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相关作文

【篇一:人在艰苦中书写奇迹的星火】

奇迹是什么?奇迹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奇迹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奇迹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奇迹·长征

万里长征,可以说是艰苦创造奇迹的“代言人”。二万五千里,不分昼夜,风雨兼程,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哪一个不是艰苦无比,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但红军战士们矢志不渝,为了心中的理想誓死拼搏。

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湘江战役来说吧。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到了重创,敌人的飞机不断空投导弹,地面部队也向红军不断进攻,红军战士们可经说是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鲜血洒满了“脚山铺”,尸体铺满了“新圩”。但红军创造了奇迹,也必然会创造奇迹。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四日,红军成功从数倍于已方的包围中突围,继续迈进长征之路。

长征中,红军战士们食不果腹,卧雪眠霜,一次次地打退敌人的偷袭,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红军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长征胜利了!

奇迹·破秦

不可一世的秦国曾一统天下,但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两个人像彗星一样崛起——刘邦、项羽,他们在重如泰山的压力下,联合各地人民,常与数倍于已方的秦军作战。

最著名的便是巨鹿之战了,公元前二百零七年,秦军大将章邯派重兵包围了赵国都城巨鹿,项羽率兵救援,部队渡过漳河后,他下令将般只全部没入河底,以示没有退路,只有拼死作战。巨鹿城下,项羽军与章邯军激战九个回合,终于全歼秦军,名振天下。

奇迹·吞吴

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为饲马者,处处受到欺辱,生活无比困苦,但他谦虚低调,行事谨慎,在磨难中总结兵败之过。数年后,他得以回国。回国后,他并没有贪图享受,而是天天卧薪尝胆,壮大国力,最终带领越兵灭掉了吴国。这样,越国从吴国的一个附属,在磨难与屈辱中不断壮大,灭掉吴国,洗雪亡国之耻。

可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卧薪尝胆,越甲吞吴。所以,要在艰苦中保持一颗奋发图强的心,便能书写奇迹的星火。

【篇二:艰苦的尝试】

秋季,落叶纷飞,凉风习习,是个登高远眺的好季节。这天,我与全家人去温峤最高的山“楼旗尖”爬山。

到了那儿,陡峭的石梯,险峻的布满青苔的石头,让人腿软。弟弟和父亲二话不说就上去了,剩下我与母亲。母亲有些害怕,我鼓励着母亲,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刚开始,腿好像不受控制一样,非常僵硬,走着走着,渐渐顺畅起来,眼看就能赶上父亲与弟弟了。谁知脚下一空,膝盖一磕,摔在了台阶上。母亲扭过头,见我摔跤了,便急忙跑下来。

父亲和弟弟并不知情,不管不顾地向上爬。母亲劝我不要再爬,我坚决地说:“不到顶峰就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了,反倒有些扫兴了。”母亲搀着一瘸一拐的我,慢慢走上去。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达了山顶。

山顶的风景的确不错,俯瞰大地,一栋栋楼房像麻将一样排列不一,让人眼花缭乱。来去的车辆像玩具汽车。父亲知道我的腿受伤了,竟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做得好,就应该这样,哪怕受伤了,也应该坚持不懈地抵达山顶,抵达成功的巅峰!”

这次,我尝试了成功路上的艰苦,虽艰苦,但令人难以忘怀。

【篇三:那一段艰苦的时光】

有一些人会说,我的书法写得好的,房子里到处都有金的银的奖牌,大门口、墙上贴着我的作品。得这些奖,对于我已经习以为常,也不是什么难得的事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在书法特长方面比较耀眼,但谁又知道,我在背后曾经付出了怎样的汗水?

我的书法老师是李璇,在长沙大有名气,曾经是省委书记夫人的老师,对于书法的理解运用和教学都异常严格。我刚刚学习的第一个学期就挨了无数次的骂。学了两个学期被骂的更多,有一次我被骂得最惨,小李老师当着全班的家长同学的面,撕了我的作品,罚我跑了十趟六楼楼梯。跑完了我就那么呆呆的坐着,直到妈妈把我领走。我以为妈妈也要骂我,可是她用一贯平和的语气慢慢的对我说:“这件事我也不好怎么说,玉不琢不成器,小李老师大打击你也是为你好。现在是你=学习的黄金时期,小李老师不是说你是个无用的人吗?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实力来回击她这句话。”妈妈的话又温暖,又给了我的鼓励和奋斗的激情,自此我开始刻苦练习。

