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黄蓓佳撰写的小说《亲亲我的妈妈》。书的封面上画着一个男孩,他正在把一片梧桐树叶粘在窗户上,因为个子不高,够不着窗户,便搬来了椅子……这个男孩的举动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感到非常好奇。
原来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被老师唤作“赵安迪”,被爸爸称作“安宝儿”,被妈妈叫做“弟弟”的十岁小男孩。故事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说起,这场车祸夺取了主人公赵安迪父亲的生命。在葬礼上,安迪遇见了生下他又狠心抛下他的妈妈舒一眉。从此,赵安迪开始了一段新生活。起初,母子俩很陌生,妈妈还患有轻微抑郁症。母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从疏远到靠近、从理解到融洽,都是安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渐渐和妈妈增进了彼此的理解。
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生活场景,让我看着看着,不禁潸然泪下:
11岁生日的那天,安迪用劲地将嘴唇贴紧妈妈的脸,并希望永远这样抱住她,亲吻她,一起走进充满阳光的快乐生活。当妈妈找不到之前用过的创可贴时,却突然发现安迪的小箱子里都是她用过的东西。妈妈满心疑惑,而儿子的回答却让她大吃一惊:“因为这些东西都有妈妈的味道!”这句看似平平淡淡的话语,却真切感悟到了安迪对母爱的渴望与向往。在书中,安迪心地善良,意志坚强,与妈妈相处时,就像妈妈唯一的依靠。虽然母子的情感磨合过程是那么漫长、那么艰辛,但也充满着关爱与温馨……
书读至此,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常生病,妈妈总是在床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我却一直以为这是妈妈理所应当的,有时甚至会冲着妈妈发发小脾气。但是后来看到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生活贫困时,我暗暗庆幸: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在关爱中幸福成长!我也不由得告诫自己:不要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与父母争执,而要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和睦相处。
爱,是生命的良药,是心灵的鸡汤。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所向披靡。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所有的爱,用自己的真诚去报答。每当想起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我是不是也应该付诸于行动——亲亲,我的妈妈呢?
【篇二:映山红】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都开放了。但在众多花中我还是最喜欢映山红。
远远看,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犹如一簇簇红缨,十分美丽。翠绿的草地上交错着一些映山红,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条彩色地毯。
近处看,满树的映山红姿态万千。它们有的是一个个花骨朵儿,像一个个子弹头;有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躲在叶子里呢!有的已经露出了笑脸,正甜甜地对着我微笑呢!在绽开的花中间有几根像蜗牛触角一般的花蕊,它们你挤我碰,争着要让人一睹芳容呢!也许,那甜甜的花蜜也争着要请人品尝一下呢!这时,蜜蜂和蝴蝶也飞来了,似乎商量着在这儿盖小房子当邻居呢!我用手摸了一下映山红的叶子,上面有好多细小的毛毛,让人感觉不舒服。忽然一阵风吹过,映山红便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看着这画面我情不自禁念起宋代袁甫的《映山红》“山花无数笑春风,临水精视迥不同。唤作映山风味短,看来恰惟映溪红。”如果你闻一闻说不定能闻到那扑鼻的香味呢!啊,映山红你真的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如果你外出走一走,说不定就会看到我说的映山红呢!
