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生活学习日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又难忘的事情。这些精彩的事情像柔软沙滩上的贝壳,也像晴朗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尽。其中有几件有趣的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就让我娓娓道来给大家听一听吧!
11月29日星期四晴
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阳光那么灿烂,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今天最后一节课,上社团活动课——学校腰鼓队。下午第二节刚下课,我就兴致勃勃地跑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背起腰鼓,等待老师的到来。
“咚咚吧、咚——咚——吧”随着老师有节奏的口号声,同学们整齐划一的腰鼓齐刷刷地响起来。我们练得不亦乐乎,也开心得不知疲倦,更兴奋得不知黄昏的到来……
12月18日星期三晴
清晨,我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一打开教室的大门,眼前焕然一新,我以为自己走错班级,急忙退出教室,认真仔细又看了一遍门牌,对呀,没错,就是我们的班级呀!
当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只见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画上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旁边写着一行行工整的粉笔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教室墙壁两边贴满了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还有一些积极向上的警句和简单的花草树木、精美的装饰品,让人犹如走进一幅连绵不绝的优美画卷一样。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室窗户上还贴着许多颜色各异的鲜花和各式各样的蝴蝶结,给人如同仙境一般的享受;门上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显得虎虎生气,更为我们最美的教室增添了一些活力和童真。
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许多稀奇有趣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细细好好地品味!
【篇二:我最敬佩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奶奶,她高高的个子,做起事来风风火火,比年轻人还精神呢。我最佩服我奶奶爱学习和不怕苦的精神了。
奶奶已经退休了,她一退休就开始自学游泳,几个月下来就学会了。她还参加了烹饪学习班,学习烹饪技术,每学一种菜就回家做给我们品尝,还让我们给提意见,经过几次尝试,她学了好多道正宗的菜,比如珍珠丸子、鱼香肉丝、红烧排骨都做得非常美味,我很喜欢吃。奶奶还参加了腰鼓队,学习打腰鼓。
奶奶是安阳市老年自行车队的一名队员,车队的爷爷奶奶们经常骑车去全国各地锻炼。最长的一次是去年夏天,奶奶和车队一起历经一个多月,骑车到江苏的常州去参加年会,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走到山路的时候,一天都找不到一个歇脚的地方,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两口矿泉水。经过长途的跋涉,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
奶奶总是鼓励我多学一些东西,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体育项目,她都支持。她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她的这种爱学习、肯吃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敬佩我的奶奶。
【篇三:闹元宵】
早晨,一阵阵锣鼓声、唢呐声、小号声组成的交响乐传入我的耳畔。今天试试么日子呢?原来今天就是让我期盼已久的元宵佳节。
我一骨碌爬了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好了衣服,匆匆忙忙扒拉了几口早饭,之后便奔向了大街。今天正热闹呀!赶红火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大街,一看前面的大人挡住了视线,我弓着腰从大人的肘腋下三下五除二就钻在了前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下翻飞的花伞和甩动的绸扇,我不禁眼花缭乱,就好像自己在五彩缤纷的梦中。刚瞩目那秧歌队中俊美飘逸的婆姨,又赞叹那腰鼓队里俊朗洒脱的后生。这时,一阵阵熟悉的乐曲流入我的耳际,原来是《西游记》的主题曲呀!“唰”的一声,我的脑袋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只见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迈着方步走来了,只见孙猴子摆弄着金箍棒,嘴里叼着牙签,东张西望,不住地做着鬼脸,别提有多神奇了。猪八戒扇动着大耳朵,摇动着那颗猪头,肩上扛着九齿钉耙,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如果“猴老二”不在,他真把自己当成“猪老二”了。还有沙和尚……
随后,安塞的腰鼓队过来了,安塞腰鼓依然不失横山老腰鼓的传承,带着泥土的芬芳,带劲的扭动着。好一个安塞腰鼓,如火山爆发,如山崩地裂,如巨石粉碎,即使在冬天,也会让人感到一丝暖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下午踏着夕阳的余晖来了。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来到横山的中心——政府广场。整个广场被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得人睁不开眼,那礼品的诱惑真是大呀!“无底洞”三个字打一成语,此时信息在我的脑海中来回转动,脑子里豁然蹦出“深不见底”这么一个成语,我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急中生智,扯掉了谜面,我迫不及待的去兑奖处,工作人员将两包汤圆递给了我,甭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爸爸还不住得夸我呢!
