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过年那些事】
大年三十,我们来到了广东深圳的锦绣中华游玩,刚到大门口,一块岩石上的锦绣中华四字立刻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当时,我仿佛听见游览区在呼唤我,这四个红色的大字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气势。
进了景区,我们首先来到了山西的九龙壁。从远处看,一条条巨龙在蓝色的天空中张牙舞爪,凶猛无比,似乎是准备要电闪雷鸣一样。但从近处看,九条龙身披金色鳞片,爪子亮又尖锐,看起来威风凌凌,他们那独特的造型,更让人觉得盛气凌人。
接着,我们又去欣赏了三大石窟,分别是莫高窟,龙门石窟以及云冈石窟。里面的巨像有的画上了精美的图案,有的只是石头原本的颜色。个个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除了这些地方,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万里长城。我们从嘉峪关一直走到了山海关,一路上,长城都在崇山峻岭上盘旋着。我望着这灰色的城墙和一座又一座的城台,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许多的许多事,有好事,也有坏事。
今年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既有趣又让我体会到了古人的心情。
【篇二:人间快乐】
你快乐吗?
此时的我有气无力的躺在沙发上,考试的失利,将我心中剩余的光焰全部熄灭,死寂一片:我一点儿也不快乐!
终究是来到了外面。虽已是暮春,但天气依旧寒冷,风吹过,穿透十里长巷,将树叶摇得沙沙作响,好似只只蝴蝶,匆匆扬起岁月的花边。踩在这江南雨巷的麻石小路上,看水珠从屋檐滴落,心中竟多出了一份悠然。抬头,见那手艺人的小屋,也在不远处了。
“叨扰了!”我跨过门槛,拾步上前。伯伯的小屋一点未变。石磨上放着刻刀、刮板、磋子……院角那不知名的两棵杂树,碧绿一片,给我带来说不出的清新与快乐,定眼一看,只见那枝叶横斜间,一座浮雕若隐若现。
“孩子,你又来了!”四目相对,伯伯眼神里满是喜悦,“来看看我的近作吧!”是一条龙!我一看近乎完美,可他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审视片刻后,低声道:“不行,这龙身线条还是太粗了,对不起…”说罢,他健壮的手动了起来,眼睛也随之闪耀着。“叮,叮,叮…”伯伯举起小锤,用力击打着龙身。那声音铿锵有力,又浑厚悦耳。随着他手臂一起一伏,那击凿处纷纷扬扬的石屑,好似飞泉漱玉,在雨中闪烁着透明的光。伯伯又拿起刻刀,在龙尾上一提一拉,宛转停顿,一点一点,一片一片,那锐利的刀锋真如游龙一般翩然,磅礴……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他没有再跟我说过一句话。最后,他舒了一口气,扔下刻刀,快乐地笑了。嗬!这龙吞云吐雾,威风凛凛,半身隐在起伏的云雾中,半身呈现在我的眼前,龙首气宇轩昂,龙身苍劲有力,龙尾遒劲威武!看罢多时,伯伯轻柔地用湿布蒙上了它,像对待一个小婴儿那样。
伯伯转过头来,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孩子,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依托,千百年来每当我们民族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它总是送给我们快乐,我们怎能忘记这温暖的情结呢?”
我要感谢这位伯伯,他在这寒冷的春日中,送给我快乐和将龙图腾铭刻于心的民族情怀。不管怎样,这份给我的快乐,这份给人间的快乐,将永远封存,永世流传!
