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竹子之思】
没有了风调雨顺,哪来的蝶恋花香;没有了春光冉冉,哪来的莺歌燕舞;没有了花团锦簇,哪来的蜂蝶嗡嗡;没有了幽幽绿竹,哪来的青翠欲滴。
青山没有绿水难成诗意,野花没有阳光难以扬风,鱼儿没有生命之泉难以存活,而生活没有了竹子,难以理解什么叫高风亮节或是心旷神怡。
“滴答,滴答……下雨啦!”雨声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小草悄悄将头探了出来。雨后,新笋也不甘示弱,它扭了扭腰肢,非常有冲劲地破土而出,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充满生机的竹林非常热闹时,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一株株竹子异常挺拔时,它心中便撒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有人认为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他们殊不知竹子更可谓赏心悦目。良辰美景固美,桃红李白,柳影婆娑,但却比不上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给人一种希望。
到了夏天,竹子变身为竹叶,绿荫可人,舒杈密叶,站在竹林里,你可以感受到一阵阵清风轻拂着你的脸。夜晚,皎洁的月光泻在竹林上,仿佛流水般。
等到秋天,许多树木都落叶了,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有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有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一首交响曲似的。无论高矮,无论零落数枝,它们都不卑不亢,不媚不俗,浑身劲结,浑身充满君子之风。无论怎么淡雅的花,也还是花,即使有素洁,也会有几分的娇媚,但竹子却不一样。
竹子,是造物主的一种绝活儿,非花非草非木,它渗透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情韵,同样,竹又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缘分,竹筒、毛笔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我们的生活又何曾离开过竹、竹箫、竹笛,是竹吟唱出了它的灵性,竹笺、竹椅、竹帚、竹筷、竹席……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它无私的贡献。
古时候,许多文人又将竹子喻为君子,可见竹子乃是充满了君子之风,它还有“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
这就是竹,充满着生机与君子之风的你。
【篇二:龙虎山之旅】
国庆期间,妈妈利用过节的长假,带我到江西龙虎山旅游观光,去感觉大自然的奇异美景。
当天,大巴车快就到了龙虎山景区,导游把我们带到一湾清澈见底的浅河边,让我们坐上竹笺,开始了旅行观光的第一个项目——漂流,随着船工的一声号喊,竹笺缓缓地离开了河岸,开上了水面,在河流的推送下,慢慢地向下游漂去,刚坐上竹筏,我有点不太适应,既兴奋又紧张,在漂过五十多米后,我才缓过神来,逐渐适应了竹筏上下颠跛的感觉。心定神怡后,我放眼观兴,只见河面上一个个竹筏像早晨赶集的人群,像水中的游泳健将,争先恐后地向前迸发;河岸两边的山峰更是巧夺天工,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人脸,有的像猴子、雄鸡,还有的像驼背的老公公,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那么象鼻山了,它像一只大象在奔跑,在吹呼,迎接我们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到龙虎山游玩,开船的船工对我们说:“在这些山上的石洞里都有一个棺木,古人就是这样来安葬去世的人的。”但对于怎么把棺木放进去的,他叫我们去看看升棺表演就能有所启发,了解古人怎么把那么笨重的棺材放进狭小的缝隙里。坐完竹筏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表演现场,那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想来见证这一精彩的时刻,还原历史。表演开始了,只见两个穿汉服的人身上系着绳索慢慢沿着石壁往下坠,一边坠一边还做着各种扣人心弦的动作,其中还有一人头翰下脚朝上悬着,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狭小的石洞,然后,一口棺材慢慢升起,他们把棺材入进去,表演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结束了。人群中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赞叹古人的智慧,但古人没有什么起重机,也没有什么装备,怎么把棺材放进洞内还是个迷。
龙虎山使我认识了大自然的奥妙,也懂得了古人精深的智慧,还有许多未解之迷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知识来还原古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