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相关作文

【篇一:游北京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文脉,是北京文化的根。如果把北京比作一个人,那胡同就是这个人的“血脉”。

六年级暑假之前,我还未到访过北京,却早已对北京的胡同心生向往,但对其的认识只有以上的只言片语,有幸,在同年暑假,我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场北京胡同游,从那以后,北京胡同便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惊鸿一瞥”,深刻于时光中。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庄严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皆有历史沉浸的气息。但当我进入胡同区,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我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静谧、和谐、安详更甚是些浓浓的烟火气,在那里,我觉得既陌生又熟悉,第一次体验到"每个将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的感觉。

北京的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的,古旧的青石板有着几分江南的青秀齐整也不乏家乡这儿海岛独有的粗犷与大气,几处未与大地相贴的部方被时光悄悄磨得圆滑,上面覆着些许青苔,绿的悄然绿的暗淡。这或许就是导游口中“老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机”的原因。石板一块接着一块,延伸至远方,两边是一幢幢紧挨在一起时不时又露几个缝让行人畅通的古朴房子,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家住与店铺混杂着,热闹又喧嚣。

脚步轻缓,慢慢地踏,转过烟袋斜街才真正进入了胡同区,嘈杂声被抛于身后,气氛变得宁静,风轻轻的吹,时光慢慢地流淌。路旁是成荫的绿树,茂密的绿叶层层掩映,午后的阳光从几个小小的叶缝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偶尔,回响起一两声鸟雀啁啾与蝉鸣,声音着实清脆,衬的气氛越加的安静,那声音渲染着夏天的活力,与轻风亲吻,荡漾开去,听在耳边,软在心里。远离闹市的胡同,大概是北京这座都市繁华外表下,柔软内心的展现,是它渐渐老去的青春,是它毫无保留的送给人们全部的情话。这样的北京里的这样的胡同,既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又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若真要解释,那便是成熟沉淀与活力朝气是相通的。走在这样的胡同中,守着清幽,我们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迈着步子在小巷中穿梭,尽管不认路,也没地图,但所有人都淡然自若,毕竟北京的胡同儿可都“透着气”呢。“瞎走”,让旅途有多了几分探奇的乐趣。

北京的胡同着实是多,曾经就有俗语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从正午到傍晚时分,我们才不过走过了快十条胡同。不同于白日里的北京胡同,除了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傍晚十分的北京胡同,多了几分温馨的韵味与“人气”。路旁不再是冰冷无趣的精品店,几个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下拉着家常,所有的人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劳动后,都慢了下来,走出家门,老人们倚在藤椅上摇着蒲扇纳凉,孩子们嬉闹着,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穿来穿去。夕阳的余晖中,泛黄的绿阴下,还有年轻人漫步的身影。那时的北京,像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简直“乖”到不行。

北京的美,游历过的人都慨叹,它将所有的情感都托付给了胡同。

【篇二:温暖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黄昏,我置身食品街中。正是半明半昧之时,一家小店吸引住了我的视线。店门两边的石栏上刻着花纹,屋檐仿古,其下挂着两盏灯笼,牌匾上正书两个大字“元宵”。啊,原来是一家元宵店。只见这古朴的外表掩映着一股好像要将人紧紧包围的暖流,于是,我登上石阶,走进了这小店。

刚踏进小店,热火朝天的气氛就扑面而来。古朴典雅的摆设,小巧精致的元宵,都让人不禁回忆起很多往事,关于元宵、关于春节、关于童年。点了一碗元宵,挑了个位置坐下。

一碗热腾腾的元宵端到眼前,在外寒风凛冽,小店里已是温暖无比。咬开一个元宵,细长绵远的回味牵着制元宵人一道道简朴的工艺:磨馅、搓馅、和面、包元宵……元宵里装着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心血与温暖。

吃完元宵,美食已无,精神仍在。这熟悉的场景、热闹的气氛无不令我想起家乡的元宵节!早晨,老人们早早起来包元宵,元宵里早已充满了清晨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与带着草木香气的清新空气。仍是这几个步骤,体验却已不同。童年的记忆仿佛浮现眼前,仍在小店的我已经浮想联翩。呵,这元宵不就是家乡的味道吗?醇香、甜糯,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系在家乡与小店之间,也系住了我的心。仅是一碗元宵,让我体会到了真真切切的温暖,让我的心飞向了远方的家乡!

