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相关作文

【篇一:黄山之美】

也许,有人向往古镇,有人幻想五岳,而我,却向往着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人家都说,光靠文章是体会不到黄山之美的,可是我觉得,文章已经很美了,那么黄山是不是美得惊人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黄山。

刚进入黄山境内,便觉得十分凉爽,一阵微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一种自然,令人洒脱的心情在我心里油然而生,接着,为了尽快进入黄山的“绝佳之地”,我们坐上了缆车。

在缆车上,黄山的全景尽收眼底,乍一看,树木成林,猿鸟乱鸣,一条松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远方的山腰上,云雾缭绕,令人大饱眼福。

好不容易到了黄山的绝佳之处,我们走了几十米,累极了,便坐在了一个石头上,而爸爸妈妈,则靠着围栏,在拍照。我坐在那,东张西望着,就在这时,一棵离我有十多米的松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只见这棵松树拔地而起,它伸长了“手臂”,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它旁边有许多巨石,石上刻着许多字,一问才知道这是黄山松树的代表:迎客松,听说,它已经有二三百年历史了呢!

往上一看,一座精致高雅的亭楼出现在我眼前,上面写着“玉屏楼”,我想:玉屏楼位于高顶端,清爽凉快,坐在上面看黄山,一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正当我想着,爸妈叫我了,原来,我们要用双脚去“游黄山”了,我高兴极了,立刻爬起来跟他们走了。在路上,我领略了黄山怪石的奇特,看到黄山云雾的美丽,令我目不暇接!

也许,黄山真的很美,哪里美?风景美,怪石美,云雾美……美得让人惊叹,美得巧夺天工。

【篇二:自然与心灵】

不知从何时起,那南山的菊花飘落北风中,松间石上的清泉终于真的静默了,再见不到落日余晖中的袅袅炊烟,幽静的竹林里幽幽的琴声也不再响起……

那一幅幅唯美的自然之景真如塘中的莲花,只是,落了便再也没有开启。我们抛弃了自然,自然也抛弃了我们。雨打枯荷的点滴声,是自然向我们的召唤吗?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们的心灵逐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迷失,就像无家可归的孤儿,生活中也许再也无笑颜,虚假,阴暗,狡诈,置身其中的我们显得如此无助。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却使我们心中越来越空虚。每日行走在城市之间,我们苦苦寻找的又是什么?是名?是利?是权?是钱?可为什么在我们得到之后仍不能停歇,仍然是整日忧心忡忡?或者,我们是在找寻一种幸福,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归属感?而这一切,不是那些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虚无的名利所能给予的。

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与安宁呢?

让我们的心灵到自然中去旅行吧!繁弦急管终究无法代替牧童悠悠的短笛声,眩目的灯光也不如柔和的月色更能让我们平静,大漠孤烟是惊险刺激的电影画面所不能比拟的,江中的那点渔火可以永远成为我们心中闪烁的亮光。

让我们的心灵回归自然,回到曾经抚育我们的地方。那里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清规戒律,那里永远是我们的家;那里不必终日勾心斗角,自然用一颗包容万物的胸怀为每一个生灵都开辟了一方乐土;那里也有无尽的惊奇等待着我们,那里也有无尽的欢乐让我们去享受。

让我们的心灵回归自然吧!这才是我们永恒的归宿。自然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这里,有陶潜同你一同采菊;这里,有李白同你一同赏月;这里,有王维同你一同听泉;这里,有永恒的月光照亮你回家的路。

【篇三:成长路上的那些事】

一路走来,那件件的往事,总氤氲着阵阵幽香。

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方五岁,读不来大漠的浩瀚苍茫,诗者的孤寂,而那淡淡的家国忧情,则更加模糊了。母亲告诉我那是幅很美的风景画,而我只是稚嫩地将字字句句熟记于心,终不解那其中的深意。

终于,堆积在心中已久的抱怨还是迸发了——“学诗有什么用?”我愤怒的声音带着些许哭腔:“我不学了!”《诗三百》就这样被我高高举起,重重摔下,母亲掩着泪将它压折了的页脚慢慢平整好,置于柜顶上。

就这样,从那里路过的微风总要播下些轻尘,而那古色古香的宝籍却也只能静默着……

是呀,诗在童年时可谓一项高尚的才艺。在孩子游戏的世界里,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日子里,诗成了一种负担,于是我摆脱了它,成为了那个荒唐可笑的“赢家”。

直到——

月光细细密密地织在窗前,为大地添上一层白霜,在乌蓝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凉,“真是‘皎皎空中孤月轮’呀,”我自言自语地感叹着……不过下一秒,我便努力摆脱刚才的想法,好像是犯了什么不可描述的罪似的。