当时我还在读小学,作业不多,我可以花大把的时间练习。每天晚上7点一直到十点,中途我只喝了两次水,上了一次厕所,其他时间一直的练。一张张练习纸越积越高,一次次被妈妈叫停着看范字。我含着泪,站在墙边,看贴着的范字,一站就是一刻钟,接着又回去写,中途几次倒在桌子上面大哭,满脸都是泪水与墨水混合后的半成品。每一次都被妈妈叫起,帮我擦干泪,抚摸着我的脸说,加油,快到十点了,不要放弃!有一次,我又突然哭了起来,并且把墨蝶子都打翻在地上,将练习纸撕得粉碎。这回妈妈也没说话,让我哭,哭完后说好些了吗?哭出来就把所有的痛苦全面消灭掉,谁会没有失败,关键是失败后可以反击成功,你不是想要小李老师把话吞回去的吗?你这样子怎么可以?妈妈把纸一张张的纸捡起来,又一张张铺开补好,把它们叠好交给我,我内心浮想联翩。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我也不哭了,字越写越好,存在心里的激情,也好像加了汽油,越烧越旺。当我把新的作品交给小李老师看的时候,她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夸奖我写的可真好!

不是由奋斗换来的欢乐,是单调的,再想起那一段艰苦的时光,居然有点甜。

【篇四:艰苦的车夫】

“淅沥淅沥!”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但一个弯曲的身影正往这边驶来。

“嘎吱!嘎吱!”一辆人力三轮车开了过来。那上面锈迹斑斑,破旧不堪,三个轮子迟缓地滚动着,发出尖锐的摩擦声。滂沱的大雨不停的下着,车上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回过头来,那个三轮车上竟坐着两位乘客。两人舒舒服服的坐在车上的布蓬中,一位体型肥胖的女人,腿上放着一叠文件,正拿着一本书与身旁的孩子开心的阅读着。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在车上,发出“滴滴嗒嗒”的响声,我的目光又转移开了。

“嘎吱!嘎吱!”三轮车在车夫的脚下慢吞吞的向前行进着。他身上的肌肉显出了他和这辆车一起度过的漫长岁月,一件短袖在缩水的影响下更加显出他健壮的身体。他的皮肤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下也变得黝黑起来。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下来,而车夫还辛苦的坚守在他的岗位上。看到这些,我的思绪也不禁骚动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他简陋的房子;看到了屋中那陈旧的家具;看到了床上那嗷嗷待哺的孩子。雨水似鞭子般抽打在他的身上,脸上布满了汗水和雨水,当然还有那心酸的泪水。车上那对肥胖的母子有说有笑,而车夫则穿着一双拖鞋在骑着车。那车,也摇摇欲坠……。

“嘎吱!嘎吱!”车夫佝偻着身体渐行渐远。

【篇五:艰苦的另一面】

这一画面,安宁恬静,在心里缱绻缠绵,似一朵棉花糖坠在最心,融化成片片的暖。

“烤红薯喽,卖烤红薯喽!”我呼出一口热气,不断地用双手来回擦,哈热气,却怎么也暖和不起来,耳边苍老的叫卖声使我的思绪有了着落。我加快脚步,循着叫卖声找寻。雪地靴踩在积雪的路面上,印下一个又一个洁白的脚印,雪还在不住地下着。

“哇,好香,好暖和。”看着冒着热气的锅盖,嗅着空气中红薯甜而稳妥的香味,一种满足感使我不禁呵呵地笑了起来。炉子旁有一个老伯,六七十岁的年纪,头发上黑发稀疏,点缀着些许白雪,脸上的皱纹如菊,鼻翼也被冻得通红。我不禁疑惑,这么老的老人,怎么会出来卖红薯呢?他见了我,脸上有些局促地笑着,声音低低说:“女娃儿,要吃红薯吗?”“要!要两个大的!”我迫不及待地说道,不禁提高了音调。

“女娃儿,小声一点儿,老伯给你拿。”说完他又小心翼翼地向后张望,似是看到了什么,又安心一笑。眼里是盛不住的柔情,嘴角是化不开的甜蜜。

他戴着宽大的破旧厚手套,从炉中挑拣出两个红薯放在锅盖上,热气氤氲了视线,这下红薯的香气止不住往我的鼻翼中钻,让我口齿生津,咽了一下口水。“呵呵,娃娃,别着急,来在这儿坐一会儿。”他笑着说,指了旁边的一个凳子,我上前坐了。他也随我一同坐下,可却不再说话,只是笑着看前方。顺着他的视线寻去,那个躺椅上竟然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身上披着一件毯子,不知梦到了什么,眉头微蹙了下。我随口说:“老伯,她是谁啊?”老伯止不住上扬的嘴角,轻柔地说:“我的老伴啊,我出来维持生计,她也要和我一起,天气这么冷,可我拗不过她,只能让她与我一同出来了。”

