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呢?有人尝试去列一个长长的书单;有人开始用番茄工作法的每天坚持几个番茄钟;也有人微博微信加入兴趣小组并参与阅读打卡……其实有个简单的动作,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做这个动作,就也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小仓广的《做事的常识》里面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讲到的,讲一个阅读困难的人如何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非常简单的动作,就是利用每天把书打开一下。没错,就是每天只是把书打开一下,开一下,一下下……只要每天睡前,就立刻把书打开一下,不管打开之后他是不是能顺利看完,或者不小心睡着,都要坚持这么做。最后,书中的主人公从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变成一个看完越来越多书的人了。
再完美的计划,如果不去执行,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任何事情,阅读、健身等,最重要的不是多完美的方法与途径,而是一开始就去做,当下当刻就去做。市面上以及网络上都有教我们如何如何去执行一件任务或事情,当我们看完这些教程与鸡汤文时,我们常常有种莫名的激动感和热情,这往往是一种成功的错觉。如果我们不去执行,随着热情的消逝,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
如何让自己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呢?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而是让自己在每天业余的时间内,强迫自己慢慢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跟恋爱相似,总先要先了解了解培养感情,经过时间的积淀,我们很容易坠入阅读的爱河,而自己也就发现阅读并非像原来我们想象中的困难。慢慢地我们就开始发现自己一周可以阅读两道三本书了,一年下来的书单计划也就自然而然地顺利完成。
【篇二:参观报社有感】
每次拿起中国儿童报,彩色的图案,漂亮的版式映入眼帘,如此漂亮的报纸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开启北京之旅——参观中国儿童报社。
儿童报老师一大早地询问我们几点到北京,妈妈按照高德地图搜索到了中国儿童报地址,一栋高楼大厦展现在眼前。这栋办公楼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来中国儿童报是其中之一,韩老师在大厅迎接我们,步入大厅,乘上电梯,我们来到五楼——报纸出版中心。本楼层办公区域有: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英语报、中国红领巾、教育服务中心、报刊发行中心、信息收集区等。
走进办公区,“哒哒哒……”你会听到键盘打字声,老师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没有一人玩游戏,对待工作他们是认真的。走到儿童报办公区琴琴姐姐和慧月姐姐连忙地跟我打招呼,问我路上累不累、冷不冷、早上吃饭了吗?老师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冬日暖阳。中国儿童报工作区,编辑老师共十人。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印象都是博学多才、朝气蓬勃!
在韩老师的细心地讲解下,我才知道美编老师的工作为了让报纸变得更美观,每次用电脑制作精美的插图,把图画装扮得丰富多彩,富有趣味,吸引小读者对报纸喜爱。站在一旁妈妈问:“每一页的版面插图都不一样,这需要超强的构思和耗时的工作量!”听完妈妈说的话,我拿起桌上的一册中国少年报,十几张报纸里,没有哪两幅插图一模一样。美编工作者用自己的汗水,使报纸穿上漂亮的衣服,吸引更多的读者爱上阅读。漂亮的报纸是老师的杰作,它凝结了老师们的智慧和汗水!
参观完报社,韩老师和琴琴姐姐给我分享了他们学生时代的阅读书单。特意问我爱看那些书籍,妈妈把我2018年阅读书单递给韩老师。老师的那句“阅读路上贵在坚持,要多读书,读好书。”我要铭记在心!儿童报老师还送给我几本书,接过老师的礼物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通过这次走进报社,真正地读懂报社老师们地幸苦付出。老师们做事认真地态度,值得我去学习。参过过程中老师们那份热心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报社独特风采!
