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相关作文

【篇一: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的前几天,到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息。

我和妈妈来到一位老奶奶的手推车旁买香苞,手推车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苞、五色线等。我看中了一个小白兔香苞,于是,妈妈就给我买了那个小白兔香苞,还买了一个小老鼠香苞给我的小弟弟。买了香苞,我和妈妈又买了五色线。该去买艾叶了,卖艾叶的老爷爷的三轮车上满是大把大把的艾叶,我和妈妈挑了两把艾叶就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忽然想起来要买粽子。这时弟弟听见了,跑过来问:“妈妈,我也想去,可以吗?”

妈妈笑着回答:“当然可以。”

弟弟高兴极了,喊着妈妈:“那快点儿走吧!”

妈妈说:“好,现在就走。”

我们三个来到超市,这里的粽子形状可真多!长方形的,圆柱形的,三角形的……我们都看花眼了,不知道该挑啥样的。这时,妈妈问我们:“咱们自己包粽子,好不好?”我和弟弟都很赞成。我们买了粽叶,糯米和蜜枣,就回家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煮好了,妈妈就把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待着端午节的到来。

盼啊盼,端午节终于来了。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穿好衣服、戴上香苞和拴五彩线;又去给弟弟穿衣服、戴香苞和拴五彩线。然后,我们就跑出了房间。

这时,我们闻到了粽子和艾叶的香味。我们看见妈妈把艾叶放在门口,又把粽子从锅里拿了出来。妈妈看我们醒了,就给我们一人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子,露出雪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蜜枣,咬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好吃极了!

我喜欢端午节!

【篇二: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篇三:端午节】

午后静寂,温和的阳光照满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飘来。

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叶无妖娆姿态,无绚丽色彩,无独特之处,唯有香气迷人,令人喜爱。闻着这般的艾香,我托着腮帮子,注视着门口。哦,是姥姥来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着浸水后更显碧绿的粽叶。她从一旁熟练地搬来板凳,将粽叶放进一个洗净透亮的铁盆里,铁盆的周围放满了圆滚滚的糯米,还有香甜的蜜枣。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向我袭来,我循着味儿,信步走进厨房。可是,当我揭开锅盖,里面却空空如也。我如梦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罢了。

爱依旧有的,我坚信!

这不,昨天姥姥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说,她今年端午不来了,但会托人捎一些粽子给我。我的心中有着一丝怅然。很快,这份怅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驱散。

哦!让我去“偷幽香一缕”,但也不要忘“闻粽香一片”。

我将姥姥寄来的清一色碧绿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点火、开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锅内的水沸腾了,粽香溢满整个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将粽子装到碗里,开始品尝。我将粽叶撕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爱的丰硕的蜜枣便露了出来,甜味袅袅地钻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径上,只有那艾香万里。爱直扑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与艾叶之间,还蕴藏着,我与姥姥浓浓的祖孙之情…

【篇四:快乐的端午节】

农历5月5日,是一年一度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我们家乡的习俗主要就是吃粽子,也有人家挂艾叶和葫芦。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因为糯米很难消化。

中午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在忙着包粽子。我挤过去看妈妈包粽子,嗯?妈妈怎么这么快,两下子就包完一个,我看都没看清楚。姐说,我一眨眼妈妈就做好了一个。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赞不绝口!

“妈妈,妈妈……”我叫了几声,妈妈都不说话。看来她包得太专注了,所以我又叫了几声,她终于转过头来看我了。她吃惊地问:“你怎么在这里?”我说:“我早就过来了呀!妈妈,粽子是怎么包呀?你能教我吗?”妈妈回答道:“当然可以。”她先用一大一小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倒进糯米和腊肉,包紧,再用麻绳捆起来就可以了。

我按照妈妈示范的步骤包一个。前面都很顺利,可是到捆麻绳的这一步,我左手不小心一松,糯米和腊肉撒的一地都是。这时我有点想放弃了,可妈妈鼓励我:“不要气馁,加油!”我重新做了一个,到了最后一步,我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捆上麻绳,就大功告成了。我心里非常开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肯定有不会的地方,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这个端午节,我非常快乐!

