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相关作文

【篇一:全国“爱眼日”】

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今年的6月6日,也就是今天,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看到这个节日后,我们便知道了主题,因为节日就叫爱眼日,肯定是和爱眼有关的。没错,爱眼日的主题就是共同呵护好我们的眼睛。那么为什么要创立“爱眼日”这一个节日呢?这还要从近视人数变多说起:

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时,中国的近视率便开始一点一点的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互联网普及,手机和电脑相继出现,导致许许多多的人在电子产品的诱惑下渐渐的迷失心智。结果眼睛的视力不断下降,最后人们的眼睛便近视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近视呢?

预防近视的方法有好多几种,有一种方法我非常的赞同,这一种方法就是少用电子产品,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不用呢?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用到电子产品,比如打电话、发信息、办公、学习……等等,如果都不用的话,那就会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只要好好的利用电子产品,那么我们便不会被电子产品影响。

我们在以后一定要更加的爱惜自己的眼睛,不要被电子产品所诱惑!

【篇二:碎片生活】

现在我们总是不断地在时代潮流中奔跑,什么手机、平板、迷你电脑等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已经被大大的普及,几乎人手一部。各种应用软件也层出不穷,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正被我们频繁使用着。出门散步、逛街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解决一切了。可这一切的背后就是逐渐被碎片化的生活,还有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时代……

可是我们现在碎片的生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不难发现,由于随着社会物质的发达,人们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加上互联网通讯的极度完善,在紧张的生活之余,人们充分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丰富信息,在朋友聚会时,大多都低着网络小说,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看看淘宝网的购物车,在上班时,不时的关注着手机,生怕错过了重要信息。休息间隙可以利用电子产品玩一会儿游戏,下班后可以看一下头条新闻,晚睡早起时,刷一下微博动态,表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时间似乎被充分利用起来了,看起来人们也越来越忙碌了,同时互联网也逐渐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量时间,以至时间被我们逐渐碎片化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本想专心干一件事,但手机提示音一响,我们就会放下一切工作或学习,看朋友给自己发的消息,看完后看见有一个群在聊,又去群里聊,聊完又看看朋友动态,或娱乐话题,本来计划十分钟完成的事,拖了半小时却还是没有完成。这就是被碎片化了的阅读。我们一直利用互联网刷新着自己的生活,刷新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发达的互联网没有被普及之前,人们没有这么快的,这么方便的摄取到大量信息,比如看一本书,也许会一天泡在图书馆,专注着做着一件事情,没有被其他事情打扰,享受着深度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碎片化的生活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让我们的心变得浮躁,耐心与专注力变差。随时更新的信息太多太杂,让我们失去方向,没有更多精力去深度研究,只是看看标题或概况,囫囵吞枣的浏览,看似吸收了好多知识,但是表象的知识并不能给我们留下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忘却。而投入全身心的阅读,和自己灵魂深处交流的感觉是你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它会时刻和你相伴,影响着我们。

我们目前无法改变生活碎片化的趋势,但是只要我们慢下脚步,从自身做起,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用心的、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把我们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像做深度阅读一件事情而连接起来,多多的思考,这对于我们抵御生活碎片化是大有裨益的。

【篇三:解决碎片化问题】

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今日与我们朝夕相处之物。在旧事物不断发展为新事物,沧海桑田不断变化的今天,互联网能存在,且被人们广泛接受、利用,他必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和生存法则。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前进的道路上总避免不了曲折。在我们享受互联网给予我们各种便利的同时,如何解决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问题也迫在眉睫。

从个人层面而言,碎片化生活使人们不在坚持、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上网查询资料是一个极普通且简单的功能,且同样借助于互联网,然而与此同时,不断会有跳出的网页、社交信息使你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无关信息,就这样本来20分钟能完成的事物就被无限延长。

碎片化的阅读、社交、时间使我们不能全身心投入于某件事务中,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与互联网分离,但我们可以尽量提高自己的坚持时间和专注度,把部分转化为整体,把碎片化的时间融合起来转化为大段我们能自主支配的时间。

从团体层面而言,碎片化的生活使人们随波逐流,失去了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时间。

根据马泰定理,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生活普及之广使老人和小孩都不能免俗。更何况在从众情况极为严重的中国,无论何时何地,人人低头沉迷于手机似乎已经被视为必然,碎片化现象日趋严重。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被这无形的手所束缚,不能永远待在自己给自己圈下的范围内。拒接零散的碎片化时间,化碎为整,不受外界影响,去做一些有益于自己的时间,合理利用、分配时间,不要让时间毫无意义地流逝。

