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条相关作文

【篇一:舌尖上的年味】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今年外公外婆在这边过年,所以我们大家一起包饺子。

首先,外公把面粉和好后搓成面粉条,再用刀把面粉条切成小面团。我们在桌子上先洒了点干面粉,再把小面团放在上面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然后把面皮放在手掌的四个手指上托起,接着把之前准备好的馅放在面皮的中间,再把面皮的前后两个对边对折捏紧,然后把左右两个边往里压,又把左右两边后面的角捏紧,最后再把两边前面的角往里压紧,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包了几十个。

接着就是煮饺子了,先把水烧开,再轻轻的把饺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里。在煮的过程中先后加了三次冷水,每次都要等水烧开几分钟,直到把饺子煮熟,再捞上来就可以吃了。

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饺子十分美味,因为是自己动手做的,所以还多吃了几个呢!

【篇二:学做小茶农】

3月23日上午,迎着温暖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参加了萧山日报小记者组织的“以茶修身,传承茶道”的活动。

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茶”的知识和故事,还讲了泡茶的工序。我听得津津有味。赵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泡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泡茶有这么多的讲究。

最有意思的就是做茶饼干了。我们洗干净小手,按照糕点师傅的要求,先把盆子里的糖粉和黄油融合起来。黄油喷香喷香的,馋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用力地捏,好不容易才将糖粉和黄油拌匀。然后,我加入一些面粉,进行揉捏。不一会儿,白白的面粉就变黄了,软软的,就像再捏橡皮泥一样。我把粉揉成一个团子,对半分开,一半放入抹茶粉,再揉捏。嘿嘿,黄黄的粉团渐渐变绿了。师傅教我们把黄的团子和绿的团子搓成一条,绞成麻花状,按扁,做成长方体的形状。黄绿相间的面粉条真好看。师傅帮我把粉条冰冻起来,等到一个多小时后,切成一片片的,放入烤箱里。没多长时间,香喷喷的茶饼干就出炉了!我咬了一口,又香又酥,太美味了!

我们还看了手工炒茶叶,炒茶的阿姨手一压,一抖,动作可熟练了,新鲜的茶叶慢慢干瘪了,也散发出香气呢!我尝了一片新鲜的茶叶,涩涩的,有点苦味,这味道真奇怪!

今天的活动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真是难忘啊!

【篇三:她深深的印在我心中】

在小区后门的街头,有一处卖早餐的摊位,上面撑着把极其普通的广告伞,伞下是一位每天都在这里卖早餐的阿姨。每周六上午上兴趣班时,我都会从那里匆匆走过。那一天,我却深情地凝望了那里许久,许久……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外面寒风凛冽,刺骨地冷,街上很少有走动的人,我被妈妈从温暖的被窝中艰难地叫醒。因为兴趣班快要迟到了,妈妈塞给我十块钱,让我自己去买早餐,在去上课的路上吃。风吹得我睁不开眼睛,我艰难地一步步向前移动着。终于到了,这是我第一次踏进这个早餐摊,显得有些拘谨。

“阿姨,来两根油条。”我终于开口了。“好嘞!”那位中年妇女说着就麻利地把两根面粉条放进油锅,不一会儿就炸成诱人的金黄色。我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顺手从口袋里掏钱。可是,我掏了一会儿,钱没摸着,手指从一个大洞里伸了出来!我心一惊:不好,口袋漏了,这下得饿肚子了!