不知为何,看着老伯幸福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生活如此艰辛,他却能时刻保持微笑,勇敢面对生活。原来艰辛下,有藏不住的小幸福,有能够抵御一整个冬日的温暖。

我正出神,却见老伯突然起身向前,走到老伴身边,原来是老奶的被子不小心滑落,老伯帮她重新盖好。他的动作很轻柔,生怕惊醒了老奶奶,又低头用手拂了拂老能奶额前的碎发——那是我爷爷摸小堂弟头顶时才有的温柔,有夏末杨絮的影子,也如蜻蜓点水般的轻柔。

老伯又回来,为我打包好红薯。待我愈走愈远,打开包装纸,轻咬一口,红薯的香味在嘴中弥漫开来,好甜!一种温暖洋溢四肢百骸,我不再畏惧寒冷。

原来,艰苦的另一面是幸福,是温暖!

【篇六:那段艰苦的日子】

回想起期中考试后的那段日子,班级来了一个语文课代课老师。她有一番万兽之王的“威猛”,但时而也让我抓狂。她姓胡,我们都亲切的称她为“老胡”,有时也开玩笑地称她为“胡得利”。

在考完期中试,上语文课了。一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地打开了门,伴着高跟鞋发出来“嗒嗒嗒”的声音,一个看上去有些肥胖的老师走了进来,像一只灵活的小猫一样。

在她来代课没几天,各处哀声四起,作业量对比以前来说,有了“质的飞跃”。每天晚上我们都沉浸在语文的海洋中,在词语海世界中穿梭着。放学后还有老胡精心准备的40分钟“小灶”。过后,还有几位同学“私人定制”的“二两棉花单弹”。总的来说就是占用了全部可以写作业的时间,让我们在语文的海洋中泡到深夜,所以我们对这位老胡的印象“很好”。

她每天向我们介绍党的伟大,还给我们每天加了一篇400字随笔,关心国家大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来。虽说作业量变大了,但让我们了解了国家大事,并练习了写作能力。

渐渐地,我也熟悉了“老胡”,她还是我们的知心奶奶,关心我们的所有事情。她是一名坚守岗位的优秀老师,经常利用她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开小灶。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每天向我们介绍党的伟大。尽管我们都感觉到学习的艰苦,埋怨您布置的作业太多,可是谁又知道您每天为我们做课件PPT,用您那“一指禅”打到深夜,为我们批改如山一般高的作业,第二天还要依靠喝茶提神来为我们上课。其实,您作为代课老师,根本不需要这样拼命,但您却像正式老师一样认真负责。

班级的语文老师“老杨”回来了,“老胡”走了,但同学们却都非常想念“老胡”,此处请允许我修改张晓风的作品《我在》的片段,老胡在,我们在,我们还需要怎样更美好的世界呢?

【篇七:回望历史缅怀先烈】

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题记

这便是林伯渠的座右铭。他的一生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以前,我只了解他的大概轮廓罢了。在他那模糊的脸上,那庄严肃穆的样子,闪着寒光的眼睛里,一幅威严而不可侵犯的模样。

当我身临其境的去参观时,被如此宽敞的大宅所吸引,简直无法用词语来形容,它是那么庞大壮观。故居展示的东西不计其数:那陈旧的古器,那栩栩如生的画卷,那眼花缭乱的资料,那引人入胜的照片……这么大,这么多,好像就是一个豪宅。什么房间都有,书房,睡房,客房……还有一大片宽敞的院落。

怎么可能?林伯渠难道是富家少爷,那他为什么还要参军,过那么艰苦的生活,他完全可以在家里享乐,完全不必去参加共产党。没有,他没有选择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无所事事的享受,他选择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

林伯渠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于1886年3月20日出生于临澧县修梅镇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1904年春,去日本留学,1905年8月参加同盟会,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他于愤怒之下,毅然回国。就是这种爱国精神,让我大有感触,他这种不畏权威、敢于反抗的精神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1927年7月15日,他毅然决然去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45年4月,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49年,年有63岁的他扔不辞辛劳的工作。1949年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1960年5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吴玉章等人并称为“延安五老”。

正是他这种精神让我特别感动。他放弃了这种衣食无忧的快乐,而选择了革命时代风餐露宿的艰苦。这便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吧!他为人民无私奉献,为世界艰苦工作,不惜生命,不顾一切,这,不令人感动吗?

他对革命事业情有独钟,他甚至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还在努力工作,那个不朽的雕像中,透露着革命的血脉,永生的灵魂,也许他觉得这一生值了,为革命事业献出一份力。这一份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

毛泽东主席曾以一句话赞颂过他:“林伯渠,是站在队伍最前端的人,他的生日,将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是啊,也许我现在不能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我将发奋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将继承先烈遗志,报效祖国!

