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时间相关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碎片化了。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利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没有被用上。例如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躺床上睡不着时,放学回家的路上,都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虽然生活碎片化阻止了我们做很多需要静心的事情,有些事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奢望,比如静静地看一天书。由于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一些空闲时间。我认为最好的利用这些时间的方法是看书,因为只要手边有一本书,我就能随时拿起来看,而且在下一件事情来到时,我也能立刻放下书本,进入状态。所以我认为看书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我觉得看手机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看手机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而如果你把精力全用在了看手机上,那你接下来就会没有精力做别的事情。导致后面做事又慢错误率又高。所以看手机并不是一个利用时间的好方法。而且跟看手机比起来,看书的优点也更多:看书可以增加词汇量,也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而手机中的信息繁杂,有时候会不自觉的被一些标题所吸引,导致浪费时间。

此外,帮家长做家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做家务既可以帮家长分担一些压力,也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性。所以,如果有空的话,做做家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只要我们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在遇上碎片化生活时也能充分利用好时间。

【篇二:碎片化的时间】

枝头花团锦簇固然让人心动,但散落的花瓣在风中的最后一段舞,舞得倾国倾城,落英缤纷绚烂摄魂夺魄,亦令人为之动容。

话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时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飞了起来,路上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职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连我们学生也不例外,不是在去上学路上,就是在去补课路上;不是在做学校作业就是在做家庭作业。从早到晚,时间总是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留下给我们的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苟延残喘。而我仿佛已经麻木,顺从的让这时间的碎片散落一片,在我盲目地顺应着生活的奔波时,累崩我警觉到自己的生活也已被撕成碎片。于是我开始思考,问题就来了同样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就只能完成校内作业,而有的人却可以在作业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去做自己的感兴趣事情呢?比如说在我们班上排除智商和补课班等多种外因,有的人在暑假里不仅完成了作业,暑假生活充实而又精彩:参与志愿者活动,去外国做交流生,看看电影,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有的人暑假忙于应付作业,在家埋头苦干,两个月过的紧张而乏味。

我自制了一份有关做作业时的时间,地点和习惯的问卷,并给我认识的同学都做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些“学霸”们和普通的同学的差异甚大1: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是普通同学的2/3、2:他们做作业的地点很独特,比如飞机上;地铁上;公交车上等。3:他们做作业的习惯也不一样他们往往是先把所有的做这样作业所需要的东西那好,再开始做,合理应用碎片时间对于那种“学霸”们来说是一种技术,可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它们是被忽视的。虽然“学习一会要放松一下”这句话是不错可你算一算:每天你至少会有一个小时的碎片时间,你要是把这些时间累积起来,每个礼拜就是七个小时,每个月就是30个小时,每年365小时,除去睡觉时间,以12小时为一天的话,那是整整一个月呀!

实际上碎片化的时间积攒古来有之。欧阳修所著《归田录》中就有记载“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欧阳修本人也总结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郑板桥善读,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时间坚持朗读。可见古代先贤也是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并根据时间的长短合理利用,才有了令后世瞩目的成就。

从此我的生活有了改变,我开始善用碎片时间。上学班车上我开始听新闻早播,尽管只是一条条简报,但我从碎片式的新闻中获取了更广泛的了解世界,了解政治的资讯;我在晚饭时看百家讲坛的录播,我知道了西域佛教的发展史,浅学先秦诸子百家的渊源和各自观点政见。通过碎片式学习,我不但开拓了知识面,也发现了我的兴趣点——-先秦诸子百家。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网上翻阅各种学派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研究成果,我以《诸子百家的论点之差异之我见》完成了演讲课题,从此我不再是通俗的生活碎片顺应者,而是努力的珠海拾贝,使它点亮我的生活。

当我们生活中的被碎片化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时,我们不应一味地顺从现状或麻木的顺应。而应该重拾碎片,使之成为我们对现有生活的补充和改变。我们应合理使用碎片时间,顺势而为,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小亮点,让它点亮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花之美不仅在枝头,落英缤纷也动人。

