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段西安研学的日子】
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日子,学校组织我们来到西安进行考古研学。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除却汽车轰轰的鸣笛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相比北京,西安这座身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给人以缓慢的节奏方式,丰富的历史底蕴,一幢幢古风建筑,仿佛让我置身在古代。
在半坡遗址中,钻木取火体现了史前人类的辛劳与智慧。在经历了艰难的钻木取火的过程后,那跨越千年的温暖得以让我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人交流。史前人类千万次的尝试,定是失败占多,成功占少。在发现了火种之后,它便引领着人类时代走向了新的篇章。我用心感受着残留在掌心的温热,重新诠释了“坚持”的定义。
在非遗“六营村”,那一个个洁白的泥塑胚子,经过民俗传承人的细心勾勒,朱红、明黄、钴蓝、翠绿,顿时在眼前呈现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吉祥动物,或似蟠龙、或似娇虎,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技艺,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俗不俗”。也正是民俗传承人这种“不慕名利”“坚守初心”把我带到了一种“淡看事件浮华三千”的崇高境界。在现代城市下被名利驱使的人们,应该更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在秦始皇陵,一个个巨大的陪葬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俑,是秦朝国力强盛与文化繁荣的象征。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死的定义是那么的空虚,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皇帝,脆弱的内心依然是那么的惧怕死亡!竟需要带着众多金银珠宝以及无辜的臣民陪着一起下葬。在那里,我对生与死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然而,在西安考古研学的诸多活动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考古发掘。
一抹红彤彤的残阳,一个落后的不知名的村庄,一组组拿着绿皮铁铲的学生,构成了我们考古实践的热闹图景。同学们一组组分散开来,找到了各自看好的地方便开始动工了。手中的铁铲不停地上下翻飞着,身旁的泥土越来越多。我喘着粗气,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长时间蹲着挖土,再次站起来市腿已经变得麻木。我稍加休息,便再次开工,一下、两下……,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一半,眼前这个坑坑洼洼的半米多深的土坑依旧没有挖出什么来,眼看着别的组已经幸运地挖到了东西,我和同伴心急如焚,加速挖了起来。突然,铁铲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我们心中窃喜,猜想八成是触碰到了“宝贝”。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加快了节奏,更换了铲挖的角度,开始在“宝贝”周围松土。终于,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夹击,“宝贝”终于出土了,它原来是一个呈扇形的青灰色瓦片。我用双手轻轻抹去覆在上面的泥土,抚摸着那精美有条理的花纹,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古代繁华的都市里,瓦匠们正在精心烧制瓦片,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地赞叹着。这种巨大的成就感仿佛是个气球,在我挖出瓦片后猛地炸裂,使我的内心膨胀,忘却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代价。
西安研学的日子短暂却意义非凡,我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温暖和感动,是坚持的内涵,是民俗不俗,是不忘初心,是生与死的理解,也是眼前远胜历史的繁荣昌盛。
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篇二:跟非遗传承人学剪窗花】
今天是寒假的第二天,天气晴朗,一朵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下午。妈妈带我去萧山日报社1楼食堂参加跟非遗“昭东剪纸”传承人裘一锋老师学剪窗花的活动。
我到了不一会儿,裘老师就来了。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给我们发了彩纸和剪刀。他还说剪的好的小朋友和剪的创新的小朋友有奖励。大家都兴奋极了,都想得到奖励。
裘老师介绍了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技法和剪纸的步骤。他先教了我们团团圆圆的团花,又教了像古钱币一样的铜钱花,最后教了一刀剪天鹅的技法。剪纸真神奇啊!只要剪几刀就能变成美丽的窗花。
我的团花作品入选了十佳,得到了老师亲笔题字的招财进宝大公鸡剪纸一枚。我真是太开心了!我喜欢剪纸。
【篇三: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的意思: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说话算话,做个诚信的人。