【篇三:书柜的故事】
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背三字经,背古诗,还每天为我读绘本故事。那个时候,妈妈特意给我准备了一个塑料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有趣的绘本。每到晚上,妈妈就会打开箱子,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绘本,轻轻地读给我听。
后来,我上小学了,学过拼音以后,我就能自己阅读注音读物了。能自己看书的感觉真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阅读量就迅速增长,每个月,妈妈都要带我上一趟书店,搬回一大摞的书。书越来越多,箱子也越来越满,就像是一个贪吃的胖子,终于有一天,连盖子也盖不上了!妈妈说:“不行,箱子太小了,我们得换一个大一点儿的书架。”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我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小书架,精神十足地立在我的小床旁。我十分喜爱我的小书架,我给我所有的书都编好号码,还列了个书单,然后整齐地摆放在小书架上。坐在书架前看书,是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的识字量越来越大,这让我的阅读有了更多的选择,历史故事、唯美童话、动物小说、散文集、诗歌集……我统统揽入怀中,书籍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大量的阅读中,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着书中的营养,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可是,这么多的书就像小山一样堆积在书架上,小小的书架似乎已经支撑不住了。那时,刚好赶上我们家的第二次装修,妈妈特意请木匠师傅在书房里多做了几个大书柜,其中一个专门用来装我的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连大书柜也装不下我的书了。你瞧,我正在一点一点地“霸占”爸爸妈妈的书柜呢!
读书使我快乐,满柜的书香充实了我的生活,也点亮了我的童年。哦,书柜的故事,我与书的故事!
【篇四:西顿动物记读后感】
本来《西顿动物记》是我给上一届四年级的推荐读物,这几天没有书给纯熙讲了,看着这套书也还算有些图,就试着给她讲一讲。没想过她特别喜欢听,比对歪歪兔那一套的兴趣明显更加浓厚。
讲完第一部分之后,磨着让我给讲第二部分。而且我从她的反应来看,的确是听得懂。
首先是评价。“妈妈,那个管牛的(她大概是记不肯特中校这个名称)真坏,他可以告诉那个熊妈妈以后不要再伤害他的牛了,为什么要打死她呢,剩下小熊们多可怜呀!”这个感情投入还是比较多的,看到华普被捕猎器夹伤的地方她还捂着眼睛,不忍看图。
其次是提问。“妈妈,越传越广就是越传越远吗?”“差不多,就是意思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妈妈,性格是什么意思?”“性格就是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比如说有的人活泼一点,有的人安静一点,有的人爱发火,有的人不爱。”薛法根老师对词语的关注的确是很精准的,孩子们对于词语的不理解是阅读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词汇量丰富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再次是质疑。“妈妈,为什么枪打在华普身上他就没事,为什么熊妈妈和熊弟弟中了枪就死了?”“因为熊妈妈她们被打中的是要害,比如心脏和脑袋,而华普被打中的是腿和肩膀,这是不一样的。你看见过有的人胳膊腿没有了还能活着,肯定没见过脑袋掉了还能活着的吧?”我很高兴宝宝能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这两件事相隔比较远(一件在第一章,一件在第三章),宝宝能联系在一起思考,就说明她的思维有了深度,还试图去抓书里逻辑上的漏洞。
通过纯熙读《西顿动物记》,我更加明确的一点是,面对某些书单明确规定几年级读什么书,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待。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发展得好,就一定比书单读得要快,要多。像好多书单都认为四年级读《绿野仙踪》,可是我在一年级就给孩子们读了,孩子们不仅读得懂,而且很喜欢。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猜测孩子一定喜欢短的,根据我的观察并不是这样。越长的故事它越生动越具体,孩子是更喜欢的当然这跟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关系,如果从未进行过阅读的孩子突然读一个特别长的,恐怕他的脑子无法进行这样的深度思维,会感到疲惫,从而伤害阅读兴趣。
这几天我学习《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其中提到——小学儿童,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我就在想,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说孩子自己进行阅读一定可以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为文字符号不同于图像,它是需要孩子的脑力劳动的。纯熙处于一个学前的阶段,我之前发现她不太喜欢图少字多的读物,可能是她需要借助图画来构建这个故事所营造的情境。而这一次,西顿动物记,图并不多,字却不少,她能喜欢,所以我很欣喜她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了。
另外一点,我还是觉得要给孩子读经典的东西,经典的东西经过多少人的检验,经过时间的洗礼,真的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这一点,我从纯熙和学生的反映,以及个人感受来看,的确是如此。
一点感想,记在这里,与大家共享。教学育儿不分家,我们一起努力!