我很快乐,人间也是如此。
【篇三:只是因为那个人】
漫步在那条小路上,享受着午后阳光的温暖。望向那雕刻的老人,我的到来,只因与他的相遇而多彩。
慢步走向那老人,只见他一手拿着铁锥,一手握着小锤,在石上工作着,他时不时地后退几步,用手比划着,再走上前,一番苦干。
好不容易等他停下来,急忙跑上前去,笑问道:“您老高寿?”那老人家不慌不忙地躺在了那放在阳光下的藤制躺椅上,乐呵呵地说:“我今年啊,七十岁喽。”说着,还用手做了个七的手势。仔细一看,哪像啊,你看,他面红发碧;你听,他声音洪亮,还有一撮山羊胡,随风而飘。
“小伙子,你可要看好了,那老人从躺椅上站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工作台,拿了一把刻刀,迈向那石雕。
“沙沙”,雕刻刀慢慢地滑过,留下或浅或深的痕,收起刻刀,那老人从口袋里拿出铁锥和小锤,扎稳脚跟。“叮叮叮”,那是锤与石发出的优美乐章。石屑飞溅,阳光洒在那老者与石雕上,渐渐地,龙首便浮现在层层云海之中,多了几分仙意,龙身,龙尾也在这石雕上显现。龙首、龙爪,龙身多了些许祥云,祥云之上又有一点太阳。
细细端详,那龙虽威风凛凛,气震八方,但那龙眼中似乎多了点滴伤感之情。
这龙让我越看越疑惑,跑向那个人,老者微微一笑,道:“今年是我们的祖国母亲的七十年华诞,我刻此龙是为了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但那龙的眼中含着伤感望着太阳,那太阳实为台湾,她希望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望向西北方向说,“你知道吗,母亲正期盼着你的回归。”
一个雕刻家的情怀,是祖国的情怀,那个人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从内心迸发的爱国情怀如洪水一般充盈了我的心田。
只是因为那个人,让我知道了祖国期盼着你的回归,宝岛——台湾。
【篇四:拼“龙笔筒”】
前几天,妈妈从超市里为我买了件小礼物,木质仿真模型——龙笔筒。今天,我打算向祖师爷鲁班学学木工活,满怀信心地拼起了“龙笔筒”。
笔筒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在一块木板上压制成型的。首先,我把零部件小心翼翼地逐一推下来,然后用优质砂纸吧所有粗糙的边角都打磨平滑。一块、两块,我越磨手越酸,再数数剩下的,还有40多块呢!我的天哪!放弃?还是继续?真的好难啊抉择啊!恩,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永不言弃!想到这里,我又加足马力大干起来。
大约两个小时后,我拿出最大的两块U型材很快拼出了笔筒的外形。接下来就要开始拼龙了。眼看着堆积如山的大大小小的木块,我真是无从下手。对了,请“图纸大哥”来帮忙吧!可看着图纸,我也是满头雾水,那不过是一张成品图而已,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没办法,只能误打误撞咯!我先拿出两块龙头模样的木块,插在印有龙鼻子的上面,又找来一根细长的胡须用印有舌头的木块固定住,再把舌头固定在鼻子下方。呵呵,龙头就有模有样地展现在我眼前了!
紧接着拼龙身。龙身是有几十块差不多大小的木块组成的,可要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一个尝试着去拼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来我发现从龙头到龙尾木块应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发现了这个规律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正当我庆幸之时,“哎呀”,我的大拇指被木块啃了一口,鲜血直流。妈妈帮我包扎好伤口,我就又带伤上阵了。
约1个小时后,我的“龙笔筒”顺利完工了!我望着那条昂首挺胸的“巨龙”,心里涌出一股自豪感!我是一条“小龙”,在它的陪伴下,我永远不会孤单。它将时刻警醒我,在困难中,只要坚守理想,再强的风暴也只是细小的浪花!
【篇五:元宵节的作文】
每次过年,我们那里都很热闹,尤其是到了正月十五更是年味十足!每个村里都会进行历代传承的舞龙灯的习俗。
一般到每年正月初八左右,村民们就会开始做筹备工作,他们先会在天黑后到隔壁村的山上偷龙头竹(就是用来制做舞龙灯的灯头包括龙身用的竹子)选择两根又粗又直又长的最好的竹子砍下来制作龙头用,同时会在竹子根部旁边放一个红包,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买,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底子就是这样留下来的规矩或者说是方式吧!待龙头制成后,再用一种油满蜡油的纸糊成灯罩可以把蜡烛围起来,使烛光不会被风吹灭,绘上花鸟或者是写上有祝福或吉祥喻意的字,然后罩在插好四边竹条的灯板上,每一条灯板的下面都有一个把手,大概有三四十公分长,当灯板扛肩上时可以用手抓举不让灯板脱离人身,可以更加肆意的舞龙用。
最后把大龙头的全身都绘上鳞片,把眼睛点亮,敲锣打鼓一番再放上鞭炮,给龙头做完开眼仪式,就正式可以出灯啦!
等到了晚上,到处都开始放起来烟花,龙灯也就一个村一个村的转了起来。各种各样,有时两条龙灯相遇,那就更有趣了,它们开始互相比高,哪个村的龙灯更高就代表那个村的运势更旺,大家使出全身劲头把龙头举高,后面接好的灯板也就是龙身一起跟着盘旋了起来,各种欢呼、呐喊,热烈的气氛在紧锣密鼓中表现的酣畅淋漓!
有一种龙灯,特别好看,它有金灿灿的龙身和小小的龙头,它舞起来的时候,是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可以一圈圈的盘的很高,由于龙身这间的连接处是软的布质,所以还可以随意的高低错落,此起彼伏,时而弯曲时而旋转,就像真的龙在天上盘旋似的。还有一种龙灯,又特别奇怪,一个灯笼一个灯笼都是断开的,一个人举一个,一节一节的,滑稽极了!舞龙灯的同时,一旁的烟花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多种多样,绚烂无比!
