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乌镇游】
六月里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江南水镇——-乌镇。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2014年11月19日开始,乌镇成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下了车,我们首先来到了乌镇的西栅。白墙黑瓦,古色古香的房子,沿着河两边整齐的排列着。河上横跨着大大小小三十几座桥,这里的水不是溪不是河,而是平静的水,静得犹如一面镜子,把蓝天,白云,房子及游人都“吸”到里面,构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卷。水面上一艘艘乌篷船来回穿梭,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工具,它时而轻快,时而舒缓,游人坐在船上,顺水而行,一路观赏河两边的风景,这也是乌镇独有的特色。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乌镇有名的染布坊,一匹匹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竹竿上随风飘动,像一副水彩画。
乌镇的夜景也是特别美丽,一条条船上打起了灯笼,犹如无数只萤火虫。街道两边也亮起了无数盏灯,白的,红色,黄色,紫的,将乌镇点缀的格外明亮。
小桥、流水、人家,乌镇一座江南特色小镇,更像是一副古画,让人流连忘返。
【篇二:八年级作文】
之前的寒假曾去过东阳的横店,深深的被青瓦分明,檐头微翘的亭台轩榭所吸引。在三月这个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游的好时节,我又一次有幸来到最佳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享受这样一个别样的艺术盛宴和视觉享受。
小雨朦胧,浇灭不了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尽管路途遥远,还是阻挡不了同学们按捺不住的喜悦,个个翘首盼望日夜思想的象山影视城。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的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淅淅沥沥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我们在雨中行进,任这上天赐予的'甘霖润透全身上下。
近了近了,眼前的茶楼酒店,画廊作坊,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心头泛起一丝久违的新鲜,那些身着各式古装站在一个个特色商铺前吆喝的商贩,更是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过下“穿越”瘾。置身于此,仿佛与古城融为一体。
走进怡春院,有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古往今来,多多少少的风尘女子,脂粉弥漫,仿佛在眼前缭绕。附近的村街作坊更是具有南方水镇之韵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更戏剧化的是,竟然还有身着戏服的猪八戒和滑稽可笑的卓别林大师,“大侠,请留步!”眼前是一个眼神凌乱,身材瘦不拉几,披头散发的黑衣大侠,我们赶快冲了上去,仿佛看见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在相机上留下了史之绝骚,堪比摄影界神话的笑脸。来到桃花林,不顾形象与桃花合影后,又雅情大作,上演了一部现代版桃园四结义,若是有导演,一定会重金邀请我们去拍戏的!来到衙门官府,非凡皇家风范和古代官人的那种威严和霸气,令人精神大振,于是,一行四人在此进行了午餐。
然后又来到了蟠桃林和水帘洞,水花飞溅,此林的蟠桃仿佛吸收了天地之精华,帘洞之沐浴,个个都压弯了枝头……没想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周围奇峰环列。
最后翠桔婆娑,阡陌如织,时间过得飞快,一派南国山乡风情,宛如仙乡,渐渐消失在我的眼前……
【篇三:成都的雨】
夏季初到,天气开始热起来了。从地铁口到站外的一刹那,热风袭击了我的皮肤,闷则侵占了我的大脑。
那天,刚出地铁,先是听到了上方“咚”的一声,我原以为只是工地做工,并没有注意。随后,一小滴雨珠润湿了我的头发,顺着耳垂,流向脊背,与衣服融为一体。这雨滴原来是一场暴风雨来临的信号。接着,一滴、两滴……
我小跑着,右手不得不抬进自己的衣服,好让小臂上的石膏不会被雨水冲湿。心里想着:不行,我必须快点回家,不要再加重我手臂的二次受伤。
但转念一想,跑太快了又不安全,更容易滑倒。就这样想着,我不知不觉地走了几里的地。鞋是新买的,所以不愿去弄脏,只得瞪着大眼,提着神,小心翼翼地向前快速而又准确地迈出轻快的步伐,还好有物理知识——夜晚下雨迎光走,踩暗处。
即使这样,鞋,还是湿了。此时的街道,俨然成了江南特有的水镇。正应了那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湿脚主要的原因在车,车主肯定是心急如焚,都想着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这万箭齐发的雨天。车,也从四十开到了六十、七十,车边的水花,像浪一般朝人行道涌来。无奈,我只好躲在那广告牌后,窥视着有无车经过,再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下一个掩体……
如此反复,我终于到了小区的门口,可天气真是作怪,风又刮了起来——还好我已进了小区的大厅。看着大厅玻璃镜里的我,头发,像是被水浸过一般,水珠仍可看见,衣服像刚洗过那样的润。透过鞋子表面,可以看到里面的袜子,在灯光的照射下,都能看见上面清晰可见的图案。
再瞧外面,我带着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只见一个人在风的作用下,头发向一个方向飘了起来,衣服的一角被掀起,还好整个人都在用力抱住那根坚固的杆子……
第二天早上,日光明媚,天气凉爽。而我却在家里,心情烦闷,于是着衣穿鞋,到楼下去散散心。只见,树倒压于墙,墙未能承受,墙倒砖碎压车,玻璃散地,击倒单车,车压车,单车全倒。再瞧电杆,昨日手握处,已凹,杆向旁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