走出小店,心里仍激荡着无法忘却的温暖。这一天夜晚,令我温暖的不仅仅是一碗元宵,令我铭记的也不仅仅是这个古朴的小店。

【篇三:江南与小吃】

我的家乡在江南那是一道不变的美景。因为时代飞速前进,城市也改头换面,露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唯有我们的江南,不受大众而改变,依然透着古朴与不变的风气。正是因为江南不被科技所取代,还保留着古人的传统与文化,所以我们的江南变成了一个闻名于世的旅游景点。

我爱自己的家乡,也爱那些风味小吃。每当走进古老的街市时,就会瞧见那成群摆摊的小贩。这时,我就会停下脚步,买个尝尝味道。这第一口的味道呀浓郁至极、唇齿间留香,令人陶醉在这陌生的第一口!我第一次吃“猪油米花糖“时,十分惊讶,原来,江南的小吃也不亚于那些山珍海味,也有一种独特、古朴、亲切的味道。

猪油米花糖,外面呈现出一种亮白,大多都是长方块的形状。每当尝到这中不注重于形的小吃时,我总会联想到“古朴“二字,可这“古朴”透着一股不平凡。只要轻轻一咬,就会有清脆的“咔嚓”声。那味道呀!棒极了白色的脆米会在你的齿间唱歌,没等他它唱完时,就在口腔中化成一滩糖水,顺着喉管流下去这时,你就能尝到藏在脆米间的那股浓郁的猪油啦。

我喜欢漫步在水乡古镇中,大口呼吸着旧瓦房古老的味道,看着人们忙碌的身影与那纵横的青石板。周围的一切还是那样,优美的小桥,清澈的溪水,古老的人家,一点儿也没有变,变得只是记忆中童年的味道。现在,那些古老的街头小吃都成了一门失传的手艺,成了江南唯一一个丢失的东西!

【篇四:我眼中的苏州园林——《读苏州园林》有感】

人们常说道“苏州园林甲江南”。我,既没有游过苏州园林,也没有游过江南。然而,通过字里行间,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朴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细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狮园中千奇百怪的假山,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粗糙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题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份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像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着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篇五:湖滨之夜】

夕阳已悠闲地踱步到西边,天空泛起了一种柔和的紫檀色,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加深。霓虹灯的光晕与天空的颜色交织在了一起,显得错落有致。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这定是个非常撩人的湖滨之夜。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湖滨步行街。如果说晚上的西湖是一位卸了妆的娇羞少女,藏在夜幕中若隐若现,那么湖滨就是一位打扮时髦的摩登女郎。她化着浓妆,踩着高跟鞋,身上还不停地闪烁着璀璨的灯光,既美丽动人,又落落大方。

漫步在人声鼎沸的街中,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自由穿梭,他们有的行色匆匆,仿佛要去赶集;有的悠闲自在,在大街上和同伴聊着天,还时不时地拍几张照;还有童真可爱的小朋友们在路上奔跑嬉戏。更有趣的是,我在小广场上看到好几个年轻人开直播吸粉呢!他们唱着跳着,吸引了好多路人驻足观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繁华、活力四射的现代化都市。

街上行人不光神态各异,穿着打扮也颇花了些心思。有的穿着豪华美丽的洛丽塔,有的穿着古朴典雅的汉服,有的还穿着时尚的露肚脐的衣服……各种奇装异服交错在一起,看得我眼花缭乱,仿佛不是来逛街,而是来参加时装秀的。我的血液仿佛也被注入了时尚的元素,鲜活地流动着。

天空晕上了一丝墨色,但湖滨在灯光的笼罩下依旧光彩夺目。一盏盏燃起来的灯,远远望去,犹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满天星,闪着亮光。在几栋古朴的长廊上,吊着许许多多精致的纸灯笼。他们制作精细,毫无瑕疵,绣着各种各样的景物。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含苞待放的荷花、成双成对的小燕子、一把把红色的油纸伞构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静态灯光图。这些纸灯,既能为路人照明,也不失为一件件艺术品。

夜色渐浓了,人们似乎都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湖滨之夜也让我深深留恋!

【篇六:游凤凰山】

我们早早开着车,来到了城东凤凰山山脚,准备爬凤凰山,登凤凰塔。

拾级而上,一路上都是民居,几个妇人在门口的水池边洗衣服。走了约八十级台阶,就踏上了满是青苔的石板路。路的两边都是碧绿的青草,挺拔的大树、古朴的路灯。一阵风吹过,树叶和青草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向上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八角凉亭。我们坐在里面,静静地看着古朴典雅的装饰。在这个平台上还有个美丽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中央的石板雕刻。我走到石板上,看着脚下的花纹,幻想出这样的情景:几个古人拿着铁锤和锥子,不停地刻,不停地敲。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展现在人们眼前。

又向上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凤凰塔。眼前的凤凰塔气势磅礴啊!塔的四面,各有一只石狮子,形象生动,威武雄壮。塔内有一个大玻璃罩子,从上往下看,还可以看到古币。不过二楼没有开放,这也是遗憾。

这就是古朴典雅的凤凰塔,山清水秀的凤凰山!