我在那呆呆地愣了一会儿,转身刚想溜走,那位阿姨叫住了我:“小孩子,怎么不买了?”我回头尴尬地笑了笑:“阿姨,真不好意思,我的钱掉了……”“哎呀,那没事儿,这油条就送你了!”“可是……我……”我支支吾吾的,脸涨得通红。“两根油条算个啥!我每周星期六都看你打这儿经过,咱们啊,也算半个老熟人啦!”阿姨说着,爽朗地笑了,并把油条塞在我手里。

我又愣住了,其实每次经过这里,我连看都不看那位阿姨一眼,可她竟把我记得那么牢,还好心地伸出援手。

渐渐的,在我眼中,那把花花绿绿的广告伞变得美丽,而那位阿姨脸上爽朗的笑容,净化了我的心灵,在去年那严寒的冬天,温暖了我,融化了我心中的坚冰……

街头有把美丽的伞,伞下有位美丽的阿姨。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篇四:介绍我的家乡安庆】

安庆,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他没有大都市那样的喧闹,也没有小村庄那样的寂寥,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城,它的饮食有着自己的特色。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许多地方特色的饮食都不是大鱼大肉的,我所写的,自然也不是肉类,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食物。

上学的路上,很多同学都会见到街边支着一口大锅,锅边是个烧炭火的炉子,在一旁就是一张大木桌,一个技法娴熟的人正在桌上揉着面。说到这里,相信每个安庆人都不会陌生,这就是今天我所要介绍的美食——安庆特有的早点——侉饼油条。

北京人早点爱喝豆汁儿,吃焦圈儿,天津人早点爱吃煎饼果子,安庆人爱吃侉饼油条,这三者虽有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但我认为三者之首乃侉饼油条者也。北京人的焦圈儿不管饱,且吃起来很费时间,而且那豆汁儿味儿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受得了的。而煎饼果子呢,做得又实在太精细,料子一大堆,最后只是四四方方那么一小块,好吃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太芜杂。而安庆的侉饼油条确实是再好不过了,首先,它价格便宜,一顿早饭,能吃的人,一张大饼,一根油条;不能吃的,半张大饼,一根油条,现在加起来,最多也不过三元,换做以前,却只要几角钱。爸爸每每想起小时候的早点,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侉饼油条了。

那时候,家里很穷,每天早晨吃饭,不是稀饭就咸菜就是馒头就咸菜,正巧奶奶又不那么会“化败絮为金玉”,爸爸小时候嘴又奇馋,所以一个星期之中,有那么一天早晨,奶奶会给爸爸几角钱,让他去买一张侉饼加一根油条做早餐。爸爸总是会飞奔到一个侉饼油条的摊子边,向那人说:“拿一张饼,一根油条。”并且不要做好了的。因为侉饼油条应趁热吃才香。他看着那人笑着将一张揉好的面饼撒上些糖,再将那撒糖一面往一个装着满满芝麻的小盆中一扑,那面就被粘满了芝麻,然后再在芝麻之上撒一把小葱,用毛刷刷一层油,最后用火钳夹着,伸进炉子,将那什么也没有的一面贴在炉壁上,再来炸油条,见他熟练地将早已做好的两根面粉条叠在一起,两端稍稍压实,再扭一圈,拉长,放入油锅,面粉条边上起了一层白花,且迅速膨胀,这时候,只见那人熟练地用两根长筷子将油条在油锅中来回翻滚,说也奇怪,那油条在这么高温烹炸后,还是那么直,直的就像是原来的面粉条整体放大后变了颜色一样。等油条整体浮上了油锅,就算好了,拿出来放进锅边的一个小铁篮里,再等一会儿,大饼也好了,从锅里取出,去了上面的一些黑炭,将油条放在饼上,用饼一夹,只听“咔擦”一声,爸爸连忙从那人手中接过,给了钱,马上双手抱着大咬一口。刚出锅的饼,香甜;刚出锅的油条,酥脆,二者合而为一,真是松脆可口,妙不可言,一张侉饼一根油条下肚,又充饥,又解馋,真是早点佳品。

现在的生活,早已不是往日那般模样,孩子们早已不用为没有好吃的而嘴馋,早餐的大饼油条早已为我们所不屑一顾,街市上的这种小摊子也是越来越少,侉饼油条最初那朴实醇厚的香甜如今也失色了许多,侉饼油条这样再低廉、再普通不过的食物,成了许多安庆人的回忆,真也不容易。可是,有些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