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相关作文

【篇一:民族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先贤早已昭示世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定誓死捍卫我们圣洁的灵魂——民族魂。

昭昭大漠寒风摧,金衣铁马渡边河。孤漠冷凝脂,刀光磨寒影,龙骑躯千里,直捣黄龙府。面对异族侵袭,大汉子民惨遭杀戮,汉武大帝怒吼:“犯我大汉天武者,虽远必诛!”长达几十年的汉匈之战,终于浇灭了匈奴外族的侵汉志气,使其一蹶不振。汉武帝这位天之骄子,用武力捍卫了祖国和他的子民,名垂千古,流芳万年。民族的凝聚力,从此迈上了新的顶峰,这才使得汉王朝兴旺强盛,威慑四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画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支离破碎的江山,不再华丽,不再锦绣,“臣子恨,何时灭”;面对载歌载舞的君王,不再纳谏,不再早朝,慨叹“汉皇重色”,唏嘘不已;面对官贵朱门酒肉,不再劝谏,不再治民,“哀哉吾心乎”。三军将士奋力北伐,收复河山,却被十二道金牌告示撤军还朝,鹏举的“北伐”宏愿,唯有就此结束。戎马一世,却含冤入狱;功勋无数,却贬为庶民;光复汉庭,却“莫须有”,含无尽的怨恨死于风波亭。岳飞,立志兴国的忠臣就此陨落,但他的灵魂,凝结成民族魂,昭示后人誓必光复华夏,壮我河山。

封建愚味无知,麻木冷血无情。近代的中国人民,普遍如此!昔日的礼仪之邦,强盛大国倾刻覆灭,受尽列强欺凌掠夺。吾中华有志之士奋勇争先只身投入救国扶民洪流之中。一支铁笔,尽显铮铮铁骨,褪去中国人“东亚病夫”之衣,他,鲁迅,革命的斗士,彰显民族之魂。呕心沥血,用刚劲震撼的语言,唤醒了无数中国人民沉睡的心灵。他像太阳,把生命的光辉,普照着人民,他以笔凝聚民族的灵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民族魂,鲁迅当之无愧。

大国崛起,历经沧桑,改革开放,三十余载,安居乐业,盛景繁华走康庄。安邦定国有策,实干造福有方。

民族之魂,子孙万代,恒古不变兴中华!

【篇二:我拈书景醉文韵】

以墨为马,以纸为蹄,羁旅于字里行间,探开封塔影憧憧,窥南京淮水氲氲,领成都山意曳曳,嗅兰州面香袅袅,叹广州花梦纷纷。拈《文化苦旅》丰盈的书景,小酌余秋雨纯酿的历史,醉于千年华夏文化的风韵。

拈书景于六朝金粉。南京铭刻着地覆天翻的炮火激浪,相伴的却是秦淮八艳的簪楷桃盏。因此,南京的气魄,是中华民族的异质聚汇,是中国文化的集合体。它贮积着太多的朝代,宏大深厚最终归于虚幻,于是再不颠覆历史,再不震颤朝代。古城墙藤葛拂拂,鸡鸣寺春意袅袅,秦淮河上依旧可赏待月西厢,明孝陵仍巍然端立金戈铁马。至此,南京千载不移。从《文化苦旅》中,拈簪楷熏熏、殷殷血火的南京。

拈书景于锦心花城。广州逆反着千年的华夏,在最动荡的年月,它依旧仔细地熨帖着嗅花品茶的日子。流年的罅隙中,岭南八绝描摹着广州生动的脉搏——与广州一样,自由、开放、创新,又有着溶入血里的北伐精神。在精致微绝的笔墨中,广州风骨渗入的是孙中山、梁启超用铁蹄踏入的坦诚透彻的灵魂。它绝不偷泣余生,它会细细延伸着它生命的长度,拓宽灵魂的宽度,一如北伐精神。从《文化苦旅》中,拈活色生香、倔强奇崛的广州。