时间快到了午夜,我们一家恋恋不舍的走向回家路,这个元宵节过得真快乐啊!
【篇四:奶奶读书的故事】
前些日子,奶奶和我说起了她过去读书的故事。
奶奶是舟山人,小时候爸爸离家来余杭造纸厂工作。奶奶七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到了余杭,八岁时在临安汪家埠小学读书,那时候穷苦人家多,读书的孩子少。由于学生年纪大小不一,奶奶班里分成二班,一半人上一年级的课,一半人上二年级的课。老师上课时先教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自己做作业,二年级学生上课时,一年级学生自己做作业。大家互不吵闹,安安静静地听课做作业。
奶奶家离学校好远,每天起早要走好多好多路,中午还得自己带午餐到学校,因为家中穷苦只带米饭,没有菜就在米饭中放点酱油、猪油,中午在学校蒸热拌着吃。
奶奶还告诉我,那时候学校老师少,教室也简陋,下课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玩。学校也很少组织学生活动,她只记得,汪家埠读书的时候“六一儿童节”跳过一次舞。
奶奶读书的时候,家中还有个小妹妹,她每天放学回家已经走了好多路,可是到家后还得走好多路去爸爸厂里,因为她还要去那儿抱回妹妹。
听奶奶说着,再想想我们现在的读书环境,差距真的好大好大。奶奶她班里只有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都是她一个人教。我们现在读书,每个班有班主任、副班主任,而且每门功课都有老师,七算八算,教我们上课一共有七个老师哩。
再说我们中午吃饭,都是学校食堂叔叔阿姨精心安排的,每天烧出可口的饭菜,和奶奶吃的比一比,真不好意思挑肥拣瘦呢!
现在的我们,除上课外,还有课间活动:广播体操、竹竿舞、跳长绳、腰鼓队、乒乓球!
我们在学校上学,德智体全面发展,想想我们读书环境是多么的好,如果再不好好学习,也太对不起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了!
【篇五:闹元宵】
我的家乡是周村,那里所有的节日都显得格外热闹。其中元宵节的“化妆舞会”,那可是我的最爱。
在这一天,各个街道口和打谷场一大早就围满了人,老老少少水泄不通。在场子边缘有卖糖人、烧饼、烤地瓜等各类小吃,异常丰富。而人们却毫不在意,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远方,他们在等什么呢?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锣鼓,接着是第二、第三声——喜庆的螺号吹响啦!小孩子们急忙爬到大人背上,坐在肩头,大孩子与老人也都踮起了脚。哦,原来是“伴玩队”来啦!看!那迎面的两只队伍:手拿链条,两端各拴有一个大球,球是镂空的,里面装着火红的炭块,活像两只恶魔眼睛,接着有人大喊一声,一人从同伴的身上“掉”了下来,蹭了满身的土,可他也无所顾忌,还顺势翻滚了一圈,引得人们阵阵欢呼。此欢呼声未落,在人群中又掀起了阵阵欢呼的巨浪——重头戏来了。
舞龙队操控两条“巨龙”,表演“二龙戏珠”,紧随其后的是腰鼓队与秧歌队,他们相互碰撞身体,大幅度的扭动,逗得人们笑个不停,“哎呀真不小心”,一个人大概太投入,摔了个倒栽葱;锣鼓队后面是可爱的“大脸娃娃”,由妇女们扮成,她们引领着高难度的舞狮队;接着是旱船队,坐船的“白娘子”“小青”,骑“毛驴”的是“张果老”;高跷队有八仙和七仙女;还有后面的信子队……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信子队过后,这场“舞会”也临近尾声。是啊,表演总会结束,欢笑也终将停止,可元宵佳节带给我们的那份浓浓的乡情却总不能忘,且历久弥新。
【篇六:正月初五看龙灯】
初五下午,我们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去河上镇溪头村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开光大典。
