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逆境亦能成才】
小溪,克服石头的阻挠,才能流入大海;梅花,经受住寒风的侵袭,散发迷人清香;顽石,耐住细致的打磨,散射迷人光彩。人生,犹如一条道路,若平坦宽阔,你会更加顺利地成功,但崎岖不平,会使你的成功更加坚实。
逆境,成就的是不屈的信念。
二十年的禁锢,使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信念更加坚定,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禅释着逆境的作用。也许,平坦的人生之路上,霍金也能取得巨大成就,可不如他这身处逆境的成功来得更有意义。坐在轮椅上二十年之久,霍金淡然面对自己身体上的不方便,仅用两个手指就敲出了他的成功。
逆境使霍金的内心更加宁静,使他对自己的事业与目标抱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逆境成就的是乐观的态度。
被朝廷一贬再贬的苏轼,面对逆境,他选择了乐观。试想,古代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飞黄腾达吗?身临其境的想一想,若是我们受到这样的对待,内心里只会充满不满、怨恨。可苏轼不是这样,屡次遭贬,苏轼学会了乐观面对,不对无可更改的事实作以任何努力,才会有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毫淡不出苏轼内心的苦闷。
逆境,让苏轼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人生的惨淡。
逆境成就的是坚强的毅力。
岩石上的青松,因为艰险环境的磨练,成就了坚韧不拨的性格。罗琳热爱英国文学,热爱写作。可婚姻的破败,使她只得独自照顾3个月大的女儿,生活十分窘迫。为了维持生计,罗琳白天给人家做功,晚上回家依旧坚持自己的写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罗琳闻名世界的作品《哈利。波特》诞生了,罗琳的坚强的毅力是《哈利。波特》这本著作的支撑。
逆境成就了罗琳坚强的毅力,使她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成就性格为成功积蓄力量。因此,直面逆境,亦能成功!
【篇二:刚与柔之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小到个人,大至社会,他们的魅力与精神也同水一样,在这一刚一柔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彰显人格魅力。“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犹如裘,千骑卷平岗。”有力的双手,一手牵着拼命往前跑的猎狗,一手擎着勇猛的苍鹰,千骑的军队踏起滚滚黄尘,你酝酿着半醉的胸胆,出猎密州。是啊!微霜的双鬓又有何妨?被贬黄州又有何妨?你这铮铮铁汉不是依旧高唱“共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这便是苏轼的刚,贬后的他依然豪情万仗,失意的他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
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记梦》却为我们展现了曾大笔挥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的柔情一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何幸,生得苏轼十年相守,死后亦得词人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十万株松苗,当他十年后写下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人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文人君子应有的风范。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找寻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刚与柔之间溢满天地!
香港:在刚与柔之间传达香港精神。
还记得菲律宾人质事件吗?香港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向世界传达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发生香港媒体就跟踪报道,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并谴责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严惩真凶。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体立即发表文章表示谴责。香港媒体用理智与善良告诉世界:什么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谴责菲政府的刚硬,是坚持正义;是真切关怀无辜菲人的温柔,是善良宽容。
香港人坚守自己的刚与柔。他们能空前团结却不群情激愤;他们能善良宽容,却不放弃追责而纵容罪恶。
苏轼用刚强的心灵撑起宋词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刚与柔之间为君子写下注脚。香港媒体用刚硬的态度击退罪恶,用善良的柔情宽容无辜,在刚与柔之间诠释香港精神。
【篇三:莫让春花逝去】
“春日无春”,这是许多失意落魄灵魂眼中的春天。正如他们凄苦的平生,都随着这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疏漏”,汇入无边的苦海。
