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丽的风景】
早起晨露重,推开门,迎面而来湿润的水汽。凉的鼻尖微红,蓦地瞥见一抹风景。
奶奶垫着脚,仰着头,略显佝偻的身子在风中颤颤巍巍。她的手里,抓着条灰色围巾。围巾的另一头,爷爷微弯着腰,等着奶奶帮他系上。平时写满严厉的脸上竟有几分笑意。
那条围巾我认识,自从秋叶泛黄开始,他就随着日子慢慢变长,在万物萧条的的时节,却拢住了无限温暖。
爷爷站直了身子,看着围的严严实实的围巾,憨憨的笑,而奶奶一如既往的站在他身边,嘴角漾着浅浅笑意。
我有些感动莫名,静静地欣赏着这幅风景,和风景中的人一起幸福的笑。
风轻轻的吹着,吹着他们满头华发;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额间岁月划下的痕迹;看着他们脸上渐渐松弛的皮肤;看着他们如今相濡以沫的身影。
早晚炊烟起,生活中充满了凡尘烟火;日子不咸不淡,没有波澜,一直都觉得,爷爷奶奶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
知道这一条围巾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这一对相携的背影走进我的记忆里,成为最美的风景。
爷爷弯了腰,替奶奶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牵着她微凉的手走进屋内。
忽而想到曾见看到过得一句话‘其实我们都知道,能和一个人一直作伴,实属不易。’
是啊,就像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一起走过了无数个从容不迫的清晨与傍晚,依旧紧紧相依,静看光阴荏苒。成为一道温暖而不华丽的风景。
华灯初上,岁月终会退了模样;风气尘缘,鲜衣怒马的日子终会过去。最后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是和你相伴,为你垫脚系围巾的人。
不用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珍惜关爱你身边的人,那才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有一种懂得,感知于冷暖时;有一种共鸣,产生于沉浮间;有一种风景,蕴藏于生活间。
【篇二:我的享受】
曾随波逐流,蓦然回首,静看花开才是我人生的享受。
——题记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低头族”日益壮大的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早已被发光的手机屏幕所取代,无外乎我也卷入了庸俗的漩涡里。我曾抱着手机苦熬到凌晨三点,也曾差点因玩手机被车撞,若不是父母怒摔手机,我想我到现在还像吸了毒一样无法自拔。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变得如此颓废了呢?手机带给我的,是快感,还是快乐?手机被摔碎之后,我常常这样想。
无意间,目光落在了尘封已久的装书的箱子上,一层厚厚的灰尘似乎在向我投来无情的嘲笑,我终于走向前去,掸掸堆积的灰尘,抽出一本来,细细品读。我好像又遇见了自己的老朋友,呵呵,兜兜转转了那么久,此刻才懂得了快乐的真谛。
于是,掬一口清茶,闻一旁花香,静坐在门前的桂花树下,细翻发黄的书页,是我唯一向往的事。于是,在满满书香的包裹之下,我始了真正的享受生活。
曾因徐志摩的满腹才情而对他赞不绝口,也曾对他的抛妻弃子而嗤之以鼻;曾对吟哦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心生敬仰,也因他“家养百姣”的风流韵事而心生愤恨。阅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刺激,一种在网络里从未感受到的刺激。正如蹦极一样,跳下去的时候只觉惊恐万分,但回过头来却又想再好好体会一把。我不再刷着微博挂着微信去八卦当红明星的私生活,而只想静静品味那些遥远的文人的鲜衣怒马和白发苍颜。
尤使我觉得快乐无比的是走进书中的世界,尽管我因走进东野圭吾的离奇烧脑案件中而惊起一身冷汗;尽管我因目睹契诃夫笔下的所谓魔鬼的残忍行径而恨得咬牙切齿,内心沉重到夜不能寐;尽管我因哈桑与阿米尔的友谊征程而掩面哭泣,我仍觉得很畅快,我想,这就是阅读的精神力量吧!
