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人类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可见人类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机器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与改变。而人类不同,人类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懂得随机应变,而不是按预定好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关键之处。而如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担忧————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千方百计地使晏子出丑,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后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灵活应变令所有人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为说明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善盗”,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辩证名句,使楚王哑口无言,使读者为之动容。
试想,若晏子只按计划使楚的方式,那么当他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时,必会困窘不堪,因为晏子失去了当场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人类自我思考是人类取得成功的条件与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形成独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类必须要多读书。腹中有墨,方能从容以待。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别人倾尽一生的心血编著的书籍,我们只需花上几天,便能了解长达一辈子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坚持读书。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可见他对于读书的执着与痴迷。我们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正如贾平娃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中所告诫小妹的那样,每种书都要读,不能只盯着一种读。
另外,人类必须要善学习。思学结合,才知学无止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后产生了问题,便要去虚心求教别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思考和学习紧密结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人类必须要勤实践。实践相伴,而会终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意思是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实际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与他人交往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收获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人,立足于思考而存在。这也是人类与计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多读书,善学习,勤实践是形成独立的必备条件。人类的自我思考,使科技发展,使生活更美好。
【篇二:学会欣赏】
赞美是美德的影子。
欣赏别人,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欣赏有如一株仙人掌,有人看到它那屹立不倒、坚韧不拔的身躯,而有人看到的却是那满身尖锐的刺;仰望同一片天空,有人看到的是朵朵乌云,而有人期待的是那乌云后的太阳。
学会欣赏,就像在雨中等待彩虹的人;在雪里等待开花的人;在夜里等待朝阳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是那一瞬的喜悦与美好。
学会欣赏风景,你会发现那仅仅一株小花小草也是美的;学会欣赏建筑,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宏伟瑰丽;学会欣赏文化,你会发现它其中不仅仅是风俗更是一种精髓;学会欣赏他人,你会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他们能发现身边的美,能体会身边的美好。而对于只能看到别人缺点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刻薄之人,他的世界就如生活在黑白电视里一样,没有任何色彩,还会不时闪现雪花仿佛转瞬即逝。
人们常用“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阐释善于欣赏人才的问题。然而,谈得上欣赏的却又是一回事。人才常有,发现人才的人也常有,但真正懂得欣赏的却极少。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自灵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动力,绝非阿谀奉承所能及的。《晏子使楚》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明白“土壤”对人成长进步的作用,也使我明白待人处事不可戴“有色眼镜”,有时换个角度,也许另有一番景象。