【篇五:不同寻常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今天,艳阳高照,这天对于我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生地会考。

早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我的双眼,格外刺眼。我伸了个懒腰,不知不觉两腿已经下了床,用鼻子嗅了嗅那迷人的棕香,踏着脚步,悄悄地来到厨房。

“呐,这是谁的狗鼻子,这么lingmin?”我完全没有丝毫要理会的意思,而是用手边剥边吃着粽子。

“真是有了粽子忘了娘啊!”老妈发出这一生感叹后,我对她笑了笑,做出一副我爱吃我任性的模样。

中午,正在苦心钻研地理书的我,被老妈一声狮子吼给召唤到卫生间。姐姐们都在洗手,我好奇地将手放入盆中,清凉浸透着我手心里的每一个细胞。水中混合着艾叶和蒜飘着。

饭后,朋友在楼下呼喊着我。我们手挽着手一起走着,回归到自己那一队。我们陆陆续续地上了车,终于可以享受夏日里最受欢迎的空调啦!找好位置坐好后,我和朋友聊起了天,表面上是谈笑风生,实质上心里的紧张感还是有的,毕竟是中考。

在车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带着两个女孩儿上了车,她们东张西望,寻找着位置。我盯着她们,往同学那边靠了靠,留出一半的位置,我向他们点了点头,示意她们坐下。那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到我的位置坐了下来,我尴尬地坐在同学的腿上,看着她那张快乐的笑脸,我的心也算平静下来了。

下车后,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自己的考试号及班级,我带着眼镜,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中搜寻着……进了考场,一片安详。我拿着发下来的试卷,扫了扫题目的难易程度。汗水浸透着我的手心,我往衣服上擦了擦。做完后,教室外已经是倾盆大雨,我将一本书顶在头上,来到集合的地方,接下来各自分散回家。

生地会考结束也意味着端午节过去了。这天不仅带给了我丝毫的紧张,也让我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篇六: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包。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孩子们唱这首儿歌时,就意味着端午节到了。

身为一个资深的吃货,包粽子也要有模有样:先拿个绿油油的粽叶,在手里翻来覆去,被做成一个小碗。然后放入一些米,再塞一个大红枣,最后用一条绳子将它包起来,一个大粽子就完成了。我把所有的粽子倒入锅中煮,几小时后粽子就新鲜出炉了。

正午,河岸边,准备比赛的队员摩拳擦掌,准备全力以赴赢得本次比赛的冠军。再看岸边的人群在争论本次比赛的冠军是谁,也有的人默不作声,在心里默默支持中意的队伍。

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所有的队员都拼命的划桨,大有夺冠的势头,岸边“加油加油”的喊声也此起彼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许多队员有些体力不支,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只有蝉联几届的蓝队和几次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红队的速度不相上下,并把其他队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突然,鼓声变成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声音响彻天空,气势如猛虎下山,恢宏似海啸遮天。我知道,这是决赛的冲刺。两队的体力早已耗完,但凭着意志继续划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红队最终以微小的优势赢得了比赛。比赛结束了,但端午节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仍然会继续下去。

【篇七:端午节】

端午是绿色的。

小时候,对端午最初的记忆,是和一篮碧绿的箬叶联系在一起的。

每逢端午,家里的方桌上总是摆满了琐碎的东西,就那样随意地搁置着,却总能让我心生欢喜。方桌的中央,是一篮箬叶,青翠碧绿,仿佛是天地间最明亮、纯粹的一抹绿。箬叶旁,是一瓷盘圆润雪白的糯米以及有些干皱却又鲜红的枣子。剪刀、大红或翠绿的丝线便零散地放在一边。