亲近大自然,静看花开花落,卧看云卷云舒,时不时在书的海洋里撒个欢,这就是我的享受。
【篇三:遇见】
蓦然回首。
唇上住着花声,心上漾着秋水,手翻一卷桃花水响的姑娘,在不经意间的一个抬眸,伴着微弯的唇角,成了“美目盼兮,巧笑倚兮”——
那是与《诗经》的遇见,是我心中的《诗经》。
轻轻地低唤一声,唇边溢出的歌声,宛若关关睢鸠的一声清脆;青衫翻飞的回眸,溢彩的眸望向远方,起了子宁不嗣音的眉间忧愁;月影朦胧间的一抬臂,一舞步,都成了月出皎兮的无限风华……
我不知道,在世人的心中,《诗经》究竟是什么模样。或许千面,或许万般,或许不食人间烟火,或许鲜衣怒马。我只知道,《诗经》在我眼中,在我心上,都是个纯粹的模样——是遇见《诗经》的那个时候的纯粹模样。带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柔情,一眼一明净地看向你,一步一欢喜地靠近你。
我心中的《诗经》,不是鲜衣怒马,不是一骑飞诗,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是世间最温柔的样子,亦是最纯粹的样子。她以这样的模样,等待一个人,遇见一个人,活在了一个人的心上。
也许平日的生活只是所谓读书作业补习班,也许只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但字里行间总有墨香氤氲,酱油与醋一行可以调制百味。而《诗经》大抵只是平平淡淡中的一味清欢,烟火人间里的开出的清清爽爽的花。
我心上的《诗经》是草木诗心的纯情与干净,携着清风,挽着明月。不必太肆意,亦不会太清冷,在最适合的地方,种上一树桃花,等其华灼灼,等其叶蓁蓁。斟一杯春风下酒,醉了胭脂,染了世间。
也许所有人生都是如初见。
遇见《诗经》,大抵就是遇见烟火间最初的自己。宛若最细小的石子,亘古不变地守着最初的坚韧与纯粹。
愿我可以活成最纯粹的样子,活在世间,活在一个人的心中。在人生这条漫长的小径,种清风明月,种烟火清欢,种草木清香,种水声清喜。
做最本真的真,做最纯粹的纯,若霜降霜,雪白雪,干净而明丽。
遇见《诗经》,春风染面,花香染襟。
【篇四:繁华千年,一夜横梁】
戏台上,戏子依旧在唱着,悠扬婉转,川腔破空而来,伴着那鼓声激扬,琴声悠长。她莲步轻移,水袖飞扬而起,衣袂流转蹁跹,恍然间,便模糊了容颜,忘记了眉眼。只听见,繁华街巷里人流喧嚣间,那一缕落寞之声低声诉说着这片巴蜀之地寂静旧事,若有若无地萦绕在耳畔,飘渺似云烟,抓不住,留不下,空留一片虚无。
遥记当年,千年鲜衣怒马,羽扇纶巾着身,淡然站在城墙上,指挥着千军万马。为蜀汉之王献策隆中,火烧新野;谈笑间,战群儒,取荆州,凭一张瑶琴解围城之困,以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踏入战火连天的三国舞台。至死,他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后,蜀汉之名流传于此。那是一个乱世,英雄辈出。如今,却只可在这忙碌城市间,寻觅那曾经的烽火,曾经的英雄;武侯祠里,丞相料事如神,谋定乾坤的气势犹在;精致的脸谱上,张飞的正直仍在;而那白马关内,庞统的墓依旧静立于此……这些,似乎都无不在证明着他们的半世欣荣,骁勇英姿,证明着,曾经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的王国。然而,也都随着他们的热血埋入土里,封锁蒙城。
岷江之上,修筑都江堰的李冰;通惠门下,轻抚一曲《凤求凰》的司马相如;草堂前,悲悯世人的杜甫……这些人的身影,为我们构筑起的,是巴蜀文化,是于我们遥不可及的历史。他们就像已枯萎之花,已坠落之星,再无法挽留。但他们的痕迹仍然保存,他们的传说还在流传,让我等庸俗之人为此追寻,所传颂。
然,我终是无法如他们那般,我只能继续看着这烟火尘世。在迂回幽深的小巷里,向杏花女买一支浅淡清香的杏花,别在发髻,欣然而去。再走进茶馆,向茶小二要一杯茉莉花茶,看杯中雾气氤氲而起,小朵的茉莉花在水中舒展身躯,浮浮沉沉。然后,轻抿一口,侧耳倾听说书人的话语,许是说着《安安送米》,再或是《失街亭》这般妇孺皆知的故事。日暮西沉,再至锦里,吃一顿火锅,大快朵颐,尽兴而返……
此时,戏台上早已寻不见戏子的踪影,空留我一人独自追忆着,品味着。即使大幕也缓缓拉上,却也还沉溺其中,轻叹巴蜀梦一场。这,便是属于我们的天府之国啊!浮生一梦倾横梁,半卷旖旎半卷狂。我想此生无悔入巴蜀,来世仍做亿梦人。
【篇五:不会变的是少年意气】
赏读宋词时,我曾无数次害怕自己早早地与“少年”这个字眼脱了轨,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害怕早早地就被消磨掉了意气,害怕自己沉沦于深秋的萧索中。