【篇七:深山】

多少次于夜阑人静时辗转反侧,只因忘不了那遥远惆怅的梦啊,梦里的苍山着墨,清泉如练,只我一人行于群山之中,贪婪地享尽这磅礴且无穷尽的灵韵,似乎一切都还在眼前,那样清晰而熟悉。

城市中,每值仲夏,暑气如沸,人的情绪也格外浮躁。置身于茫茫人海中,周身杂斥着恼人的喧嚣,琐屑之事铺天盖地而来,直让人难以喘息,于是,我总爱躲进深山的怀抱,去寻求一份幽雅清净的慰藉。

常在一夜饱雨后的清晨,穿着合脚的布鞋,挎上朴素的布包,独自漫步于深山古道之上。湿润的泥土腥气与青草的清新萦绕于鼻尖,有时轻缓的跫音惊起一片扑簌之声。你能看见石阶上散落的细碎树影,把一幅水墨画缀得层次分明。更有密林里钻出的凉风,抚平你紧皱的眉宇,于是终于摆脱束缚,逍遥于此山此水之中了。

足下古朴的石阶,沉淀着历史悠久的韵。石阶多为暗青或深褐色,错落的铺陈着。石缝中爬满一些墨绿的苔藓,雨后凹凼里还含着些积水,倒映着横生的枝叶掩映下的天空。当初铺路之人想来是挑拣些石块随意铺就,未曾想着山路一走,便是走了数千年。这沧桑古朴的石阶曾阅过多少过客?背着药篓的童子,面色惶急的书生,抑或是高呼着蜀道难的载歌而行的诗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一步一步磨平了石上棱角,遗下一路离合悲欢。千百年来匆匆的过客啊,在世事纷乱之中,酸甜苦辣,荣辱兴衰,遍尝滋味。可外界与此再无瓜葛,深山之外白云苍狗,深山之内清幽如旧。

山中流水,也总让人心静下来,一绺清泉,在深青浅碧的枝叶中,沿石缝蜿蜒流下,淅淅沥沥,珑玲作响,如珠玉散落,琴铮瑟鸣,奏成一曲空灵的高山流水。泉水甚是清冽,即使于盛夏时分,也依旧凉寒浸骨。若是走得倦怠了,掬一捧寒泉作饮,刹时凉意涤荡肺腑,驱散一身暑气。且回味微甘,如饮玉液琼浆,令人为之一振。可惜不可酣饮,实怕凉了胃。

山林中一望而去尽是郁郁葱葱的古木,挺拔修长,高耸入云。叶是低敛的深青,饱含着深邃的意味。目所及处,遮天蔽日,只能从叶缝之中窥得一小片松青色的天穹,淡淡的,柔柔的。要是正午时候,仰首瞻望,缝隙中流泻的日光宛若深碧色夜空中璀璨的星子,明明灭灭,熠熠生辉,恍惚间不知自己是否还在梦中了。

虽说深山里人烟稀少,可偶尔你也能遇到山腰道观中深居的“隐士”。多数时候是下山采买的道姑,穿着藏青色的朴素袍子,挽着妥帖整齐的发髻。与你眼神交汇时,她会露出极细微的笑容。那笑容真是极细微的,如一粒晨露自叶片滚落,很短暂,也很真实。于是你也回之一个很轻很淡的微笑,这无声的邂逅,在深山之中,莫不是一种际缘?有时也能遇见牵着毛驴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驴铃叮铃叮铃的响,慢悠悠的与你擦肩而过,须臾就沿着山路,归于那云深不知处了,只能隐约听到渐行渐远的蹄声,就再了无踪痕。

深山,这长长的画卷啊,又在斜透窗棂的曦光中幻灭,只遗我一人坐于山边,黯然神伤。

山中的时光虽无大喜,却渗着丁香般若有若无的甘甜,如今身在异乡,我只能重拾记忆的碎片,去品酩深山中的一切了。

我的脉搏始终是连着大山深处啊。那令我魂牵梦萦的净土,我愿为之驻守,为之憔悴,也愿为之不忘初心。

【篇八:逢简水乡之旅】

逢简,这个美丽的名字,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是如此恬静委婉,柔情似水。让我不禁惊叹,在这喧闹的城市里,还有如此宁静、古朴的一角。

