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狼图腾》有感】
从小以来,在我的心目中,狼就是坏蛋的象征,贪婪,自私。可是,自从我观看了电影《狼图腾》以后,才发现狼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坏,它也是有灵性、有智慧的。
说说《狼图腾》吧!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额仑草原,跟随队长毕利格老人和一群蒙古人见识狼群狩猎、掏狼洞、养狼崽、面临狼灾……这些令陈阵终生难忘的事慢慢滴改变了对狼的不良印象。陈阵渐渐领悟到:狼图腾时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冥当中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并把狼的灵魂深深地铸进人心。
狼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动物。这种无与伦比的智慧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点在它捕杀猎物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组织严密,不急不躁,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利用团体的力量进行战斗,像是在实践孙子兵法似的。这种智慧还表现在狼与人类的斗争中: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发现的狼通常会向狼群相反的方向逃亡,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种事情放在人类身上,又有几个人会做的呢?年轻的母狼为了保护幼崽,会把敌人引向旧狼窝。
狼还是一种极具尊严的动物。电影当中,为了不被人类抓住,一匹狼跳崖自尽;一匹狼返回洞穴,用爪子封死洞口,活活闷死。更让人感动的是狼王,它为了不束手就擒,连续跑了38公里,最终因体力耗尽而死亡,连打狼头子包顺贵也被感动了,让它留在了倒下的地方。
我们人类在批判狼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学学狼身上存在的优点呢?
【篇二:因为慢】
“快”组成了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而慢的韵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江南古镇,让多少人慕名而往。然而,站在刚下过雨的江南街道上,人们推推搡搡,熙熙攘攘,照相声,催促声,甚至是千百双大小各异的脚步声,交相杂错,连绵不断。游客们匆匆和雨过的江南擦肩而过,又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而我,打心底里厌恶着这种匆忙。
趁着人少,我独自徘徊,竟拐进了一个清静小巷中。未干的雨水顺着青灰的瓦掩,缓慢而规律的落在石板路上,形成一滩滩积水,映出了湛蓝的甜,也映出了巷子里时间的流逝,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
眺向巷子深处,隐约看见了一位坐在门前石阶上的老人。走近些,便能清楚的看见老人正一针一线的编织着江南小镇独有的图腾。她手中的针,手中的线,不急不躁,像是在编着一件艺术品,而那图腾,也多了一份清静,一份巷子外没有的慢的优雅。
这巷子,像是与外面快步前行的世界隔绝,没有了嘈杂喧扰,与江南融合,拥有着慢,也拥有着挥之不去的色彩。这巷子,像是江南的禁地,只有懂得欣赏慢,品味慢的人,才能体会这别样的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禁地,在那里,我们不用担心跟不上社会的快节奏,也不用随波逐流的快步向前,毕竟在那里,时间总能慢到极点。
因为慢,我们得以看便这人间的万里山川,因为慢,我们可以享尽这世界的繁华亮丽,因为慢,没有错过,没有后悔。
回想那石阶上的老人,她怕是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慢了吧!
【篇三:狼图腾读后感】
这本巨著写了一个名叫陈阵的北京知青,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与狼的制约与平衡,使小狼失去了野性和自由,草原狼也被人类赶走了,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的故事。陈阵的溺爱,害死了小狼,赶走了狼群。
"溺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中国式教育。陈阵时时刻刻都想着为小狼好,可他思来想去,却做了一个自认为聪明实际愚蠢的决定,用一根铁链禁锢小狼的自由。这不和中国一些家长一样吗?用一条隐形的链条禁锢着孩子,泯灭了孩子对童年游戏的喜爱、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心,却还在为自己的决定沾沾自喜。
当孩子真正立足于社会之时,家长才发现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从小家长磨灭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陈阵用铁钳剪断小狼的利齿有什么区别呢?都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果失去了应有的磨练与能力,又何来希望、何来未来呢?
愿中国,再也不要有被禁锢的小狼了!
【篇四:别样的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由于突发而来的疫情影响,略显拘束、单调,许多传承下来的习俗都不能像往年那样照常进行。好在有香囊的香气依旧飘进了西安城,飘进了我的心房。
这天,我放学回到家,准备迎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这时父亲递给了我一个做工精巧的香囊,开心地对我说,这是一位有学识的道长送给他的。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很赞叹:好精致的香囊啊!香囊为大约5厘米长的长方形,呈高贵典雅的紫色,略暗淡,上下两端都有两到三个精雕细刻的龙珠和白色如玉般的白荷花。白荷花下方则是一条条、一缕缕的丝带细线。再来看看这香囊上的图案与文字:正反面都用金线镶着美丽的图腾,起初不知道其用意,但再看看文字:健康平安、善心善行。这个图腾是一个金鼎,其含义应是一个人,只有善其心,善其行,就能够一生一世的健康、平安。而这个金鼎,就类似一个法门,就自身的善与儒装进其中。
香囊不仅外观好看,而且还蕴含了人生哲理。这样的一个香囊不免勾起了我的回忆:小的时候,经常去外公外婆家,而每逢端午节,外婆就会送我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有颜色鲜艳的宝葫芦……那每一个精心制作的香囊都是外婆对我的爱的诠释。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我与外婆已经生活在了两个城市,今年也没能回去看她,心理十分惦念外婆制作的香囊,越发地想念外婆。真希望这一年早点过去,疫情也早日结束。这样,我就可以拿到我那份承载着厚爱的香囊了!