【篇三:唠叨中的爱】
2019年的金秋九月,我离开了妈妈的“束缚”,带走了妈妈的牵挂,奔向初中生活去拥抱我们的自由。
我的妈妈马上踏进40的门槛,也许是更年期提早光顾的原因,稍有一点不顺应她的心意,她便成天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这更加坚定了我住校的念头。
可到了学校真正才体会到妈妈曾经的温柔和对我的爱,在家时,我因看书延迟了休息时间,妈妈会立马为我送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并唤我早点睡。可在学校你困得要命时也无人问津。
在家里,我因睡过了头耽误了起床时间,妈妈会轻声唤我起床,会询问我是否生病,在唠叨中为我准备早饭。住校后,管你三七二十一,不管你发烧还是头昏起不来,都算你违纪并将你"赶"起来,等待着被处分。
记得有一次我用学校的公话给妈妈打了电话,因信号不好断断续续聊了几句就挂断回宿舍了,可事后才知道妈妈因听不清我讲的话在电话被挂断后无数次地回拨了过来,北方的秋天凉意早早袭来,我有腿疼的毛病,妈妈怕我不穿秋裤腿疼的毛病犯了,她将电话打到老师那里,让老师转告我多喝水,好好吃饭,多穿衣服。我曾被老师唤作“妈宝孩”。
每当放假的前一天,我给妈妈打电话时会特别激动,就像小时候她远行后将要归来时我激动的心情一样。突然就想起了开学第一天妈妈说:“鸟儿长大了,早晚要脱离父母,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突然就想哭了,不知不觉中我竟期待每次的假期,渴望着那份唠叨中的爱。
总以为上了中学离开了妈妈,但妈妈一直都在。
【篇四:做最好的自己】
不是因为在最美的时光,我才是最好的自己,而是我做了最好的自己,才能遇上最美的时光。
做最好的自己,莫让浮华遮望眼。
年少的方仲永吟诗作对可谓奇才,本应顺理成章努力学习,却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环谒于邑人,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他若是单单用一颗纯真的心看待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就又怎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反而有人越是成功才越深沉。《花千骨》热播时,赞誉的洪流向赵丽颖翻涌而至,作为一个虔诚的演员,不见她在聚光灯下炫耀自己的辉煌,反而在摄像机前为下一部电视剧奔波劳累。如此谦逊才如此骄傲,她的努力配的上她的运气。
做最好的自己,用坚强做人生底色。
“生病是我的职业,业余才是写作。”这样调侃自己,当真是忽略了人生的失意,忽略了病痛的折磨,史铁生才有如此强大的内心面对地坛,面对母亲。还有凭借一条小鸡腿活得精彩的尼克胡哲,对他来说他和普通人并无差别,他甚至还去挑战跳级冲浪,以常人没有的勇气与坦荡面对自己的内心。
他们始终执一份坚强,尽管有过失意,想过放弃,但却也用最纯的坚守活出最好的自己,换得一片风雨之后的七彩蓝天!
做最好的自己,让理性战胜盲从。
经济学里用“羊群效应”来描述商家的从众跟风心理,一旦有一只羊起身,其它羊便骚动起来,全然不顾不远处的狼群。因为盲从,“会峰阁”被改名唤作“琅琊阁”;因为盲从,《非常完美》带动了《全城热恋》的低俗。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十分重要,不要因为顺耳的好话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的忠言。如韩寒所说“抛弃盲从,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前人们那些纯粹美好的过往已然是他们最美时光里绚烂的一笔,最好的他们成就了最好的时光!
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就让那青春的光芒一直亮在破晓吧!
【篇五:碎片化的教育】
在现代中国的教育中,往往却是一些大体的方向与形式。
其实在正常的学校里,这种问题存在的地方相对来说较低,而在现今家长们的“超前教育”、“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早已深根入骨。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而又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小孩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习了很多,导致一些不想超前教育的家长也被迫去超前,因为不学的话就会成绩落后于别的早已超前的人,用通俗话来讲,就是大家嘴中的“学霸”与“学渣”。