从社会层面而言,碎片化生活影响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态。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纵使在某些事物上有所不便,但人们照样依靠自己解决了很多问题。反观现今,离不开互联网成为了社会风气,生活碎片化在无形中被人们普遍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进化是必然结果,要想求得结果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而今人们在过于分散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却又依旧乐此不彼,一味享受在碎片化时间中得到的暂时的乐趣。

互联网地普及是大势所趋,而与之而来的碎片化生活成为了社会风气,减少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仅仅是解决时间碎片化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止步于此,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心态和认知也要随之改变。让我们破镜重圆,化碎为整,解决生活碎片化问题,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

【篇四:“传统文化热”中的冷思考】

最近,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名人讲《论语》心得,历史剧热播,各种所谓“私塾”此起彼伏,大型考试中传统文化知识高频出现……

可是,这种“传统文化热”真的能够起到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吗?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在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条件下,部分“传统文化热”的确有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自“十年文革”以来,全国在极长一段时间内,奉行“崇洋媚外”思想,试图以西方文化填补国人的思想空白。可是,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及伦理观的不同,西方文化很快在中国“架空”,成了一句毫无实际意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开始对思想层次有了更深的追求。在这种社会需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像易中天、于丹这样的人物便应运而生。这些人的出现,让国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这一点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对普及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下的“传统文化热”,不仅不能起到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让传统文化的真面目愈加模糊。

有一次,我听周围的朋友们说,有位在“私塾”学习传统文化的同学熟读《孝经》、《大学》,已能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我听后好奇地问:“那他一定在古文理解方面是个一等一的人才了吧?”那位朋友笑了笑,然后说了一句我到现在都会震惊不已的话。

他说,那名同学的“私塾”老师不要求理解,只要背过就行。

这个实例就反映了当今普及传统文化的两大问题:知识化和应试化。

由于当今校外普及传统文化的渠道较少,所以普及传统文化的希望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在校学生身上。许多学校便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单方面灌输古诗文等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做在当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下自然不能说是不对,但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忽略了一点:传统文化不仅由知识构成,还蕴含着经过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哲理和代代相传的教诲。诸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之类,怎么可能仅仅通过书本来实现所谓的“普及”呢?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深深地植入进国民素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而不是仅仅坐在书桌前,嚷嚷几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算了事。在当今社会中“扶不扶”问题比比皆是的背景下,我们怎能仅从试题方面断定传统文化真的被普及了呢?

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只有运用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普及,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当真正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人心中时,东方雄狮的怒吼将响彻云霄,东方巨龙将重新翱翔天际!

【篇五:神奇的无锡博物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期末考试时,牺牲了无数脑细胞的我,终于苦尽甘来,让爸妈笑开颜。迎接我的自然是乐趣非凡的暑假生活。这不,我和老弟去无锡一睹博物馆的风采!

踏上通往博物馆的那条路,眼睛突然一亮,哇!多么宏伟而又精巧的建筑呀,她的横截面是一个倒着的梯形,外表呈淡棕色,有着一种清新典雅的古朴风格,疏淡而又激情,无私而不张扬。走进这神奇的国度,立刻被她的神奇面孔所震撼,里面得藏有多少艺术知识呀!我们如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不知从何处开始参观。最后,我们决定进入科技馆,普及科学知识,这是一片神奇的区域。

在科技馆中,我们体验了趣味横生的“飞毯之旅”;考验知识面的奇怪机器——我们姑且叫它“取物观摹机”;身临其境的“飞行员体验机”……其中,最令我感到奇特的就是那一个神奇的悬浮水龙头,那是一个玻璃箱,里面装着许多水,而在水的上方,悬浮着一个自来水龙头!我揉了揉眼睛,天方夜谭?海市蜃楼?我的眼睛告诉我,这是真实的世界。解说员告诉我们:水流中间有一个透明的管子,用泵加压力把水泵上去。水从外面按设计好的流下来,正好遮住里面的管道,让人以为水是从龙头里流出来的,其实是直上直下的。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科学,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科技馆,走进了艺术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西方油画生机勃勃,富有情调,画中还揭示了一定的道理,它与中国画的风格不同,粗鲁,野蛮,有一种自由奔放,原始的野性。这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博物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给人们普及了许多知识,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是知识的殿堂!

【篇六:全靠创新】

博纳思·李1990年发明互联网,仅仅过了15年,全世界人民就已经离不开当初他的这个发明。

由此可见,创新固然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但传播和普及同样必不可少。试想一下,如果15年前,博纳思·李申请了专利,互联网的使用者需要支付不菲的专利费,那么,现在可能只有少部分高收入的人群才能够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不然,互联网怎么可能会这么迅速地传播到我们的生活中呢?

