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早荣早枯易得易失】
古人说过:“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得,定有所失。”我们总在得到与失去间徘徊,我们都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那根在冥冥之中牵引我们的线,掌握全局,我们无力改变,只能望而兴叹,独自感慨。
小的时候,会因为得到一颗棒棒糖而开心,长大了,会因为得到别人的夸奖而无比愉悦,那便是得。而失呢?它似乎不被人怎么接受,它是消极的,让人感伤的。但得失焉然,世间不易,当在乎沿途风景,在得与失间学会释然。失去了,地球也还是会转的,得到了,人生也还是要继续的。
苏轼一生也屡次遭贬,但他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贬到岭南时,他也能富有诗意地呤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他宁愿失去功名利禄,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却换来了神仙般的怡然自得地生活。失去的是官职,换回乐观向上的生活,面对失去与他们仍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傲人生,即使失去了,也无怨无悔,既然人生始终失去,何不换一种心态来面对生活。
得到靠本事,失去是必然,那么面对得失,心态就很重要了。
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了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读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到大海里边去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纸。“可那帽子看起来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失去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
微澜舍弃了轻漾,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戈壁舍弃了花草,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将根扎得更深,才能撷取丰硕的果实。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人生不可能
总是风平浪静,你的脸上不可能总是笑靥如花 ,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收拾好心情,笑对得失。
【篇二:成为最亮的那一颗星】
云帆高挂,化梦作马破虹去。
星幕低垂,以光为舟踏月归。——题记
在物质享受同精神追求揉杂的现代社会,总是不缺少碌碌无为的平庸者,他们以谋求一份维生的工作为目标,因维持自己中下的成绩而满足。更有甚者,在五光十色的城市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沉迷享乐,只待安逸的虫蚁爬满全身,华美的衣袍被啃食尽净,于是便赤身裸体,好不狼狈。这难道不可悲吗?
保尔曾说,"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因青蒿素而闻名于世,可她仍在继续前行,一如过去几十年一样从未止步。袁隆平用双手挑来了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多少人,可他依旧投身科学,为一捧金黄的稻谷奉献终生。
经年的烛火仍在燃烧,光华如故,新生的炬火却摇曳不定,明明灭灭。我们当学习烛火的精神,而一个独立的人,又怎能不志存高远?怎能不奋斗拼搏、自强不息呢?
志存高远,是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胸怀;是李清照"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追求,是李忱"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眼界,也是李白"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俱往矣,多少仁人志士燃烧自我,在历史长夜上聚成一颗颗夺目的星,以彰前贤,而现在的人们又怎能自甘平庸,无所作为呢?
或许此刻你淹没在人海中,可世界灿烂盛大,前途坦荡,何不勤读诗书而修一身风华,目标高远而有心旷无疆。平庸是无能者的借口,是失败者的底色,而司马迁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当众生选择沉默时,必有人如同风而起的鸿鹄,心怀远方,逆空飞翔……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同虫蚁?"鲁米的这句话曾是最重最狠的锤,撞击了无数人的心——是啊,如果你生而有翼,定要翱翔最高的那片天,如果你生而为星,定要擦亮自己,成为最亮的那一颗!
【篇三:朝霞作文400字五年级】
黎明之时,天刚蒙蒙亮,倏怱间,一道道金光从空中穿过晨雾,洒在陆地之上。向着东方那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举目仰望,我看到了一朵朵洁白如雪般的云彩,四周镶嵌着金灿灿的花边,显得那么动人。一朵朵云不断变化着,抑或形成一头雾气威猛的大狮子,抑或形成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又抑或形成一条生生不息的大江流。蓝天中又染上点点红晕,播撒下温暖的橘红色光芒,划破天际。似乎又拉开帷幕,展开了一场壮美的歌舞,使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不知从何处的远方,奔来几片略显灰黑色的小阴云,小阴云逐渐扩大,不一会儿就吞噬了半面天空,可它并不满足于现状,反而继续它侵占天空的目的。渐渐地,原本灿烂的金光被扩大且堆积后的阴云阻挡,金光越发地暗淡了,宛如有人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似的,又如同天幕放了下来,挡着了精彩的表演,蓝天又成为了灰黑色。
慢慢地,阳光还是冲破了黑云的阻隔,重新将那温暖而不失华丽的光芒降落人间。它洒在所有人身上,电光火石之间,可发现世界都成为了灿烂的金色,花儿是金色的,树木是金色的,我是金色的,连河水中淌着的石子也是金色的。这灿金是多么令人目眩神迷,让我多么想用手中的这支笔写一道赞美诗,赞美这碧蓝的天空,赞美那洁白的云朵,更赞美这灿金的世界。
我爱灿烂的阳光,更爱这美丽的朝霞。
【篇四:月亮离我有多远?】
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会发现古人对着月有许多佳作且感情各异。我看那月之胜景,皎洁晶莹如玉,却柔情似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月,心情自当不同。那么,月亮离我有多远?