【篇五:一页花事,一本慷慨】
台湾作家张德芬曾说:“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爱,喜悦,和平。”也就是无目的,无功利性。
指尖划过一排排书籍,看到自己有兴趣的,停下来动作,拿出这本书,细细阅读。因为喜欢,便有印象,如烙印一般印在心中,影响至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站、手机APP甚至是QQ空间、微信公众号都为大家提供了大量可阅读信息。很多人每天的阅读不少,但实实在在的书籍,却越来越少拿起了。铺天盖地的各种书单、书选、书榜,到底该选上面样的书,怎么样花最少时间快速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困扰着许多人,懒得花时间淘书,选择困难症频现,花时间选一本好书,还不如打开微信看订阅公众号看轻松娱乐性的信息,那些阅读本来的沉静体验和深入品鉴渐行渐远。在中学时期,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一些“较好”的教辅书或者列出一张全是经典名著的书单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显然,在读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做法带有功利色彩。
读经典好书固然重要,但并非要带有目的性的去读。没有兴趣读了也是白读。读书应该寻找适合自己读的书,而不是墨守成规。从中能感受到书的精彩,体会到喜悦,是从内心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的。大家所认为的杂书,我们应该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阅读有益的,而不是那些没有任何营养的内容。
中国有四大名著,小时候就被父母压着读,但总是随便翻翻,走马观花了事。上学老师让写《水浒传》的读后感,握着笔头握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一个字。初中时,整理书架,发现了落了几层灰的这本书,竟突然来了兴趣,这一读,被里面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深深的吸引,他们个性显著,让我好不佩服。待上高中时,读《红楼梦》,深有体会,非常适合正处青春期的我,里面的爱恨情愁,总会打动我感性的一面。每一次看似迟钝的翻页,都暗含了人们对于下一页知识的渴求,都是人们心灵的一次深刻的洗礼,而字里行间飘散出的淡淡墨香,都在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心灵。
品书,是浪漫的。毕淑敏说过:“阅读是一种孤独。"而我,却认为阅读是一种浪漫,我们可以坐在书桌旁,在绵绵春雨下,品尝一杯浓郁的红茶,品味一本好书。多么有情趣的事情啊!
只要有书陪伴,就有无限快乐!
【篇六: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
新学期开学后,外孙所在的学校马家沟小学一年七班,率先开展了好习惯21天,我爱阅读活动,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一篇文章,利用21天的时间,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为了配合孩子的阅读,任老师为全体家长开出了一份阅读书单,其中第一本就是《傅雷家书》。
我买回了这本书,一口气读了下去,这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我被每一封信深深打动了。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婚姻;小到吃饭,花钱,细致入微,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对于傅聪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傅雷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夫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通过阅读《傅雷家书》,受益匪浅。
一,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总喜欢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一味地说教,不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二,对于孩子不应溺爱,在鼓励的同时,发现问题的苗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格批评。傅聪的父母有明确的分工,爸爸侧重启发教育,妈妈侧重生活琐事,给孩子全方位教育。
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做出表率,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
《傅雷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是孩子与父母真诚的交流,给天下父母和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篇七:最近计划与感想】
最近在坚持背诵英文和一周阅读一本书。虽然最近有点忙,越来越发现时间是如此的宝贵醉人,坚持让自己的爱好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这才是生活的乐趣所在。我正在学着让自己和各种不同的人交流,聆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因为人都是社会群体性动物。当我们直视对方的眼睛,诉说或倾听烦恼或乐趣时,我们发现我们似乎进入了另一段人生,不同于现在的自己。通过对话,你会发现你将慢慢了解人心,能总结故事,内心的那个真实的自己也越来越清晰。不再迷茫。人们总有你想要的答案,包括世俗道理,经验技巧,与人对话沟通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学习方式。