还有一个很难见得到的场面,四条龙居然遇到了一起,在小操场上,各村舞龙的村民们都跑的飞快,四条龙灯的身子几乎占据了整个小操场,在漆黑的夜色下闪耀夺目、光芒万丈,尽情飞舞!真是太壮观了!
这样的灯会,一般会从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持续到正月十六,从我爸妈小时候记事起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家乡东阳的元宵节!
【篇六:有趣的除夕】
除夕那天,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观看舞龙舞狮表演。
小区门口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我看到小人、老人、青年……个个满面红光,喜气洋洋。我好不容易挤到前排,透过细缝,看到两条龙精彩的舞动着。前面的一条龙是红蓝相间,红色的龙鳞在阳光中光彩夺目,身上还镶嵌着许多银光闪闪的亮片,像宝石一样闪着光。舞龙的人身穿金色绸缎,头上还裹着黄巾,显得十分神奇。另一条是金黄交错,闪闪发光,舞龙的头裹红巾,显得十分精神。最精彩的舞龙开始了。一颗龙珠上下舞动,两条龙自然地左右摆开,头对着头,开始“二龙戏珠”两条龙跟着龙珠,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前,时而后,有时跳,有时冲,第一个舞龙的跟着龙珠跑,后面的举着龙身随龙头舞动,龙尾随龙身摆动。突然,两条龙腾空而起,对着下面的人左右摇晃,并从嘴里落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声声叫好。
舞狮表演也不甘示弱。看,一群舞狮队正在赛狮呢!那头狮子扮的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嘴,眼睛还一眨一眨地,特别有神采,大家更是赞不绝口。狮子队开始走云梯了,边走边晃脑“狮子”到了顶上,竹竿上挂着生菜、桔子,狮子一下子扑上生菜还有桔子。我十分好奇的问:“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和桔子?”妈妈耐心的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桔子表示大吉”。人人都希望生财啊。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明白了。
今年除夕给我留下了无穷回味与快乐,也让我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千姿百态,太有意思了!
【篇七:舞龙】
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代表,已经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它无处不在。
那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生物呢?传说中它“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总之,在它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熟悉的形象。
据我了解,早在汉代,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壮观的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到后来,尤其是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舞长龙,宣泄欢快的情绪。
我们家乡的舞龙习俗更是这样。在每年春节,人们都会穿着美丽的新衣服,涌向街头。在舞龙队伍的必经之路上,怀着期待、喜悦的心情,等候舞龙队伍的到来。当天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远远地,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人们屏息凝视,伸长了脖子,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突然,一颗燃烧的龙珠在黑暗中升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轨迹。龙来了!一颗狰狞而威严的龙头直奔龙珠而去。身随头动,在空中盘旋,升腾。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在人群中爆发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欢快和喜悦的表情。渐渐的,龙来到了我的眼前,“哦,原来这样精彩的表演是龙身下挥舞龙杆的小伙子们共同完成的”。他们身强体壮,身姿矫捷。头裹黄巾,穿着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正兴高采烈的随着龙身起伏,舞动呢!你看,那龙忽然动了起来,两只眼睛直射出两道光束,绕着龙珠盘旋飞转。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俯冲直下,犹如真龙在云中飞舞。动人心魄,姿态万千。随着鼓声越来越急促,“龙”的动作也变得激烈起来。当龙快要咬到龙珠时,周围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龙身舒展时,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出了口大气。鼓掌声,欢呼声,连绵不断。
此时夜已深了,可是人们都还舍不得离开。好像所有人的心都凝聚在那舞动的巨龙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篇八:观龙灯】
迎龙灯是我国民间习俗之一,在妈妈的故乡浙江金华农村,有很多这样的民间组织——灯会。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非常流行,但是后来渐渐消失了!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还在床上做着收压岁钱的美梦,巷子里就响起了“咚咚咣咚咚咣……”的锣鼓声。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迎龙灯了,请各家各户做好准备,这就是所谓的“催灯”。一天要催不知道几个回合,反正隔断时间响一次,隔段时间响一次!
