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暑假研学旅行】
为了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安康市图书馆分别在兴安路、东大街、兴安门和龙舟文化园设立了24小时阅读吧,给我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阅读环境。“读书使人进步”阅读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方式,这个暑假我在坚持着。
吃完下午饭,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天儿,我带你去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我充满好奇的问:“到那去玩呀?”爸爸和颜悦色地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爸爸、妈妈收拾了一下东西,抱着弟弟,我们一起出门了。
这条路好熟悉,不就是西堤吗,我们穿越了一处又一处飘着火锅、烧烤味的河堤。终于来到了爸爸说的有意义的地方龙舟文化园的“安康阅读吧”。爸爸不知道咋弄的,玻璃门开了,我走了进去,猛然这里让我眼前一亮,馆内的灯光既柔和又明亮,我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好多人呀!大家都在静静地看书。再看看书架上玲琅满目的图书,我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好,我迅速地找到了儿童阅读区,我取了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在这个环境下,让我这不爱读书的人也专心了起来,爱上了和爸爸一起阅读,爱上了阅读吧的环境和氛围,爱上了阅读。这是一次很有意义和收获的短途旅行,因为阅读就在我身边。
【篇二:再游颐和园】
那天由于下雨,我们只走了颐和园的七分之一。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北京,所以,从圆明园出来,我们就直奔颐和园。
这次由爸爸来做导游,我们从颐和园的北宫门口入园。一进北宫门,就看到了著名的苏州街。苏州街是一条后湖沿岸的买卖街,仿照江南水乡临河街市的格局建造。据说当年的皇帝皇后常常泛舟游逛,而商店的伙计就由宫中的太监充任。看来,这些生活在京城的帝后想把江南水乡也搬到园子里来,他们可真会享受啊。接着,我们上了石拱长桥,过了松堂,然后往右边绕着弯曲的林间小路慢慢走,边走边看,真正是美不胜收,不久就看到了清可轩遗址。在由天然险峻山石构成的原后檐墙上,我们还清楚看见“清可轩”三个大字,据说,那还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在字的右边,两块山石之间有一块巨大的梁柱,焦黑的颜色仿佛在诉说那段烈火焚烧的屈辱历史。过了清可轩遗址,继续往前行,我看有一处景点叫“宿云檐”,好象跟“关公”有关,里面栽满了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林中还有很多可爱的松鼠,自由的追逐,嬉戏,我是第一次亲眼看见小松鼠,很喜欢。再往前,我们就来到颐和园著名景点之一——石坊。石舫原名清晏舫,建于1755年,舫身用巨石雕造而成。通长36米,有上下两层舱房。取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水不能覆。但石舫犹在,而清王朝却已成为历史。石舫旁边游人如织,很多游客排起了小长队,等待着在石舫拍照留念,岸边的白灰色花岗岩石栏,已经磨的乌黑油亮,我也赶紧和爸爸、妈妈在石舫边留影。
看完了石坊,我们往东行,前面就是著名的长廊了。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有油漆彩画14000多幅呢,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我们沿着长廊一直往前走,虽然长廊正在装修,无法走在长廊里面,细细游赏,不过我们仍可以看到长廊最外层的画,从中感受长廊的艺术魅力。走到排云殿前,我发现那一小段的长廊没有封住,“太好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赶紧走进去欣赏,“咦,为什么很多画都一样呢?”我觉得奇怪。妈妈笑着叫我再仔细看看。哦,原来很多画看上去一样,其实,根本不一样,要不是多一座屋子,要不是少一座塔……真有趣!妈妈说:“长廊里面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太了不起!
背后就是佛香阁了。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陡坡高21米的巨石台基上。它面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佛殿,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彼此呼应,蔚为壮观。“哇,好壮观啊!”我仰望着佛香阁连连赞叹。可惜佛香阁正在修缮之中,我不能上去细看,只能望“阁”兴叹了。
还好,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坐船游昆明湖。此时的昆明湖面上波光粼粼,游船穿梭,好不热闹。我急忙拉着爸爸往最近的一家船坞跑去,租了一艘小船游湖。我和爸爸踩踏板,妈妈坐在船头。昆明湖真大,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我们决定从十七孔桥下面过,然后到对岸的西堤,沿着西堤六桥航行,最后绕南湖岛一圈回来。于是我和爸爸合力径直划向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和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形状就像一条长虹横水面上,可美了。我好不容易才把好方向,我们的船终于从中间那个孔过去了。过了十七孔桥,我们把船划向西堤。西堤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南向北依次筑有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沿堤遍植桃树和柳树,现在是夏天,看不到粉色的桃花,只有绿柳依依,我想,如果春来柳绿桃红,那应该更好看。沿着西堤,我们的船慢慢前行,微风习习,水面上漾起层层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抬头看远处万寿山上那巍峨壮丽的佛香阁,秀雅宁静的湖心岛,再看看近处这碧波万顷的昆明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真是心旷神怡啊!
忽然间,很庆幸自己在离开之前能再次游赏颐和园,这次的游赏才真正领略到颐和园的丰姿。离开时,我还是万般不舍。妈妈说:“不要紧,留着一些景点,等下次再来观赏。”是啊,留着一点想头也很好,我这样安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