想来是因为近几年过大的心理压力吧。
两年前的某个下午,在聊“我眼中的苏轼”这个话题时,大家恨不得把所学所知倾囊而出,着实一番热闹景象。但对苏轼的印象大多是豪迈,率真,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倜傥风流,听多了,便是无趣了。
“在我眼里,苏轼永远是一个少年。”我冷不丁地冒了一句。
老师示意我站起来说。
“苏轼身上的所有特征,大都源于他的少年意气,亦或豪迈,亦或潇洒。在他的诗词里,是看不出年龄的,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到‘老夫聊发少年狂’,最后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若是不仔细查阅资料,谁又会知道其中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在苏轼的心中,他永远是个少年,他潇洒,他轻狂,所以他可以靠着一腔热血辗转多地,对着世俗笑看人间。”
事后,我同桌对我说,刚才我的样子简直是苏轼附体了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能起来喝酒摔碗吼几嗓子的那种。只是没想到,两年后的我,却逐渐消失了原有的少年意气。
雨夜,我无聊翻起了书架顶部的《苏东坡传》,翻至苏轼被贬的那几章,仔仔细细地读完后,感触颇深。脑中浮现的是林语堂先生在序中说的话,“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想来也是,他去过黄州惠州儋州,受过无数的打击,但总是努力在贫苦的生活中去找零星的乐趣——那是他的少年意气。面对接踵而到的各种人生磨难,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可以在积水空明的夜晚与友赏月,可以在水波不兴的湖面泛舟游行。他还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不被岁月侵蚀的豁达——那是他的少年意气。
合上书页,我感受到的是苏轼的一腔热血。一腔热血仍在,何愁再无少年?于是想到自己,近年受的挫折颇多,压力颇大,与若干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形成了巨大落差。东坡尚且能在贫瘠之地中寻到鲜味,而我置身的,是一个鲜衣怒马、草长莺飞的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啊!
“归来,仍是少年。”语毕,我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发奋图强去了。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最美常少年。
【篇六:四月槐花雪】
校门口左转,走十来步,有两棵静默的槐花树。
谷雨那天,我站在树下,仰头望向这两株洁白如雪的花树。蓦的,轻风拂过,花瓣纷飞如雨,几缕似曾相识的香悠悠飘来,萦绕在鼻尖。是了,一定是槐花。
槐花,与我见过地万紫千红相比,着实寻常,甚至平庸。
朋友去洛阳赏牡丹,带回一组金星雪浪牡丹图。那是真正的天资国色华贵雍容,当得上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一袖敛芳,愈笑愈孤寒,是人间受世人追捧千载的富贵花。兰,君子如兰,似乎带了孤芳自赏,却又不失温雅。思君可追,世人亦是景行行止。
槐花没有牡丹“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举世无双,也不似兰有谦谦君子之风,雅正于世。我却独独将它一朵,不分四季,停在心上。
当我久久仰望槐花树,许是阳光太耀眼,太美好,竟恍惚瞧见那最高的枝丫上,白衫少女似笑非笑地坐着,眉眼间千山万水,绣鞋如莲,双脚一晃一晃地跳脱可爱,回首顾盼间,却又犹自带着清傲出尘之意,俯瞰芸芸众生。
那一刹我想,槐花,你一定是不同的呀。
你身在万丈红尘,精魂却在那三清幻境。
或许你从九天而来,本是烟尘过客,偏偏留恋这凡世繁华喧嚣,悄悄驻足江南,历经百世铅华染,掩去一身清冷。
你在这里,又暖了我的回忆。
犹记幼时,门前青石板阶上,爷爷教我念诗:“晓镜但愁云鬓改,青鸟殷情为探看。”我便跟着一字一句念着,直到会背。抬首,奶奶端着一盘槐花糕,笑吟吟地走过来,唤我:“丫头,来吃块糕吧。”真甜,我乐的眯起了眼睛,“咯咯”地笑着。
记忆中的槐花糕,莹白如玉,躺在青瓷盘里,微微地翘着唇角。
褪尽繁华,它仍旧不负初心,玉洁冰清。此身如此,何惧向人间?