【篇三:碎片化的阅读时间】

我已经是一名初一的学生,然而学习的压力也随着我的学业不断提升增大,导致了大量时间消耗在了学习与作业上,因此我的阅读时间也被压缩了。

我呢,是一个爱好阅读小说的人,一看就没了时间概念,所以在阅读时间变少的情况下更自会倍加珍惜。只要我能把碎片化的时间攒起来,就能够或多或少挤出并拼凑些时间来看书。

我家离学校很远,所以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要起床、6点前赶到815路公交站点乘头班车并要乘一个小时左右才能赶到学校,这一年多来我养成了充分利用路上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美美的遨游、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爽一番,有时如不是上车时就跟售票员阿姨说好请她到我那站时“叫醒“我的话甚至过站点都还不知道呢;而在学校里的午休和自习课上,当我作业做完了也会经常不自觉的拿出书来翻看一番,那也能挤出不少的时间来;当放学后也有相同的宝贵一个多小时呢。别看这些时间微不足道,但是把它们都充分拼凑起来,那对我来说可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挤,总还是有的。”

有一次应该是周一的早上,我因为前晚有一篇勾魂的小说正好看到精彩部分还没来得及看完,所以不自觉的飞快把梳洗早餐赶工完,挤出十几分钟碎片化的时间就迫不及待在家里拿出书来迅速沉浸到小说的世界里了,灵魂游荡在书里不自觉的又把时间这个“亦敌亦友”的“冤家”给忘了。当奶奶焦急的嗓音把我从书中唤醒时,发现都晚了近半个小时,这下把自己急出了一身白毛汗,悔青了肠子急忙连奔带跳赶下一班815,还算好到校刚跨进班级门上课铃声就前后脚响起,哎!当时我那颗弱小的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了,不由得举手不住拍着我那颗几近沸腾的心脏,抹掉了一把“冷汗”,心里恨恨发誓:以后再也不干这傻事了,我的宝贝啊下次可别再来害我了啊,呜呜!然而当下午第三节自习课上做完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哎,那个可恶的小魔鬼又再次在我心窝里不断挠我痒起来,拼凑碎片化时间的老毛病又犯了,下意识的拿出了那本没看完的小说又再次看了起来,不过这次还好放学铃声及时的把我的魂拉回了现实世界,才没耽误回家,哎!

我这个拼凑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的“坏毛病”,害我不浅,可每每只能拿鲁迅先生又说过的另一句“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来开脱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挤在一起、拼凑出来虽然是个好东西,但也要注意不要误了正事啊!

【篇四:桃花源】

回不去的曾经,就要成为可以过去的过去。

偶然的,我在整理抽屉时摸出了儿时的随笔本。翻开纸页,一篇记录望云感受的文章跃然其上。有多久没有想着去观赏造化之神秀了?我不禁扪心自问。

“云会体现出你内心所想。”我曾听老人们如此说过。于是儿时的我频频望天,看着那朵朵棉花变幻着,渐渐聚成某个极类事物的形状,又被风吹散成一缕缕云丝,随后故作深沉地提笔记录下感受。然而随着学业的繁重,我放下了这种业余的爱好,将那本本子压在作业本下,直到这段记忆被网线和各类琐事切割成碎片散了一地。

“收拾东西去上课,别看书了。”思绪被催促自书海中拔出,悻悻合上书本拿起书包。而等回家后便以“刚上完课很累”为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会又被闪烁的QQ吸引了注意。于是那本书就这样一直躺在沙发角落,等待着我下一次想起它。然而等“下一次”来临之时,前文的情节已经淡忘,书本内容形成断层,最后留下的印象便是断断续续的碎片。

这是在现代无法避免的,虽然无奈但也并非十全的坏事。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生活……确实,生活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并且我们一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之处,但除了外出旅游,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做一件完整的事。

我曾随母亲去到湖南的桃源拜访她的爷爷奶奶。依稀记得两位老人领着我坐在门前庭院静听夏夜蝉鸣,望夜空百里星汉。我甚至想过就这样定居在这里,就算没有网络,也能于闲时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我终归是要投入繁华尘世的忙碌和学业的疲惫中去的。

青砖黛瓦,绿树红墙,娟娟杨柳映水梳妆,十里桃花扶风浅吟。清风徐徐,叶片轻颤,醉了一地细碎斜阳。这里是桃源,这样的生活亦是桃花源。

坦白地讲我是不排斥生活碎片化的,若是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各种机会做一些零星地小事,同样能从中得到乐趣。只是极偶尔极偶尔地幻想同古人一般优哉游哉地活着,看透所有的风景,接着与某个人去看细水长流。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呜……呜……”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在清晨响起,让我不得不放下手中正背诵的文章,在桌上的手机“跳楼”之前,拿起手机查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消息推送:“@成为你的新粉丝”、“xx地今晨发生事故,转发为当地人民祈福”、“分享流量包活动最后一天,快来领取”……各种实时信息准时传送,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高效率才是生存的王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然是不可取的,碎片化的信息恰恰帮我们归纳出了信息的重点,简明扼要的大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在工作之余来查看,劳逸结合。

