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相关作文

【篇一: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如何解读莎士比亚心中的哈姆雷特。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乃是鉴赏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是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猜测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的含义。联系生活实践去发现作品中的联想意。知人论世则是去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遭遇等等。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语出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在民间收集整理词牌,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妓院里,与歌舞伎们交流。因为歌舞伎是当时词牌传播最广泛的途径,晏殊从歌舞伎身上能学到很多知识。当他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决定去洛阳拜会欧阳修。欧阳修请来了一位洛阳名妓来唱歌助兴,这位女子就是洛阳名妓张采萍。于是晏殊就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因为身份的差距他只能作诗表达心中的无奈。最后欧阳修成人之美将张采萍送来了,晏殊纳张采萍为妾。(这件事是我所查阅的资料,其真伪不知)不过通过自我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思念的离愁之苦却被王国维先生联想成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的句子。

第二境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为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所写的相思之情。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喜欢流连青楼,写下许多艳曲。此词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伤感之情,但是经过联想以后成了,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的志向。

第三境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沉湎于歌舞享乐。然而满心热血的辛弃疾去报国无门,因此作词。王国维却联想为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不过也表达了王国维先生遭遇的理解。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种方法学习文学有助于我们的理解,赏析以及创新,真正理解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

【篇二:梦想可以穿越荆棘】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

——题记

关于《最初的梦想》这首歌的记忆,是从初二开始的,仍记得当我听到范玮琪唱这首歌的高潮部分时,内心的激动与振奋。这首歌让我坚定自己的梦想,并始终相信:梦想可以穿越荆棘,有梦,就有希望!

因为心中有梦想,我怀揣着希望踏入了京山县第一高级中学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清雅宁静,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没有外界的喧嚣,也没有尘世的浮躁,有的只是一群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奋战题海埋头苦学的莘莘学子,人人都怀揣着大学梦,在为梦想拼搏的路上。

我,很荣幸地成为了这追梦队伍中的一员。在这样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每天早上一听到起床铃声,我就一骨碌爬起来,匆匆梳洗完毕,奔向教室进行晨读。待下课铃声响起,我挤进人群,冲向学生食堂,以最快的速度填饱肚子,放下碗筷,回到教室继续投身于题海之中。我以为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以为我会乐此不疲,我甚至以为理科是我最终的选择。可是,我错了,现实似乎跟我开了一个国际玩笑。第一周的周练便让我一败涂地,我强忍着眼泪,望着试卷上那一个个红叉似乎在向我张牙舞爪。班主任“破天荒”地找我谈话 ,我也感觉情况不容乐观,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测试,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此时,我我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只身处于校园中的我,走在校园小道上,看秋风将落叶吹散,叶在空中飞舞,最终零落于泥土之中。我迷茫了。

班主任让我给妈妈打个电话,并叮嘱我做好心理准备。我知道,妈妈怎么会不关心女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呢。当我鼓起勇气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时,我已经做好了被母亲责备的心理准备。然而电话那头却传来妈妈亲切的话语:“宝贝,你还好吗?在学校有什么需要的,我明天给你送来!”强忍了一天的泪水,终于在那一刻决了堤,我多么希望此刻她递过来几句责备的话语,好敲醒我迷惘的灵魂,鞭策我继续向前,而她送来的却是关切和鼓励。越是这样,我便越觉得愧疚,对不起爸妈。于是,我又重新调整好我自己,投入到激烈的学习中去。此时,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第二境界又浮现在脑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学习,为了梦想,拼了!努力拼三年,再苦再累也值了。

在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整后,我已经能勉强适应高中生活了,此时也迎来了第一次月考,也就是分科考试。自己也没有太多准备,就上了考场,只想知道自己到底是适合学文还是学理。很快成绩就出来了,比以前有了进步。自认为还没有发挥出实力,但妈妈已经很欣慰了,她欣喜的告诉我,我考的比以前的同学要好些。我惊讶,或许这只是自我安慰罢了,但不正应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第三境界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明白,原来进步本身也是一种成功,是相对于的失败而言的成功。

时间永是流驶,道路依然坎坷。但我坚信,只要秉持着一份信念,坚定自己的梦想,终会穿越重重荆棘,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

【篇三:《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采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结构严谨,内容新颖。

可能听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先生认为成大事的人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终将碌碌无为。第二阶段,我们拥有了理想之后,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纵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阶段是说在我们辛勤努力之后,终将会有那么一天,无论成功与否,蓦然回首,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看了这本书,有很深的感触,王国维先生那种深刻的批判思维,以及书中所体现那种情怀,那种境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从书中体会得到那种境界,从而来提升自己,让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篇四:话读书——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读书之意义有二,其一者悟前人之思想。文以载道。又曰:文如其人。屈子高洁,故其辞亦高洁;太白疏狂,故其诗亦仙逸。太史公能传千秋,陶潜能闲万世。因其境界者也。

思想各有异。中华数千年之思想,于文学与水墨画中可见一斑。何谓?追求境界者也。水墨画,寥寥数笔,形离而境界全出。古文亦如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寥寥数字,景象全出,境界神矣。西方文学类之于工笔、油画,追求形似。现代之萧红《火烧云》,此形彼状,描绘甚丰,而读者据其想象。所想所得仍是萧之所描所绘,即有超出,模仿而已。思品示童以一米线等现象,亦似工笔画,以此为戒,然其所识则为各现象,如后新状现,何以类?况所记亦有所忘,行之远忘之疏矣。莫若中华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之水墨画。何以为礼?类之生矣。以此为纲,行之愈远,行之愈深,必无所越。

另有一支,即日本动漫,二者兼而有之。

读书既多,素养渐成,益近于境界者也。所谓知书达理者也。以书践生活,则现实之一草一木皆著理想之色彩。如能以此观世界,如此待万物,则积蓄丰,虽一草一木皆文章。如不能以此观世界,则积蓄穷乏,纵乾坤倒转亦只知尖呼耳。

积蓄既丰,则流沛且长矣。艺之生也。所读之书必左右其艺。常观油画则思描思绘;常观水墨画则思水墨传神;常观日本动漫,则思光影波动。

如今之读书偏此道矣。一切皆为应试得分。而表露亦如此。八股灭而再生。立一主题,后则杜撰以证之。如表达“母爱”,常以雨中送伞,病中送诊为证。文坛之以表达技巧杜撰故事以感动、启迪之类靡漫。论文亦如此。要求于各行各处,然所积穷乏,故“天下文章一大抄”。吾甚厌之。然亦未能脱身于外。悲哉。

如我辈能褪伪俗,行本性于自然,直击境界,理想之于现实者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