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
近年来,“碎片化”一词被频繁地提起,成了与AI比肩的热词。然而,我们是否知道它的准确意义呢?
与其说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碎片化,不如说我们正在接收着浩如烟海、难以计量的“信息爆炸”。为何人们热爱“刷朋友圈”?不就是为了更多了解或咫尺或天涯的友人近日的动向吗;为何要WIFI?不就是为了能连上信息之“网”,用新鲜的资讯充实自己的内心吗。庞大而日新月异的信息量,让我们不得不为了和世界保持接轨而走向“碎片化”。
在我收到的“碎片化”信息中,也有不少对它的指责批评之声,最经典的莫过于“加剧生活快节奏”、“使人无法深思考、深阅读”,似乎人们有些排斥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又似乎找不到能够替代的方法,不少人陷入了不希望碎片化、又不得不碎片化的两难中。那么我想问,碎片化带来到影响,是否真的如此“灾难性”?作为学生,又该如何学会在“碎片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完整?
首先,碎片化普遍被人认为是“浮躁”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它的确削弱了我们深入思考与一心研究的专注,在“微信”“QQ”出现前,即便未能与众多的故友保持联系,但可免受专心攻读时思路被提示音不停打断之扰;为了不至失礼,又要放下手中要务回复那些可能无关紧要的消息。
其次,碎片化大潮中鱼龙混杂,市面上不乏高质量的浅读物,但更不缺浪费时间的信息,比如一些每日推送的新闻中,固然有时事走向,也充斥着娱乐八卦等毫无营养的信息,有时想查资料却被满眼花里胡哨的信息浪费了不少时间。
学生们虽以学习为主,但依然不免受碎片化影响,碎片化固有其可取之处,但却不能用碎片来填满所有。保留一定的完整给自己、给深思考、深阅读,让灵魂从快节奏中暂时解放,带着心灵去那个说走就走的远方,那个在快节奏的现实中难以触摸的远方。
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不,只要心中有自己的完整,任由外界去“碎”,心向高山,泰然处之。
【篇二:碎片化生活乐活之道】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人们在搭乘地铁的时候拿着手机看新闻、聊着微信、上网购物、阅读文章、打手机游戏等,在机场的候机室看见很多人打开电脑谈着生意,每天上班的人们要接收很多世界各地来的邮件信息和处理很多的客户电话,每天手机里随时随地接收到很多的广告、更新、购物、新闻信息等,同时有时候也要应付很多的骚扰和诈骗电话。
由于信息终端的可移动化、智能化,加上通信网络速度高速提升,每一个人似乎也变成了自媒体不断的接收和传递出信息,所以信息传递的广度和方便性发展迅速,导致信息量的爆增,我们在现代化的生活已经暴露在信息流的时空中,既然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与世隔绝。
我们每天的生活从信息时代之前的慢动作,变成现代化的快节奏。以往我们要知道新闻就要去买报纸专心的阅读报纸,我们办一件事情可能要坐很久的车子然后花很长的时间办理一件事情,身边的朋友发生的事情除非打电话或写信否则无法知道,下了班才有时间去购物,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专心的阅读一本书籍没有太多的干扰,现在看起来似乎效率很低,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要处理和接收的信息量已经是以前的百倍甚至千倍。所以现代的生活因为信息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效率改变了生活方式,生活中要处理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多样的碎片化的生活模式因此产生。
在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中,很多事情看似独立确是互相重叠的,例如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同时马上可以链接购物网站(跳转到购物的行为),又从购物的行为中去收集产品的知识(跳转到深入了解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文化背景)。我们可能在吃饭的时候,同时收看到朋友的随时生活信息,而马上加入了远距离的社交活动(多方通话、朋友圈聊天等),我们的生活随时在发生跳转,我们会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的空档,去处理新的信息,从而使空档的时间也再次变成一个碎片化的时段,如此反复不会停止。
如何面对这样碎片化的生活模式呢,首先我们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学会过滤并设定好自己的信息来源目标,过滤掉没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也要从大量的信息中过滤事情的重要性,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其次是紧急的事,最后才是不重要的事情,不可以让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情干扰我们自己时间的安排。我们要设定每天重要事情的时间表,不要在已经计划的工作时间里接触到其他碎片化的信息而分心,例如做作业的时候就不能看手机聊天,我们要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在处理大量信息的时候,要巧妙的利用各种管理工具将信息做好分类、贴好标签、收藏管理,让有用的信息进入分门别类的资料库,在有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阅和察看,做好信息有效管理且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由于碎片化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我们只能更加的适应和思考碎片划时代对我们心理的影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做到思想不浮躁,不传播不轻信谣言,要做好论证不可以盲从跟风,学会组织管理自己生活时间,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才能在碎片化的时代做到真正的生活高手。
【篇三:我的新学期规划】
