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篇二:走在什么的路上】
走在离家的路上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题记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离家的路上。你也许会说:“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家,就算长大了,也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会从“小鸟依人”变到“雄鹰展翅”的。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是在外漂泊的断肠人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马致远,“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杜甫,“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韩愈,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离开家乡,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仕途艰难,又或许是过于贫苦,他们在离家的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回头。再说“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的温庭筠,虽说是写回家之路,但你可曾知道,在他们那个时代,回家一次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回家的道路极为艰难,说不好在半路上就离开人世,一辈子也回不到家乡。
古人离我们太遥远,就说我们吧,虽然不像古人那样历经艰难才能归家,因为我们还小没有离开过家,但我们只不过是在离家这条路上走得慢些。父母为了我们的学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我们送去更远、更好的学校,刚踏上这条不归之路的我们,会难过,也会欣喜,会悲伤,也会欢笑。如果你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再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最后再找一个优秀的工作,那么你在这条路上就走了很远,了,因为你拥有这些时,你将会去找一个新的家庭,把原来那个家庭扔下,这条离家之路就走到了一个终点,下一个终点将由你的下一代去完成,如此循环,这条离家之路便没有了尽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人说得不错,即便某一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也要回头看看,看看留下的足迹,看看沿途的风景,再看看我们的出发点。
我们走在离家的路上,一条充满未知的路上……
【篇三:诗颂】
在中国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浮浮沉沉了有多少动人心弦的古典文化?而在这众多的文化中,我最爱的便是诗了。
在我的心中,词是一个优雅而凄楚的美人,而诗,却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孩子。他没有词的凄美,却有一种独特的哀愁。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伤世,忧国伤时,这种复杂的情感,即使是闭上眼睛,也无法掩盖不住诗中的哀愁与伤感。又如崔颢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游子悲苦,悲在何处?不正是一个词一一思乡吗?背井离乡,漂泊在外,故乡牵动了多少浪子的魂,扯痛了多少诗人的梦。又再如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惆怅,被贬的忧愁与前路的艰难,归期无望的痛苦,更将诗人们沉郁的心平添哀叹与忧伤。
我爱诗,不仅爱诗中独特的哀愁,更爱诗中无可比拟的豪迈与壮阔。说到豪迈,李白的诗便是这个词的最好解释,“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一不让人热血沸腾,而诗中的景象更是豪壮得令人神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不落窠臼,更是把边塞的雪后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啧啧称奇!千百年来,何人不想的人们为之前往,领略那份雄浑与辽阔的景象。
我欣赏诗的哀愁与豪迈,也会细细品味诗的淡然。说起淡然,我头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物便是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及时身居闹市,又怎会然乱一颗安然若泰的心呢?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则是及时劳动依然快乐,至少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愿这是何等的洒脱?当然更有人人羡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悠然。当然还有拥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他的诗亦带着闲适与淡然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令人读罢,则心生感叹。
中国的古诗太多,太多,我所喜爱的诗更是多不胜数。诗歌韵律优美,用字讲究,可谓字字珠玑,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我且写一篇诗颂,略绘心意,为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