其实春花就在枝头,幸福就在心中。人生中有许多小小的幸福。也许是助人为乐,也许是父母的蜜语,亦或是白霜仍在的石砖旁,看到到一簇阳光可爱的迎春花。这些幸福是难以言表的,是自然的,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小小礼物,我们不要丢掉它们。
不要只让春花开在枝头,而要让它们开在我们的心中。化作一束阳光,化作一缕芬芳,亦化成年少的自己,在湛蓝的天空下,在油油的青草上打滚、小憩。人们活在当下,勤学苦读、尔虞我诈,为的是追功逐利,为的是所谓的事业、爱情、权力、金钱等“大幸福”。他们为此少品了一口父母精心准备的茶水;少做了一首清新俊逸的诗篇;少看了一眼自己身处的美好自然;甚至少打了一个“紧要的招呼”。终于,他们从平静与平淡中“挣扎”出来,却又被他们所向往的大幸福所陷。毕竟,能够追求到大幸福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他们心中,一定有那一簇枝头上的迎春,让他们在与自己、与命运的对抗中找到自信与动力,从而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终有所成。而那些愤平生不得志的人,只能被呼啸的东风卷入冰冷的大海,消失在冬末春初的大浪淘沙之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苏轼历经苦难却仍心不死、志不亡的原因吧!苏轼的朋友可不只有迎春,还有那江上之清风,与那山间之明月,还有那一条永不逝去的长江流水。若是没有这些小小幸福的陪伴与激励,何来“赤壁三绝”的劲歌华章,何来苏轼永垂不朽的千古流芳。
不要让幸福苟且在未来,看一看我们手中的田野。小小幸福的田野上,我们身着素衣,踩着规矩条框组成的小路,抚着一望无际、滚滚摇摆的金麦,注视着优雅南飞孤雁,在苍劲挺拔的雪松下盘桓赋诗。最后,坐在炉火旁,品一口父母的清茶,回味一下心中的幸福,望向天边,再待一个春花盛开的明年。
莫让春花逝去,留一簇小小的幸福,播种在心头的田野。
【篇四:苏轼:“何以解忧?唯有美食”】
提起苏轼,我们并不陌生;提起吃货,我们更加熟悉。但若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你可能会惊讶,堂堂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样样精通的文豪苏轼,居然也是个狂放不羁热爱美食的吃货?实际上的确如此,我们与这位文学大家在某种程度上竟是同类。
苏轼同学真的很爱吃,而且没人能阻挡他对吃的向往。《东坡志林》中有记载:有一次苏轼患了眼疾,别人都劝他少吃肉类荤腥,他却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倒也想这么做,只是我的嘴他不听我的啊。”仍忍不住不吃肉。还有一次他在雨中赏牡丹,赏着赏着肚子饿了,居然突发奇想要吃炸牡丹,“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连花都不放过,果真是吃货。
苏轼不仅爱吃,而且很会吃,他在吃的方面有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他写过许多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较有名的是他的《老饕赋》,它将中国古代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十分精妙,其中说:“滃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杏酪之蒸羔。”意思便是吃肉要吃猪颈后部那一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吃霜冻前最肥美的大螯。要把樱桃放在锅中煎成蜜,用杏仁酱蒸成精美糕点,光是看文字便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去效仿。
为何苏轼对美食如此了解?这与他曲折的官场经历相关,因为他经常被贬,他去过许多地方任职,可谓足遍神州大地。也正因如此,才让他与许多美食结下良缘。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宋神宗一怒之下贬去黄州,而刚到黄州不久,苏轼便在朋友圈上发表新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大意是“黄州的鱼真好吃啊,我一看到竹林就闻到了笋香。”不久之后又更新:“静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火候足时他自美,饱得自家君莫管。”这边是有名的“东坡肉”。小伙伴们见了都纷纷点赞,直呼想吃。而宋神宗内心却是“我想打人。”
晚年的苏轼命运更加坎坷,因政见不合他被一贬再贬,最后甚至排挤到了极其偏远的海南儋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历了亲人离散,友人疏远,爱妾病死,自己也年老体衰,孤苦无依,穷困潦倒。若是换了旁人,估计早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了。但吃货苏轼偏不,还有那么多人间美食没吃过,怎能轻易消沉呢?这不,他又研制出了新菜式——“烧羊蝎子”。将羊脊骨放入锅中煮透,再浇之以酒,放盐少许,用火烘烤,等骨肉微焦后亦可食用,味道鲜美异常。他还勇敢尝试了在当时没人敢吃的生蚝,对其赞不绝口,迫不及待给儿子写信。“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千万别让朝中的人知道了啊,我怕他们都来这跟我抢。
余光中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没错,苏轼有着十分有趣的灵魂,很会苦中作乐,自我调侃,又能荣辱皆忘,随遇而安。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跌跌撞撞,起起落落,是他用自己惊人的乐观豁达拯救了自己,也给后人带来许多启示。美食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爱好,追求,也更是一种慰藉,即使是在偏僻山林,破烂小屋,但能饮上一杯浊酒,吃上几口鲜肉,吟上几句小诗,又何尝不是一种舒适,一种快乐呢?
