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岁月沉淀的味道】
天刚破晓,天边泛起微微的鱼肚白,四周仍是一片朦胧,如同笼罩了银灰色的轻纱。昏黄黯淡的灯光隐约从桥头那边荡漾开来,热腾腾的雾气朝天空冲出一柱白雾。四周仍是静谧的,可我知道,外公已经早早地开铺去了。
外公有一门祖传手艺——拉肠粉,每天天刚亮,他就早早地到桥头的肠粉铺忙活了。这种薄滑软爽的米粉,须由青石打造的石磨,才能磨出均匀细腻的米浆。再准备好各种配料,就等乡亲们过来品尝了。
小时候,我总喜欢待在外公店里,看他忙里忙外地招待客人。外公的手艺娴熟得很:首先,在盘子里洒一层油,用刷子涂均匀,然后拿勺子往里倒上一瓢米浆,洒上盐和一些细碎的葱花,倒上配料,再推进炉子里,不一会,便香飘四溢。这时拿出盘子,薄薄的一层粉膜,只见光彩剔亮,软软的却有弹性。倒上一点纯粹的花生油,早已令人垂涎三尺,含于口里,入口即软,香酥味从舌尖传出。我就爱这股味道,不只因为它的美味和诱人,更因为那拉肠粉里有外公的味道。
外公的味道,是最娴熟的手艺,最质朴的气息,是最辛勤的汗水,亦包含着外公最淳朴的心。
“一份蛋肠!”——“好咧!”
“一份肉肠!”——“来啰!”
此起彼落的应和,形成一曲最美的桥头对唱曲。
每天干完活,外公的脸庞总被蒸气薰得发白,却也遮不住他脸上的黝黑,汗珠挂在鬓角上,肩上的毛巾总变成湿巾。
儿时的我,看到这样勤劳的外公,总是不甚明白,他为什么要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或许,人们也只是惊讶于一个70岁的老人为何还如此卖力地拉肠粉。
后来,我才了解,一份拉肠里,不仅展现着外公的勤劳执着,更承载着外公那一段独特的光阴故事。
80年代的香港,相比大陆,确实让人怀想联翩。即便现在漫步在香港老街,仍可一睹昔日的繁华。那时候,外公和太公在香港经营一间餐饮店,外公的手艺可以说是深得太公的真传。在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中,外公更是爱上了这古老的风味,也很为自己的手艺而自豪。
香港回归后,退休的外公和外婆本可安享天伦之乐,但他们回到家乡却盘下了桥头那间十来方的小铺。我知道,外公的执念是源于对这门传统手艺的热爱,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外公常笑着对我说:“你吃到的不仅是普通的肠粉,还有80年代香港的独特风味哦!”在外公的笑容里,我分明感受到的是憨厚中蕴含的那股执着劲儿,那是外公青春的记忆,是历经时光沧桑后的沉淀,是经历人生百味的淳朴!
一碟拉肠,一代人;一段时光,一份情!它是岁月陪伴的守候,是时光沉淀的芬芳,更是多年不变的——外公的味道!
【篇二:绽放在舌尖上的美好回忆——簸箕炊】
乡晨,清风伴着香味,一丝丝的扩散开来,偷偷地溜进鼻子,闻着沁人的香味,我知道,奶奶肯定在忙碌早饭——簸箕炊,每每到此,总吸引一班小孩来观望,帮忙。
奶奶命令着几个较大的孩子去准备材料,大米,生粉,出泉水,熟芝麻,花生油,酱油,辣椒,蒜头等,孩子们忙个身水身汗,不过,我们觉得值得的,因为,接下来,是奶奶的作秀时间——
只见奶奶围起小布围裙,用两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熟练的舀米,过水,甩米,一切都那么干脆利落,手起米落,一大盘白胖,闪亮的“小孩”躺簸箕中,用井水浸泡了3个小时。捞起来,倒在石墨中,接下来,就到了我们表演的时间了!
两三个“壮爷们”,咬紧牙关,青筋蹦出,豆大的汗珠沿着青筋轨迹流过,额头的皱褶紧夹着细珠,确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景,三两个小孩,舀着一碗碗甘泉水,往石墨轻轻倒,一滴滴的米浆滴在了容器里,一滴滴上午汗水汇聚,纵使辛苦,但却值得!