挤上早高峰的地铁,拥挤的人潮仿佛一堵墙,即使不拉扶手你也不用担心因没站稳而倒下。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周围的人们仍握着手机,有的眉头紧锁,紧张地反复复习自己的面试资料;有的微信对话框频繁跳出,井井有条地协调工作计划;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刚刚更新的小说章节,津津有味……人们积极利用地铁上碎片化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看似短短的十分钟里,可以让一个忐忑无措第一次参加面试的大学生变得自信沉着;可以让公司高管安排协调好每个同事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让爱好读书的人读完自己期待已久的文字而感到心满意足,带着美好的心情开始工作的一天。碎片化的阅读有断断续续的弊端,但是这种随时随地、想读就读的方式有更大的自由度。一直阅读一本书时可能在某一刻会感到枯燥,但手头只有这一本书的情况下想保证自己的阅读量,除了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毫无他法,往往这样阅读的效果并不好。而碎片化阅读的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掌阅书城里图书资源丰富,应有尽有,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读到,大大调剂了读者的思绪,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同时,也带来了碎片化交往。QQ、微信等常用的通讯软件是智能手机的标配,列表里200多名好友,手指在屏幕上掠过,才发现真正在平日有所联系的寥寥无几,有些没有备注的早已忘了对方的名字。“我和你的关系,最后只剩下点赞了。”每天用吃饭时间马不停蹄地刷着朋友圈、QQ空间的我们,错误地认为这是了解朋友近况的最好方式,其实你看到的图片、文字只是她遇到事情后的结果、当下的心情,而朋友的经历的来龙去脉,你一无所知,在她最需要你安慰和鼓励的时候,手指匆匆划过屏幕的一个赞代替了对话框的出现,渐渐地,你也感到你们关系的疏离,却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因为你们在维持着这种在忙碌之余给对方互赞的碎片化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忘记了曾经无话不说的时光。家里的长辈们上了年纪,早已跟不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了,他们大多不会通过刷朋友圈、QQ空间的方式来关心你的近况,唯一可以的,就是给你打一通电话。老年人的生活比我们闲暇的多,却也更枯燥无趣,想找小辈说说话,又担心我们忙于工作,想拿起听筒,按拨号码的手拿起又放下,心中微微叹息,转身打开收音机,听着广播节目打一会儿盹儿,好不容易到了晚上,终于可以给下班的你打电话了。电话那头的你却忙着和朋友约上一局王者荣耀,对牵挂自己的老人不耐烦、敷衍了事、应付地回应,他们对你的关心在你的玩心驱使下成了无聊的唠叨。欲言又止的长辈心中小小的难过,却在几秒后的沉默停顿后化作一句“你们年轻人忙自己的,不用担心我们。”其实他们多希望听到你一句温暖的问候啊,哪怕只有一句,一句也好,都足以让他们欣慰。人们把碎片化的时间安排给了工作、阅读、了解时事新闻、刷屏……却没有留出一些给最亲近的人。再深厚的感情都是需要经营打理的,工作固然重要,但那毕竟只是物质的存在,亲情、友情才是会陪伴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是每个人都有的、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懂得珍惜。

牵挂长辈了,就拿起手机打一通电话慰问他们的近况,常回家看看;想念朋友了,就发起“有时间吗”的对话,和朋友见面交谈。面对面的谈心、近距离的拥抱,比冰冷的屏幕和听筒要温暖太多、太多。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是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智能工具后形成的,社会的发展不会倒退,我们无法改变它,我们要做的是努力适应、驾驭这样的生活方式。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阅读值得利用,碎片化交往则应避免。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到工作和感情的平衡点,工作顺利、家庭和睦的生活才是每个人真正想要的。

【篇六:碎片化的阅读】

我常时不时地问起自己什么是碎片化的时间,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疑惑,它究竟是什么,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是会昙花一现成为历史……想来想去,也不能知道答案,反而是一团浆糊。迫于好奇心,我到了图书馆寻求答案。终于这个谜题被我解开了,可随之而来的又是疑问。

当下,我们在这样急促的生活节奏中生活着,时间必然是紧凑的。但是在这当中有几分钟是空闲,这也就是碎片化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不管你有怎样的需求,互联网总是能满足你,阅读也是一样,人们往往会在碎片化的时间中选择阅读,可你想过吗,这样的阅读好吗?