【篇五:宋词经典伴我成长】
拾起《宋词三百首》,静坐于桌前,翻动着一页又一页散发着幽幽墨香的纸张,书香扑面而来,如花香四溢,又如仙乐缭绕。心不觉间陶醉,回忆起宋词伴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似一阵轻风,又似一场细雨,悄然钻进我心中,拂起缕缕波纹,荡起阵阵涟漪,初见宋词,我们之间便注定要有一段尘缘。
刚与之接触,我便沉醉于她的柔美,睫毛轻颤,眼眸缓缓睁开,李清照是一位优美典雅的女子。从幽微娇羞的少女情怀,到独上兰舟的孤独思妇;从缠绵甜密的新婚生活,到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半百年岁。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从“星河欲转千帆舞“到黄花堆积,憔悴损”……
随着与她“交往”的日益频繁,我才了解,她的眼眸里不仅有少女娇羞、少妇闲愁,更有经历过之后的沧桑以及对国家危亡的痛心。而我,亦在她的世界里,为她喜,为她忧,为她哭泣为她愁。情到深处,在梦深处,在梦中竟也泪湿软枕。
原以为,清照便是宋词的全部,但到了初中,甚至于高中,才了解到除清照以外亦抱负满怀的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一个乐观豪迈的苏轼,面对正治上的风雨,他仍能闲庭信步,展现出自信的风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一个坚贞而钟情的苏轼,爱妻身死,十年之间,年年流泪,年年断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是一个抱负满怀,愿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骁勇……他不拘泥于痛苦,在苦难面前仍能以“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祝愿朋友亲人。他,让我无限敬仰的苏子瞻。
与她不断地携手前进,我又认识了“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低斟浅唱”的柳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一个个人物,他们是经典中的人物,亦是经典,在宋词中尽展绝代风华。
仍然静坐于书桌前,任茶香在身边氤氲,任书香在鼻尖跳跃,任回忆在心间缭绕。与宋词相识多年,蓦然回首,我们已携手走过了这段岁月,虽然不轰轰烈烈,但却荡气回肠。我知道,余下此生,我将与她共同成长,在路上,阳光正好!
【篇六:最美时候的遇见】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人生如戏,来来回回。你在这场戏里扮演着这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着那个你。或悲、或喜、或流泪、或欢笑。你记住也好,忘了也罢,你总会遇见一些人,她或是如莲花般的开落,或是如十里春风。
谁说的红颜是祸水?苏轼的一生,若是没有几位佳人相伴,怕是也无留给后世的风流倜傥与百年风骚。他的第一位妻子王弗,知书达理,端庄美丽。二人结发为夫妻,立誓恩爱两不离。在那个情窦初开的时候遇见彼此,便信以为是永远。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十一年后王弗离云,留下苏轼一人悲痛万分。
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知催多少人泪下,纵是结局并不好,但我想,感谢这位女子教会了他如何去爱,如何去放下,如何去思念。
第二位妻子王闰之。这位简简单单,生性温柔的女子,陪苏轼走过最坎坷的路,亦是最重要的二十五年。乌台诗案、黄州贬谪数不尽的宦海沉浮。可她就是这般情痴,与苏轼不离不弃、甘苦与共,还为他生儿育女。可她又是这般无情,又一个离苏轼而去,让苏轼再一次深味肝肠寸断。
“唯有同穴”,便是给她的祭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两个可以走得很远。这位女子对她二十五年的陪伴,岂是朝朝暮暮的恩情。
最后一位——王朝云。困顿之时,许多的侍妾纷纷离去,唯有朝云愿红袖添香,留在她身边。他们在惠州西湖留下许多唯美的故事。西湖边,苏轼作词,朝云弹唱。西湖美景,佳人在侧,再加四目相对有余悸,真是无墨亦成画。也许世间真的有宿命,总之我认为苏轼是相信的,这位比他小整整二十六岁的绝代红颜,竟让苏轼白发人送黑发人。
究竟是苏轼多情,还是这三位女子多情?春还会在,人却远去天涯。匆匆离开世间,最好的安慰莫过于不用去感受生死离别之苦。
感谢命中注定让我们遇见的人,即便他只是过客。
【篇七:不成曲调也是歌】
