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爸爸妈妈】
“你天天在沙发上躺着,也不看看表,这都十点了,你还领着孩子看电视,明天还要上学呢!”每当听到这样的叫嚣声,爸爸都会摇摇沉重的脑袋,有气无力地说:“于朵朵,快去睡觉!”随后用无奈的眼神看我一眼,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不走开,妈妈就会一把抢过遥控器,“啪”地一声关掉电视,下达命令:“从此以后,你们谁敢碰电视一下,后果自负!”所以,我只好慢吞吞地走开,上演了一套从客厅到卧室的慢动作,最终依依不舍地关了门。
几乎每天都要重复这门功课。更有甚者,有一次我写作业时,心不在焉,偷偷看了几眼《儿童文学》,结果作业写得乱七八糟,使妈妈大发雷霆,把我一顿臭骂。这还不算什么,妈妈竟然还小题大做地把老爸引来了,于是他就和妈妈一唱一和地骂起我来了,说了将近一个小时,直到我耳朵轰鸣,他们也说得口干舌燥为止。事后,老爸对我说:“闺女啊,那次不是我想说你,是你妈妈威力太大,我不说就会被她打死的!”
“绵羊”老爸偶尔也有顽皮不听“大老虎”话的时候。一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刷锅。爸爸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瓶可口可乐,那能把人吸引过去的香味儿直冲我的鼻孔。我直勾勾地盯着可口可乐,就像鬼片里的僵尸。爸爸终于注意到我了,可他为难地看着虎视眈眈的妈妈,我们都想起了妈妈的禁令:“不许给于朵朵喝可乐,你不知道她缺了4颗牙齿吗?”正当我绝望之时,爸爸突然起身,若无其事地走进了厨房,洗了点水果,顺便给我灌了两大口可乐,我的嘴里马上充满了幸福的味道。妈妈竟然没有发现!哈哈!
无论是妈妈对我的严加管理,还是爸爸的关心关爱,都是对我两种不同的爱,也使这个家变得乐趣不断。我也在这样幸福的环境下才得以健康成长。
【篇二:生活这本书】
我们挣扎在生活里。我一会儿发现它是糖水,一会儿它又变成了苦水。这世界上所有的人挣扎在它里面。有的被溺死,有的最终自我赎救。
而我,发现它是一本无穷书,而它以“无字”的这种方式告诉我太多太多。
商家因贪小便宜而缺斤少两。司机因堵车而与乘客吵架拌嘴。路人因“你踩着我的脚”“你挡着我的路”而冷眼相横。同学因打小报告而打击报复……生活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因鸡毛蒜皮而最后不欢而散的戏码。大家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碎碎地抱怨着,不时还走出来摆气势吓唬别人,然后又把自己圈进小世界里,等待着下一次矛盾激发的争吵之后的再一次禁锢。我问生活:“为什么每个人都把心藏在很深很深的样子,然后用一副丑恶的皮襄包裹起来呢?”生活回答我说:“因为他们没有读懂我。”
我懂了。生活这本书的推荐词是——“它是一本让人琢磨不透的书”。
“我走了”,“路上小心!上课认真听讲”,“知道了”,每天早上楼道间我与妈妈的对话已经成了习惯。两个之间亲切而又平常不过的对话听起来是那么温情。“嗯嗯,交作业呀!”“好啦好啦,教我一下十五题怎么写,我就写完了啦!”每天在催作业的叫嚣声的间隙中喘上一口气,然后接着又回到繁重的题海中去。这样的生活虽忙碌,却也充实。时间在与同学们亲切的拌嘴中过去了。拐弯那家包子店的阿姨。食堂里“凶巴巴”的打饭的伯伯。楼下小卖部里总对我笑的爷爷……这些不断在我生活中出现却不想挥之而去的普通人物,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嵌进生命的年轮,粉刷着一轮又一轮昔日的年华。美好而温暖。他们鲜活在柔软的记忆中。
我懂了,生活这本书的任教是——你,以及所有与你有关的人。
……
那些不被忆起的,却在脑中挥之不去的,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们是“生活之书”的细节。
那些浮在大脑最浅层,一下就能想起的,是生活的章章故事,它们是“生活之书”的情节。
那些未知的,远离现在而又触不着的,是生活的冒险,它们是“生活之书”的未来旅程。
而我在“现在”的这一章节游离,我要在那一排排沉砌的字码中——找到一条路——它通往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