我曾在放学的公交车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文章,不仅如此,在图书馆我也阅读了相同的文章,感触是完全不一样的,碎片化的阅读可能只能概括大意,而用充足的时间去认真阅读,你会有你自己的观点,并且会细细品味,慢慢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

如果一篇名著被撕成碎片,在碎片中阅读会使人觉得难受,并不会吸取其中的知识,而是在断章取义,终究没有完整性,就好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样,“我们在生活的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在这里心灵鸡汤就好似碎片化的阅读,终究是不管饱的。

一篇文章,它可能严肃理性,也可能有着深奥的哲理,可是在碎片化的阅读里东拼西凑,勉强看完一篇文章,也许你能把文章内容倒背如流,但是你真正从书中明白了什么吗,答案是没有。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没错,我们热爱阅读,所以我们不能忘了阅读的本意,不能因为阅读而毁了阅读。

【篇七:论网络时代下的碎片化时间】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一部分,现在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只能与时俱进,可是怎样才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下面就听我来讲讲吧。

何为碎片化时间?个人理解意思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忙碌,随着手机或者平板移动端的发展,很多人可以用移动产品,随时随地关注各类信息,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而你能用的那些间断的时间就是碎片化时间。

父母总是说网络是个害人的东西,上网的时间都是浪费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偏驳,合理利用的话它会让我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以前我总是喜欢“刷”微博,现在又迷上了“刷”微信朋友圈,每天关注到大量的信息,有社会新闻、心灵鸡汤、养生保健……我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信息,不仅增加了一些“谈资”,更加促使我去了解那些碎片化信息的真正价值。我总喜欢究根问底,当看到喜欢的新闻我会去了解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当发现一个不明白的事情我会充分利用网络,在上面查询我想知道的答案;当在学习上碰到不会的难题,也会求助于网络。合理利用每天的空余时间,读新闻,关注微信,刷微博,朋友圈,有时也会玩玩游戏,但绝不沉迷,我在成长的同时,总是感觉生活过得很充实,我努力把碎片化的时间串成一部连续剧,做到有始有终。

每个人生不仅仅是生活和学习,在网上阅读就是很好的一味“调味剂”。传统纸质的书本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感觉有点落后了,它既不便于携带,又发行滞后,总感觉和如今快速的时代节奏格格不入。现在只要动动手指,下载个客户端阅读器,坚持每天阅读最新的书籍完全不是难题。人都是在总结中成长进步的,当然在网上阅读除了质的提升、量的积累,还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年后,两年后,问问你自己收获了什么,或许就很明显了,你的碎片化时间用的非常成功。人的一生,粗狂的概括,无非就是生活,看似简单,可是要过的充实平衡却不容易,你的生活不会随着网络的分散而过的孤单无所获,你的学习越得心应手,你的阅读量越大,涉猎的知识面越广,我想这样的人生也算是成功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知道,海绵的吸水能力很强,在挤海绵里的水时,当你以为没有的时候,再使劲挤,还是会有的,时间就是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会挤、会用、会钻,时间一定会有的,也就是说哪怕是那些碎片化的时间,把它们利用起来,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八:扼杀社交】

你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终于到家了。你用五分钟冲了个澡,套上薄薄的睡衣,关了灯,一头扎进床里,美滋滋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的手机……

注意到上面那段话里的“美滋滋”了吗?那好,我们来做一道赏析题:这个“美滋滋”可以换成“幸福”吗?为什么?

让我们有请倒霉的小明同学来解答一下这道题。

小明一脸纠结的站起来:老师,我觉得可以啊。

为什么?

因为……因为……因为这样让人会觉得很开心,然后,“美滋滋”和“幸福”也都是表示很开心的吧。

你的答案和小明一样吗?不论一样还是不一样,有一个问题依旧等着你去回答:你觉得社交媒体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很明显,社交媒体极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但并没有真实地给人们带来幸福!你把你的生活给别人看,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评论,你会感到快乐,但你不会感到幸福。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而互联网机构正应该填补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而不是做一些相反的事。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什么算是“相反的事”?哦,很简单,请仔细想想你一共花掉多长时间在这些机构上。我是说,你本来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干一些例如学习啊、工作啊、或是为你节省更多时间的事情,却全用来看手机了。我想这确实很矛盾,但事实摆在眼前:用SusanGreenfield的一句话说就是,网络不是在创造更智能的机器,而是在创造更愚蠢的人类。