历史长河的两岸,矗立着无数英雄挺拔的身躯,那浩浩荡荡的流水,似乎在倾诉着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演奏着一首首不成曲调的歌。
荆轲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谁在易水河畔高唱,是你吗,荆轲?“太子,臣定不负您的期望,誓死刺死秦王,为了燕国报仇,为了天下苍生报仇。”说完,你坐上马车,义无反顾地离开燕国。你虽背负着燕国的存亡,但临危不乱,怎奈秦王诡计多端,躲过你的致命一击,而你却被千刀万剐。
荆轲,你的使命虽没有完成,但也是一首悲壮的歌。
屈原投江
“举世皆浊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谁在汩罗江边长啸,是你你吗,屈原?你因为屡次进谏而被免职,你心如刀绞。为了楚国的存亡,你倾付了自己的一切,可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看到的,只有王公大臣们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你第一次流泪,那是无奈的眼泪,你不愿看到楚国的悲惨命运,纵身一跃,跳进了奔腾不息的汩罗江。
屈原,你的报负虽无人问津,但也是一首华美的歌。
苏轼被贬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是谁在黄州城外打猎,是你吗,苏轼?马蹄轻扬,千骑飞扬如风般卷过山冈,为首之人气宇轩昂,何等豪放。劲风起,吹起帽子,一缕华发,斑驳你的双鬓。是岁月消磨了你的青春,还是磨难消磨了你少年时的志向,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看门前流水还可以东流,你的意志又怎么会被岁月消磨。弓如满月,弦如雷鸣,看你那躬虎雄姿,依稀是当年的孙仲谋。
苏轼,你的仕途虽屡遭贬谪,但也是一首乐观的歌。
千年前的你们千年后的我,都在吟唱那首不成曲调的歌——历史之歌……
【篇八:写给苏轼的一封信】
东坡居士,苏子瞻苏轼先生:
子瞻先生大鉴,在下乃玖佰叁拾柒年后的小子。初次见面,小子多多拜见先生。小子是一个很喜欢你的诗词文的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豁达而广阔的胸襟,是多少人学也学不来,仿也仿不到的啊!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对碌碌人生之否定,对宦海浮沉之解脱,对庸庸官场之鄙视……有几人能与你同游同醉同洒脱?哪怕仕途不顺,哪怕郁郁不得志,也能漫步赏月,欣喜而悠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三起三落,一贬再贬。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人能慧眼识珠,那又如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你是硬汉,可你也柔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月明夜,短松冈。”妻子离世,悲恸万分,你的内心,也是有一地方,很柔软,很柔软吧。
你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科举之时,因欧阳修误认为此乃其徒曾巩所作,为避嫌便被判为榜眼,而曾巩成为状元。你写的文章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你写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你写的词开创豪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也为宋四家之一。你在文、词、诗、食四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你在书法、绘画、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的成就都很突出,都有所贡献。
你的一生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多少诗人、词人、文学家受到你或多或少影响,后世多少诗人、词人、文学家对你给予了高度赞扬!小子读先生的作品虽然不算多,但或多或少都能品味出豁达。乌台诗案你经历过,却依然豁达。你的文章影响深远,在当时的辽国也广受欢迎,在金国与南宋对峙时,在南北双方都有影响。
你金榜题名时,虽为榜眼,但名声大噪,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但出现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万口流传,历久不衰!