这2个词从心理学上来说,对于一个还在幼年的人来说有极大的“黑白”效应。从小被唤作“学霸”的,长大后也许真的是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容易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明显的情绪性格:强势、傲慢,受到批评的心理重建相对来说会更加困难些。而从小被唤作“学渣”的,也许真的是不学无术,但大部分人其实可以学好,而在老师的辱骂中丧失了信心,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导致对学习的乐趣大大降低,形成恶循环。往往这种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俗称“厚脸皮”,只要“厚脸皮”用的适当,反倒对以后的生涯有帮助。
讲了这些后,我就来谈谈超前教育。一般说起超前教育大部分人的脑子里就会蹦出这个词:少儿培训机构。没错,造成这种超前教育的首当其冲就是培训机构。我没有刻意要去指责少儿培训机构和超前教育,想要超前?可以。当我认为需要有一个量,比如说某某同学知识已经学到高三,但是人还在初二,那么我就会想:你还在初二浪费人生干嘛?学校的课程早已对你毫无用处,为什么要在这给别人施加压力?我认为超前的量要控制在5个知识点或2单元英语课文,这样学校的课程对你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正好学完后老师再重新讲一遍,从短时记忆变成永久记忆。
培训机构里的科目居多,导致一些管理不佳的培训机构科目虽多,但是不精。我认为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有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极不负责任,一上课就发卷子做,不去温故知识点,而且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毫无用处,升值有人上课时玩“王者荣耀”都不管,而且十分吵闹,导致想听课的人都听不了。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我发现“王者荣耀”十分“popular”,几乎每个身边的学生和大人多多少少都在玩,并且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我曾经也受好奇心驱使去看看,但我发现一点也不好玩,甚至感到厌倦和无聊,十分单一。有人在游戏软件的评价中写道:我的近视就是王者搞的,可恶的腾讯!看完之后我也是无语了,这跟人家腾讯公司有什么关系?自己控制不好自己还说别人公司不好。我也听说过与我同龄的人,花了2000多块去买一个好像叫做“武则天”和什么之星的皮肤……难道不想想这些钱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大人又赚钱的经历和金钱观,充钱也会把握分寸,而这种无止境的也是没办法。
不过中国教育比其他的欧美发达国家好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说上课的纪律和校园周边环境。在欧美发达国家上课时你一句我一句到最后就混在一起,而在中国的话,举手发言可以使大家更好地互相了解别人的看法,并进行互动学习。其次校园周边环境管理早已成为一条法律,并且管制非常严格,惩罚力度也大。
中国的教育有好有坏,我希望人们可以把好的碎片检出来,再用别的发达国家的好的碎片来替换坏的碎片,最后成为一张发光的地图,指引教育的漫漫长路。
【篇六:相册】
在那个晚上,因为一点作业上的小事,我与妈妈起了争执。争吵过后,妈妈把门一甩,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我,在客厅的沙发上抽泣。哭过之后,心里一阵空落落的。我感到一种令我心慌的无聊,似乎是内心差使我干点事来忘却刚才的那阵不快。窗外下着滴滴嗒嗒的小雨,一阵风夹杂在中间吹进屋子,墙边的风铃响起了一阵“叮铃铃”,我循声望去,一本有点旧的相册映入眼帘,好奇的我,翻开了那陌生而熟悉的封面。
在厚实的封面后面,我看到了我出生100天的照片。画面上的自己——那个小宝宝,在毯子上爬行着。撅起的屁股,专注的眼神,仿佛在对什么玩意儿入迷。而脸上,则是那种最无邪,最天真的笑,纯洁地对这个世界宣告自己最简单的快乐。我试着那样笑了一下,却无法笑出那份韵味。照片中的眼眸是那样清澈,而镜中,眼睛下的那双眼却多了点深沉。照片中的笑是开怀的、简单的,而镜子中的那张笑脸却有着那么点拘谨。成长,让我从一个幼稚的孩子变得有了几分青春的气息,却似乎也丢掉了些什么。我明知道成长就是如此的,却还是不禁有了点怅然若失。
又翻了一页。那是我与妈妈手拉手,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的情形。稚气十足的我穿着一件在现在看来有些滑稽的衣服,摇摇摆摆地走着,如同那傻乎乎的唐老鸭一般。嘟起的小嘴,鼓起的脸蛋,在寒风中被吹得通红,显得格外可爱。妈妈扶着我,腮帮子也被吹得红红的,伴着开心的笑容,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温暖。旁边,是一堆曾被我唤作“化石”的乱石堆。心中忽然涌上一股暖流,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了,我破涕为笑。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成长尽管会让你失去一些,可你却会在“失去”中收获更多,而且,那些,也仍会被你收藏在回忆之中。更何况,我何曾丢掉那份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妈妈的气似乎消了,他推开了门,一阵风随之而来,风铃又响了。相册往后翻了几页,我看见的仅仅只是是好几张空白的制片。我怔住了。照片,记录下的,是你的辉煌,你的失落;你的激动,你的落寞。总之,这是你对生活的一份纪念。然而,缺失了奋斗,留下的,除了白纸,又会有什么?我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这本相册,闭上了眼睛。