这个端午节虽如预料中的一样,普通,平静。我无法与最爱我的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遇,也无法与其共度端午节,但希望他们如往常一样平安、健康。
真希望这香囊的香气能飘至故里,散布成家人们之间浓郁的亲情。好想回去看望我的亲人!
这个别样的端午节,也让我领略到了端午节香囊的另一个含义,它寄托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寄托了亲人们之间的想念与祝福,也是亲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篇五: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邮票中寻找中华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图腾。龙文化凝聚着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从小就喜欢收集邮票,集邮不仅是我的爱好,更成为我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很多邮票上都有龙的身影,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大龙邮票”。
说起它的名字,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1878年,清朝政府在上海海关造册处,首次印制了以龙为图案,颜色分别是红,绿,桔黄,共三枚邮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因为图案正中绘着一条蟠龙,因此得名。大龙邮票的图案正中是一条五爪金龙,它两目圆睁,威风凛凛,龙身环曲,在五彩水浪的衬托下,仿佛在腾云驾雾。大龙邮票在制作上,完全采用手工雕制的凸版铜模印刷技术。在140年前,中国人就能制出这样造型完美,工艺精湛的邮票,实在是世界邮政史上的至臻瑰宝。
那么,中国的第一套邮票为什么要以龙为图案呢?龙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图腾,统治者以龙作为帝王权威的象征。清政府曾以龙旗定为国旗,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中既尊贵又神圣,因此,采用龙作为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更是顺理成章了。自大龙邮票起,中国陆续开办了第一家邮局,开创了一条邮路,中国龙就好似一张国家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说起中国龙的形象,许多人都知道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眼似兔,鳞似鲤,掌似虎,耳似牛,爪似鹰。那么这一形象也并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2000年中国邮政曾发行过一套名为“龙文物”的邮票,它们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珍宝中的龙形象,生动展现了中国龙形象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中第一枚叫“玉龙”,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红山文的产物。它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带有想象意味的龙,也有“天下第一龙”的美称。这条玉龙的整体形象像个大钩子,通体呈墨绿色,身体蜷曲,光滑圆润,长长的嘴巴略向上翘起,两个眼睛向外凸出,鼻孔是对称的两个圆孔,脖子上的鬃毛向上扬起,龙尾也向上收回,体态修长,形神飘逸。秦汉之后,中国龙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龙角,龙鳞和龙爪。唐代后,龙的形象在气度上变得张扬,咄咄逼人。直到明清时期,龙的形象才走向规范化,与今日人们见到的龙越来越象了,并且成为勇敢开拓,团结包容的精神象征。
在当代,龙的形象更多的出现在人们欢庆重大节日的活动中。比如,我国在201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发行了一套龙腾香江的邮票。它构图精致,简练。色调以红橙为主。图案正中以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为背景,欢庆的人们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与舞龙的队伍穿插结合,喜庆的气氛传达着港人爱国,港人爱港,与国家同心同德,血脉相连。
小小的邮票,满满地凝结中华大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递着龙文化的价值和精神理念。欣赏它,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品味它,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我们应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让中华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篇六:回归的年味】
“咚咚锵,咚咚锵……”
“喂,快看啊,舞龙啦!”话音刚落,妹妹就开始使劲摇晃我的肩膀。本来还在与周公作伴的我一听到“舞龙”这两个字,顿时把睡意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个激灵坐了起来。车窗外,一群穿着五颜六色戏服的人按服装颜色分为三队,各举着一条长龙。当他们舞动起来时,这三条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有的还拿出手机来拍呢!
