忙弄年货。没错,我大姨家是开杂货店的,什么都卖。已经在市场开了十几年了,口碑还不错,回头客多。看得我都想开一间来赚钱。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帮我大姨磨糯米粉。经过了这一天的努力我差不多把广东的年货都亲手做了一遍。什么煎堆、油角、糖环、腊肠、年糕的。一开始我以为会很无聊,但是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我以为我们平时在外面买的年货都是用机器生产的,不过在做的过程中,我听到了那些阿姨的谈话,原来在市场上卖的年货都是手工完成,机器打包装的。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切糖环,这玩意虽然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似的,切起来不用出什么力。但是正因为糯米粉团很软,结构不容易破坏,还很粘刀具和模具,所以下刀要快、准、狠。而且如果你压粉的力气不够大,切出来的糖环会不完整。不是一些地方多粉就是一些地方少粉,那么炸出来的糖环会不好看。所以有的东西光看表面是不能切掉它的性质,要通过实践。正如政治书上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今天做了一整天,手麻脖子酸。但是和我一起工作的阿姨中却没有一个像我一样出现累态。我问她们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也同样是站着低着头切糖环,但你们看起来却没有一点累态?”当中有一个阿姨说我痛的原因的是因为我今天才开始干劳力活,而她因为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又没有什么文化,而不得不做一些又累工资又少的活,现在能有这么好的体力都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老师说的果然没错,不同的环境对人有不同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原理。所以我们要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误交损友,多点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健全心灵。而且要努力学习。
今天虽然很累,但却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