又起了一阵风,我把它放回了叮铃作响的风铃下边。我把回忆,留在了过去。把那份成长的努力,放在了今天的口袋中。
【篇七:我眼中的她】
在北纬四十一度的城市,一个女人,在她忙碌的生活中,注定了忙碌一生。
——小引
女人是平凡的,她在那座小小的城市里,安分地度过了她的大半生。似乎在所有人眼中,她都是那般——臃肿并且繁琐。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是第二个她。可是她说,她不要我成为她。是的,她唤我:囡囡。
北纬四一度的城市,夜晚的路灯是昏黄的,却散发出温暖暧味的气息。那时,三月的春帷还未掀起,还未回暖。她牵着我,在那人并不多的街头迈着缓慢的步伐。她呵了呵气,然后开始说话,她说了很多,可我最记得一句话:狭窄的视野和精神的愚昧,注定了穷人永远是穷人。或许她当时没有说得这么好听吧。但印在我头脑里,就串了这么一句话。她还说,她想去北京看看,看看北京和乌山有什么不同?我看着她,然后回答:当然有啊,乌山有山,北京没有,乌山有泥路,北京没有,乌山有漂亮的人,北京没有。她皱着眉头:瞎说。我们的对话就这么简单地进行着。我在心里告诉她:我以后一定会带你去北京看看的,然后再告诉你,北京有紫禁城,而乌山没有。在我的眼里,却始终有着对她的不明白,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厌倦日复一日的生活,也不明白她为何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如此多的向往。确实,她所能够对生活抱以的态度,或许,我永远也做不到。
北纬四十一度的城市,是庸俗的。可是,似乎每个在这种庸俗中流浪的人都对现状感觉自满。女人,自然也就庸俗了。所以,她在菜市场和一个卖菜的中年妇女争执了起来,因为,她一定要用五块钱买六块钱的菜。最后,当然,她成功了,并且脸上绽放出朵朵笑容。原来,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庸俗的,否则,也不再称之为世界。我看着这个笑的女人,可并不想嘲讽她的小气,只是感叹,她小小的满足感,还真容易满足。
女人年轻的时候,也是漂亮的,可,还是因为生活的繁碌吧,因为培养我,而磨化了她。
就这样,这只是一个故事,故事还没完,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我想了很久,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我眼中的她。只能说,我看着这个北纬四十一度的城市,因为这里有着我爱的人,这个我不知道被唤作“母亲”是不是足够的人。
【篇八:路与行】
路漫漫,但行莫复问。
站在距地面二十多米的阳台上看残阳如血,夕阳西下,有一种莫名的沧桑。想着母亲晚饭前的唠叨,那些话语重重地压在了我的心上。
母亲一边做晚饭一边闲谈。她不住地感慨,曰月如梭,光阴易逝,时间太快。一眨眼,那些她看着出生看着长大的孩子都纷纷成家立业,离开父母长辈视野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去了;而她也又添白发,浑浑噩噩过了半辈子。尽管这里并非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但是这里仍唤作临川。虽离老家几十余里,口音略有改变,风俗稍有不同,但仍旧有一脉相承的脉脉风情。街头巷尾,常可上演路遇故知的戏码。母亲一遇故人,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家长里短,无一不谈。然后在谈话中知悉许多物事的变迁:有人呱呱坠地,有人悄悄辞世,;有人孤身离乡奋斗,有人荣归故里。母亲向我提及我有些小学同学的近况:许多人都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他们选择了与我不同的路。而我仍在苦苦求学之中,期待破茧的那天,而他们已经开始社会中的漫漫征程。事实上,每个人选择的路都不尽相同。我家选择母亲携子女外出求学,父亲一人支撑家计,但也有许多外地同学只身来此只为圆梦。也许我们此时相聚于此,但也或许下一瞬间我们就会挥手别离。没有人知道到底如何才能使实现目标成为不虞之实。只能默默地走,按自己的方式前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母亲庸碌半生,这路走到哪了呢?父亲辛劳半世可曾想过放弃?姐姐朝九晚五,可也想要改变?我这条路倒底对还不对?