有一次,我借了朋友的书,说好在第二天中午去把书还给她。可是,老天翻脸比翻书还快,到了第二天,天空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望着屋外,我顿时懵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摸着我的头,问我怎么回事。
“我答应去给同学送书,天却下雨了。”我闷闷不乐地说。
“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妈妈说着,递给我一双胶鞋让我换上,妈妈还去找了一个塑料袋把书装进去裹好。
“雨下得这么大,你一个人去不安全,妈妈陪你去。”妈妈给我一把雨伞,她自己也撑了一把伞,我们开始上路了。
朋友家离我家有二里多路,由于道路没有硬化,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我们是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艰难地迈进。
一不小心,我脚下一滑,跌倒到地上,手里的伞飞得老远。“妈,不去吧!我们回家。”我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不行,继续走。”妈妈先把伞拾起来,紧接着把我从地上拉起来。
“等天晴再去送,行不行?”我哭着向母亲哀求道。
“那怎么能行呢?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南门立木;曾子为了得到他儿子的信任,把家里的猪杀了;韩信为了取信于曾帮助他的老婆婆,把她当亲生母亲一样供养;华盛顿为了取信于父亲,承认樱桃树是他砍的;宋庆龄为了取信于同学,冒雨赴约……”母亲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平静地看着我。
我懂得了母亲的话,古今中外的人都把诚信当成做人、理事的根本。我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人,更应该明白,诚信是人最宝贵的品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想到此,我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紧紧地拉住母亲的手,向同学家奔去。
【篇四:我是小小传承人】
老师一声令下:“今天我们要去学习拓印了!“我们西山中心小学新蕾小记者们便向木渎弘戈堂碑刻艺术工作室出发了。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溪水潺潺,小桥横在碧波之上,如一道飞虹。在绿树点缀间,忽见几块古朴的砖瓦,近看时,才发现是房子,就在深山坞中。还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呢!
步入其中,发现同学们早已在等候了。一位老师傅正坐在石碑前,手中握着蘸上墨水的工具,只见他轻轻地在宣纸上碰了几下,竟映出了红色一片,那“温故而知新”几个字就明显了。仔细一看,那凹下去的白字却一点没有印到红色。
“就是这么简单,都不用学了。”我不禁暗暗发笑。
不等发出指令,大伙已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我拿起那蘸上墨水的工具,颇有点小向日葵的模样的小东西,用另一个干的工具在湿的这个上揉捏了一下,好除去多余的水分。随意的在纸的中央碰了几下,红色从中间弥漫开来,迅速扩散到四周,中间留下了几片深红,周围却只留下几片浅红,斑斑驳驳的,并不好看。“为何老师傅做得如此精致,我却做不像了呢?”
看着斑驳的纸面,努力回忆了一下,似乎想起应该先印四周的,我便又拿了一张从四周开始印起。可是那红色似乎就是不听我的使唤,周围深了,中间又浅了。无论如何印法,总是不那么匀称。直到白字中也印上了红色,总觉尴尬。
“看来这么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啊!”我暗暗思忖着。也许需要细致,需要耐心,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练习,还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的这次活动,虽然最后带回的仍然是不均匀的拓印纸,但却让我对“学会”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的精益求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想我会带着这种精神一起出发。
“疆勉学问,陶冶性灵”,我想我会把这次拓印的这八个字珍藏一生!
【篇五:剪窗花,过新年】
周六下午,妈妈送我去萧山日报社一楼食堂参加小记者跟着非遗传承人裘老师学剪纸活动。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剪纸这类手工活动,所以十分期待这次活动,早早地到了食堂,等待活动开始。
签到后,沸羊羊哥哥和裘老师分别给我们每位小记者发了五张红纸和一把小剪刀,然后沸羊羊哥哥给我们介绍了裘老师,他可厉害了,是杭州市级非遗项目“昭东剪纸”的传承人,瓜沥明德学校的裘一锋老师。
裘老师一上来,就先给我们作示范。只见他拿着一把剪刀在一张折好的红纸上轻轻几剪,然后打开,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张漂亮的窗花了,简直像变魔术一样!在我们的一片惊叹声中,裘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最简单的团花剪纸。接着,他在黑板上给我们画出了具体的剪法,大家跟着他一起动手,仅仅四剪,我们就剪出了一张窗花,只是我剪得不太漂亮,有几位手巧的小朋友受到了表扬,我也不气馁,仔细观察发现是我剪得弧度太小了,于是我又重新剪了一张,这次剪得很成功。可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裘老师又教我们用二剪,剪出了一张铜钱窗花,用一剪,剪出了一只小天鹅!真是想不到,只用一剪喔!我学会后一连剪了好几只小天鹅,我想开学后带去送给班上同学作礼物,我还要剪给同学们看。
活动结束后,我妈妈和另一位小记者的妈妈看到桌上地上都是纸屑,就主动留下来和沸羊羊哥哥一起打扫食堂,我也一起帮忙捡纸屑,受到了沸羊羊哥哥的表扬,于是裘老师送给我了一张他剪的公鸡窗花,真是太精美了!我高兴地捧着这个礼物回家了,我要把它贴到我家的窗户上,让我家变得更有年味儿!