若是月明星稀,天中无云,那月光无所阻挡的洒在了林间、山间、如慷慨赐予的天使、笑颜初展的嫦娥,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轻轻闪烁着摇曳着,则应有那一份纵情月下、闲情逸志。君看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居之乐,看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宁静致远,还有杜甫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丽……月是闲情近。
若是月亮用云彩的丝绢遮住了脸,月光如纤巧轻柔的手轻轻探进渡船、楼阁和酒杯,则应是细细地拨动着游子故人的颤动的心,牵引岀一缕缕离别愁绪了。君看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满腹乡愁,看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思亲心切,看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无奈……月是忧愁远。
啊,我也曾陶醉于月色,曾产生了无数遐想,也曾疑问:它离我有多远?月亮走,我也走,永远展现给我一个柔美的微笑。我想,月亮不正像我们一直追求的某些美好的事物吗?对于朋友来说,它是共赏美景的心愿;对于战士来说,它是保卫祖国安宁的使命;对于海峡两岸来说,它是盼望祖国统一的赤子之心;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它,是我们此刻为之奋斗的理想!
月亮离我有多远?我尚未确知。但是我懂,脚比路长。只要心中装着梦,脚踏实地地走,那么“月亮”终会于我伴行。
月儿又转过窗前,仿佛借着风声道:“我们终会相遇的……”我想,是的,终会相遇的!
【篇五:经典的诗词】
究竟是什么穿过时间的缝隙横跨千年,是什么透过黑暗的笼罩带来光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畔,是雎鸠的轻吟,伴着琴瑟声声、钟鼓鸣鸣,透过天空传播。那窈窕淑女究不过是梦中的幻想。“蒹霞苍苍,白雾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岸伊人,亭亭伫立,可这翻滚的河水,永为那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跨不过,与伊人究是无缘。诗三百,思无邪。经典的诗经在心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的诗开始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随着唐王朝的兴盛,你的降生,使唐诗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天随平野尽,月入大江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你在国家危难时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呐喊,在国家收复河南河北时而发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出许多的情诗,是“何窗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悼念。这是唐诗的经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这是北宋欧阳修所创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子,那个奇人,他多次被谪,他去过黄州,滁州,还去过海南,创下百首诗篇,开辟北宋词的经典。金兵来袭,王朝南迁,南宋又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情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易安的感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放翁的壮心不已……这是宋词的经典。
诗词,穿越千年的时间河流,千古不朽,它是中华的文化经典,是永远不会枯朽经典!
【篇六:星空絮语】
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时,有谁不被那璀璨的星空所吸引?每当你看到一望无际的星空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遐想。
天上的星座各式各样。看,有水瓶座、金牛座、仙女座……还有许多令人痴迷的星星:启明星、北极星、牵牛星、织女星……更有着数不胜数的各种星星等着我们去发现。
天上的星星真有趣。看,那几颗星星围在一起,像是在开着一个热闹的茶欢会。看天边划过几颗流星和一颗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给原本披着黑纱的天空增添了色彩。
在星空下,可以让人抛去烦恼,放松心情,在皎洁的月光和美丽的星星的照耀下,喝一杯清茶便是对生活最大的享受。
假如我能在星空下做任何事,我一定会把我的玩具都拿出来,一起围在篝火旁,互相讲着故事,把我一天都紧张着的心情放松下来,只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我那独特的故事会。
我们都太久没有好好放松了,我们天天都紧张的学习着、工作着,我们已经忘了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放松下来,感受生活。我们望着那美丽的星空,就是最好的放松。
再次抬头仰望这片星空,我想起了一句很美丽的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篇七:中国的月亮】
在静夜,在孤独的时候,一抬头,月亮在那边看着你。许多夜间的秘密,只有月亮知道。月亮慢慢成为人们的“自己人”。人们学会对月亮倾诉,有声的,无声的,月亮就成为人人的密友。
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自然也成为了月亮的密友。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不是神话,而是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上,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秦朝的长城,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在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的不休的图画”,那些图画,不只是画面美,而且富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亮来装饰才够美,最好使整座城都印着月光。这种染月光的意念,使李白写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有名诗句。这种文学上的不朽名画,王维也画出了“明月松下房栊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画的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想想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在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更是有文学上三幅月亮图的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所画的壮丽大幅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是通人性的。所以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是会关怀人的,是一个纯情知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尤为离人照落心。”因为这样,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医师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诵千古,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昌龄的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朝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明月”的感触。
我们的文学,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中国的月亮,中国人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