欣赏自己只是孤芳自赏,欣赏他人才是慧眼识英雄。惟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胸襟,才能真正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是一缕缕和煦的春风,染绿丛林峻岭,温暖芸芸众生;欣赏是一束束明媚的阳光,光照万物生长,更新人间万象;欣赏是一汪汪清甜的甘泉,滋润五脏六腑,浇灌人生希望。
学会去欣赏他人,你会发现世界不再是死气沉沉,不再是乌云蔽天,不再是冷漠孤寂。当你学会欣赏他人,你会发现世界每一天都是笑脸。
赞美是美德的影子。
【篇三:错过的心动】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
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
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
只好伸出手道别。
——《最好的我们》
那年夏天,最好的我们冲击了我们的视野,“耿耿余淮”的青春是否激起了你们的回忆,是否会像那句话一样“青春就是这样,好像是无论怎样度过都会被浪费。那么,不如浪费在你身上。”
那时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而她因为遇到非典,以擦边球的分数考进大名鼎鼎的振华。并且在这遇到了最长情的他-路星河,以至于后来都会流传一句话“青春欠我们一个路星河。”那样洒脱的他,因为一份单纯的心动,可以守候耿耿八年的时光。但换不了的是不将就,因为有那个人的出现。更有像人如其名的“简单”,一个非常简单可爱的女孩,她的眼中只有那个叫“韩叙”的男生,他是她每一步上升的动力,追随他是她的乐趣。更有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洛枳,她从来都是优秀作文代表,每次老师都会将她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各班传看。她那么的努力只是为了得到某一人的欣赏,每次在国旗台下都会有那个身影,他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但他叫盛淮南,“橘生淮南则为枳。”他们的交集不止于为一个相知。“耿耿余淮”“简单韩叙”“盛淮南洛枳”这是最好的诠释,他们度过了青春最好的年华,但总会有意外的出现,他们的身边不再只是当时那个年少的她,变换更替,都抵不过那时的片刻心动。
时光易逝,面临了许许多多的分分合合,总有一天有一个人会先走。耿耿身边没有那个自称小爷的人,他们约好了一起去同一个地方上大学,但余淮却消失不见,只留她一人在晚秋高地独自等候,杳无音信是他的回复。暖心单纯的简单以为他跟韩叙就会这样一直一直走下去,她觉得她懂他,但她抵不过贝霖在韩叙面前体现的一份柔弱,她在他面前总是那样快乐,她不想在他面前展现一丝丝的不乐观,她希望他可以好好的,但终究不是对的人。在教室楼顶的一方角落里,放着的是一个女孩的青春萌动,她不曾向谁告知,那只属于她一人,他不曾看到。
你总是说青春从不曾永远,而那时候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兜兜转转,总会遇到那个让你内心再泛波澜的人。错过,是为了更好的遇见。一句对不起,挽回了多年的空缺。余淮对耿耿说过:“你是小爷我的人,以后我罩你”耿耿也记下了那句话。因为爱你,才会坚持,这么多年一直耿耿余淮。
【篇四: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两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不禁要问:果真如此吗?我持强烈的反对意见!非也!真正对人或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素质或事物的质地。
周敦颐毕生“独爱莲“,何也?因其“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莲品质之高洁密不可分。假如用吸水强的其它花放之淤泥中,早已染得面目全非了吧?何也?材料的质地完全不同!
人也一样,有人老是抱怨我们周围的环境差。成不了才。就像有些同学说,我成绩差是因为学习的环境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好,等等。理由一大堆,唯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那么有的人因此就换了更好的学校,换了更好的环境,但仍然没有起色,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能怪谁?这正应了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看看先哲屈原吧!屈原生活的环境恶劣吗?他的周围全是“墨者”,但他仍然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他身陷楚怀王和周围的小人的迫害和排挤,仍矢志不渝、忠贞操守。他清醒地知道,自己难以改变楚国衰亡的命运,最终无奈地选择了以身殉国。屈原之所以能成为众多“墨者”中,唯一的一名“赤者”,与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极高的个人素质密不可分。
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是“赤”是黑,关键要看其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篇五:不一样的美更珍贵】
低到尘埃里的自卑也有下个光明。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簇拥富人面前的鲜花成了利益的代言,怀抱穷人的鲜花却成了生活的风景。美停留在这边,成了恶;跳到那里,却成了德。华盛顿街头时常人来人往,但有一个黑影,小小的蜷在角落,飘荡着一串串的音符。这串串音符构成激荡着空间的乐章,走走停停间,黑夜白天,白天黑夜。当有一天小女孩因为要被送去孤儿院而离开时,衣衫褴褛的男人拉住了她的手深情地说:“要不是听到你的琴声,我可能永远都无法了解世界的美好。”男人成了她的父亲,街上不再是一个个小小的黑影,成了温暖的海洋。有很多人,消遣着这音乐的美,但却有人将生命融进了这份美。