你看,那花瓣被风吹起,零落满地,花叶不扫。纵逃不过碾作尘泥的宿命,亦不改旧颜,清香如故。人世命堪比落花,谁又如落花般淡看生死?
说那两棵槐花,父亲上学时就在了。细数光阴,几十载,我从来不知,花也可成树。
槐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愿它们携着万千风华,阖眸垂首,护佑一代代鲜衣怒马的少年啊。
【篇七:实用的中考满分作文】
少漾鲜衣,年乔问天,鲜衣怒马,问天探海。唯目光所至,才皆为华夏,此真少年也。——题记
鲜衣,去时,仍是怒马。
泱泱中华,在血池中蜗行摸索,终触碰到了二十世纪深影。万疆尤疆,国不在,家不复。大庇天下的长城,育护的仅仅是生机难寻的荒野寥寂。
庆幸,有一群少年逆光而起,为国而醒。在旷野上,喊出“学生无罪,爱国无罪”的豪言,誓死力争,而护我青岛。军阀险恶,便把牢底坐穿;政府无力,而焚喧巴黎。
乔年延年,执父辈手,破壁,追的只是东方的那缕霞光。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人,却倒在了黎明之前,去时仍是少年身。他们在逆光之处寻光,却不曾想起自己本就是光。在今天的星辰大海之下,每一缕光,都刻有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活成了少年应有的模样。
问天,归来,赤心探海。
红旗下,春风里,生而有幸,恰逢盛世。我辈少年,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邂逅人类积攒了千万年的智慧,山河无恙,星光不问。感谢,时代的礼物。从小,自由地探索,童年,就是不惑之年。不惑于是什么,不惑于为什么。所热爱的,就是生活。
有幸的是我们,也是时代。新一代少年,把传统的变成生机的,把热爱的变成专业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以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展示出问天探海的文化自信,用更高深的形式诠释着“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用着这时代最年轻的身体,融汇下了最多元、最深厚的文化、信仰和观念。
问天探海,不羁于心,但陷于国。有我们,世界才更爱中国,因为,我们是这个国家看的风景;有我们,青春才不再迷茫,而是无所畏惧,因为,我们与海天共舞。我们不必再活在前人想像中,我们少年的模样,他们无法可想,因为,我们,活成了少年应有的模样。
历史的记号已经画上,少年的舞步还在继续,世界的一切美好都仍在进行。中国等待的,是问天探海的鲜衣怒马;少年等待的,是目光所及的灿烂华夏,是星辰,是大海。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篇八:匆匆】
不经意间,路过曾就读过的小学,听见那些八九岁的小学生们认真地在读A、B、C、D……那段记忆蓦得返青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那时,你初为人表,我初为子弟,那时的你很温柔,上起课来总是生动有趣,坐在你旁边的我,总会看着你呵呵傻笑,但你的课却听得格外认真,因为表现好总会得到你的一个甜甜的微笑,那时你的笑,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
当时年少青衫薄,鲜衣怒马碧玉刀。
一尺讲台的距离,阻挡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也隔断不了你初为人表的喜悦。年少的我坐在小小的凳子上看你在知识王国里指点江山,一只短短的粉笔,是我一课本的笔记;一句轻柔的鼓励,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后来你日益苍老,后来我逐渐远去。
后来的你,不再总是对着我笑,不再温柔如风,取而代之的是让人有些不大喜欢的严肃;你也不再与我们一起玩闹,不在时而唱歌给我听。渐渐在耳旁萦绕的是不断的唠叨声,伴在身旁的是繁重的作业,再后来,你的身影只仅存在课堂上,都不曾多见你几回,只是顾着应付学习,只是偶尔一次看见你深夜还在批改作业。最后,我毕业了,拿着一张烫金的红色录取通知书,奔向下一个起点,忘了你。暮然回首,还依稀记得你曾教我的A、B、C、D……
几册薄薄的课本,记录了记忆中的绚烂,一张鲜红的毕业证书,断了我所有的念想,只是承蒙时光不弃,那段记忆,我们都不曾遗忘,它不喜不悲。
生命是一场轮回,下一场轮回来临之际,我要和你约好,你依旧初为人师,我仍然为人子弟,不让那段时光匆匆荒芜。
【篇九:不会变的是什么】
不会变的是陪伴
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你不是树,你怎么知道树未挽留?
