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法在我身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样,只有在法制社会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所谓法制社会,就是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使一切社会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法制”时时刻刻伴随着在我们身边,并一直在提醒着我们:“时刻遵纪守法,安全伴我一生。”
法制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准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有一次,我在电脑上看见一位老人在用偷窃来打发闲暇时间,涉案金额达1。8万元。老人本是衣食无忧,因为偷窃被罚2万元,坐一年牢。偷窃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位老人真是得不偿失啊!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高中同学在学校成绩也是很好的,但家境不好,被人收保护费,他实在没钱,又不敢向家里要。一直没有给,被打了很多次。快***了,又有人收保护费,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拿刀砍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这一个个例子,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都是因为不懂法,踏上了不归路?
这就是不知法而产生的真实悲剧,触犯法律为自己,为他人都产生了损失。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能像上面那些人一样。我们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只要现在认真学法,就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尚的尊严!
法律是公平的,法律是美丽的,法律是纯洁的,只要我们守法,法律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知法,懂法,将来长大了,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用法去告诉那些不知法的人。
让我们用法律去开创更好的明天!
【篇二:疫苗对对碰】
疫苗,众所周知,是人类健康的防护服、金钟罩、铁布衫也。我们付出小小的刺痛,获得的是妥妥的保护。但对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婴儿和一些娇气柔嫩的小朋友来说,这“保护费”有点疼,于是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支付”。可以说:疫苗,想说爱你不容易;疫苗,最爱最恨都是你!
疫苗,通俗一点说,是由微小剂量的病毒、微生物病菌经过改造之后的生物制品,具有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作用。“天哪,这还了得,科学家不是“秀逗”了吧,这种东西注入人体,我可不敢!”有些人退却了。呵呵,不必担心,这是安全剂量,中国古代中医有说“以毒攻毒”,我们也听说过“适当的边境骚扰能使一个国家提高警惕、加强国防”!道理是一样的,这些“残兵败将”会让人体的自我防御系统开启,迅速产生抗体,攻破外敌入侵,利大于弊啦!
可是,“打针”的疼痛破坏了疫苗的正义形象,反而成了孩童心中的“魔鬼”,而且犹如找了根一样,糖衣炮弹的方式也无法“破”!没办法,我许专家出马了。
第一种,“手臂渗透法”。人都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发明的这种舒适疗法,原理类似。可以用一条用医学原料制作的腕带,在其内侧涂上疫苗试剂,在手臂适当部位扎紧,腕带会自动加热,被人体慢慢吸收。红灯亮起,即大功告成。柔软贴心,就是速度稍微缓慢一点。
第二种,“花香诱导法”。这是最容易的方法,我们将疫苗从液态转换为喷雾状态并混入不具干扰作用的清新花香。“喷一喷”,闻一闻”,“深呼吸”,疫苗变从鼻腔趁虚而入!多么方便无害的方法!孩子们一定会乐于享受,说不定还乐此不疲呢!
许专家出山,疼痛不再有,疫苗顺利种,病毒跑光光,健康永相伴。接种方式多,疫苗对对碰。疫苗,爱你没商量!