转眼间,暑假匆匆流过,而我也有初一新生变为初二的学生。如果说初一的我们还因为适应或其他原因而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初二就是要改掉他们并自我提升,为初三中考做长远的准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速、高效是人们做事的基本要求。在如今每天信息量巨大的时代,我们做事必须要快。相比初一,初二更是如此。以前可能还会磨蹭一会,但现在坚决不允许。随着初二的到来,学习的科目也会增加,作业自然就越加繁多,这就需要我们有非常搞得效率才能完成他们,而我本身就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做事比其他人花的时间长很多,我也希望在新的学期能够有所改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但我们做一件事时,应该考虑到最坏的结果,提前做出预防;或者即将做某事时,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不至于等到时间到了,才手忙脚乱做准备。例如说每天晚上睡觉前,将书包整理好,把作业放在一起,这样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直接出发了。看一看第二天下不下雨,如果下雨是否要提前出发,还要记得拿伞。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能够为我们节省时间,劈开突发状况。
写字一直是我的一处短板,然而,他对于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今对学生书写有着极高的要求且十分重视,每天在校内也会有十分钟的练字时间,考试时有5分卷面分。我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暑假还抽时间练了字,希望能够将书写改善。
另外,我还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新学期开始了,一起努力吧!
【篇四:生活需要完善】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人们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艰难的道上一刻也不敢停。”确实,如今的时代是快速的,是进步的。但也正因如此,人们仿佛一直被赶着走,时间就成了碎片,让你无法好好去完成一件事。无论阅读、购物、社交……以至于我们的心态和认知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生活需要完善。
生活中许多人都面临着自己的烦恼,但这些烦心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的生活看似十分充实,忙得不可开交,事实上人们每天东奔西跑,乏了身体、乱了心思,这种生活并不是真的丰富。而且这样的碎片化的生活让人难以从中取得真正地收获。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巨大的信息量,虚假的、娱乐的、等等各类体育事件和娱乐新闻一起涌来,于是很多人便受到影响,胡乱地去关注和跟随,以至于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却搞得一团乱。古人早就说过:人有时候就像是一个厨具,里面所放之物是有讲究的,如果里面乱七八糟,臭油坏酱什么都有,那还有谁愿意去打开一探究竟呢?我想自己也会十分苦恼吧!所以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多”,而是要“精”。古时候学识渊博的人为什么能对学术如此精髓,当然他们少不了坚持的毅力和决心,然而有很大一方面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很幸运,没有遇上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再对比我们今天的学士,刻苦执着的精神依然有,但是碎片化的生活带给他们很大的干扰,所以他们要达到至深的境界是十分困难的。
难道遇上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就要甘愿做一个俘虏吗?其实不然,我们要学会去完善生活和自我完善。首先应该知道主观因素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必须从自己内心深处加以改正,正确意识自己所做的事,面对事情要追求本质和真谛,切不能由于时间匆忙,习惯去敷衍了事,一味地追求速度带来的将可能是一无所获。其次客观条件也不容忽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要学会计划和安排,给自己营造一个适合自己、可以使自己静下来,能有节奏地去处理事件的氛围,万万不可坚定不移地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碎片化的生活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尽管我们这时代信息量大到扰人心思,但是同时也提供了那些你所需要的东西。若没有网络时代的信息,现代学者也无法那么容易获得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的进步也不会如此迅速。这也是我们相比古人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要恰当利用这种迅速便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去节省时间来充实自己。切记,恰当利用!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有幸的同时也是悲剧的。要学会去完善自己、完善生活。
【篇五:碎片化阅读】
坐公交看手机,开车听收音机,做作业时开个小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时代,这些我并不是很关心,我关心的是碎片化的阅读。
我们每天都会用手机、电脑在零零碎碎的时间中吸收信息,这种阅读方式极不完整、断断续续,但却越来越普及。每件事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就像太极图一样,一上一下、一正一反。
我也会碎片化阅读,从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等车、排队,都要时间且不可避免,又不想浪费这段时间,怎么办呢?这时,我就会拿出手机看一会儿书,这让我觉得这些等待的时间不那么无聊的同时也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一举两得,简单来讲就是充分利用了时间,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然而,长时间地碎片化阅读会让人注意力难以集中,渐渐地,我发现我难以像以前那样耐心的看完一本厚书,总是喜欢这本书看了一半,又去看那本书,那本书看了一半,再回过来看这本书,而且,对于那些语言乏味的长篇大论,我已经再也看不下去了。
现在,我正在尽量减少碎片化阅读的时间,虽然这令我的一部分时间没有事干,信息量变少,但是,再想想,碎片化阅读带给我的信息我记住了多少?这么一想,好像碎片化阅读是弊大于利了。
专心等待,多读书,勤思考,这样有助于我们改掉碎片化阅读。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信息时代最为便利的就是信息可以大量化的接收。我们可以根据各种信息,归纳整理获取自己需求的资料。这正是“足不出户,全球尽在掌握。”
但是这样的便捷所带来的麻烦却同时也困扰着我们。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信息的“碎片化”。