到了现场,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了。有穿着大红袄的村民们在敲锣打鼓,有拿着彩色扇子的村民们在跳扇子舞,还有腰鼓队、马灯队在表演。我和余诺姐姐穿过人群,钻到了舞台下面的栅栏外。栅栏里面有许多又大又粗的蜡烛,栅栏上的舞台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龙头,它色彩缤纷,威武霸气。
典礼开始了,村民们先点香燃烛,祭祀祈福,然后师傅们为板龙开光点睛。开完光,村民们放起了礼花,巡游开始啦!村民们把台上的大龙头抬了下来,把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开始舞龙了。舞龙队伍的前面是三支高照和三匹彩纸扎的大马。高照是一支很长很长的毛竹,毛竹两边挂着两排灯笼,象征“褔星高照”。大家都围着看舞龙,连外国人也来看热闹了,天上还有三架无人机在飞来飞去地拍摄。
典礼结束后,我和余诺姐姐看到门口有卖棉花糖的,妈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朵棉花糖,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呵呵,今天真是又过了眼瘾又过了嘴瘾!
【篇七:家乡的元宵节】
“卖汤圆,卖汤圆喽!”一阵阵叫卖声传入耳际。没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到了。
一大早,秧歌队就在横山中学的大门口聚集了。我最为期待的是十九支队伍中的教育系统秧歌队,那清一色是横山二小的学生组成的一支秧歌队。
中午两点半左右,所有的秧歌队都过来了,在一阵锣鼓喧天的响声之后,教育系统秧歌队过来了。他们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强的阵容,还有整齐的动作、设计新颖的服装和道具。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看究竟,逆着秧歌队行进的方向,几开人群、冲了过去。
终于找到了。呀!就是不同凡响,所有的演员在导演变换的哨子声中变换着队形,各种花式的彩绸、花伞,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气场非同一般。接着就是腰鼓队,横山老腰鼓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的头巾,皇家的服饰,襟飘带舞,舞出了二小人的风采,舞出了横山老腰鼓独特的魅力。最惹人喜爱的是狗狗队,他们滑稽、可爱,扮演了今年的生肖——狗,开心、喜庆,特别招人喜欢。
晚上,我们吃外公做的汤圆。饭后,我和爸爸去了中心广场猜灯谜。广场上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前来猜灯谜的人络绎不绝。“助产士”三个字打两个数学名词,可把我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旁边的老大爷告诉我,谜底是分子和分母。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总是过得很快,它是凝结了许多中国文化的一块结晶。我相信,随着祖国科技的发展,明年的元宵佳节会办的更加丰富多彩。
【篇八:长大的感觉真恼】
“长高了,我又长高了!”我拿着体检单上的身高那一栏给妈妈看。可是长大真的好吗?
每天作业要写到六点多,吃完饭,洗漱后就已经七点多了,还要写补习班布置的像山一样多的作业。小时候,星期六、星期天爸爸妈妈总带我上街买新衣服、新鞋子,或者带我去吃牛排、汉堡。可自从升入了高年级以后玩的时间越来越少。星期六上午形体课,下午作文、奥数课。星期日上午英语课,下午写学校的作业,以及补习班的作业。说实话,我都记不起有哪一个周末是真正休息过的!
小时候卡通人物是我唯一的偶像:米奇、唐老鸭、小熊维尼、蜡笔小新……现在的我偶像已经转到了歌手,张杰、贾斯汀比伯、艾薇儿、少女时代……现在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手机以及MP3、MP4、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学会了攀比,不光是电子产品还有衣服鞋子。“我这件衣服是李宁的!”“我的包是耐克的!”“我的鞋是匡威的!”这样的对话在同学之间已经屡见不鲜了。我想:要是我们回到小时候的话,该多好!