我现在越来越自信地与人交谈,除了中文外,我结识了不少有趣的外语爱好者。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世界观与生活视角,我常常想这面对面的对话不同于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真实的个体带来的是最自然最原始也是最奇妙的信息传递方式。
世界说很大,其实有个理论说我们可以通过六个人完全可以认识到一个全新的陌生人,比如我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之间就夹着六个人的理论,我们通过这六人就可以认识到国家总统啦。所以说世界也不大哈。
为了在人际交往交流方面学习更多的有益技巧,我将情商与沟通列入我的主题阅读书单里。
【篇八:我不是完美的少年】
我不是完美的少年,这一点我一直都知道。
上了初中以后,我深感压力陡增,那个天真活泼的少年也不复存在了。大家都在说:“你要努力啊,上了中学就不能放纵玩耍,要为自己负责。”于是我逼迫自己要优秀,但现实总是惨烈的,我从未成为那个想象中完美的我。
我曾经有过主角梦,像电影的主角一样事事顺利,轻而易举就完美。然而,考试成绩没有提升,参赛作品没有获奖,渐渐我认清现实,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资格做春秋大梦。我多想回到五岁时,不用看凌晨的月光和星光,不用一睁眼就一头扎进单词和古文里做拼命三郎,可以站在巷口迎着落日低沉的光,傻傻地追那捉不住的风。
席慕蓉说过,喜欢出发,喜欢离开,喜欢一生中都能有新的梦想,即使不完美又何妨。
是呀,没人规定少年一定是完美的,我重新设定人设,开始以“不完美的少年”这个角色生活。我不用事事追求最好,只要承担少年的责任,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我去学习我喜欢的,比如弹钢琴、摄影和旅游。我会制定书单,阅读不同的书,增长自己的阅历。我会积极生活,时常大笑,偶尔大哭,做真正的自己。即使是一个不完美的少年,可少年就是少年,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平敢面对。也许并不是完美的少年,可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少年,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在追梦的路上奔跑就是完美。
我回到现实,继续探寻不完美的少年的成长之路。
【篇九:小学:我和书的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是个其貌不扬的小姑娘,但我非常爱书,对书情有独钟。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和书的故事吧。
我爱整理书
我有一个非常大的书橱,有时间就会整理里面的书。每本书的书脊上都贴着号码,而我的手里,有一张书单,上面写着每个号码对应的位置,这样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到需要的书了。
我爱看书
我是一个小书虫,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我读书的忘我毫不夸张。不信?听听这个真实的小故事你就相信了。有一天,妈妈叫我去买盐。走在路上,路过一家书店,透过橱窗玻璃我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我的山野朋友》,便飞快地跑进书店,拿起它读了起来。直到看完,这时已经六点多了,买盐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回到家里等待我的是一场狂风暴雨。
我爱分享好书
我除了爱整理书、爱看书,还爱分享好书。我组建了一个爱书小队,利用课余时间带领队员一起写稿、分角色、做课件。认真排练后为低年级的小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和感受。我们的努力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好评。
我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住了,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让我们一起去漫步书林、遨游学海吧!
在书中,我学习谦虚友善,学习顽强乐观。读好书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读好书把我带入了一种快乐的境界中。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
【篇十:雏鹰争章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雏鹰争章的活动,班上的同学都积极响应,涌现出很多优秀学生。同学们摩拳擦掌,都希望能得到这一枚象征着荣誉的勋章。
我心里早就有了“阅读章”的候选人。他是个胖子,长着一头乌黑油亮的短发,浓浓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双眼睛总是在书海里游走。他是我们的班长,学习也是我们班的第一。
他的学习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是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很多人都以他为目标,想要超过他,可都被丁元康一一“打败”。
有一段时间,他下课也不离开座位,全神贯注地看着书籍,我想拉他去教室外面走一走,活动一下身体,他双眼仍盯着书,嘴上念着:“好的,马上……”但一直到上课铃响,也不见他离开位置。
丁元康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有充满趣味的故事书,有悬疑的推理侦探类,有记录古文化的历史类等等。他说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乐趣,只有走进书里,才能与人物感同身受。
你要是让他推荐一些书,他会毫不迟疑的给你列出书单,还给你讲解里面的故事。连老师都让他课间的时候多给同学们讲讲故事。
丁元康真的适合得这个阅读章,听了我的介绍,我想大家都这么认为吧!丁元康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