接下来,大家七手八脚,拌粉,过斗;用些细面粉与米浆拌匀,奶奶把米浆分成了几大碗,小孩子们拿着细眼漏斗,一遍一遍地过滤,涓涓米浆,流过漏斗,流过我们的心田,夹杂着欢声笑语,流向幸福的远方……
再接下来,架起量器,把过滤好的米浆倒在已经煮沸的水中,白色的米馍,可爱的小米泡,水灵灵的。接着再把它分次灌入小簸箕或托盘中蒸……
“呼——嗞”,蒸笼一打开,米香扑鼻而来,几乎是同时,十几双筷子一起伸了进去,推推嚷嚷,你抢我的酱油,我拿你的碟子,他独占了芝麻,大家吃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奶奶眯着小眼睛,不动筷子,但嘴角笑得似乎吃得很满足了,那时,笑声叫声骂声直冲上了烟囱,回荡在了乡村的天空中!
许久都没有尝过家乡的簸箕炊,尽管在外面吃的多美味,都比不上家乡的香甜,甘醇,无法忘记家乡那簸箕炊的香味,以及那些欢声笑语,可能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爱吧!
【篇三:最吸引我的家乡小吃】
我的家乡在重庆秀山,一提到秀山便会让人想到许多,像豆腐乳、金银花茶、米豆腐等秀山特产。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让人直流口水的米豆腐啦!米豆腐光是看着就十分美味,白嫩嫩的,极像婴儿那吹弹可破的皮肤,若加上一点儿红辣椒,就像在雪上撒着一朵朵红梅,让人舍不得破坏这件美仑美奂的艺术品,但又情不自禁地想尝尝它的味道,真是婆媳吵架儿子劝——左右为难!
米豆腐不但色味双全,而且它还有一些来历。在很久以前,有一户穷人家,儿子十分孝顺。有一天,他的母亲生了病,想吃米浆,儿子便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儿子赚了足够的钱买了一袋米,在做米浆的过程中,儿子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一不小心把一些石灰水倒进了米浆中,过了一会儿,米浆因沾了石灰水便凝成了一块,像豆腐一般。儿子十分奇怪,试了一口,发觉这东西比米浆不知好吃多少倍。后来,他经过一次次改良,终于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米豆腐。
米豆腐的做法非常讲究,米只能用一种本地稻米,杂交米不行,否则,没有嚼劲;石灰水也只能加一定量,煮的时候要不停的用锅勺搅拌,以免沾锅;还有煮的时间和火候非常关键,没有技术和耐心的人是做不好米豆腐的。
吃米豆腐时可真算得上无辣不欢了。在我眼里,没有了辣椒的米豆腐,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鱼儿离了水一般别扭。吃米豆腐时,再不乐意吃辣的人也要吃一点尝鲜。从外面回来的秀山人,第一件事便是去小吃摊吃米豆腐,即使吃得满头大汗,被辣得“嘶嘶”地叫着,可仍情不自禁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除非实在吃不下了,否则,吃完后一定会再想吃一点。
讲到这里,米豆腐的魅力便可见一斑了。如果你还没吃过米豆腐,就赶快来我们秀山吧!我保证让你吃过后一定也会被我家乡的小吃所吸引的,它的美味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小吃米豆腐我爱你,你为家乡的人们增添了无限的生活色彩。
【篇四:最吸引我的米豆腐】
米豆腐是秀山的一种风味小吃,表面光滑又柔嫩,谈起来米豆腐,只要是土生土长的秀山人,上到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下到两三岁儿童,无不对米豆腐有一种说不清的溺爱。
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第一步就是清洗原材料,原材料就是大米,先把大米放入清水中清洗,一定要把大米清洗干净,不然会吃坏肚子。大米存放在水中,有了水的衬托,显得十分美丽,动人,宛如一颗颗明亮雪白的珍珠。第二步就是磨,把清洗好了的原材料,用石磨磨成米浆,白色的米浆在桶里乖顺的躺着,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又像一朵朵飘柔的雪花堆在一起,更像一大团的面粉和在一起。米浆磨好后,第三步就是煮,把先前磨好的米浆,倒在锅里熬煮,那一缕缕轻烟,仿佛一层薄薄的轻纱,在掩饰着什么,身后是一位美丽少女,还是什么呢?米浆沸腾之后,掺入它好伙伴石灰水,石灰水是起到了凝固的作用,也是形成米豆腐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说没有石灰水,就没有米豆腐。掺入石灰水之后,要不断地搅拌,为了防止起锅巴。不一会儿,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米豆腐,就形成了。如果觉得外表不怎么美观的话,还可以用一些固体来凝固它,到时候,那米豆腐绝对是你见过最美的一种小吃。