拈书景于寂渺金城。兰州平抚着西北,它粗糙、原始、沧桑,却与细腻、质朴、磅礴相拥。它了无千年动荡光辉的历史,却绝不缺失那一份妥帖的大气。它是西北生命之泉喷涌的深井,如千年之前驻扎在丝绸之路一般。兰州的风情,在寂寂黄沙的笨拙中,在琵琶美酒的简单中,在西出阳关的浑厚中,湮灭了荒凉,搁浅了寥落。从《文化苦旅》中,拈西风荡荡、浑厚恢弘的兰州。

在千年绝色美景中,闲寻檀香,乍催榆火,踉跄地追索着文化。拈千古书景,叹华夏文化,醉于晨钟暮风、瘦水浓蜀,也醉于字字含澜,句句锦绣。五千年递嬗着的文化,涅槃成华夏大地上拥着文化坐标的重峦叠嶂。我拈书景醉文韵,信步于《文化苦旅》,寻觅得千年文韵。

【篇三:遇见诸葛亮】

把神话揉碎了,才能闻到花香!——题记

提到诸葛亮,多数人想到的也许是“王者荣耀”中的那个法师,还有些人想到的则是《三国演义》中那个独坐城头,挥手舞琴而退魏国大军的奇人,这无疑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错过了一个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一桩桩功绩能出现在这样一个人身上,已是伟大,况且他还能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到现在,走到我们面前。

“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诸葛亮被神话了。从此,人们遇到的只有卧龙了。

他的确有智谋,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可见一斑:火烧博望坡时候的镇定自若;而后追随刘备所经历的,让他更成熟,更大气,更稳重。“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临终托孤的话语,更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前出师表》,所有人都借这篇古文看到了诸葛亮的决心与毅力,可又有多少人看到他的愧疚与疲倦。

我想到他一幅老迈的身体,不断率领大军深入,死前还想着北伐事业;我想到他内外交困,朝中能臣凋零,和只想守成的君王阿斗……内外的夹击,逼迫他榨干自己,五十四岁死于军中。

我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吊着最后一口气,让人推着轮椅,看着周围将士泪洒大地,心里想着:北伐终是未完成啊!然后无奈地闭眼了。他的疲惫,在此时一览无余。

他真的尽力了,以蜀国低于魏国五分之一的土地,低于魏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逼得魏国要调动四至六个州的兵力才挡得住,他对阿斗还留有一分期望。即使阿斗做错了,他也只是骂骂费袆、董允……种种一切,让这个人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智慧与心力。

而我所要庆幸的,是我遇见了这样的诸葛亮,而不是卧龙。是那个父亲,那个弟弟,那个好为《梁父吟》的隐士,死前环看军营的孔明。而不是那个八千草船借箭,那个隆中笑谈天下的卧龙。“万古云霄一羽毛”,我体会到了在羽毛上看世界的爽,还有维持平衡防止掉落的艰辛。

时间从未停止流动,涌现出了李密、刘伯温、王阳明、张居正……这一个个都建下了丰功伟业,但像诸葛亮这样的,将人性光辉与神性光辉完美揉合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老杜的诗还是那么忧国忧民,他体会到了孔明的无力感,但却不懂他为何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最后还累死了。

遇见这样一个人,要先撕开他神话的外衣,去遇见他的家人、朋友、知己。“时势造就英雄”,不错的,可时势也会毁灭英雄,不要陷入对那些高尚品质的泥坑,而要去遇见这些平凡人被迫不平凡的一生。历史的夜空,总是群星闪耀,地上的人们举起手,自以为会碰到了星星,却没发现,他们仍在地上。孔明的累,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对信任的愧疚。岳飞的勇,不是精忠报国,收复失地,而是对忠孝的自私。

遇见诸葛亮,我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篇四:游毛泽东纪念馆】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五(5)班很幸运的被选上参加“跟着校长妈妈去探秘”活动。

这次,我们目的地是湖南省第一师范毛泽东纪念馆。

刚进纪念馆的大门,就会看到墙壁两边两幅非常大气的,有气魄的书法作品,原来上面的字是用金属材质铸造而成,继续往前走,你就会发现“第八班教室”,那儿就是毛主席以前上课的地方了。“毛主席纪念馆”其实是由毛主席以前上学的地方——湖南第一师范改造而成的,现在都还有学生在里面上课呢!