这时,妹妹突然天真地问:“为什么舞龙,不舞蛇呢?”大家都笑了,不过童言无忌嘛,妈妈还是耐心地向她解释:“因为在传说时代,每个部落都有一种动物做图腾。后来,这些部落融合在了一起,每个部落的图腾自然也融合。所以,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象征着中华民族从战争走向融合的过程。”听到这里,妹妹恍然大悟。而我,也在这一刻,才感受到了真正的年味儿。
还记得,在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老家过年。那时候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用来庆祝新年的,我们就到山上去烧香拜祖。那时候也没有汽车,摩托都很少,大家都走着去。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一直冷到骨子里。但是大家还是兴高采烈的,虽然身上冷,但心里暖和高兴。一路上东拉拉西扯扯,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到了庙里,人们先把自家带给祖宗的祭品摆好,点燃蜡烛、香、纸。爆竹声骤起,“啪啪啪!啪啪啪!……”我们的耳膜都快被震破了,我和妹妹捂着耳朵互相吼着,可谁也听不清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鞭炮声才渐渐停下来。欢笑声、聊天声、脚步声、摩托车发动声、还有求祖先保佑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支别具一格的新年交响曲,在我耳边久久回荡。最后就是到祠堂里拜祖了,据说以前女人身份低,是不允许进祠堂的,而现在,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进祠堂拜祖感谢已经去世的祖先在除夕之夜回到家乡与后代团聚。三鞠躬之后,拜祖就算是正式完成了。
回到家,就是最热闹的团圆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圆桌,家人互相敬酒,表达新年的祝福,欢声笑语洒满了房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吃完了热闹的年夜饭,人们便以各种活动来欢度时光,等待新年的到来,这就是守岁。在我家里,有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有围成一桌打牌的;有坐在火桶里嗑瓜子的;有边烤火边聊天的……小孩子们打着灯笼,到处串门,回来时手中便拿着厚厚的红包。虽已是深夜,却丝毫不比白天逊色,依旧人来人往。
可慢慢地,这些纯朴的民风民俗便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吃个饭,看个晚会,放个鞭炮,就完了。而今天的舞龙灯又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但愿这份年味能在人间长存。
【篇七:狼图腾读后感】
【篇一:狼图腾读后感600字】
王文宝
狼,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存在,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是一个自古就以奸诈狡猾形象存在的存在,但在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上,却是蒙古人的信仰。
一名知青,一次下乡插队,造就了一次奇妙的相遇,一场民族间的碰撞。《狼图腾》是由几十个关于狼的故事一气呵成的。天性桀骜不驯的狼,竟然被陈阵与众不同的“养”了起来,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其实挺纠结的,一边是坚持己见反对养小狼的蒙古族人们,一边是坚持留下小狼,相信会有奇迹发生的陈阵。或许我会支持陈阵多一点,毕竟这个想法从未有过,也从未有人实现过。正因如此,所以会成功也不一定呢。而天性崇拜狼的蒙古族人们,则认为狼,这个从战场里拼杀出来的种族,这个高傲残暴的如同地狱里的修罗一样的种族,这个被他(她)们敬仰,被他们当做高贵的图腾的种族,是不允许,不允许他们卑躬屈膝的对人类示好,不允许他们被人类俯视,不允许他们放下自己的傲骨!只因为他们骨子里就烙印上的浑然天成的高傲的尊严!尽管那只是一头刚出生的、懵懂的小狼!蒙古草原上的狼,宁可战死,也不能被人当宠物般圈养!这就是自古以来狼族的规则,同时,也是蒙古人的信仰。
刚出生的小狼,与平常的小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渐渐地,时间长了,这种差别便如影随形的一点一滴显现出来了。
陈阵收养小狼,是冒蒙古人之大不韪而做出的决定。虽然最后也获得了蒙古人的同意,但同意却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认可。因此小狼想要存活下来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小狼越长越大,它体内的狼族本性,它高贵的血统也逐渐被激发。日复一日的狼嗥,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却更加激发了小狼体内的野性和狼性,激发了小狼想回归狼族的本性。可这注定是奢望,只依靠陈阵喂食的小狼,早已失去了捕食的本性和逃命的本领。这样的小狼太渺小,也太让陈阵放不下心。
等到小狼长大,这便更加可望而不可及了。疾病之痛和相思之苦,反反复复地侵袭着小狼,终于,陈阵做出了一个让人心痛,却对小狼来说是最好的办法——让小狼像一位狼族战士那样,尊严地死去!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此刻竟开始怨恨陈阵,如果当初小狼没有被陈阵收养,或许小狼的生活要比现在幸福的多,那怕战死在草原上呢?我闭上眼,泪水缓缓流下,更多的是对小狼的心疼。或许,还有内疚。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一直持续得很好,可是人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平衡。最后,蒙古草原的大结局,是满目苍夷。人类本性的丑恶被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令人心惊,却又无可奈何。草原曾经的霸主——狼,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
现在的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究竟干了多少这种破坏自然,令世间生灵涂炭的事?难道,一己私欲,真的如此重要吗?