【篇三:我的小秘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而我的小秘密,发生在去年的一天下午。
那天下午,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告诉大家学校明天要开六一儿童节了,听到这个消息,班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在我们看来,六一儿童节是特别热闹的节日,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兴高采烈得回了家,来到家就看到站在门口的妈妈,我高兴地喊了一声“妈妈”,她问我为啥这么高兴,我跟她说学校要开六一儿童节了,妈妈听了,连忙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十块的钱。她来到我的面前把钱递给我,我疑惑地看着她,妈妈接着说道:“给你过六一的钱,前两年过这个节日我都没有给你买零食的钱,今年多给你一点”。
我高兴地接过钱,装进口袋里面,当晚我快睡不着了,一想起明天的六一儿童节就很兴奋。第二天,我揣着钱来到学校,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向我要保护费,我很紧张,不知道该不该给。这时候我想起老师说过的那句话:“示弱并不是软弱”,所以我还是把钱给他们了。
就这样,我在学校里饿了一天肚子,晚上回家的时候,妈妈问我有没有吃什么好吃的,我怕被她发现,连忙点点头,我想:不能被妈妈发现这个秘密,一定不能。不然她一定会骂我的。
今天早上我无意说漏嘴,说出了自己把钱交保护费的事情,我想:糟糕糟糕,妈妈肯定会骂我的。没想到秘密被识破后,妈妈并没有骂我,而是告诉我:“面对欺凌,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不能一味软弱无能。”
我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这个小秘密被发现了,我也知道一个道理:面对校园欺凌,一定要及时向校方回报,而不能一味受欺负。
【篇四:学会面对】
说起那次被“劫”的经历,让我自己心有余悸。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学校搞了一个活动,我们班上每一个人发20元钱,老师叫我们去办公室去领。从办公室出来刚走到校门,结果遇到了两个六年级的大哥哥,他们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要干什么”?我问。“要借几块钱,过几天再还给你”,大哥哥说。
我摸裤包的时候,楞了一下:他们为什么突然向我要钱呢,这不是收保护费吗?“我没钱!”“你不是刚才领到钱了吗?再不拿出来我们就搜身了,搜到一块就打一拳。”这时,我紧张得满头大汗,我想,如果把钱交给他们的话,他们下次还会这样做的,如果不给他们的钱他们会打我。我一直安慰自己,不要慌张,一定要冷静。“快点,我等不及了!”这时,我看见一位穿红衣服的中年妇女走过来,我大声叫道:“妈妈、妈妈!”我对他们说:“两个哥哥,我让我妈妈给你们的钱吧!”我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两个大哥哥已经没有了影子。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江玲因为在校打扫卫生很晚才回去,回家要经过一段昏暗的小路,他走到一半的时候,后面有一位人在跟踪她,等到快进家门的时候,那个人的脚步更快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前面走过来一个人,江玲赶快上前去对他说:“叔叔、你怎么现在才来呢!”等她扭头一看。跟踪他的人不见了。
自我保护很重要,生命诚可贵,自我保护价格很高,我们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应对,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
【篇五:这也是课堂】
生活也是课堂。只要你细心感悟,你会发现,生活会教你很多,很多……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门卫老爷爷总是那么严厉,又是那么古怪。
我已听说过好几次了——有些学生因为没有锁车而被罚两元钱,如果不交,那个门卫老爷爷是不会让你把车拿走的,还说这两元是保护费呢。我对这件事感到极为不满,不就是没有锁车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要交两元钱,什么破规定!那个老头,还门卫呢,一点也不知道关心我们这些学生,他既然是学校中的一员,本来就应该帮助学生们,保护一下车子是应该的,还要交钱!哼!真是不公平!——那个老头给我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我一直对他感到万分不满,可在那一次,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觉得他是多么和谐、可敬——
那时已有点晚,学校的学生们几乎全走了,我和周五值日的同学才刚扫完地,走出教学楼,我发现我的车子倒在地上,我扶起车,开了锁,正骑上车准备走时,突然发现车子却骑不动——原来是车子的链条卡着了,真倒霉!我又不会弄,尽管我挪动着我那笨拙的手,可那链条就像在是存心气我,我一急,便越弄越乱,天啊!就在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那个门卫老头走过来,蹲下来帮我,也许是因为卡在里面,有点不好弄,不过他却尽力去弄,我看了看他——大概有70岁了吧,白花花的头发,脸上一条条皱纹,像刀刻一样……修好了!链条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又可以动了,老爷爷朝我笑了笑,还叮嘱我不要骑得太快了,说完便走了。我似乎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他已经走了,望着他的背景,我说了声“谢谢”……