米豆腐的吃法也有很多种,比如说:凉拌着吃,煮着吃,炒着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凉拌着吃,因为这才美味。凉拌着吃,还要加上辣椒。米豆腐好不好吃,关键不仅是米豆腐本身,辣椒也是关键。辣椒的品味也很多。例如:青辣椒,红辣椒,有人也不用辣椒,而用番茄酱来代替,味道也是美味至极。
米豆腐似乎已经成了秀山人的一种名词,哪里嫁女娶妻,哪时有重大节日,你绝对会在那儿的桌子上看到用一大盆子装着的米豆腐。米豆腐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不用担心常吃它会不好。“终于可以吃了”我欣喜若狂的叫到,迫不急待地用竹签叉了一个,放到嘴里,哇!米豆腐的美味和辣椒的辛辣,布满了我的舌间,穿梭在嘴里。
米豆腐的美味,不仅体现出秀山的食品文化,而且流露出了秀山的民族特色。
【篇五:家乡的米糕】
食物的诞生,有赖于一方水土,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
水稻在建德耕种历史悠久,我最爱吃的米糕便是以稻米成就了它的“江湖传奇。”
乾潭自古有农历七月十五吃米糕的习俗,一块小小的米糕,承载着乾潭人对祖先的怀念、对家乡味道的尊敬。
首先,制作高水。先备好自家酿的米酒、稀粥、麦麸、甜酒药加水一起放入容器中,让它自然发酵。大约12小时后将发酵好的的原料用纱布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液体就叫做高水。选用上好的稻米,冲洗、浸泡十二小时,加高水打磨。制造业的发达,很多人已经选用机器磨浆,遵循自然味道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还是坚持用石磨。将浸泡好的米粒加入石磨中央的小孔中,边磨边加入制作好的高水,这样磨出来的米浆是最细幼的。磨好后,加入适中的白糖。想得到酸甜适中的米糕,必须把握好发酵的进程。在35度左右的温度中,将米浆酝酿一整夜,米浆自然发酵,在表面形成丰富的气泡,看上去要满出盛放的容器时,就代表发酵成功了。
最后,将发酵了的米浆倒入蒸笼中进行蒸制,高温蒸腾20分钟,蒸熟起锅,米糕表面光滑清亮,放凉切块,内部充盈着横坚相连的气孔。咬上一口,微酸清甜,口感爽韧,有着农郁的稻米清香。
米糕,对乾潭人来说,是家乡的味道,它储存着童年的记忆,储存着对先人的思念。
【篇六:我的寒假生活】
新年新气象,“万物送吉祥,五羊献瑞意”……贴上一副副红色的对联,烫金字体,去年的旧对联被迫下了岗。
自我13岁起,家里每年贴春联的重任就交给了我。
每次,我会先把剩米饭熬得浓浓的、稠稠的,放到盒子里,再拿刷子,把浓稠的米浆均匀地涂在对联的背面。通常是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将春联涂上米浆,一个人负责贴。我和爸爸经常一起贴春联。如果对联的顺序被弄乱,不知谁是上联,谁是下联,贴错了,不是让人笑话吗?所以必须得慎重,不能出半点差池。
如期完成任务后,终于到吃饭的点了。看着那些热腾腾的饺子,在锅里翻来滚去,和气泡一唱一和,似是在欢呼:“新年到了!”馋的我们眼巴巴的看着饺子直流口水。
终于,饺子端到了面前,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一口猛吞下一个,“哇……烫死了!”又不得不吐出来,当真是“煮熟的鸭子,到嘴又飞了”,饺子刚出锅还没冷一会儿,就动口吃,不被烫到才怪,心里那个难过呀!俗话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怎么办?没法子,凉拌。终于动口吃了,心里那个甜,美呀!这可是我自己亲手包的,比买的可要好吃百倍。虽然没人跟我抢,但还是忍不住往锅里看,饺子少了没?不仅眼睛很忙,而且嘴也没闲着,也在忙得不亦乐乎。一句话形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弟弟说:“姐姐啊!你怎么跟个吃货似的,这辈子没吃过饭吗?”
假期飞逝,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寒假就没有了。新的一年到了,日子不会太枯燥,希望自己学习更进一步,好好努力吧!