五月十三日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游览了杏坛逢简水乡。我们首先来到了逢简的景点之一——金桂树。听导游说:在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李昌明述职时,受嘉赏,得金桂树一株。金桂树开花时,芳香泗溢,沁人心脾。如今,我看见,它仍摇曳风中,尽显风流。从它那铜枝铁干中,我感受到其历史之悠久。它那两根粗壮的主干上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枝干。枝干不算太粗,却显得遒劲有力,透出一股古朴、华贵之气,有些是挺而直的;有些蜿蜒盘旋,自成一体;有些放纵得很,随心所欲向外伸展。葱茏的绿叶小而密,阳光雨点般洒下来,透过树梢,细细碎碎的落了一地,如一地的金子在地上闪耀。叶子透过阳光,油亮亮的,恰似晶莹的绿翡翠嵌在枝头,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它。这金桂树便是这样的古老与迷人了。

跟随导游,沿着石板古道,我们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巨济桥,这座桥始建于宋代,由李仕修主建,历代都有重修,在桥身上,可从点点滴滴看到宋、元、明三朝的痕迹。巨济桥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桥两侧的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只石狮子,它们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一派威严的神情,仿佛一个个士兵在守护着这座桥。桥上也有好多石狮子,数量不下二十只。这座桥如一位年迈的老人,见证了历史兴衰,但如今它仍是那样地稳重,让人感到十分的踏实。

站在桥上远望,只见河道两旁绿树成排,枝叶繁茂,树荫似伞,仿佛有许多簇绿色在我眼前晃动,真是好一派夏日风光。而那小河正静静地流淌着,透出一股古朴的气息,流水迈着轻松的步子不急不缓地前行着,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树的倒影投入江心,给河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我真不想离开,可是导游要带我们去下一站了……

紧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宋参政李公祠、明远桥、刘氏大宗祠等,仿佛一下子穿越了百年,真实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其中明远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和巨济桥差不多,一侧有三个排水孔。周围古木映衬,使这桥更增添了一丝绿意与活力,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动人。看着看着,但听到一个同学嚷了起来:“有鱼,有鱼……”往下一看,桥下的流水,水质清澈、鱼虾可见。与巨济桥的古朴相比,明远桥更充满新意与情趣。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还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这次逢简水乡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岭南古村的纯朴,真乃一诗情画意之地也。

【篇九:古北水镇】

走进古北水镇景区,一下子被她古朴典雅的风貌打动。不必说青石板的古街,鳞次栉比的房屋,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山水结合的古老村落;也不必说,这里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风景,热情,朴实的民风;单是那清静的小镇,就给我一种幽静而闲适的轻松。

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熙熙攘攘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宁静而大气的气息,更给我一种深沉与厚重的美好。

沐浴在悠扬的乐声中,踏着斑驳的青石板路,我走进一个悠长而又狭窄的胡同。小巷,青石小路,清幽安静的时光,一下子一个一直以来魂萦梦牵的画面伴着水波在心底慢慢铺设开来。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放慢脚步,驻足远望。河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河岸上排排垂柳,却出落的娇羞可人,披着的柔顺的长发,轻轻掠过水面,漾起一道优雅的涟漪。似乎在向我们展示自己婀娜的身姿。在山一隅,邂逅这样一个有着不同与北方的憩息之地,定是一种惬意。

在惬意的午后,呷一口清茶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渐入正午,吃的天堂已敞开大门。那个京城似水酒楼,卤煮店,烧肉店什么的地方不提也罢。至于老北京烧牛肉,古法煮核桃,水库鱼什么的,即使我说的清楚,也只是说了它的形,说不出它的味,反遭埋怨,不说也罢。

离开酒楼,便跨上一座别致的拱桥,上面一个个坚固的小石狮,注视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仿佛铭刻着过去和现在的风风雨。之后,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圣地方被我用相机永远的记录下来了。既是水镇,那它应有如古的厚重,深沉走出水镇,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悠远,深沉,厚重的回音或许,在古朴的韵味中,我是在追求那一直向往的那个清澈淳朴的所在。

是那份古朴,让我细细地感受到生命与灵魂的原质。

行走在这里,每一步都是沧桑,行走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韵味,古北水镇的纯朴,让我可以细细地探寻和体会到生命与灵魂的品质。

古北水镇,北方的江南水乡。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