【篇二:《狼图腾》读后感】
杨如意
还记得中国上千年的商战策略吗?还记得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战术吗?还记得在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置对方于死地的攻伐诡道吗?这些智慧都是从一种动物身上的来的——它深沉、豪放,是草原当之无愧的强者——狼。
《狼图腾》这本书,是学术、是小说。它承载了历史和传说,又有着虚构和幻想,是一本情理交织的书。作者姜戎将艺术与学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人意料,不可思议。
本书的主人公陈阵,聪明勇敢,开朗乐观,是从北京分配下乡到内蒙古边境的鄂伦草原学习的知青。在毕利格老人的帮助下,他爱上了草原狼。历史上有无数个游牧民族崇拜狼,在他们眼里,狼图腾就等于中原的龙图腾,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象征。
《狼图腾》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画面,比如:孤独、固执于亲情的狼仰天哭号,这个情景让我留下了眼泪。我想打破人类对狼的误解:狼是忠诚的。如果一只公狼死了,那它的伴侣一定能够会留下来不吃不喝,坚守三天三夜,永表忠心。我们不应该杀狼,不要让更多的心灵受到伤害,也不要让更多的生命白白死去。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草原。在那里,我仿佛和陈阵一起钻狼洞,掏狼崽,养小狼,与狼战斗,与狼缠绵。狼的智慧和狡黠、狼的军事才能和坚定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顽强和尊严、狼对蒙古骑兵的驯导和对生态的保护……都让我迷恋狼,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狼的每一次视死如归、不依不饶,狼与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抗击的过程……都令我震撼在其中。千百年来,无数图腾屹立又消亡,唯有狼图腾飞扬至今。这或许就是当年蒙古骑兵横扫天下的原因吧。如果诗词歌赋和快马扬鞭能相结合,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很强大。
母狼对孩子的爱也很伟大,是很无私的。据报道,母狼还照顾过我们人类的孩子,大家都称为“狼孩”,所以,狼或好,或坏。它在自然界中,做到了一个非常神秘的角色。我们应该呼吁大家学习狼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它飞向全中国,让它去为整个中华民族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的祖国变得长盛不衰!
【篇八:狼图腾读后感】
信仰如灯
信仰如灯,永耀我心。
一卷《狼图腾》绘尽了美景,写尽了人情,诉尽了澎湃,谱尽了哀情。看到了吗?那千里万里绵延不尽的草场,嘶啸不止的牛羊,那顽劣可爱、温暖心间的人与小狼,可你看到了吗?阿爸眼中流下的泪珠。合上书本,不及回味壮阔的美景,可爱的小狼,一股哀愁便旋绕眼旁,经久不去。最难忘怀的,竟是不起眼的阿爸—一个垂暮的老人。
起初不懂,可当我再次回味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个老人的眼泪,明白了他的无奈,明白了他的凄凉。他所痛心的,是源于他的信仰。他始终坚守着“老祖宗的规矩”,看着子孙对草原无尽的索取,他无能为力,唯有老泪纵横,止不住的叹息,仍记得他说的话“天神不会收我了,他不会原谅我了,我要向他请罪。”他轻轻的呓语,重重的敲打在我的心上,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有信仰?我能否视它如生命?”结果,我犹豫了,寻寻觅觅,终于在新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丝颤微的灯光,我的信仰之灯,你能否照亮我的心房?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人也一样,没有信仰,生活便失去了方向。信仰就是目标,信仰就是道德底线,信仰就是我们兜兜转转,用生命寻找并为之坚守一辈子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小悦悦”事件?为什么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敢扶?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我不禁想问,你们的信仰在哪里?是什么让你们失去自我?你们心中那盏信仰的灯,熄灭了吗?可同样,因为信仰的呼唤,那个“最美的公交司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是什么让巨痛来临之际,他毅然决然的忍耐、刹车?是信仰!不曾泯灭的信仰!即使“最美的公交司机”离去了,可他的信仰之灯照亮大地,映照了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是一场接力赛,不能停止,亦不曾停止,最初的本性被唤起,那是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吗?这个世界是暖的,它充满了鸟语花香,渐冻的心被唤起,信仰之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世界!它是爱、是暖、是漆黑大地上的点点星光。
每个人都有信仰,找出它,让它照亮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
信仰如灯,青灯不灭,永耀我心。
【篇九:龙文化作文600字】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文化有着上下八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出“C”形的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祭拜天地山川。据记载,在炎黄时代,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各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到商周时期龙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秘的宝物,不容易见到,即使显现了,也是见首不见尾,或是只见到龙的鳞片和爪。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最大的吉祥物。
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期龙便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穿的服饰和皇宫里用的器物上也以龙的图案作为装饰,彰显皇家气派。
时至今日,龙文化依然在我们身边出现,每年的端午节,有龙舟比赛,每逢元旦或是春节时候的舞龙表演,真是热闹非凡,这些都是人们对龙文化的敬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大多是飞龙、腾龙和奔龙,潮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表现了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开拓进取精神。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龙的传人,发扬中华文华是我们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重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使得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龙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发展,象征着团结、统一、合作,不畏艰难、拼搏向前、吉祥如意,我们必将龙的精神代代传承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