总之,小子对你无比崇敬,书此信,以表仰慕之情。
于知言
2020年元月
【篇九:让墨香留在纸间】
有人说,《新华字典》里凝结着一种文化情结,我还是愿意享受摩挲字典的“沙沙”声;有人说,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费劲地翻查字典了,电子工具书更方便快捷。而我说:“纵使电子工具书千千万,取一本《新华字典》放心上,足矣。”
一张纸,承载了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殷切鼓励;几滴墨,渲染出一行人对一行人的自豪恣意。《信中国》的播出,让我们结识了一位位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人,诵读着一段段极简的文字中流露出中深深情意。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张留;八一飞行表演大队中队长余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朱军……在纸面上我们感受的写作者本身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它的成功与失败;但透过纸背,我们看到的是他写下这封信的决心和勇气,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挑战。这是纸墨留给我们的,电子书所不能带来的,形神合一的情感表现。
翻阅几本古诗词,那历经沧桑而不老的苏轼向我们走来。印入眼帘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意重;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的豪放气迈;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身月白。”的惊讶与赞叹。从这些充满书墨香气的字中,我们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苏轼。看到了他被贬惠州却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天派本性。通过书墨我们随着他由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着他的大智慧。合上书,他的身影依然在脑海中盘旋。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由此观之,书之重如泰山。巴金视书如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巴金家钱不多了,连温饱都无法保证。一天,他带两个孩子去书店,妻子说:“家里快没钱了。”不知家庭情况的巴金说:“钱不就是来买书的吗?”说完,带着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去了书店。在他看来,书是精神食粮,是比物质更为珍贵的东西。
墨香在纸间流淌,沉积于心田,承继五千年文明,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十:苏词的味道】
“拣尽寒枝不肯栖”之人是你吗?“把盏凄然北望”之人是你吗?“竹杖芒鞋胜马”的行者是你吗?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你的词的味道究竟是什么?诗词歌赋中的你,如千面人一般,时而癫狂,时而忧伤,时而辉煌。你真实的自我,在这纸堆中,又身在何方?
苏祠的味道是苦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在亡妻灵前静静伫立的背影,是你吗?上苍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上书之中,流落异乡。吃尽了苦头。这苦,把你的词染苦了。
苏轼,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能再疆场上浴血奋战的,不一定是好男儿,能在亡妻前相顾无语,泪水横流的人,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苏词的味道是辣的。“辣手著文章”这句话,用来形容你再贴切不过了。你生来高傲,永远是一个鹤立鸡群的孤独者。你看不惯权贵,更看不惯官场的虚名浮利。你因你的词,你的诗获罪,被贬他乡,但是你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依然讥讽权贵,嘴角总是挂着“何事忘却营营”之类的话。你永远辛辣,一生如此。
苏轼,你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不一定是君子。能为民请命,与民同乐的,才是真正的君子。
苏祠的味道是酸的。“常恨此身非我有”的酸楚。“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心酸,“月朋多被云妨”的酸痛,“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寒酸,都在你身上留下了影子。许多豪门权贵也许嘲弄过你的穷酸,可你的词却决不酸腐。只是,在无数次苦辣交融后,一股挥之不去的心酸涌上你的心头,涌入你的文章,你的词。
苏轼,你是一个真正的文人。穷酸到身无长物,穷酸到只剩一身才气,一蓑烟雨的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苏词的味道是甜的。“会挽雕弓如满月的猎手是你吗?“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狂叟是你吗?你的可贵,不在于酷辣酸,而在于无数次酷辣酸后,依然能小队他人的非议,前途的未知。让人的脸颊上,浮现出甜甜的笑意。
苏轼,你是一个真正的伟人。建功立业的人,不一定是伟人。能为他人带来快乐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少时,翻开一本词集,苏词为我带来了喜悦与感悟。通过他的词,能感到苏轼在于我交流,能看到那个才子在眉州街头与我对饮,那个墨客在郊外拄拐观江,那个犯人在监牢中以泪洗面,他的词,总能让我感到真实的存在,在于我互诉衷肠。
人生百味,皆是苦辣酸甜的所化。千古文章,亦是酸辣苦甜所化。只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才能写出千古文章。用真情实感去写作文。填词。人生百味自然得全真。这就是苏词的味道,是苏轼的味道,更是千古文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