“碎片化”的优点在于其信息量之无限广与多,但其弊端恰恰也是在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为此理。网络社会信息得来过于容易,成千上万的信息能真正吸收于人脑内并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人的生活与思想的是少之又少。单以阅读而言,我们就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甚至于网络得到大量的阅读资料,可是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又有几人能全盘接收呢?我们可以说,没有人能行!因此,即使拥有大量的阅读信息我们也只能看着它如沙漏中的细沙一样迅速从我们脑海中流失,有些甚至不留一鳞半爪。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首先信息太多以致我们不及选择合适自己或自己迫切需要的那部分。有时候过犹不及,过多的选择反而易使人迷失自己寻找的方向。其次信息太多获取的方式过于容易,人自然而然的无需珍惜了,就如清代学者袁枚所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也”。网络信息多得就像过江之鲫,而且瞬息万变,人脑真正能够承载的又有几何呢?以前几天人们热议的“孕妇跳楼”事件为例,当时似乎举国轰动,各地网友议论纷纷:有愤慨家人冷漠的,有批评医院没有医德的,甚至对身为死者的孕妇本人也有微词。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口水仗没几天烟消云散,人们的关注点已经很快转移了。就像每天的百度热搜榜总会覆盖前一天的信息一样。稍纵即逝的信息获取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信息只能以碎片的形式留于人们的脑海中。
这个时代既然一切信息都无法让人们留下长久的关注,那么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将随着碎片化的信息所带来的碎片化的知识而变成做任何事都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如何正确面对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使人类立于不败之地是放在我们眼前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而正确的搜集信息是很重要的。就好像对天气情况的了解,如果等到暴雨已经来临再想找雨伞岂非晚了。其次,我们对于搜集到的信息应耐心加以处理。网络信息量过大因此难保它也是道听途说的产物,那就需要我们有分析的能力。抛弃无用的,将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与归总,那么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即可成为一块块“信息拼图”而为我们正确地利用。
我们这一代人,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无可避免的遇到了“碎片化”的生活。但是只要我们学会搜集、整理得到的大量信息并善加利用,那么“碎片化”的生活也自会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价值。
【篇七:信息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人类走入信息时代。电脑,电话,电视等重要发明,使人类得到很大的方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碎片化。
这种生活状态带给我们的信息量虽大,但这使得人们不善于对一件事物进行分析,思想渐渐变得麻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对某人事物的观点会随波逐流,被社会同化。
前段时间的一段新闻,是关于一位送外卖的人由于到了餐厅后发现没有做好菜,等了十几分钟,实在不耐烦,结果自己冲入厨房,去做了菜。一开始,大家都在说这家外卖公司不负责任,使食品卫生无法得到保证。接着又批评这个外卖人员。最终,他受不了网友的批驳,被迫辞职。这时,大家又开始为这个外卖人员说话。网上一直在评论这家外卖公司对职工太严,不让职工有口饭吃。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新闻上写的。
碎片化的时间不仅使人们的思想麻木,还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低下。
当我们正在利用下课时间做数学题时,题目正做了一半,突然上课铃响了,即使心里还想这解题思路,但实际上已不由自主地把这节课的书拿出来了,接着开始考虑与这节课有关的话题。
再等到这节课下课,解题思路基本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即使再一次地想起来,也要再把题目看一遍,之前的步骤也看一遍,才会有所回忆。
在现代社会,将做事的时间定死,这样看起来效率高了,实际上,也只是跟原来的效果相似罢了。
如今,生活的形式已不可避免,既然这样,不如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好,产生跟显著的效果。
【篇八: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我们或被挟裹着前进,匆忙地,慌慌张张地,失魂落魄地亦或是朝气蓬勃地、充满希望地,去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这偌大的压力下,很多很多人会萌生出退意,但当迟疑回首时,发现,已经毫无退路了。我们仿佛是在世界末日中逃生的蝼蚁,停下只会意味着死亡。身子陡然一沉,脚下的地面开始龟裂、崩塌,感受着在空中挥舞着的你的双手,耳边是呼啸的风。你体会到了那深深的无助与绝望,和那令人窒息的坠落感。晚了,晚了,那时真是的的确确太晚了。
在大势已定的信息碎片化时代,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什么的。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充斥着庞大信息量的世界,让自己向前奔跑。
从前,人们的日子很简单,起床、吃饭、睡觉。如今,我们的娱乐项目变多了,工作的内容也变多了,想做的事情更是变多了。这就导致了碎片化的必然出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什么能带给我们绝对的利益。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它带给人类的好处,那我们也要做好承担它负面效应的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尽量将这种反噬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首先,我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忍。这需要我们坚定的意志力和意识清醒的头脑,忍住把手伸向手机的欲望,忍住内心中对安逸闲散的渴望。认清现实,把握自我,提高自控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的是辨别和整理。庞大的信息量放在眼前,如果不具备这两个能力,我们很容易会迷失在信息的洋流中摸不清方向,被别人带着跑。娱乐圈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各个明星的花边新闻层出不穷,几乎所有明星都有被黑的经历。而大部分的路人往往都是墙头草,跟着舆论两边倒。就拿最近的薛之谦和李雨桐一事来说,一会是李雨桐爆出薛之谦本质是渣男,一会又是薛之谦拿出证据证明清白,过一会又变成了薛之谦伪造证据,痴情人设全毁等等。根据下面的评论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大众站队的变化。所以,为了免受他人的影响,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自己的观点,下结论前还要再斟酌斟酌。