你可能只是一个人,只有微薄之力,但你的爱可以给很多人,很多你不认识的人。作为母亲,你没有“最美妈妈”的称号;作为女人,你没有“巾帼英雄”的美名;作为小小的一份子,你却有大大的力量。你为孩子平添了母爱,你为丈夫献出了真情。在他们看来平平常常,在我们想来,我们拥有了你的全部,你像是渗进了干涸土地的雨水,充足了我们的全部。
在山区,崎岖的山路终于有了盘山公路。在世人眼里,这路,你比高速公路更气派,更宽阔。因为有你,大山里的孩子终究看见了头顶的太阳,小小的肩膀也开始有了进城的大大梦想。
在施工处,搅拌着水泥的他们,在空地上酣畅地睡着,风拂过他们的脏乱的脸,他们的汗被吹干,身心舒畅。与裹得像被子一样的行人相比,他们坦然接受了风,因为在他们心中,这风比母亲的手更温暖。风,你便轻拂他们,远离了匆匆的行人。
在哪里?这里,那里,总有你。你便呆在你该呆的地方,呆在你最想待的地方。
你,是万物,是有形或者无形。你不必有低到尘埃里的自卑,拥抱你的是转身后的光明。是拾荒者眼中的塑料瓶,是农民手中沉甸甸的麦穗,是小孩手中的半根棒棒糖,或是垃圾,是不值钱,是到处都是,是一般人不想拥有的东西。但它们却是另一些人心中的美好,就像我手中的笔,呆对了地方,便有了不可复制的力量。
【篇六:路与行】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题记
夫行于天地之间,千百条路于这纷繁红尘中纵横交错。大都蜿蜒曲折,亦或是险象丛生。路途渺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徒有志者,亦不能至也。乃问:行路者,当何如?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饮,掘就万仞之深。同一条路走的人很多,但能走到尽头回首灯火阑珊的人却很少。“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惟有坚守如初,永不言弃的人得焉。君可知孔子矢志不渝、穷其一生终使儒学成为传世经典?君可知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躬耕田亩培育出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君可知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不屈强权而为后人敬仰?然而,爱迪生最后时刻的放弃却把电话发明者的头衔拱手让给了贝尔。方仲永自恃年少聪颖,沉醉荣耀放弃写作,最终泯然众人矣!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成功的前一天晚上。”是啊,道路固然难行,前程固然艰险,但是只要认准方向,坚守如初,永不言弃,就会把星星之火化为燎原之势,就会走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追梦之路,道阻且长,行路者,需坚守如初,永不言弃。
孤笔一支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风雨如磐。你一心悬壶济世。却发现医术难救人心冷漠。你弃医从文,以笔作刀,在文字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群众的麻木,让你深感彻骨凄凉,你曾躲进绍兴会馆抄写碑文,犹豫彷徨。但是退却是为了积蓄力量,沉默换来了更好的爆发,在那个凄风冷雨的时代,鲁迅,你选择了做“真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你把笔变成了投枪、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你把满腔热情化作了声声呐喊,唤醒了沉睡的心灵。世道难行的时代,也是英雄并起的时代,孙中山劝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夏明翰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周恩来吟道:“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陈毅不屈:“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一声声、一句句无不体现了中华优秀儿女们直面人生的勇气,他们铿锵前行,走出了民族的希望。更有甚者毛泽东,高举革命的圣火,照亮人生的苦难,用大无畏的精神,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行,把一条充满血雨腥风的小路走成了我们今天的康庄大道。
世道难行,举步维艰,行路者,当直面人生,铿锵前行。
执着令人钦佩,但固执就显得迂腐了。橘生淮南方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找准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结出美丽果实。试想,倘若那清末状元张骞不弃政从商,实业救国,于那腐败堕落的清政府能有何作为?不过忍气吞声,蝇营狗苟罢了。倘若那伴菊而居的陶潜不隐居丘山,而在那惆怅独悲的官场上苟延残喘,又哪来一派田园诗风流传千古?只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罢了。历经尝试,此路不通,或许真的不适合你,这时要冷静分析、适时调整人生方向,才能走出人生的辉煌。又怎么能像阮籍一样,在无路可走时嚎啕大哭呢?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流出小河的波澜。没有山峰的巍峨,可以拥有丘峦的静美。不要路越走越窄,直到消亡还死不悔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矣。
道路不通,则需变通,行路者,应调整航向,重新起航。
但凡艰辛的路,当由勇敢者以坚实的脚底踏开。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曙光乍现,胆大,步稳,我们目光坚定,昂首向前!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炎黄子孙,更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国之梦,宏伟!
少年之路,担当!
我愿沿着先贤的脚步,听从时代的召唤,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