【篇八:那一段艰苦的时光】

时间一去不复返,很快,我就上初中了,我至今还怀念着小学,怀念着那一段艰苦的时光,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又一次考试失手了,已经第三次了,我每次都满怀希望地想考到90分以上,可每次成绩都不尽如人意。无奈啊,老师偏心,只对好同学好,根本不管我们这些中等生。

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里的竹林中,十分懊意,正想着如何回家面对母亲,却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一根倒下的竹子,大部分叶子已全部泛黄,唯有根部还有一丝绿意,我再朝根部望去,天哪!它早已在土里扎下了根,斜着长着,成为竹林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我突然想到,倒下不就是最艰苦的时光,只要过去,不就是风雨后的一道彩虹吗?对了!我要学习竹子的韧性。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见证了竹子的生长:工人们在竹子四周建立了支撑的架子,试图让它再站起来向上长,后来它真的凭借架子长直了,而且越长越高,超过了原先最高的那根竹子。

我发现我的经历也跟这根竹子一样,饱受折磨,最终获得胜利,竹子会长高,这样看得更远,我也一样能够成功!那就是我最艰苦的时光,不过我相信,我最后也会像竹了一样不放弃的!

几个星期后,我又迎来了一次考试,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已经有十足的把握,果不其然,我居然考到了97分,在班上从第20名升到了前10名。这一切应该要感谢竹子吧,感谢它陪我度过了那一段艰苦的时光,我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说的一点也没错。

【篇九:一场艰苦的旅行——《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顾名思义即是余秋雨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探究的一场艰苦的旅行。在本书中,余秋雨先生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故事,历代文人艰难的故事,我从中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道士塔》和《风雨天一阁》

《道士塔》,余秋雨先生将这篇文章小说化,而表达的内容只用三个字即可说明,那便是那带着琼瑶阿姨泪腔而仿佛在那几卷古书面前,对着死朽者的尸骨却无力回天的哀怨叹恨道:“我好恨。”我仿佛看到作者像一匹狼在黑夜中哀嚎却无奈。

在本文中王道士是一个没知识没文化的人,只因巧合以敦煌窟为家成为了道士,在这段期间王道士对莫高窟进行粉饰,绘上了西游记的故事,这看上去美妙但却是对中古历史文物的一种亵渎。王道士的作为也的确反映出当时的教育落后,也为后来的损失埋下伏笔。不就王道是发现了这莫高窟里的经书,并视其为珍宝。后来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知道这件事便前来,这里,余秋雨又为我们引出了一个桥梁似得人物,那边是湖南人蒋孝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类桥梁似得人物往往被掩盖,但它却往往是最重要的。在文中蒋晓婉帮助英国人用仅仅30英镑换回了那几卷古书。可是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我阅读时发出的疑问。但我想可能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迫吧,毕竟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身为一个不被重用的普通中国文人也只有到异国他乡谋出路了。

当王道士听到斯坦因提出的要求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警惕、闪躲、拒绝。这说明当时的他还算有点良知,但后来他却又同意了,这也就是因为他之前的经历,那三十磅大洋可比他平时一年化缘化来的钱多得多。而且他本也是出于善意希望中国文化能在各国展览,但却是这一念之差酿成终生遗憾。

作者曾幻想在斯因坦走的路上拦住他,但后来却又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怕官兵私藏呢?还是怕军阀混战搞得古书葬身于战场呢?原因数不胜数,最终让它在异国展览可能还会完整吧。

这便是《道士塔》,讲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的故事。警示我们年轻人在面对祖国文化遭受侵略时要勇于站出来维护,不像王道士那样愚昧软弱。同时也在呼吁保护历史文物。

“二百年的积存,可散于一朝;三千里的搜集,可焚之于一夕”说的便是位于宁波的天一阁。

本文中提出了“健全的人格”这一可笑的词,后来这个可笑的词又被献给康熙帝。古人好讲“健全”“圆满”,也擅长把这些完美的修饰词留给自己的掌权人。然而健全的人格包括“禁止妇女登楼”的封建族规。是一个酷爱书籍的女子最终抑郁而终。这也反映当时在既缺少人文气息有无婚姻自由的年代,一女子想借着婚姻多读一点书,其实是在以自己的脆弱生命与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她失败了,却让我很感动。《天一阁》的真谛大约是叫我们坚持文化的积累,沉淀出浓郁的民族情节。

《文化苦旅》使我懂得中华民族文化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也许如秋雨先生所言“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也罢,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碟躞,以此为归。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