【篇七:记忆深处的那片景】
一方水磨,一爿瓦房,祖母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记忆中,心思细腻的她总能化古朴为神奇,用屋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器具制作出一顿盛筵来满足我们的味蕾。
夜间云开,复得月光如铺雪,这朦胧的月色又勾起我记忆深处的那片景来,我仿佛又看到祖母忙碌的身影,又听到那水磨“呜呜”的转动声了…
从前,按照惯例,年前祖母总要给我们做一次年糕。记忆中的她高挽银髻,穿着浆洗得极硬的蓝印花围裙,两边的袖子卷起,露出细细的胳膊,脚上穿着一双她自己做的黑布鞋,玲珑小巧,总是一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样子。那双布满青筋的双手是那么刚劲有力,只见她抓住磨盘的手柄,踏着她平日劳作的节拍,缓缓地转动,不急不徐,不瘟不火,偶尔添一匙隔夜泡好的糯米,或者轻哼几句婉转的乡谣,那洁白浓稠的米浆就伴着那音符“滴滴答答”地落到了小木桶里,渐渐充盈,伴着米香。
小时候,每当祖母转起水磨时,我总喜欢坐在门槛儿上,静静地看那昏黄的灯光落在她身上,变成一件柔软的羽衣,看挂在她脸上的慈祥的微笑,看她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一道又一道工序。在我心里,祖母、水磨、灯光、老屋宛然就成了一片最温馨的风景。
屋里温情融融,屋外月色清凉,黑夜寂寂,只有祖母的乡谣和水磨的“呜呜”声在耳畔回响,敲打着我的心扉。
经过了蒸、搡捣等工序后,原来乳白色的米浆就变成了一块米糕,洁白如玉,留有余温,散发着独特的稻米香气,祖母又取出夏天贮藏的艾草,和在米糕中,最后又在其表面洒上了一层金色的松花粉,这种搭配是祖母的原创。顾不得烫,我切下一块儿来,龇牙咧嘴地咬上一大口,顿时,松花粉的甜香、米糕的黏糯、艾草的微涩充满了我的口腔,夹杂着疼痛撞击着舌尖,我吐出舌头,用力地扇风,祖母被我的表情逗笑了,透过氤氲的雾气,我看到祖母的眉毛弯成两钩浅浅的新月。
晚风渐凉,我远远地望向如今寂静的老屋,才发觉时光的流逝。祖母已经不是当年的祖母了,而我也不是当年的我了,但是祖母推磨做年糕的情景依旧刻印在我脑海中,尘封在记忆里…
【篇八:我喜欢的食物】
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比如,北京的烤鸭,苏州的豆腐干,上海也有小笼包、五香豆、梨糖膏。而我,最喜欢家乡福州的美食——锅边糊。
寒假,我们全家回福州过年。节日里,家人带着我去了南后街的三坊七巷。在一家古朴的饭馆里,我第一次尝到了地方特色小吃——锅边糊的滋味。锅边糊的做法非常特别,首先在大锅里放半锅事先熬好的骨头汤,经过大棒子骨的滋润后,汤里已经蕴含了浓浓的骨头香,再加上少许丁香鱼、小虾米和香菇。在熬白了的汤里添上这些银色、粉色和棕色的小东西,如平原雪景一般,再点缀上翠绿的卷心菜,更显朴素雅致。此时,这道美食的主角尚未现身,其色香味就已令人陶醉了。现在,最重要的角色就要粉墨登场,那就是锅边薄片。
听大人们说,薄片的原材料是米浆。待锅里的浓汤煮沸翻滚之时,舀一勺米浆沿着锅的周边缓缓撒一圈。米浆遇热就逐渐凝结成固体薄片贴在锅的边缘,用锅铲将薄片儿轻轻铲下,洁白的薄片便纷纷落入浓汤之中。这时盖上锅盖,稍许煮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看到这儿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叫它“锅边糊”。
令人赏心悦目的制作过程完成后,我们终于可以品尝美食了。开吃前,先倒上一点虾油搅一搅,便有了一股海鲜味。将薄片和汤料一起放入口中,只觉得鲜美无比。虽有些粘牙,却不失细腻、润滑,真是让人叫绝的美味啊!有空一定要来尝尝我们福州的这道特色美味名小吃——锅边糊哦!