他是多么值得我去尊敬,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为什么要罚交两元钱?为什么不交还不让学生们拿回自己的车?……现在,我明白了,老爷爷以他做的那件事情告诉了我,这也是一种对学生们的关爱,这样才能让那些忘记锁车的学生们有个教训,下一次不再犯这样粗心大意的毛病,老爷爷的良苦用心,学生们居然没有理解,我真想告诉他们,他们对那个门卫老爷爷的理解是错误的。
当然,这也提醒了我——不要根据听闻就判定那个人的品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不然,也许会造成你的误解。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获得新知,不断充实自己。睁大你的双眼,你会发现,生活会教你很多,很多……
【篇六:这就是我】
我,陈一丹,湄潭中学七年级的一名中学生。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上架着一副暗紫色边框的眼镜,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子镶嵌在下面,也就凑成了我。
我平时没事,就爱看一些武侠电影,最爱看他们江湖上的打打杀杀。因此,我也深受其影响,最爱行侠仗义,替人打抱不平。还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考着老师讲的那道数学题。路过一个阴暗的小巷时,隐约瞥见里面有人,似是在争吵。出于好奇,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几个男生准备收另一个男孩的保护费,还不断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语言辱骂他。那个男孩年纪不大,哪见过这架势,被吓得缩在角落,不敢出声。一见这场面,我骨子里的嫉恶如仇立马叫嚣着,命令我必须挺身而出。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大叫道:“你们要干什么!”那几个男生明显被我这一叫惊到了,不过很快恢复了。面目狰狞凶神恶煞地威胁道:“去去去,个臭丫头,少管闲事!”我此刻才注意到,他们身上穿着湄潭中学的校服,我突然灵机一动,冷笑一声道:“你们不怕我告到袁老师那儿吗?”他们自然明白我说的意思,恼羞成怒,抡起拳头准备朝我打来,我却毫不畏惧地说:“哟,你还敢打人,这可是要记大过的!”他们听了,自然也不动了,撂下几句狠话变匆匆逃走了。
我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粗心。有一次,数学作业发下来,我开心地翻看,准备看看是不是A等的时候,发现是C等,我气愤地往前翻了翻,发现我将“一张扑克牌30平方厘米”写成“平方米”,老师幽默地写了一句:“你的50张扑克牌怕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了吧!”看到这句话,我不由得羞愧起来。
这就是我,一个爱打抱不平,十分粗心的人。
【篇七:宽容是把双刃剑】
众所周知,宽容是种美德。现今社会,无处不在提倡宽容。路边的广告牌上如此;政治书上如此;老师们的诤诤教诲亦是如此……
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蜀国由蒋琬主持朝政。有个叫杨敏的官吏,背后指责蒋琬:“办事糊涂,比不上诸葛亮。”有人把此话传给蒋琬,要求治杨敏的罪。可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杨敏没有错。”后来杨敏因事被捕入狱,有人猜想他这次活不成了。但蒋琬不计前嫌,秉公处理,免除了杨敏的重罪。蒋琬为人正直,气量宽宏,人们赞他“宰相肚里能称撑船”。
蒋琬的以德报怨,为他赢得了许多贤臣良将。
一位母亲,中年丧夫,她含辛茹苦的将唯一的儿子供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暑假时,儿子回家度假,不料在回北京上学的前一天,出车祸死了。
人们为他报不平,说他儿子走的路线不错,责任全在那个开摩托车的人身上。旁边的人告诉她,开车的是个年轻人,也受了伤,进了医院,而且双眼也瞎了。她的脑中电光火石般地闪了一下,自己已经失去了儿子不能再让另一个母亲也因为儿子而饱受痛苦的煎熬。于是,她决定将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撞死儿子的年轻人。好多人出面阻止,但她坚持在捐献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宽容确实可贵,宽容令人感动。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宽容所带来的,似乎都是好的结果,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有一个小青年,父亲是某村村长,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他自小娇纵任性。过惯了安逸生活,他渐渐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他开始偷盗。从小卖部到大商场,从收“保护费”到入室抢劫………屡屡被抓,屡教不改,屡次再犯。父亲只是微微皱着眉头,“给他一次机会,他会改的”。他眼里的宽容,已被曲解成了纵容,而小青年则无知地将其解读成理所当然。终于,小青年入狱了。在一次的入户抢劫中,他失手杀死了女主人。父亲后悔莫及……
诸如此类,枚不胜举。
宽容是把双刃剑,利弊各持一方。它可以是绊脚石,也可以是垫脚石,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和看待。宽容与否只在于一念之间,但结果轻则影响一时,重则左右一生。上天堂还是入地狱,前进还是堕落,也全系在那一念之间。所以说,有时候面对“该不该宽容”还真得“三思而后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