播音员温和的声线掠过耳际,深深浅浅。心下却是蓦然一惊,夹杂着汗珠的手指被攥得骨节发白。视线,带着微微的潮意,终是不忍滑向那张黑白无间的照片,那堵斑驳剥落的壁体,还有噼啪燃烬的火烛,空气分明又滚烫了三分。
时光是奔腾不息的滔滔,失之指缝。才是在朦胧中记起,离你的远去,大抵已然过了一年的光景。
陪伴,多么难以触摸的语息,却在这番天地间弥漫,缠绕身畔,绵延悱恻。
青枣熟落的季节,还是院里那棵挺拔的枣树,还是一样生脆的口感。枣树亭亭,院落溶溶,人影却末末。从懵懂无知的孩提,到恣意张扬的少年,那个一直被我用夹生萧山话喊“外婆”的你,何时在我成长的路上缺过席?陪伴,是你在不多的流年中给予的记忆。
看你磨纸,我跃跃欲试,你欣然让身,眉目间的苍老被刻意藏在了阳光之后;看你包的艾糕,我好奇顿生,你那粘着艾粉的手,就去轻轻拢住艾叶,再一步步重复。起初,我以为这是疼爱,是关怀,是呵护,后来才知晓,这,是陪伴。
疼爱是为你备好身后的一切,只任你在无忧中鲜衣怒马;陪伴却是在前路漫漫中与你共谱似水年华。
直到那一抹鲜红,那一身素衣。
你,相信这世上有灵吗?
我信。
生命的缥缈不定,戛然而止,并不俗浅地代表永远的离开。那相册,不是你吗?那摘好的青枣,不是你吗?那若有若无的艾香,不是你吗?这老屋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隅拐角,都有你,都有你。
我只是偏执地信着,逝去的每一个灵魂,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只要我们都不曾忘记,它们承载的爱与陪伴,将在澄澈的世间永生永存。
当我遇事毛躁时,回想起你教我时的耐心;当我心烦郁结时,会闻到悠悠而来的安抚性的艾草香……
这就是陪伴。
在千千万万的星河宇宙中,那样渺小,微弱,不值一提,却恰似蝴蝶般斑斓颜色的情,虽是醉生梦死,朝生暮死,却亦为永恒,却偏是要去追。人故难料想,浮世千重面,不会变的是陪伴。
信手拈去华丽的辞藻和不实的誓盟,徒留一句清浅——千山苍茫终难忘,沉默相守,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篇十:遇见】
蓦然回首。
唇上住着花声,心上漾着秋水,手翻一卷桃花水响的姑娘,在不经意间的一个抬眸,伴着微弯的唇角,成了“美目盼兮,巧笑倚兮”——
轻轻地低唤一声,唇边溢出的歌声,宛若关关睢鸠的一声清脆;青衫翻飞的回眸,溢彩的眸望向远方,起了子宁不嗣音的眉间忧愁;月影朦胧间的一抬臂,一舞步,都成了月出皎兮的无限风华……
我不知道,在世人的心中,《诗经》究竟是什么模样。或许千面,或许万般,或许不食人间烟火,或许鲜衣怒马。我只知道,《诗经》在我眼中,在我心上,都是个纯粹的模样——是遇见《诗经》的那个时候的纯粹模样。带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柔情,一眼一明净地看向你,一步一欢喜地靠近你。
我心中的《诗经》,不是鲜衣怒马,不是一骑飞诗,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是世间最温柔的样子,亦是最纯粹的样子。她以这样的模样,等待一个人,遇见一个人,活在了一个人的心上。
也许平日的生活只是所谓读书作业补习班,也许只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但字里行间总有墨香氤氲,酱油与醋一行可以调制百味。而《诗经》大抵只是平平淡淡中的一味清欢,烟火人间里的开出的清清爽爽的花。
我心上的《诗经》是草木诗心的纯情与干净,携着清风,挽着明月。不必太肆意,亦不会太清冷,在最适合的地方,种上一树桃花,等其华灼灼,等其叶蓁蓁。斟一杯春风下酒,醉了胭脂,染了世间。
也许所有人生都是如初见。
遇见《诗经》,大抵就是遇见烟火间最初的自己。宛若最细小的石子,亘古不变地守着最初的坚韧与纯粹。
愿我可以活成最纯粹的样子,活在世间,活在一个人的心中。在人生这条漫长的小径,种清风明月,种烟火清欢,种草木清香,种水声清喜。
做最本真的真,做最纯粹的纯,若霜降霜,雪白雪,干净而明丽。
遇见《诗经》,春风染面,花香染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