【篇九:遇见白围裙】
心系一处,无事不成,这是匠心——题记
露珠,沿着蒲公英和三叶草的梦境滚落,溅起一片片透明的阳光。在一种金黄般的喧哗声中,孵出一个不再潮湿的黎明。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番洗漱后,迎微风、踏鸟鸣,我迫不及待的走向附近新开的肠粉店,要尝尝鲜。
肠粉店店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大姐,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但两眼非常有神采,一道柳叶眉,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一头秀发盘在脑后,岁月的风霜在脸上刻下的沟壑却掩饰不住她曾经的美丽,身材高挑,穿着一条白围裙。
洁白的围裙上还绣着一枚红牡丹,一片片花瓣紧凑地挨在一起,一层一层地,紧紧地裹住中间的花蕊,像个雍容华贵的夫人。
只见大姐先用软刷把不锈钢专业肠粉盘涂上一层油,再用一个大勺舀一勺米浆放在盘子里,上下左右晃动,米浆就听话地摊平在整个盘子里,再把肉末均匀地撒在盘子上面,又拿起一颗鸡蛋在盘边轻轻一磕,蛋壳上出现一条裂缝,大姐单手拿着鸡蛋,微微一捏,蛋黄和蛋清迫不及待地跳到盘上,再撒上少量生菜,把盘子放进蒸炉里。
大姐行云流水的动作赏心悦目,让等待的过程也不是那么漫长枯燥了。
不一会,一盘肠粉就做好了。晶莹剔透的肠粉慵懒地躺在带青色花纹的碟子里,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夹起伸入口中,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肠粉本身淡而无味,精髓在于最后淋上的酱汁,带出肠粉本身的鲜美。大姐做的肠粉,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深深惊艳到我了。
我好奇地问大姐为什么她家的肠粉那么好吃?是不是有什么神秘配方?大姐脸上笑意盈盈,说道:“哪有什么神秘配方,肠粉好不好吃,就看米浆和酱汁。我们家的米浆,都是前一天提前将糙米放入水中浸泡,第二天现磨出来的,而现在大多数肠粉店的米浆都是用粉冲出来的,味道哪有我们家的好?虽然成本低,但是没有用心,没有下功夫,哪来的好味道?我们做餐饮的,重要的是良心,不然哪能做得长久?“
大姐对肠粉制作的细致与精益求精大概就是她的肠粉店生意这么火爆的原因吧。
匠心,是这个时代稀缺的精神。佛家有云:双手合十,乃是将十方力量凝聚。制心一处,无事不成。时间撒在哪里,哪里就开花结果。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
大姐的精神,不正像这白围裙一样洁白、动人。
【篇十:我不曾忘记优秀作文】
在你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来过又去了,或带给你快乐,或带给过你伤痛,但他们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不管他曾带来过什么,都会被时间和距离忘却,但总有一些事比一般的记忆要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比一般的人要让你想要记住。
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慵懒地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下楼吃早餐。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在为各自的生计而奔波忙碌着。我一路小跑,直奔肠粉店。这家店的生意很好,每天去吃肠粉的人很多,当我到的时候,位置差不多已经坐满了。我连忙招呼老板,让他帮我做一份肠粉。
老板十分娴熟地将刷过油的铁板蒸热后倒入米浆,左右摇晃,使米浆均匀地覆盖在铁板上,再放进炉具里蒸,等到米浆凝固变成粉皮后,把肉馅、鸡蛋、生菜还有鲜虾和豆芽倒在粉皮上,一起蒸到熟。最后加入卤汤、萝卜干粒,三分钟后,便将一盘香喷喷的肠粉递到我手里。我急不可耐地端着肠粉,在四下搜寻着座位,突然脚下一滑,将手中的肠粉弄翻在一位阿姨身上,汁水撒了一身,一件洁白的衣服顿时染上了污渍。我有些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那里,正当我顺着污渍向上打量的时候,触碰到的却是一束善良的目光,她露出温柔地笑容,语气平静地对我说:“没关系的,回家洗洗就好了。”我怔怔地望着她,心中仿佛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老板拿着拖把,将地面打扫干净。而我重新点了份肠粉,吃了起来,她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肠粉店。
我回想这一切,心中的感激油然而生。本该我道歉的,可她用温和的目光打破了僵局,本该冲我大发脾气的她却选择了宽容。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下一句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与宽容的人,也赐福与被宽容的人。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的不可容让,往往只需要宽容,退让一小步便能化解。
在我成长的生命里,一直忘不了那个米粉店碰见的陌生人,也忘不了那束宽容善良的目光。从那以后,无论遇到被人不小心地碰撞,还是无意地伤害,我都会选择宽容,选择往后一小步。因为我的心态早已因她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