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相关作文
我家三代读书梦作文800字05-07
1911年,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老师在修身课上问同学,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位少年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他,便是后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他,只在小时候某年冬天,念过一个月私塾。家里穷,买不起写字用的粉板,所以他只能念,不会写,一辈子当农民。但到我记事时,他竟能勉强读完一份报纸,一篇小说,这是他几十年坚持的结果。他总是对我讲:“一定要好好念书,要会动笔,别像我这样,一辈子没出息。...
中国的崛起作文600字05-0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崛起》。以前的大清王朝不仅落后,还受人欺负。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但是无数烈士先辈们,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甘愿牺牲,才终于为祖国今天的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可谓日新月异。在俄罗斯要半年才能架起一座大桥,但在中国只需43小时便可迅速完成一座旧桥的改造。北京三元桥旧桥换新桥就是一个案例。从2016年1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750字05-01
读书,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敬爱的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他,在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他就是我们最最敬爱的周总理,革命的领导者...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800字04-26
曾经,我的人生道路是迷茫的,是毫无方向的,因为我的心中没有梦想。我知道我不了解浴血沙场的战士,因为我只能适应温室般的安逸生活,我更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我知道我做不了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我承受不了那凝重的气氛,更承受不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直到后来,我以为我这一生都将碌碌无为,不能为祖国做出分毫贡献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音乐,让我的梦想之花终于绽放。我想让中国的音乐站在世界的巅峰,这就是我的...
共享时代的崛起作文650字04-22
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共享”这个时代的崛起,也为现代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更大的好处。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便利店门口又站着我,这个熟悉的人的背影。话说我为什么站在这,还得从中午开始说起……中午,这个明媚的天气里,我走出家门,乘坐公交车到图书馆去了。然而,当我借阅完书,准备回家,走向汽车站的中途,起初,先是下起了迷茫细雨,我倒是并不在意,紧接着雨越下越大,只下到了滂沱大雨,我急忙找了一个便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1000字04-17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人承担着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代表着整个国家新一代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秉承着无数先辈们用身躯用鲜血所绘出的不屈红色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骄傲与热血的鲜花永开不败。苍然回首,幸望百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谭嗣同这些旧时代的新青年已然意识到了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的危害,看透了封建王朝的软弱、无能与腐朽。在封建统治者等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和压迫下,他们依然为解放中华人民旧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550字04-1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这句名言,我一直刻骨铭心;周恩来总理,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只要一有空,我都蜗在书房,在属于小小的我的秘密乐园里读书。在我不识字时,看见爸爸书架上满满的书,不由得十分好奇。可惜那时无法领略其中的乐趣,就缠着爸爸讲故事。正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周恩来,知道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言的由来。稍长大些后,我会看注音版本《安徒生童话》之类的童话书,读得津津有味,反复...
为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首而读书作文700字04-17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周恩来在12岁时就说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气势磅礴的话来。他在出国留学之际对老师和同学们说:“望在中国腾飞之日相见”。可见他对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信心非常坚定,并由来已久。现在的中国,安稳祥和、国富民强。我们有了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650字04-11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过繁荣也有过屈辱,繁荣令人欣喜而屈辱却令人发奋。周恩来便是这样的代表,只是因为幼年的好奇,他进入了租界;只是因为偶然,他看到了被人欺凌的妇女。一粒种子就这么悄然无声的落入了他心灵的最深处,最终繁盛茁壮。或许那时的人们当看到妇女被欺凌时多是能走多远走多远,不希望自己被波及,又或许,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就像习惯了中华不振一样。但这一幕却在幼年的周恩来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当同龄...
崛起的力量作文800字04-03
灰色的天,灰色的混凝土堆,灰色的风景,惊慌的飞鸟四散而去,只有一位家长的孤独身影久久地在废墟中徘徊。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之类似的一幕幕场景褪去了浓烈的伤痛色彩,逐渐走向人们记忆的深处。然而,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出现,注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年前那个浩劫突袭的初夏,那个令人泪湿青衫的初夏。在绵竹,因余震而摇摇欲坠的危楼里,年轻的解放军战士面对的一边是孩子渐弱的哭声,一边是撤离的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