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又是一年秋来到】
盼着盼着,又见天上的候鸟排着队向南方振翅飞去,又感天已微凉,风刮愈大。身上的短袖外不知为何又套了一件外套,床塌上的竹席已撤去,棉被已盖上,角落里的薄扇已落了一层灰。不禁感叹到:又一秋。
迎面刮来的北风已没有夏天那般温暖,而是带来一股寒意,让人不禁一颤。树上的树叶不知从何时起已经被风吹落了大半,只剩下些像是垂暮老人般挂在树上,随风摇曳,像是再来一阵风就能被尽数吹走一般。
脚下的草也没有了那夏日里朝气蓬勃的样子,顶着半枯半黄的脑袋,似乎没有精神,个个打着哈欠。草尖上还沾着点点的露珠,一摸,却不是像春日晨露那般柔美,而是带了几分清冷的意味。
张开手臂,感受着不那么温暖的阳光及凉爽的风,感觉心里很是舒畅,头脑也清醒了不少。也许就是秋天,才是人类最清醒时候吧!我想,秋天没有冬天的刺骨,亦没有夏天的灼热,更没有春天的温柔。它有的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及让人清醒的气候,这不正是秋最独特之处吗?
看向远处的一棵树上又一片树叶被风卷起,在打了几个转后,终是落到了地上,不禁沉思:我们不也是这样么?我们也终会被驱逐着进入社会,不能一直待在父母的保护中,如同这被风从树上吹下的树叶一般。而这风,就如同压力,不像春风一样柔和,也不像冬风与夏风一样狂暴,只能是秋风,不急不慢。
望着万物,也许,这世上的东西终有盛衰,终有轮回,但是,时间是停不住脚步的,谁又不是从小孩长大,从幼稚到成熟的呢?一年四季,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一秋……
【篇二:若一切从头再来】
踏千古之梦,纵越千年,我目睹了世事盛衰。我是晁错之魂,见证了两千年的风起云涌。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早已涤荡了西汉的繁荣盛衰,湮没了历史马喑号鸣。回想生前的从政生涯,一切皆败于我以为我懂得“战争”。我是一名一往无前的战士,而仅是战士,不懂策略。当太常任命我去张恢先生那里学习尚书时,我觉得属于我的时代的号角吹响了。于是当我学成归来,便迫不及待地“因上便宜事”。因为我要打败与我同学的那批人,我要让景帝见识到我的出众才华。如何显示我的出众才华?自然是称引世人少知的《尚书》了。我喜欢锋芒毕露。自然,我首战告捷。
官场如战场,我要乘胜追击,可太子手下比我有地位的人太多了,太子总重视他们。我要打败他们。于是,我苦读史书,辩论场上旁征博引,以尽管血腥却简明有效的手段赢得那些于我争论的凡夫俗子传统无用的陈词滥调和无病呻吟。尽管我手段狠辣,但的确简明有效,我成为太子的“智囊”。
孝文帝不重用我,景帝即位,我终于有用武之地。“错常数请间言事,景帝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因谏议有利于统治,我深受景帝赏识;但另一方面,我的政策却损害了朝中势力贵族的既得利益。我一心扑在西汉的长远发展,憧憬着它的宏伟蓝图,至于后路嘛,也不是没想过。商鞅不就是一个血的教训吗?但我正为我的“抱负”热血沸腾,我欠考虑地认为我愿意为西汉的发展捐躯。我不成熟地认为,即使被五马分尸,也无怨无悔。
我越来越自以为是。古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认为能成大事的我,却忽略了不拘小节的惨痛教训,心想安能让庙垣阻我去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墙挡吾道,砸!尽管庙在常人眼中是神圣的。与我有隙的宰相申屠嘉妄想以此扳倒我,哼哼,做梦!我安插在他府中的细作秘密向我通风报信,我先其一步告诉皇上所砸非为庙垣,而是堧中垣。景帝望着如此有“魄力”的我,爽快地付之一笑,恕我无罪。凭他申屠嘉是谁,也想动摇我的地位?
申屠嘉被我气死,我的政治生涯达到另一个顶峰。凭借景帝的宠幸,我更加狂妄不羁。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景帝地位不稳时期便着手削藩。当然,后悔之言为后话。总之,我看着实力雄厚的诸侯对景帝不尊,深察其谋逆之心。自刘邦建汉,这事还没人做呢!我要做历史第一人!但父亲却以死相逼,可我怎能放手这震古烁今的功绩?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七王暴乱,以“诛错”为名,清君侧。在我衣朝衣斩东市时,我方才悔悟。
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从头再来,我是否会做的更好?
是的,我仅是一名战士而非将相。首先,政场讲究沉潜,我却过早展露锋芒,成为众矢之的,也许我峭直刻深的性格便注定我以悲剧收场。我不懂圆滑,结怨于袁昂,结隙于窦婴。可以说除了皇帝,我把几大势力都得罪殆尽。我的灵魂游离千年,冷眼于丘吉尔与戴高乐的悬殊结局,我的心再次被狠狠地刺了一下。政治就是这样奇妙,功劳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怎样做人。我早应该懂得,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倒的大树,没有绝对可靠的庇护,只有用脚走出的路才是自己的路。而我……当我看到武帝实行“推恩令”时,我为我的理想得以实现而感到欣慰,但也为曾经的冲动懊悔不已。对削减诸侯这件事,我下手早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实行委婉的“推恩令”尚且棘手,何况曾经“上初即位”。
若一切从头再来,一切可能会迥然不同,我会用生命诠释何为勇者,不会再做一个莽撞的战士,而是韬光养晦,淡薄平静。
但一切,终不可再来。
【篇三:雨中泪】
花开花落,总有盛衰之时;世间尘事,总有悲欢以待。上帝在创造人类及万物时,给予他们七情六欲,主要是让他们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而佛家却以七情六欲四大皆空为最高境界。
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以前的我很小很小,小得只会数10个数或百个数的时候。我总感觉……总感觉母亲的七情六欲并不完整。因为,我整天都会哭,在那个幼小的年龄我就会的,母亲却不会。
母亲真的不会哭?