可是,就在这一刻,那“万恶”的诗意全都蹦了出来,什么“松间的明月”、“江边的轮月”一下子全蹦到了天上。我呆呆地望着它,眼睛一下子朦胧了……

于是,我亲手拭去《诗》扉页上的尘灰,仿佛安慰着一个被遗弃了的孩子,心中痛又欣然。

爱你的我,终究还是回来了……

一路走来,有难,亦精彩;一路走来,诗香满地,“暗雅君独睐”……

“一诺,你的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呀?”……我迎向同学询问的目光。

“你竟然出口成诗!”老师眼中满含赞许。

“生性清幽,亦然热烈,有时深沉,可偏偏得你我的赏睐……”

【篇四: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

音乐是很神奇的。她,让我的生活变得充足,而不是乏味;让我的生活变得旺盛,而不是枯竭;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不是单调。她让我着迷,更让我陶醉。

儒雅的声音有一定的灵性,静静聆听时仿佛置身于泉水叮咚之响的大自然中,心情浮躁时则仿佛置身于热闹喧嚣的闹市里。

寻一处清幽小径,音乐宛转悠扬使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如落在水中的花瓣,慢慢地漾开,豁然开朗的心在深思中悠悠恬淡。

一曲终了,感觉山如粉黛,水如碧玉,心亦沉浸在美丽而久违的梦境。云卷天舒不过弹指一挥间,花开花谢不过眨眼一刹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欣赏着音乐,诗中意蕴也不知不觉飘进了一些。袅袅娜娜的淡雾,更让人心神入境,徜徉于山水之间,聆听于空灵之音,仿佛走进了一个璀璨光辉的世界。不知不觉被引领、被感染,情不自禁地放平心态,一种难言的感动溢上心头。

又一曲起,特别的享受,不尽的力量,淡淡的芬芳,无声的感慨。“愁,”淡作忧愁,回眸一笑;“苦,”淡作苦语,静赏玄音。

找一处山清水秀,音乐编织美好的故事,使紧张的身心平淡下来,如飞在空中的蝴蝶,自由地飞翔,清爽舒适的身心在思念中缓缓归真。

天籁之音化为明月朗照松间,泼湿大地,七弦之上静听松风寒,阳春白雪绕梁三日。此曲之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明净的歌声拥着轻盈皓月“沉醉不知归路”。月皎波澄,荡气回肠的乐曲悠悠扬扬,飘出一泓深潭。

清音玉露,如云门七彩,碧水微风,银河烟雨。迷醉,迷醉……

我,一个天生就喜爱音乐的女孩,对音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执著,她让我着迷,令我陶醉。

【篇五:原来我也很坚强】

童年,像一颗高大而笔直的参天大树而大树是从小树茁壮成长而茂盛的,成长业绩是如此成长,是从幼儿到青少年的过程,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让我们从迷茫中展现自己,也让我们从生活中不断进步。

成长带给了我们许多,而我从中体会到了坚强的力量,幼小的我如同一颗在群星中闪耀着的光芒,在各个方面都拔出自我,他在坚强算我输了在小学六年漫长的时光中发生了许多事而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经历了半个学期的过程上,我以良好的态度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测验,事情却发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那时刚学完加减混合运算,我又一次进行了测验,而这一次老师却给了我们一道十分难得题目,至今是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只隐约记得那一道题太难了,我连笔都没有碰一下。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前排的同学把试卷拿走了,我只好放弃无谓的“抵抗”,把手上的卷子交给了老师。第二天,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大概考了个90多分,只因为最后一道题没有完成,也导致了我只考了全班前十,这时我大哭了起来,老师闻声听来,问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哭,我正在一边流泪,一边咳嗽无法回答老师。一边哭一边吞吞吐吐的答到老师,这,这一次……我的数……数学卷子没有考好。老师听后,说,不要紧的,这只是其中一次考试而已,你不用这么在意,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我是不会怪你,我听后,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老师您真的不会怪我吗?你可不要骗我哟!老师说不会的,我怎么会怪你呢,我于是开心的大笑起来,这笑声中带着一点甜甜的味道在里面。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已经不像原来一样软弱了,不再遇到事情就大哭大闹,而老师在三年级说过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是老师的话,让我在成长中获得了坚强。

成长的历程有苦有乐,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成长是一段趣程,如弯弯曲曲的松间小路,有许多磨难留给你,而不经过风雨就没有彩虹,只有勇敢的去面对才能得到无限的可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