龙灯由三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龙头与龙尾是两个独立的部分,造型十分美观,特别是龙头:有龙须、龙眼、龙角,五光十色,非常好看;龙身由多节板凳组成,长约1米、宽约0。2米,每块木板都可以相互联接,联接处长杆子就是每个舞龙灯的抓手,木板上固定两支蜡烛并外部套上两个红色灯笼,没有灯光的照亮龙尾显得毫无亮点。
吃过晚饭,家家户户的主力们背来了一节又一节已经点上蜡烛的板凳灯,我们家派我姨夫参加,所有家里人都到现场去观看。从龙头到龙尾,从前到后,一节接一节,一节接一节,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我们逐个数不过去,越数越大声,越数越激动,有130多节!龙渐渐围成了一个圈,传言站在圈内杯龙身围过的人一年都会有好运气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大家纷纷穿到圈里来。“龙”把我们围起来,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爱心形,边走边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开始东倒西歪,不过很快扶正了起来。龙头的前面是高高举起的牌灯,都是年级稍长的爷爷辈,再后面是锣鼓队,礼炮队,其次是彩旗队,这基本是小毛孩队。经过这么多的铺垫,神龙才现身。
我们随着灯队前行,看他们时而停下接受一家一户的接灯头仪式,接受村民的朝拜和礼物,时而看他们俏皮的拔灯,随着他们呦呵呦呵的喊声,我们是既紧张又兴奋,巴望着灯尾的人把起劲些,再起劲些,有时看着刚有起意,又不拔了,顺顺当当往前走,不免遗憾了好像不够看点,若是拔得激烈,每节板凳的连接处都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前后僵持不下,我们又紧张万分,踮起脚尖,随时做好拔腿就跑的准备。因为听大人说,拔灯也非常危险,迎灯的人若不懂得灵活躲闪,头都要被卡下来,听着着实让人毛骨悚然。
整个晚上伴随着礼炮声、锣鼓声、吆喝声、欢呼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但是妈妈和她的伙伴们比我们这些小孩子要激动得多,或许他们是在找回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吧!
【篇九:的作文】
同学们,你们认为龙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呢?还就是认为龙只就是传说中的东西呢?其实我们学了《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龙只就是存在中国人的想象和传说中,就是虚幻的,也知道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都就是“龙的传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龙的故事与龙的.样子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吧!龙的故事:“杀龙的绝技”:从前有个人叫朱平漫,无论什么都想学一招。他听说支离益会杀龙,就立刻变卖了全部家产,不远千里去拜支离益为师。过了三年,朱平漫学成回乡了。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手艺,他就连讲带比画,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正在他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位老年人问他:“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哟!”朱平漫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他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自己学的这一身绝技毫无用处啊!我相信大家如果有看过这个故事的话,一定会跟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人太傻了。对了,至于龙的样子: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龙之所以受中国人崇敬,就是因为龙有3种吉祥的象征。第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第三:又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龙”就是我们中国权力的象征,象征着正在腾空飞速前进的伟大祖国。我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爱代表伟大祖国的巨龙。
【篇十:热闹的元宵节】
原本,一条平凡的小巷,而因为这个节日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出来了,小巷而因为这个节日人山人海……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什么节日?没错――元宵节!
一碗清汤里躺着几个顽皮的“白娃娃”,筷子夹住了它那白乎乎的身躯,一蹦一跳逃出了危机!嘿,一次,二次,再来……夹住啦!放在嘴前轻轻一咬,“白娃娃”的馅流了出来,是喷香喷香的芝麻味,尝一口,果真!色、香、味俱全。
“叮叮当当……”“咚咚咚……”开始闹元霄,一声声鼓声,一声声铜钹齐齐敲起,引来了不少围观的群众。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方方正正的灯,灯上映着“虎”字,仿佛真的是有一只威风的老虎众目睽睽盯着群众。不知哪家孩子兴奋的大叫:“来了来了!”来了?谁来了?当然是龙头来了!龙头在几个大汉的肩上笔直而耸立在那儿,我们仰望那威武而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龙,感到骄傲与自豪!龙身随着龙头移动,龙身上绣着精致的中国四大名著的著名人物,如: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秉性刚烈的武松……这些人物深深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的赞美声中龙尾渐渐来到眼前,龙尾的威严并不比龙头逊色呢!
在村里若大的广场,大汉们扛着这足有几百米的板龙而盘旋。在大鼓的敲响声中,大汉们将龙身盘了一个大圆圈,一会儿将龙身轻斜,一会儿龙身竖立,如果一瞬间不观赏,便会眼花瞭乱,头尾分不清!起,落,起,落……就这样一次次地循环,那龙活灵活现,跳跃,腾起,平行,各种技巧集于一身,使整条龙形成了一副威状的“动态图”。鼓越敲越响,群众越来越多。大汉们的汗水,没有辜负人们的期盼!在铜钹和鼓声的奏乐下,龙在远方若隐若现!龙虽“飞”走了,可龙的威严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回家,看看元宵晚会如何?这提议不错啊!一家人和和睦睦坐在餐桌上吃着热乎乎的汤圆,有说有笑。
夜,已深……梧桐树上的红灯笼还在“值班”,繁星在夜空中俯视着这些幸福而和谐的小家,心中甜滋滋的!梦想中的人们是否也是这样?期待明年的元宵,还会如此热闹?会的,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