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科技的魅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纪,人们都依靠着它,因为科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如:飞机,能让我们看到不同国家的风景;如:手机,能跟遥远的亲人打电话,方便极了。今天,我就来说说平衡车。
平衡车是电动的,又叫体感车、思维车等。现在主要有独轮和两轮的类形。它们的动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它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前后排列车轮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方式。它的使用方法类似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当身体向前倾斜时,它就前进。而重心往后时,它后退。那拐弯呢?它是利用中间平衡杆来调整方向的,只要轻轻向你想去的方向一夹,它就能拐弯了。
平衡车不仅美观,速度也非常快。它时速最高可达20至70千米,单次充电可完成二十至七十千米的续航里程。它十分轻巧,整车重量在十五千克左右。买菜、上课、运动、娱乐……都可以带上它。
平衡车又安全又方便,而且还有环保生活的特点。可以反复充电,对环境无污染。它高效率噪音低,也节约了能源。
除了平衡车,现代科技还可以从最近研究的无人公交车,让交通事故减少;还有扫地机器人,是一个“小保姆”能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二十一世纪真是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纪,有这些成果都是科学家用汗水换来的成果,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篇二:我家的老物件——独轮手推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老物件,我外公家就有一件珍藏了37年的老物件,它就是“农用独轮手推车”。
每一次,我到外公家都能看见一辆木制的手推车静静的靠在天井的墙角边。有一次,我抑制不住好奇心,缠着外公给我讲一讲手推车的来历。很快,外公陷入了回忆,脸上洋溢起笑容,将手推车的故事娓娓道来。
那是1982年,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分田到户”,外公家也分到了一亩三分田。本就是农活高手的外公更是起早摸黑,用心用力的干农活,不到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自家的夏收夏种工作,剩余的时间到隔壁村帮忙割稻,赚了25元钱,兴冲冲的到城里购回了这辆农用独轮手推车。
这是一辆独轮手推车,车架用一条一条的木头拼接而成,中间一个轮子,轮子上面一个车架,车架两边突出,用来放置物品,为了达到平衡,每次运输时东西都要往两边放,这样手推车才能平稳的推行,否则就会往重的一点倒。真是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工业没有那么发达的时期,这样一辆手推车完全解放了肩膀,告别了肩膀加扁担的时代,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有了这辆手推车,外公如虎添翼。春耕时,外公推着它运送秧苗;夏初时,外公推着他运送肥料;收割时,外公推着他运送粮食。渐渐的外公的手里有了余粮,有了余钱,盖起了三层小楼房,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播种机替代了手工插秧,自动收割机代替了人工割稻,农用拖拉机也替代了这辆独轮手推车。
现在外公年纪大了,也干不动农活了,手推车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承载了外公最精彩难忘的时光,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三:颠倒的世界】
“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呀游在大海里,乌龟爬上树,大象钻地洞……”儿时的歌谣,居然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一天,我驾着时光老人的“颠倒飞机”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遥遥望去“颠倒小镇”四个小字赫然映入眼帘。看,炎炎夏日里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人们有的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有的穿着短袖衬衫,被威风凛凛的狗儿牵着散步,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把四个轮子的汽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缤纷事儿,令我目不暇接。
“抓小偷啊!抓小偷啊!”一声呐喊划破安宁的午后,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倚在墙边尖着嗓子喊道。聋人叔叔听见了,很是气愤,立刻告诉坐在一旁的哑巴大爷,哑巴大爷明白了,又急忙说给轮椅上的瘸老太听。只见老太太抖了抖身子,一骨碌跳下车,撒起腿直奔警察局……
“哐哐哐”,警察局的大门打开了,走出了一位身材高大、威武强悍的警察,他半闭着眼,不耐烦地嚷道:“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不好啦,不好啦,有人偷东西。”“你亲眼看见的?”“不是,是瞎子大叔亲眼看见的。”警察叔叔听后,甚是生气,大声问道“这厮,现在哪里?”只见他跳上独轮的摩托车飞奔出去,小偷见到呼啸而来的警察,镇定自若,倒是警察叔叔像是老鼠见到了猫一般,头也没回,扬长而去……
夜幕降临了,颠倒小镇如同白昼一般,人们早早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