再往前走,你会发现里边有一个小小的展览馆。里面还原了当时“猴子石缴枪”的场景。据说,当年毛主席还在此读书时,北伐军队想要攻占长沙,第一师范就成了他们的必经之路,于是,毛主席事先率领了一群学生,当溃军经过时,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燃放烟花爆竹,让北伐溃军误以为是遇到了强大的精锐部队,吓得是屁股尿流当场缴械投降,为此毛主席他们当时一共缴获了1000多支枪,真是太厉害太让我佩服了。毛主席可真是有勇有谋,英勇善战啦!

时间可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返程的时间。坐在大巴车上,我的脑海里还一直浮现着“猴子石缴枪”的情形。我也要像毛主席一样,遇事沉着冷静,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惊喜。

努力用功读书,学好本领,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篇五: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最敬佩的这个人,在很多人的眼里是自私、狡猾的代表,但是我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点。他就是--曹操。

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我佩服曹操,是因为曹操是一个用于自我反省并且乐观向上的人。

先说说曹操的“自我反省”。一天,曹操跟大臣们说决定要北伐,但是这一举动风险很大,许多大臣都极力劝阻。但曹操却不听劝告,坚持北伐。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竟然打了个大胜仗!战争结束,曹操把当时极力阻止自己北伐的大臣都交到了跟前,这些人各个战战兢兢,以为曹操要惩罚他们。谁知,曹操却奖赏了他们,并且大大的夸奖了他们一番,说:“你们才是真的深谋远虑的人,虽然北伐成功了,但这一仗却纯粹属于侥幸才胜利的啊,想想还是后怕!”这就是曹操,在胜利面前却不沾沾自喜,能够深刻的反省自己。

再来说说曹操的“乐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的很惨。他好不容易逃出了包围圈,到了华容道,曹操忽然大笑:“哈哈,诸葛亮不会用兵!如果在这里布置好军队,那我们……”话音刚落,一阵喊杀声传来,原来诸葛亮早就让赵云在这里“坐等”曹操了!曹操逃出了赵云包围圈,又是一阵大笑,可好景不长,突然从树林中又跳出了张飞,又是一阵厮杀,总算死里逃生。这时曹操依然大笑,说诸葛亮还是不会用兵,可这一笑又把关羽招来了,好在曹操凭借着他的聪明机智再一次的成功脱险。每次看到这里曹操的“三笑”,我都觉得他是个非常具有“喜感”的人物。你看他身处绝境,却还可以仰天长笑,绝处逢生。这就是曹操的乐观精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一个聪慧机智,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的英雄!

【篇六:汀泗桥之旅】

汀泗桥镇,一个以桥为名、桥以人为名的地方,在这里发生过中国著名的北伐汀泗桥战役,让汀泗桥镇成为了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在香报小记者桃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里,听听那些感人的故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在这里,我认识了战斗英雄吴国珍。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参加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役,立下了很多战功。特别是在1933年的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中,他带领着当地赤卫队员一千余人与敌军两万多人在汀泗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吴国珍一马当先,冲上汀泗桥,不幸身中数弹,牺牲在汀泗桥桥头,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1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积极追求光明、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在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纪念馆里,我认识了许多在北伐汀泗桥战役中英勇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们,这些英雄们都在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里安息着。

在这里,长着许多四季长青的楠竹,它们像一个个战士一样守卫着烈士们,威武而挺拔。来到英雄们的墓碑前,我们肃然起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时刻准备着……”我们依次向阵亡将士敬献菊花,满怀敬意深深的鞠躬。

正是这些无数将士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用生命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着将士们我暗暗承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将来努力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