这句话真的一针见血啊。我自己感同身受:明明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点一点做成的事,却全都用来看手机了!最后不仅事情做不完,而且似乎也并没有从手机那里获取什么:快乐吗?一般般。更不用说幸福了。然而就这样累积下去,我发现泡在社交媒体里真的是再愚蠢不过的一件事了,因为它毕竟不是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并不能帮助人们增进感情,反而有时会惹得你不开心。这样看来,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浪费——请允许我用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中,确实是愚蠢的。

何况,“愚蠢”一词还更加体现在人们本身。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虚荣心”,当然还有许多别的类似的词语,这里先只提这一个。很少有人能否认当自己的日志被人点赞之后,虚荣心不会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满足。用李少加在《后互联网:无聊已死、社交危机、故事崛起》中提到的:“社交网络逐渐演变成了个人虚荣的放大器。”我们将这些仅存在于表面的事物的重要性,提到比真正的情感社交还要高。这是功利性社交,“将是人类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更自私、彼此信任度极低”(李少加)。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把开头的这个故事改动一下:你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途中背了二十个英语单词,并写完了一张试卷,还顺便读了三章节的名著。你的手机一直安安稳稳揣在裤兜里没动过。你冲完澡后觉得不困,于是一边晾干头发一边写下这篇文字。很好,你的周末作业又少了一项。

【篇九: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今,在网络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人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学习、购物、规划……完成许多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却在用这些时间玩电子游戏,看微博刷微信或者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合理地使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一定要随身携带记录工具,一本笔记本就可以了,如果你嫌重的话,也可以在手机里下载笔记软件。有了记录工具,我们就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灵光一现,一位作家曾说过,他把自己所有的灵光一现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以后再慢慢思考写出文章。记录工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十分有用,我们还可以在嘈杂的公共交通上用它记录下我们的时间表,甚至还能将美句摘抄在上面。所以,赶紧准备一下吧。

其次,知识的学习无处不在,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也可以抓紧学习,手机上的英语磁带,Kindle上的大量图书,以及一本小小的词典都能给予我们不少有用知识。用好了这些时间,你一定也能成为一名学习能手。

学习之余,休息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成员!学会休息自然也就不可小觑了,累了就要休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也可以适当休息,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学习,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伤害身体。中午时分,打一个小盹就能让下午的学习提高10%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碎片化的时间一般较短,所以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应当放松我们的大脑,做一些简单的事,练习乐器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例子,乐声可以使我们的身心放松,从而让大脑得到休息。锻炼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跳跳跑跑都能缓解大脑的压力。不同场合下的碎片化时间都有适合它们的活动,在公交上,可以用记录工具做些简单的事;午休时,打一个盹是最好的休息方式;繁忙的间隙,可以练习一下乐器,锻炼一下或是还原一次魔方;等待时,读两句名言也是不错的。注意的是,上厕所时绝对不能做任何事,否则容易得一些胃部疾病。

我们只要能把握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那么在这个碎片化生活的时代里,我们就已经抓住了成功的尾巴了!

【篇十:信息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人类走入信息时代。电脑,电话,电视等重要发明,使人类得到很大的方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碎片化。

这种生活状态带给我们的信息量虽大,但这使得人们不善于对一件事物进行分析,思想渐渐变得麻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对某人事物的观点会随波逐流,被社会同化。

前段时间的一段新闻,是关于一位送外卖的人由于到了餐厅后发现没有做好菜,等了十几分钟,实在不耐烦,结果自己冲入厨房,去做了菜。一开始,大家都在说这家外卖公司不负责任,使食品卫生无法得到保证。接着又批评这个外卖人员。最终,他受不了网友的批驳,被迫辞职。这时,大家又开始为这个外卖人员说话。网上一直在评论这家外卖公司对职工太严,不让职工有口饭吃。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新闻上写的。

碎片化的时间不仅使人们的思想麻木,还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低下。

当我们正在利用下课时间做数学题时,题目正做了一半,突然上课铃响了,即使心里还想这解题思路,但实际上已不由自主地把这节课的书拿出来了,接着开始考虑与这节课有关的话题。

再等到这节课下课,解题思路基本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即使再一次地想起来,也要再把题目看一遍,之前的步骤也看一遍,才会有所回忆。

在现代社会,将做事的时间定死,这样看起来效率高了,实际上,也只是跟原来的效果相似罢了。

如今,生活的形式已不可避免,既然这样,不如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好,产生跟显著的效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