天微微地亮起地时候,母亲便会打上一盆清水,将箬叶放在水中轻轻地濯洗。干净、清澈的水浸着箬叶,似乎水也被染绿,大片大片地洇染开来。母亲用手轻轻地摇着箬叶,水边荡起一层又一层绿色的细纹。待洗净箬叶,母亲便虔诚地坐在桌前,仿佛在参加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祭祀。母亲先取出一片箬叶,箬叶上还沾着晶莹的小水珠,映射出母亲的面容。然后轻折,像是一个圆圆的,带着尖角的酒杯,用手洒进一把珍珠似的糯米,刚好填满“酒杯”的一半,再放上一两颗蜜枣,用糯米将“酒杯”填满,最后将箬叶翻折,覆在“酒杯”的杯口。紧接着便是不断地翻折,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裹起,再用丝线扎紧,轻系一个结。用手执起剪刀,手起刀落,随着丝线的剪断,便宣告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的诞生。幼时的我,乖巧地坐在一边,给母亲递箬叶、蜜枣、丝线、或剪刀。心随着丝线一圈圈的扎紧,也逐渐提起来,涌现出一点点的喜悦。

风从窗子吹进来,薄薄的阳光轻洒进来,映照着母亲认真的神情,和头上渗出的细汗。仿佛母亲正在做的不是粽子,而是绝美的艺术品,让幼时的我总是一脸崇拜。一个个三角、绿色的粽子在桌子上排列成行,慢慢地占据方桌,直至堆满。剪刀与方桌接触,发出一声轻响,母亲缓缓输出一口气,露出一个笑容。

一锅清水架在灶台上,“嘭”地一声,火焰便冒了起来,赤红的火焰舔着锅底,不停地跳跃着。然后水开始冒出小小的、晶莹剔透的小水泡附在锅底,随后越来越大,直至一个个浮上水面,“咕噜噜”地唱着欢快的歌谣。母亲将粽子拿起,像对待婴儿般小心翼翼的拿起,放入沸腾的水中,盖上锅盖。我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粽子的香气飘起。一缕缕轻盈的白烟袅袅地从锅盖的边缘升起,在空中幻化成不同的形态。烟气越来越多,缭绕在灶台的四周,沾在我的发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珠。锅盖掀起时,锅中的水荡着丝丝的碧色,如阳春三月的春水般。

当粽子被母亲捞起,放在洁净的瓷盘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也顾不得是否烫手,便解下丝线,将箬叶一层层地剥开,露出泛着绿意的糯米。轻咬一口,箬叶的清香、糯米的软糯以及蜜枣的甜意便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成就了我幼时最大的欢喜。

端午的艾叶,是墨绿的。

端午的绿叶,不同于箬叶的翠绿,是一种浅浅的墨绿,散发着淡淡的艾香。邻近端午,大街小巷便卖起了艾叶。一张破旧的报纸或是一块粗布,随意地铺在地上,上面放置着一束束扎好的艾叶。买艾叶的婆婆就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淡然地笑着。偶尔有妇女停下来,打量着艾叶,婆婆便和蔼地问:“卖艾叶吗?新折的艾,好着呢!”“多少钱一把?”妇女们拿起艾叶,询问道。“不贵,两元一把。端午,插在门前辟邪,图个吉祥呢!”卖艾叶的婆婆笑着回答。艾叶就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沾着水珠,等着往来行人的挑选。

我家的艾叶,通常是和箬叶一起买回来的。母亲每买回来,我便争着将艾叶接过来,自告奋勇为家中插上艾叶。小时候,因为身高太矮,常常够不着窗子和门头。若是窗子,还可以踮起脚尖,努力地去够,但门头就不行了。母亲要插,我硬是拦着,倔着性子,坚持要自己插,常常弄得满头大汗。哥哥每次总看不下去,说:“我帮你。”然后将我高高地举起,我便举起艾叶往门头上插。“好了吗?”半晌,哥哥问道。“还没呢!哎,好了。”我通常这样回答。后来渐渐长大,便拿一个小板凳,踩在脚底下,插上去。一整天,家里都萦绕着艾叶的香气。