【篇六:工匠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开放的市场,一些国人掀起了千里迢迢去日本买马桶盖、高价抢购韩国电饭锅的热潮,不少外国人嘲笑我泱泱中华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没有工匠精神!
非是我华夏无工匠精神,而是传承这份精神的人在各行各业并不多见,从古至今中国不缺工匠精神。
精美瑶绣
“几代人传下来,我就要接好,绣好。”这是邓菊花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家族事业的传承人使她接下重担,几十年来刺绣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的她从一针一线中提高自己,从一幅一幅的绣品中充实自己,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中激励自己,勤劳能干的她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含义——使命感,如今的她本可以停止高强度的刺绣活儿颐养天年,然而作为文化传承人的她依然是挑起了传承瑶绣的责任,开设课堂,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传授绣技,这就是大国工匠,将刺绣手艺以及恒以久远的精神传承下去。
铁焊精工
“我认为工匠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这是高级焊接工人刘仔才的朴实语言,勤劳的他在铁焊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夏日炎炎当人们都吹着空调吃着冷饮的时候,身穿厚厚防护服的他正盘缩在畸形管道的角落,扯着绳子举起重重的工具,焊接一个又一个破损的管道缺口。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做时,他笑了笑:焊接工作本来就艰苦,从业的人也就不多,新来的工人们又没有多少经验,像这种比较复杂且比较危险的工作区域怕他们应付不来,只有我来会好一些。几十年如一日的他每天都奔走于工作前线,身边曾一起学技的朋友早已离开工厂,有的被外国高薪挖走去到工作环境与待遇更优越的大公司,有的则是放弃焊接手艺另寻工作,还有的由于工作艰苦积劳成疾。他却说:也有国外的大企业找我,但是我还是认为我不能走,因为虽然国内的工作艰苦但我很快乐,我热爱这份职业。工匠精神包含着对职业的追求与热爱,更难得的是对此不论时光飞逝我心依然的坚守。
文化古迹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艘巨轮,巨轮上搭载着无数国人凝结的心血与汗水。长城、故宫、颐和园,莫高窟、始皇陵、布达拉宫,大运河、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苏州园林、大足石刻等等,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血汗与智慧。他们把技艺生命献给了古迹,把精益求精的追求托付给时光,把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工匠精神流传至今。如今,在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重品质,开始注重创新,开始注重传承,他们有的拿起针线在一幅幅传统刺绣上罗织,有的举起电焊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焊接,有的在精美的陶瓷上写下不足毫米的小字,还有的在广州的民间小巷摔碎那一个个不完美的手拉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匠!
他们也有着共同的执着,肩负使命、热爱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工匠精神!
