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相关作文

【篇一:时间粉碎机】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一生到60岁,除了吃饭睡觉工作,还有17年的剩余时间。”这话让现代人听了一定感到诧异,因为这17年时光都是分割的碎片,是用来刷微博、网上社交的零碎片段。他们怎么也没办法把这17年整合成一个个整体。每一个人,都是时间的粉碎机。

日益被碎片化的生活,不可否认有其必然的历史潮流,在信息大潮的冲刷和日益加剧的生活节奏中,我们的时间确实被压缩,也让人感到着实无力。于是我们只能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用碎片化的阅读安慰自己那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但是转念一想,只是快节奏的时代要为碎片化的生活负责吗?我们自身不是一台台时间粉碎机吗?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美国人平均每天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网上购物。这些本可以运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休闲娱乐,却被本末倒置,填塞在了整段时间中。多少次,当我们准备静下心来完成工作时,无意中抓起了手机,硬生生地将时间粉碎,然后面对这被搁置的工作,长叹一口气:“我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没有时间完成工作!”我们把整段时光剪碎,再用碎片时间去弥补过失,过着这样恶性循环的日子,明明是始作俑者,却无辜地如同受害者一般,真是令人唏嘘!

时间的碎片化,每一个棱角都是尖锐的、野蛮的,无情侵入我们的生活并狠狠撕开一道口子。很多人视碎片化阅读为获取信息的“捷径”,甘愿粉碎时间获得最大利润,他们的行为,割裂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思想和生命。当我们一目十行地浏览着碎片化的文字的时候,我们接受的永远是浅白的知识,而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进入深入思考。《同时》一书中说:故事是圆满的,封闭的;而信息是碎片的,局部的。这就是文学和碎片化阅读的区别。前者获得的是至善至美的生命体验,后者获取的是信息罢了。这就好比19世纪欧洲人心中装着一座神圣的教堂,而现在的欧洲人心中却是一座,杂货铺。

你,还甘心成为时间的粉碎机,以麻木的碎片化信息来取代真正激荡你内心波澜的文字吗?

三毛在《花落知多少里》说:一向喜欢做手工,慢慢细细地做,总给人一种岁月悠长、时光安好的稳定和安全感;村上春树每天花费四个小时写作,此外每天坚持长跑。他们的生活为何总是温润厚重,而你去无所适从?他们没有受到快节奏时代的催促?他们只是不做自己时间的刽子手罢了。

下一次当你还挤在地铁上碎片化地阅读着网络作家用碎片化时间写出的文字时,不如回到家放下手机,安安心心地投入到一本书中,在时光的夹缝中远离喧嚣和忙碌,享受一段厚重的时光。

别忘了,爱因斯坦说,你的人生空余时间是17年,不是17分钟,这是一段漫长而厚重的岁月。切勿让自己成为时光粉碎机,将时间无情地一次次剪碎,当它们碎成渣滓时,便杳无音讯。

【篇二:来生只做草履虫】

如果可以有来生,我宁愿做只草履虫。

生物老师说,草履虫是最原始、最低能的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大脑。这就是说,它对于一切事物(除食物外)都是百分之二百的淡漠。无论地球怎么变,无论别人说什么,它只奉行唯一的处世原则,用最简单的“心”看世界。如果若干年后地球上仅剩一片净土,那大概就是草履虫用生命堆成的绿洲。为了生活在这片净土上,我来生要做只草履虫。

我也想过做其他的动物,比如狗。听说欧洲人很喜欢狗,并且喜欢把自己比作狗,所以他们不懂汉语中的“走狗”,也不认可“狼心狗肺”。多数欧洲人会以万般宠爱来养活一只自己中意的狗。可我又是真的搞不懂,那个胖得像个球,路都走不稳,还酷酷地用长毛遮住眼睛的“生物”就是忠诚的“看门狗”?想来它也不过是人类的高科技产物而已,只能终生在人的摆部下过着“变态”的生活。

猫也不比狗好多少,一般家养的猫与野生的猫相比都是“貌似神离”。猫咪们不再拥有祖先恩赐的本能,甚至连走夜路的权利似乎也被无形中剥夺了,只留下了温柔的一面向主人献媚,这使猫族何等悲哀!

鲁迅喜欢蛇,我也很欣赏他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处世原则。可我生来就怕蛇,若要下辈子做条蛇还有心理关难过,况且有些蛇以毒液害人,实在不太光彩。

常常羡慕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和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儿。可贪婪的小鱼终归不会让垂钓者空手而归;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和明天鸟儿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

想来想去,我还是做一只最最简单的草履虫吧。来生就永远告别无休止的考试,也无须面对多变的世界而烦恼。可是,人可以有来生吗?不可以,所以今生我要做个人,并且好好的活着。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