都未可知。
但是那又怎样?逝去的早冰冷冻结的回忆无可扭转,只有现在可以为我们所掌控。只有前行,不断面临选择,选择后又是不断前行。
太阳已经完全消失在我的视线。所有的一切都沉默在黑暗中。白昼结束黑夜降临,日日如此,不曾改变。天地有道,日行不更。
我转身走入屋内,想着明天又该是新的一天了。
纵使行至山穷水尽,也能坐看云卷云舒。也许山重水复之际,忽而柳暗花明。多年之后,我会身处何地?是否令同母亲那般感叹岁月的变迁呢?我会否在回望过去走过的或平顺戓坎坷的道路时追悔莫及?那时的我又会怎样看待今日所想?也许早已忘却,但我现在只想沿着这条路,无论路上多少惊涛骇浪,岁月中多少离别坎坷,踽踽独行。
路还长吧。
但为何必问,但行而已,勿忘来时路。
走下去吧。
【篇九:毕业】
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未曾拥有的,而是现在所持有的。
知识,青春,初三这个词经常地彼此联系在一起。正值青春年华,也是汲取知识的高峰时期,然而初三便是青春年华汲取知识的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
青春有着无限的激情去奋斗,把宝贵的青春在初三中流逝吧!
三年备一战,中考显辉煌。有人说初三的目的是中考,我觉得也不全是,中考是目的,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回味的。
已经有了两三个月的初三生活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篮球场上不再有男儿健将们那么豪放飞驰的身影了,而是换在了跑道场上那点点滴滴的苦涩汗水。教室里的女生们也不在像之前那么高谈八卦新闻之类的了,而是唤作匆匆忙忙地赶写作业,每天早上与朝阳相见,晚上与暮色相依,朝而往,暮而归便是我们一天的生活。
以上的描述虽显的初三很苦,但初三还有甜呢,经历初三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已在这时光中迅速成长,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但最终我们获得了珍贵的知识,在初三的学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我惊叹于杠杆定理的神奇力量,貌不逊色地说:“给我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欣赏于唐诗宋词给我带来的魅力,了解到了历史的与社会之间的变迁,你说我能不快乐吗?每天感觉自己比昨天的我更成功。你说初三是地狱吗?不,那是传递知识的殿堂。
也许你还会说初三苦,但初三之后的生活更加的苦,我常听到学姐学兄们都说初三是幸福的,好想回到初三哦!高中太魔鬼了,也常见到他们给我们写初三时感受的文章,无一不说初三是快乐的,幸福的。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稍瞬即逝。初三,我们还在拥有着,不要等到毕业后上了高中才去珍惜,那时已经迟了。
珍惜现在,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珍惜初三,因为它也许在我们生命中只有一个。
【篇十:享受与珍惜】
世人匆匆忙忙,不过图碎银几两。
三万多天的人世间,七千多轮的春夏变换,最终都抵不过一个ending。人就如同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也许它曾带来希望,但它却连一粒尘土都带不走。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有人崇拜物质,贪图享乐,刚有点成绩便止步不前;有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不满足于现实的享受,更追求精神的愉悦。
在河北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里,有两位贾姓老人,分别唤作贾海霞和贾文其,前者为盲人,后者则失去了双臂。正是这样命运多舛的两位老人,却让一片杂草不生的荒地变成了拥有十万多棵大树的绿洲。
2002年,他们一起承包了村里没人要的50亩河滩,自此开始专心种树。‘你是我的手,我是你的眼’。贾文其曾这样说。没钱买树苗时,贾文其就让贾海霞站到自己肩上,从大树上砍下树枝,从大树上砍下树枝,再重新埋在土里,浇水培育;遇到小河时,贾文其就主动背上贾海霞,赤脚走到河对岸。‘我们干活时,不觉得我们是残疾人’。是啊,他们虽没有金钱的享受,却有精神的愉悦。
2020年开始之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随后蔓延至全球。几十亿人只能待在家中,百无聊赖之际,有人没日没夜的打游戏,吃外卖,荒废学业与工作;有人却早已自告奋勇地冲上抗疫第一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搭起生命的桥梁。
是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成不变,还是满足现状,奋力拼搏,改写命运。这是当下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又或许,当你放下课本,拿起手机,自顾自地打起游戏时,最后的结果早已见了分晓。
满足当下,但又不全部接受命运的安排,奋起直追,站在月亮与星星之间,做最耀眼的存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