【篇七:我是文化传承人——我爱刻纸】
“成功喽!成功喽!”望着辛辛苦苦刻出来的“福”字,我不禁欢呼起来,满满都是成就感。
这事要从那次妈妈去了城隍庙游玩说起——
那天,来到城隍面,人山人海。猛然间,一位老艺人进入我的视野,定睛一看。老爷爷在表演刻纸,一张普通的红纸,在他的手上,用剪刀上下穿梭,左左右右几个来回,一张精美的刻纸,便应运而生。看着这张精美的刻纸久久不舍得放开,便央求妈妈买了回去。
老艺人,那变戏法一样的手艺,令我羡慕不已,我希望自己也能学会剪纸,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知女莫若母”妈妈看出来我的心思,于是在网上购买了刻纸的工具。我兴奋得想一飞冲天。
好多图样啊,我左看看右瞧瞧都十分喜欢,挑来选去最后决定先刻“福”字,别看“福”只是一个字,里面有许多复杂的花纹十分精致,我急不可待操作起来。
刻纸是一种具有独特镂空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非常简单好看,不需要很多技巧,但,是一项需要细致和耐心的手艺活。开始起刀时,我十分紧张手也微微颤抖,用了好大劲才克制住,在我小心翼翼地操作下,刻地很顺利,刻出好多月牙形、圆弧、芝麻型……一朵朵截然不同的花朵在我手底显现,我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时间一长渐渐失去耐心,手也开始发酸,手一滑,悲剧发生了,我手中那杆莹白色刻刀刀头在纸上划出了长长一道痕迹,我一下愣住,好好的一副作品眼看就毁掉了,好心痛啊!妈妈看我愣坐着,过来瞧了瞧,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刻纸看着简单其实很繁琐,入门容易学精较难,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需要谨慎仔细的手艺活,现在这点刻坏了不要紧,还可以弥补,你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心虚地点点头。
晚上,我收起了看动画片的心思,上网查了下刻纸方面的知识:原来刻纸来源于剪纸,而剪纸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汉朝,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剪纸进入城市后,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也就是我现在学的刻纸……
回到书桌前,我吸取之前的教训,从图样内线一段开始刻起,另一只手按住纸,防止变形,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刻着,一分钟两分钟……当我刻完抬起头才发现已经过去大半天了。扭扭酸疼的脖子,大大得送出一口气,忍不住欢呼起来:我终于完成了!
满满成就感充满了我的内心,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就和“刻纸”一样:都要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体会。
刻纸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现在已被列为文化遗产重点抢救对象,我要用心去学,用心去剪,做好剪纸传承的接班人。
我喜欢刻纸,我希望大家都喜欢刻纸!我要成为一名刻纸的非遗传承人。
【篇八:教室里来了传承人】
静静的、静静的,都因等待。
教室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座位上都坐满了学生,连座位与座位之间的空隙里也摆满了椅子,坐满了老师,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满满的一教室人。
“咚咚喹”非物质文化省级传承人——田彩和奶奶迈着轻盈而矫健的步子来了,漂亮的土家服饰照亮了我们的眼,同学们像触了电似的,对远道而来的稀客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开始唱了:“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那清脆的歌喉在教室里传动,这土家的号子,听起来清脆而粗狂,婉转而直白,柔和而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奶奶的一笑一颦中,从她那漂亮的服饰中,从挥舞摆动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落在地上,弹到空气中,浸入我们的心里,引起久久的回音。
开始吹了,同学们像着了魔一样,骤然间又变得鸦雀无声。大家的情感和奶奶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奶奶吹奏着咚咚喹,那长咚咚喹里,有春的播种,也有秋的丰收;有百灵鸟歌唱,也有小松鼠嬉戏;有土家儿女相亲相爱,也有小桥流水白云绕着山涧。
歌舞曲子不断变化,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呀吹呀。咚咚喹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我们都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在下课铃响起的刹那,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面前,教室里,没有了讲台的界限,整个教室成了一个大舞台。
【篇九:印象】
他虽是两鬓斑白,却还是精神抖擞,他虽是满脸皱纹,却仍然容光焕发,他虽然年过半百,却依旧童心未泯,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琵琶大师——方锦龙。
四十年如一日的奔波,辗转千里,跑遍世界,只为找到那一曲华美乐章;耗尽心血,挥金如土,只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名音乐家,他擅长三百多种乐器,作为一名传承人,他承袭了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寻回了祖国遗失的文化遗产。
大师只是中国成天上万的文化传承人中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挑起了文化传承的担子,在许多国人迷恋于外国流行文化无法自拔时,他们重新走上舞台把古典文化带回生活,“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成语大会”等等,传统文化以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其中,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渐渐地,中国仿佛又回到了诗词歌赋流行的时代,朋友圈里不再是某某明星的绯闻,而是一句句古诗抒发心意,一段段诗歌攒咏青春,文化传承者的引领使我们脱离世俗回归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