另外对于我来说最不想长大的原因就是——身高。我也不骗大家,不过说出来你也别不信。我今年11岁,身高178厘米。怎么样!是不是很震惊。于是就可想而知了,走在大街上的我经常被别人议论,“这个女孩个子真高啊!”“看样子也不超过13岁吧!”“要是我们家孩子也有这么高就好了……”你可能就要问了,个子这么高不应该自豪么!我可以明确地说,被别人议论一、二个月应该还好,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天天被人这么议论还会好受吗?
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在上学期间学校每天都必须穿校服,就这样,我经常被别人当成“异类”。在校园里看着比我矮一个头的同学们,我心想:要是我只有150cm该多好啊!至少不会被当作异类。因为身高的原故,学校的合唱队、腰鼓队,鼓号队,彩旗队我都没参加过。
长大的感觉真恼!越长大就负担越重,越长大就越容易攀比,越长大就越容易被人议论……还是喜欢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无忧无虑玩耍,没有负担的日子。
【篇九:元宵秧歌】
提起元宵佳节,人们一定会想到汤圆和赏灯!在我的家乡,最为有趣的还要数闹秧歌了。
清早,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横山中学的操场上就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年轻的靓男俊女。我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了人群面前。秧歌队大部分是从乡下来的,演员大多是大人,你可别小看他们是乡下人,秧歌表演的一点也不马虎。最为抢人眼球的是教育系统代表队,他们是由三百人强大的阵容组成,分为伞队、扇子队、腰鼓队、少先队、狗狗队五个队。五个队的表演各不相同,伞队每人拿着一把大伞,伞儿随着演员的动作上下舞动;狗狗队拿着彩球和灯笼,掌控自如,特别精彩;少先队拿着鲜花蹦来跳去,特别可爱;扇子队的演员拿着长扇,红色的绸子随风飘动,毫不逊色;最为让人目不遐接的是腰鼓队,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着陕北后生的洒脱。他们不停地变换着队形、动作,随着乐曲的节奏,锣鼓队的鼓点,把陕北秧歌表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诸多观众的驻足观看。
终于,汇演结束了,秧歌队从北向南一路走来,每支秧歌队在行进中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我尾随其后,不小心撞到一个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差点把我吓得半死,我和二师兄撞了一个满怀。再往旁边看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只见他拿着定海神针舞来舞去,然后,又做了十几个空翻,街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寒冷的天气一下子变得温暖了许多。
欢呼声、锣鼓声、喝彩声响成一片,秧歌表演使得整个横山大街处处洋溢着元宵的节日氛围。
【篇十: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武夷山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汪源。据说以前居住的全是汪姓人家,虽然我没听到前辈讲过,但我经常会想为什么叫汪源呢?应该有一个我不知道的优美的故事吧。
我的家乡汪源村不像一般的村子,房屋分列在长长的马路两旁。一进村子就可以看到四周都是高山,一条约一千五百米的大马路在山脚弯弯曲曲地由南向北贯穿整个村庄。所以整个村子看起来就像一条长龙一样。四周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有许多的松树、竹子。
漂亮的房子,到处干净整洁。无论哪个角落都找不到不干净的地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走进村子,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每当夜幕降临,马路两旁的路灯照亮整个小村。忙碌了一天的阿姨们便十几个一群跳起了优美的'广场舞,敲起了欢快的腰鼓。劳累了一天的伯伯叔叔们聚集在文化室读书看报,交流信息,学习科学种田。
我们村的马灯远近闻名。每到正月出灯时慕名来赏灯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赶来,真是热闹极了!市县电视台的记者也赶来拍摄采访,并制作了专题片在电视里播放呢!
马灯、广场舞和腰鼓队成了村里的名片,成了名扬四方的文化村。如果有人问我:“哪儿最美?”我会爽朗地回答:我们汪源村是最美的。
我爱我的家乡汪源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