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百家文读后感】
人贵勤奋
寒假里,妈妈推荐我读了《百家文》这本书,“勤奋”二字回荡在我的脑子里。
我自以为自己很勤奋,每天在学校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也能坐下来静静地看看书,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也很有共同语言。可是,我比起《远行千里为借书刘恕》,《映雪而读的孙康》后,我不禁有点汗颜,和他们比我就差得太远了。
在《百家文》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在会稽山大战,结果吴军大败越军。一位高高在上的大王一下子就变成了囚徒,可是越王勾践坚定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忍辱负重,带着妻子为夫差当奴仆。终于,得到夫差的特赦。回到国中,他每天卧薪尝胆,告诫自己不忘国耻。正是凭着这种“发愤图强”的精神,励精图治数年,三千越甲吞了吴。
是呀,人若有“图强”的精神,许许多多的难题都会给你“让道”!以前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啦?你的字又“喝酒”了,怎么东倒西歪的!爸爸也时常叹息:“你啊!别的都好,就是字写得龙飞凤舞!叫你横平竖直,你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直以来,我很苦恼,也想写端正些,可写着写着又“重蹈覆辙”——不知不觉中又潦草起来了。一天,表姐来我家做客,她一见我的作业又唠叨开了:“你啊,与其长久的煎熬,不如痛下决心把字练端正。”于是,我买来了钢笔字贴,开始练习起来。可是心血来潮没几天,我又似乎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现在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篇二:回不去的时光】
今天,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表。忽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那段时光,对于已经升入六年级的我来说,是最美好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对于我而言,是最美妙的。
忘不了张老师和蔼的笑容,上课时,和我们分享荣誉;课下开各种玩笑把我们逗得笑破肚皮。在张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同学进步最明显的是书写。张老师让我们写好字的方法就是鼓励。某个同学略微有点进步,张老师就会给他点赞,让他伴着自信更加努力。
其实,我们进步最大的还是写作。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她真是煞费苦心。她惜才如命,看到有同学写出优秀习作,她如获至宝。不仅仅在班上当范文读,还要连夜打字编辑发到个人公众号。第二天还要在多媒体上投影给全班同学看。这对作者来说该是多大的鼓舞啊。就这样,大多数同学写作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同学们就是在这种鼓舞中渐渐的喜欢上了写作,并且越写越好。
虽然和张老师仅仅相处了一年的时光,但是她给我的影响却是终生难忘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方面的,比如:宽容、大爱、仁慈……
回过神来,上课铃响了。我不禁有些难过,知道那个时光已经回不去了……
【篇三:生活需要毅力】
生活是磨炼人的。在生活之中,人们会领悟到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毅力。
这个词语,我们生活中用得很广泛。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拼搏,依靠毅力来战胜困难;在劳动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借着毅力来完成任务;在为人处事时,我们也要用毅力去获得成功……
身边就有不少例子。班级里有一位同学曾经很讨厌写作文,小学的时候总是嫌麻烦,不肯写,因此考试时总要比别人低几分。
后来他在家长的鼓励下写了日记,由于长期的坚持不懈再加上生活的阅历和经验的积累,使他现在成为班中写作文的佼佼者,能常常让老师拿着自己的文章当范文读。
这位同学的经历很简单,同时也启示我们:毅力其实很容易培养。“只要不懈地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
另外还听到过相关的报导,比如某大学生因承受不住学习的压力而坠楼自杀,还有某企业老板因投资不成功导致亏本而喝农药自杀身亡……
这些事例,虽然身边不多,但也同样反映出相同的道理。生活是需要毅力的,如果一点点打击就让人失去坚持不懈的信心,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可悲的后果,甚至一时想不开拿生命当儿戏。
毅力真的很重要。比如说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原本很优秀的学生,一个一直努力着,而另一个因为学习累而松懈下来。那么很自然的,前者一直奋斗着、快乐着并成功着,而后者则不断沉沦,陷入失败的泥潭中,再也无法爬起。
真的,有时候成功与失败就只差一步之遥,而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用说还是毅力。要是你有毅力,能忍受,会坚持,那么前途就是光明的;而要是无法坚持到底,结果是无比晦暗的。
生活中无数的成就与失落,不管千回百转,仍然是需要毅力做支点。只要是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不懈,那么努力终究是会得到应有的回报的。
祝愿所有的有心人,早日获得自己播种的成功,就像勤劳的农民总会有丰硕的果实在向他们微笑一样。
没错,生活就是需要毅力。
【篇四:我与书的故事】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迷途中的路标,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而我说一本好书是一瓶“洗涤剂”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美好体验。
说起书,我从小就和它结下不解之缘。在我牙牙学语时,就爱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到处乱转,那时的我已经会拼音,就自己看着书上的注音一字一顿的读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能勉强背出个一两句,却无法解释诗里的意境!
待我长大点了,能独立看书了,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每个诗人的情怀。慢慢懂得了游子那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愁;感叹于诗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惋惜于一代才子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怀才不遇;更感动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份忠诚!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嗜书如命,它的功劳更是不言而喻;上了三年级后,我的作文经常拿去做示范文读,因此我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提高。
书是雨露,能滋润我得心田;书是春风,能感动万物生灵;书像一片大海,而我是就是一艘帆船,流向未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