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唐风宋韵】
当三月轻雾,花开浅谷;当八月清河,草生堤堰;当九月高岸,叶落砂砾;当冰月冽风,雪满枝丫,岁月轮回填补生命空白的仍是能让我们收获满满能量的古卷。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唐诗宋词历经悠长的岁月却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寒冬腊月手里捧唐诗宋词,常常让我想起静谧美好的夏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金风袅袅的黄昏的“夕阳无限好”;浩浩江水边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在诗词中,人生的三种境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幽幽腊梅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从字里行间聆听那来自远古的清音。
阅读唐诗宋词,体味国之瑰宝,总会让我与作者对当时的情景产生共鸣,让我获得更多生活细微的情感。也许我们无法如陶潜般徘徊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悠然的世外桃源里,亦无法像林和靖般陶醉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染纤尘的空灵静谧中。可是,我们可以在红尘俗世中,盈一颗明澈清逸的心,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告诉我无论是历经风雨,还是饮尽沧桑,都需要怀一颗云水之心,用心在生活的土壤中播种淡然、豁达,开朗、宽容。我喜欢那“映日暖云流似水”的温暖,也喜欢那“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妩媚亦是最爱,且太想品味“微雨洒芳尘“的可人春色。
不经意的行文间,作者的心绪跃然纸上;不经意的思考间,可以看见自己的状态。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了解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走进诗词中,会心的微笑不经意绽放在嘴角。
品读唐诗宋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命有了更好的认识。在岁月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幽远与闲适,恬淡与安静,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悟。
【篇二:美芬芳了年华】
四月浅雾,花开了浅谷,春日蝶,年华无擁茧,芬芳了一整个年华。
清水砚台里搁着毛笔,悄悄平复。
“静为躁君。”从《道德经》中无意翻到赵孟頫的小楷如眷鸟佛经,端正无比,一笔一画,却又入木三分。
玄黑的墨汁倒入素白的瓷碟,如清泉沿旷野而去,悬泉顺陡崖而下,墨香攀着轻烟,旋转,升扬。
一横、一竖,天地间仿佛有股莫之能御的气息,时光,在此刻断层,阳光自窗格渗透,轻轻洒在纸面上,轻柔如同花影一般,身旁似有佳人在翩翩起舞,薄衣轻透脂粉香。
鼻间,墨香仍在流转,沉浸在文化世界中的我,却不知在何时,那股墨香已芬芳了我的年华。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般移,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中的他尚且流连于这西湖春日美景之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留恋的是夕阳下的美景。
普希金在雪村中留下了铬印,张爱玲在纷攘的上海滩上留下一抹妩媚的月影,芬芳了一整段他们的年华。
更不用说徜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远流长,源远流长不绝的书法方化中的我了。
停笔,落款,盖章。
这种仪式似乎结束得刚刚好,只留下一室的墨香芬芳。
那轻盈,那聘婷,那墨色的冠冕你带着,留下一段芬芳了的年华。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躁,趁我还年轻,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深、很深的思念要诉说,去追求心中的那一份美。
它会在你蓦然回首之际,在夕阳的残照下,在刺骨的寒冷中,剥开心灵的外壳,陡然发现,原来在我那平凡的年华中,亦有一段被美芬芳过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