端午的酒,是浅绿的。

这雄黄酒。直至现在,我都未见过雄黄酒。但雄黄酒虽然没有,酒还是有的。端午喝的酒,都是母亲从卖酒店里的酒缸里舀来的米酒。母亲把酒倒进洗净的瓷坛里,将青梅和一些不知名的绿色药草放进去浸泡。待到端午启封的时候,将酒倒进瓷盏中,酒泛着淡淡的绿,还沾着青梅的香气。

这浸好的酒是不允许我喝的。因为我是小孩子,不能喝酒,母亲说。不过还好,不只是我一人不能饮酒,还有哥哥。如此一来,我便只好和哥哥一起吃着粽子和绿豆糕,喝着绿茶,嬉笑着打闹,听大人们说着趣闻。

如果,让我用一个颜色来形容端午,我一定会选择绿色。这深深浅浅的绿中,有箬叶的绿,艾叶的绿,以及酒的绿……

【篇八:快乐的端午节】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作文班,我一想起要去富兰城堡参加端午节活动就兴奋无比。

我们走着走着就到达了富兰城堡,大家一走近大厅,便闻到了艾叶的香气,连灯上都挂着粽子呢,浓浓的端午气息扑面而来。过了一会儿,家长要给孩子做香囊了,我的香囊是绿色的,香囊怎么做呢?首先把香料一片一片的装进香袋里,再拉一下两边的绳子,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把香囊做完后,还要家长亲自给孩子们戴香囊,然后孩子们也要给家长系上蓝丝带,我不会系就随便系了一下,我给外婆一个大大的拥抱,外婆高兴极了。

最后,大家最喜欢的快乐寻宝时间到,我兴奋不已,真想马上去寻宝,但是老师让我们等一会儿,老师讲完活动要求以后说可以了,我第一个冲到前面,我找了沙发底下、椅子底下和桌子底下,过了很久很久,我一个也没有找到,我本来想放弃的,在这时,我突然眼前一亮,发现花盆里有一张,它好像对我说:“我在这,快来呀!”我赶紧拿着它去回答问题,老师给我一个问题,结果我竟然不知道答案,真希望谁能告诉我答案,最后还是老师把答案告诉了我,我就跟着读了一遍,老师说:“你真棒!”,然后把“宝物”给了我。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很快乐,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饮雄黄酒、龙舟比赛,以及包粽子了……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篇九:端午节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买来粽叶,端出泡过的江米,洗好蜜枣,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也想自己动手包粽子,便自告奋勇要帮妈妈包粽子。我拿起粽叶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粽叶里,双手一合,结果粽叶散开,里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来包粽子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妈妈笑着说:“你要仔细观察,多多练习,就能包成一个漂亮的粽子”。我又一次拿起粽叶,认真观察妈妈如何包粽子。只见妈妈不慌不忙地拿起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往里面倒进少许江米,然后放入一颗甜丝丝的蜜枣,再倒入一些江米盖住蜜枣,然后用粽叶包裹形成一个三角形,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紧紧扎住,一个饱满、精致的粽子包好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又尝试了几次,终于包成一个“合格”的粽子。

妈妈问我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我知道那是因为人民为了纪念古代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妈妈还说包粽子是流传很久的民俗,我们要学会这门“技术”,更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知识,长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哎呀,我的粽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篇十: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不但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还是一位爱楚国的大诗人。他做过许多为民的事,所以楚国人民都非常爱戴他。楚怀王却听了奸臣的话,将屈原削职流放。流放期间,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屈原大怒,来到汨罗江边,跳了进去,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是因为楚国人民知道屈原投江后,迅速乘着渔船来打捞他的尸体,一直行至洞庭湖,还是没有看见屈原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投入江中,说是让水里的生物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种米团就变成了现在的粽子。楚国人民为了寄托思念,荡舟江河之上,后来发展成了赛龙舟。

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吃粽子、插艾叶。太仓的粽子种类很多,有白米粽、蜜枣粽、肉粽、蛋黄粽……不但种类多,形状也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其中,我最喜欢吃三角形的肉粽和白米粽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