不。
她会,她的哭泣声只有寂寞的黑夜听到过,见过,它也懂得。只有我不知道。母亲的苦谁知?只有她独自承受。母亲的累谁来体会?只有她独自回味。
母亲,不会哭。在孩子中树立坚强的榜样;母亲,不会哭,是因她的泪被孩子借去了;母亲,不会哭,是因为她的孩子在哭。但,母亲,会哭,因为她也是上帝的子女;母亲,会哭,是因为她也自私地保留了她的泪水;母亲,会哭……
母亲的泪只在雨中流过,因为雨也知道母亲的心。母亲知道雨的心,雨掩盖泪。
我希望天天都下雨,那样,母亲可以把自己的哭随时都可以宣泄出来;我不希望天天下雨,因为我不想让母亲哭,不想让她独自流泪,我愿陪她一起在黑暗里,在雨水里一起分担她的苦、她的累。
母亲,雨中的哭泣,儿女会知道。因为我是您的儿女。
泪与雨混浊,世人皆不知。泪流与雨中,儿女知感深。
【篇四:我的读书经历】
书,乃心之良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书,也是良师益友,帮你排忧解难,增长知识。
我第一次读书,是在幼儿园时接触的一些童话书。记得那时我仿佛是在看一场电影,或者是去到书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当时,我就在暗自称奇,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读书,所以我才以为那些作者就像是神一样!他们是怎么写出那些奇妙的文字?
后来,等我升到了小学后,便开始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二年级读的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让我头一回体会到了一个家族兴亡盛衰的滋味。这不只是读到的。我也会经常把自己当成林黛玉或者贾宝玉来思考。这样才能把《红楼梦》的故事彻底读透读懂。
其实我觉得读书是一次旅途,书是江湖。而我,便是一个没有行李的旅人。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一次又一次地遇到惊喜不断进步。充满神秘的惊喜总是出乎意料的,它能够让我珍藏一辈子的。
还记的曾经有人叫我"书呆子",问我书有什么好看的。我的回答没有改变,那就是:若你能与它成为知心朋友,那么书就好看。
冰心老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说的很对,我自认为书是通灵性的,之所以有人不爱读书,是因为他没有看到书的另一面而已。
人生就像是漫长的旅途,长路漫漫,那就带上书陪你一起走吧。起码,我是这样做的。
【篇五:在书中旅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书,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只要你用心去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从书中获得更多自己想要的知识。要走近书,进入书,就可以获得无限的财富。
记得那一次,初次拿到曹雪琴的《红楼梦》,感觉充满好奇。可刚开始看,就口味大变,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在《黛玉断魂之夜》一回中,贾母与凤姐的欺骗,宝玉与宝钗的不喜红婚,林黛玉的烧纸却无人管,是最最厌烦。
现在,我再次拿起《红楼梦》,重新重头开始。从《黛玉初入贾府》到贾府危机,我才明白了贾府兴亡盛衰的滋味,贾母的被逼,凤姐的死亡,贾府的封锁,宝玉的丢玉,生动地演出了一个家族的灭亡。宝玉的随便,宝钗的入府,三人的谈笑,这更是体现出了一个家族繁盛的喜悦。
《红楼梦》这本书,不愧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流行几个世纪。兴亡盛衰写得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在《红楼梦》中,甚至中国古代的所有书中,都藏有许多奥妙,只要用心去读,就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发现最多的奥秘。
【篇六:千年敦煌梦】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拍了十集的纪录片,它的名字叫做《敦煌》。
甘肃的敦煌,由于地处偏远,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它也因祸得福,躲开了许许多多的战乱,它的艺术品也得以保存。但是,在隋唐到南宋时期,敦煌虽然偏僻,却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商队来往的重要枢纽。
慢慢看过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我的心情也起伏不定。有愤怒,那是在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把敦煌莫高窟中的上千卷珍贵的文书洗劫一空,敦煌遗书散落各国,而我们中国自己收藏的经卷却残破不堪;有震撼,那是在常书鸿、段文杰等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敦煌的艺术,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护、研究敦煌;有感叹,那是在看到敦煌莫高窟之中的数百个洞窟里,那数不尽的雕塑、彩绘、壁画、每一件都是那样的活灵活现,它们,全都出自那些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无名大师们;有悲伤,那是在看到莫高窟挺立了近两千年,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之后,历经了许多盛衰荣辱之后,许多的壁画由于气候原因逐渐消失,我不禁为这样一座艺术的殿堂感到惋惜……
敦煌,曾经有多少人,不管他们是画家也好,雕塑家也好,画工也好,虔诚的佛教徒也好,他们怀揣着他们的梦想,千里迢迢赶赴这里,穿越茫茫沙漠,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