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乎相关作文

【篇一:换位思考】

一加一等于几?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所得的答案也会不同。数学家会说等于二,因为他们讲究实事求是,用事实得出答案。作家会说等于三,应为他们总是为了在写作时增加文采,“虚构”事实。而哲学家会说等于零,因为他们总是站在事物的正反两面思考问题,最终归零。相信若是他们三者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一定会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倘若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换位思考一下,就能互相理解。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中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去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学会去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来品味。生活中,我们难免有一些和别人思维上的碰撞,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下,可能矛盾就会化为乌有,这样双方才会彼此理解。

《淮南子》记载着“塞翁失马”的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虽然一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所以人们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换位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松下公司的员工藤清一在担任松下公司下属一个工厂的厂长期间,因人为疏忽引发火灾而烧毁了工厂。后来藤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自己就算不被开除也会被降级。而公司老板松下幸之助并未给予开除或降薪的处罚,他看完后藤清一的检讨书,并未责备、处罚他,而是勉励他好好干。这完全出乎后藤清一的意料。后来藤清一心中满怀愧疚和感恩,加倍努力地效忠公司,后来成为松下幸之助的一个得力助手。这位老板懂得去换位思考,因为他知道员工一定会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十分懊恼,而选择去原谅他则会让他更加卖力的工作,这个举动也使松下集体员工的凝聚力大幅提升。以至于在金融危机,松下的业绩下滑时,全体员工集体要求降薪。这也体现了员工们懂得去为公司考虑,真正地懂得去为公司考虑。没错,如果大家学会换位思考的话,生活会充满人情味儿。

所以,我们在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把消极化作希望,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我们与别人法身冲突和矛盾时,请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容忍。这样问题就会由阴转晴了。在我们遇到路边的乞丐时,请不要冷漠,让我们换位思考,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换位思考,因为事无绝对。每一件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今后我们遇到别人的观点与我们不同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思考一下,有可能在我们心中无法理解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二:墙】

太史公曰:“《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墙阻挡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但是,也有许多的墙成为了我们最为坚守的后盾。

胜利之前是一面难以逾越的墙。

战国时期,中国可谓风生水起,传奇之人惊于人世。如《史记》所记载:“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当时的越王已经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但他有所不知的是:胜利就在眼前。文种曰:“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终其霸业,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是啊,有人曾说:“没有永远的黑夜,黎明必在黑夜之后。如果不经历一段磨砺,又怎能迎来光明?”快乐源于痛苦,若没有痛苦,你又何来快乐?所以,在胜利之前,我们一定要坚信:成功就在前面!

道德品质是一面难以恪守的墙。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很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合格,那么她将寸步难行。就如一段对话:“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什么样才可以被称作为“士”呢?孔老夫子的回答中可观之:“行己有耻”,只有一个人,道德修养上有所恪守,那么,道德这面墙就会屹立不倒。

临危不惧是一面最为坚实的墙。临危不惧指的不是鲁莽和冲动。宋代苏轼有云:“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一个真正临危不惧的人,是不会因为事情发生得突然而惊慌,而是从容不迫地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做到不慌不忙。如谢安赴宴:“谢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在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还能为国家着想“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诚然,临危不惧是一种旷达高远的气度。

心灵之墙,往往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寓意,但只要我们去利用好它,学习它,一定会学有所成。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