当大势已成定局,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在一次次筛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篇九:唱响汉字之歌】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它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从此中华民族独有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到了今天,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我们一定要让它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还记得自己笔都拿不稳,却在爷爷的要求下正襟危坐,开始练字。这时爷爷总会端来一张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爷爷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爷爷那严肃的表情好像就是我最初对汉字的最深的记忆,现在想来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慢慢的,爷爷开始教我名字的书写,我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但渐渐的,我也和同学一样,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开始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拼音,然后各种字体任由打印,而在书本上的自由写法已被渐渐淡忘,那笔走龙蛇的书法之美除了残留的一点记忆也仿佛不再提及。
直到有一天,我走在沿江风光带上,一个老人拿着扫帚柄,柄起字落行人围住喝彩,看着老人那有些虔诚的表情,我闪过一丝愧疚。我们这个民族曾将汉字推向顶峰,现在难道要在我们手中将它丢失在谷底吗?现在的社会上,汉字正走向迷茫。
作为新世纪的雏鹰,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这个重担,让中学生走进汉字,融入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使用人数达到十六亿以上。汉字还是仍在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于三千多年以前问世。在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信息量的比较一看,中文首居榜首,这样一对比,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这足以让我们刻苦学习,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比对,英语、韩语、日语都做不到如此的整齐,如此的一一排列,而且词性、词义都相对。对联,不但字数一样,平仄有讲究,这足以让我们重新了解汉字,唱响自信之歌。
汉语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汉字一音一字,每一个音又分四个不同的音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这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汉字,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让我们唱响汉字之歌,将汉字发扬光大吧!
【篇十:遇见生活碎片化】
“碎片化”一词,在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我们的世界,已经变得碎片化。这碎片化的世界是我们零零后生长的地方,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所以碎片化这一词语,在我们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水平变化代表着科技化的到来,但也同时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每天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手机新闻,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信息量如此之多,我们获取信息如此容易,乃至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文档超过20页,我们就没有耐心看完。我们早已不在早上去电视上观看新闻和报纸,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使用手机去观看所有新闻。有时候等待网络刷新的频率,可能比等待一个电视节目或一份报纸,来的更有效。
但是如果发现有一个人捧着一本书,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是极其难得的。试着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静静的看过一本书,旁边放着一杯茶或咖啡,享受一个人静静的下午呢。这也许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现在是电子书的时代。只要在网页上进行搜索,你可以找到任何一本书的相关信息,作者资料。但是我认为电子书是永远传递不了纸质书给我们传来的作者的思想,及其背后的感情。因为人们很难有耐心,再去一页页的翻过那些曾经我们需要耗费金钱,需到书店去买来的书。现在我们,只需要在网上进行搜索,所有的书,只要轻轻点两下就可以得到,我们不在珍惜他们也不在珍惜作者的劳动成果,我们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娱乐活动,而不是自己精神上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碎片化的生活也许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是幸运,也是不幸,我们这一带的人,习惯碎片化的生活,但同时也失去了,前几辈人所能享受的,那些静静的享受书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