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叙事写人作文】
人,不可貌相。有的人,穿着精致,却看不起那些为他人打工,靠劳动的乡下人,有些人,恰恰相反,尽管自己再贫穷,却愿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世界献出了真情。这两种人,第一种人居多,第二种虽然少,但不代表无。
他刚进城,对这个陌生的地方丝毫不感兴趣,可是他与众不同的打扮又不得不让人注意顶着一头土黄而又乱蓬蓬的短发,身着一件沾满泥巴污渍,看不清本色的破衬衫,穿着一条不知被他母亲打了多少补丁的裤子,双手把一个灰色的装满重物的麻布袋扛在肩上,他咬着牙,豆大的汗珠如同雨点一般布满脸上,可炯炯有神的双眼表明了他的志向并不小,他在人群中走动,与这座繁华的大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叮咚,一粒冰凉的水珠从天而降,从他的脸颊滑落到地面上下雨了。前一秒还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全都一起涌进了大商场。
他随着人群来到了屋檐下,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忽然,他眼睛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你干什么!”身旁一个贵妇人打扮的.人不满的大吼了一声,他连声道歉,那妇人看着他张嘴还想说什么,他却一头闯进了倾盆大雨之中。
只见他疾步冲向一个大树旁,温柔地抱起一只到处乱吠的小狗,不住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小狗杂乱无比的毛。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语,脸上的笑容是多么温暖。
雨停了,小狗变得格外乖巧,一动不动地趴在他怀里睡着了。而他,浑身湿透,可是脸上却是最灿烂,如太阳一般有感染力的温暖的笑容。
【篇二:龙人】
龙是华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我们生在龙的国度里,我们是龙的传人,今天我们班将举行一个关于“龙”的活动。
当老师把“龙”写在黑板上时,有的同学好奇地问道:“龙是真的还是假的呀?”老师郑重其事地说道:“‘龙’与农业生产有关。”听了这句话同学们大吃一惊!关于龙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中国是世界龙业的起源大国。在远古时代,人们种庄稼自然需要水,因此人们靠雨水种庄稼,但又怕雨水过多造成洪水泛滥。这时人们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个会管住天上的云,也会管住不泛洪水的神灵——“龙”。“龙”是有骆驼头,蛇身,鹿角,乌龟眼,鱼鳞,山虎掌,鹰爪,牛耳,蛇尾,蜥蜴腿,脚上有须,额上有珠的聚万兽特长于一生的万物之首,万能之神。
“龙”具有非凡的能力,能隐能显,春天飞到天上,秋天入渊,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法力无边。
“龙”参透了我们的生活中。在统治阶层,龙代表帝王的至高无上的皇权。皇上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拄的拐杖叫龙杖;皇上生的孩子叫龙子。“龙”在民间代表着祥瑞。你知道关于龙的习俗吗?正月挂灯笼,灯笼代表龙眼,可辟邪;端午节划龙舟,示意压住牛鬼蛇神;二月二龙抬头,男孩理发,表示吉祥;人们吃的面叫龙须,吃的饼叫龙鳞,吃的饺子叫龙牙。有一次,我到饭店去吃饭,在菜单中看到了关于龙的菜谱就更有意思了:青龙过海,龙虎斗,香辣龙虫,萨拉火龙果,……就连最出名的茶也与龙连上了,瞧;龙井茶,乌龙茶……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吧!
千百年间,我们经常把龙放在嘴边。你知道关于龙的成语吗?连三岁小孩也能说出一大堆:龙马精神、来龙去脉,群龙无首,车水马龙、叶公好龙、望子成龙……当妈妈非让我学东西时,但我对那个没有兴趣,我会不耐烦地说:“麻布袋做龙袍——不是那块料。”嘿!有意思吧!
你听过《鲤鱼跳龙门》这个故事,看过《鲤鱼跳龙门》这部动画片吧?其实就是告诉人们:人不能投机取巧,要有龙一样的真本事!
真是让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我会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龙人。
【篇三:百善孝为先】
那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我依旧记忆犹新:那高高怂的颧骨,那挂在她身上,破破烂烂,松松垮垮的“布袋”。
那天放学,我像往常一样路上,远远地看到一个把头埋进垃圾桶,背部尽显沧桑的身影。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奶奶,一头银丝,满脸皱纹,身上的衣服像麻布袋一样垂下来,松松垮垮……
“奶奶!”我向这她身边,“都这个点了,您不回家吃饭,在这儿干什么?”我指了指手上的表,问她。老奶奶细眯起眼睛使劲看,随后笑了起来。嘿!这一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这垃圾桶不是有几个空水瓶嘛!我捡起来,拿去卖钱,还能买俩包子吃呢!”她的脸上浮现出了骄傲的神情,好像在为自己能想到这个“好主意”而沾沾自喜。我更加不解了:“那您为什么不回家做饭呢?还要在这儿捡空水瓶?”“我天天在流浪,今天在东村,明天在西村,居无定所,哪来的家?”奶奶的回答让我又心酸又心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您的孩子呢?”一提到孩子,奶奶的眼神便充满了喜色:“他们呀!他们老有出息了,都到外地去发展了!嘿嘿!他们可忙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奶奶这么笑,倒让我怪难受的:再怎么说也是生你养你的母亲呀!难道就因为自己“有出息了”就不管自己的母亲了吗?他们有把这个母亲放在心上吗?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了五元钱,那是今天买早餐剩下的钱,我本来打算用它买根冰棍吃。我轻轻拉起奶奶的手,把这五元钱塞入她手心,说:“奶奶,这钱你拿着,去买点东西吃吧!”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眼睛时,她却显得有点呆滞,但好一会儿后,奶奶眼中,闪烁着光,我的眼睛也一片朦胧……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芳留百世,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都变得富裕了,可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却更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吗?这空水瓶时刻告诉着我“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