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诞生了4000多创新和发明,至今已全部转为民用,大到运输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小到我们冬天穿的羽绒衣、旅游鞋等等。这些创新的传播与普及,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波助澜,成就了“霸主”地位。

而纵观我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我国古代文明有着深远影响。宋代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并有一段时间的辉煌。直到十三世纪,火药、火箭技术才传入西方。然,之后的古中国留下却是一张白纸,反观欧美,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火药、火箭的技术迅速突破,并以此打开了中国大门,将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然创新了之后,不去改善也终究会被他国超越。众所周知,我国宣纸是世界一绝,在国际上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日本人对此也是垂涎三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掠取我国宣纸的“秘方”,最终以出人意料的结果宣布成绩——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日本区区一岛国将我们的宣纸学去,加以改善,就可超越我国。那我们堂堂中华民族何不能称霸世界?

且古代人民也没有正确利用创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

再则如果中国创新后能继续的传播和普及,而不是如清朝一样的闭关锁国、故国自封,那么,也许我们的中国梦或许早已实现。

但现在的中国才正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注重在航天技术与高科技尖端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军事能力,同样,创新后及时的传播和普及,也将会使我国的国力蒸蒸日上。

【篇七:生活为什么变得碎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电脑,离不开互联网的世界,却不知道互联网也一点点地改造着我们的生活。

人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大概是:可以用来快速查找信息及用来放松身心。遇到问题后打开吧百度查一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很自然的行为。当然,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同时也会有不好之处。

在无聊时,人们会拿出手机,打开各种社交软件与朋友聊天,亦或是发开一些软件,例如微博,去寻找一些乐子。这种行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看书、跑步或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像这样虚度时光。也许有人会问,在手机上也可以看书,为什么不用手机看呢?我认为既然是用手机,就很难不被手机上的另一些东西所吸引,不如静下心来,拿一本纸质书,慢慢地品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加离不开手机。常常见到明明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有几个人在那里玩手机,或是明明离得很近,却用手机交流。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在需要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时,我们选择了不听不看,这是一种缺乏真诚的表现。在聊天框中的文字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全部意思。聊天时与对方进行眼神的交流可以使双方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促进感情。

生活变得碎片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够。对于光鲜亮丽与污垢并存的互联网世界,人们难以抵挡住全部的诱惑,经常管不住自己的手,想要看两眼吸引自己的东西。这时,自制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但要完全做到不去看也是不现实的,人们总要放松自己,但放松的方式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下。

互联网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帮助我们的同时也伤害着我们。我们要多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抵制坏处或将坏处变为好处,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失去光明,不会虚度时光,会活出自己的意义。即使生活变得碎片化,心却依旧保持原来的从容与闲适。

【篇八:时间,都知道】

这个时代在改变,无声无息,无时无刻。——题记

人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每天都在更新、变迁。当你坐在咖啡馆里与哉悠哉地喝着咖啡时,世界早已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告诉你今天那些事儿——或许大洋彼岸的另一边发生了政治大事,亦或世界的那一端发生了5、8级大地震。有很多或许、未知,我们足不出户,却能一清二楚。

这就是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主宰我们的tomorrow。

然,有什么开始不一样了……

几何时,人们舍弃了原始的两条腿,出门时取而代之的是四个轮子。于是乎,马路开始变得狭窄,交通开始摊上堵塞,我们与蓝天白云脱了轨。到底是多久之前呢?城市的夜晚再也看不到星星了——很久之前吧。

我们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我们抬头望的天空,是同一片;我们脚下踩的土地,是同一块;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同一个。

我们在共享啊!那么,我们是否学会共惜过呢?

在深思熟虑之下——新一代小黄车横空出世。全然,小黄车的出现,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有什么开始改变了。

共享单车开始普及,城市的角落不再单调,马路上越来越多澄黄的身影开始伴随人们朝五晚九、披星戴月。从偏僻人稀的小巷到繁华喧闹的市中心,从杂乱嘈杂的路边摊到干净现代的小区,无处不在,遍布可寻。

但是——人类永远都是这样,失去才明白珍惜,得到却又舍弃。

路边再也不现整齐的单车,他们开始“颠三倒四”;以往每辆都是崭新澄亮的小黄车,也被时间与人为的摧残所湮没,惨不忍睹。

是的,我们学会共享,却视而不见共惜,不是我们不会,是我们不想。

初时,我们对小黄车抱着一种好奇、新鲜的感情,但是,久而久之,它被时间所淡忘,被我们所抛弃。我们总爱迫不及待地拥戴新事物,转而将那些“不久之前”所冷落、遗忘。没错,往小了讲,我们贪婪、自私——这是不可避免的;往大了讲,我们进步了大脑,退步了最原始的美好。

共享,是建立在共惜之上的;我们只有明白共惜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普及共享。我们在共享,而非共毁。

就像一句话所言:“我们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共享有利亦有弊,倘若我们不能学会珍惜,熟若无睹,那么且看今后之利弊——时间都知道。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