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陈增琦
鲁迅先生在中年落魄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
正如小引里所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朝花夕拾》确实如其名,独具一番色彩。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有苦有甜,但不管如何,童年都会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像被刀刻在心中一样,难以忘怀。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小时候,顽皮可爱,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钻到百草园中去玩,整天与花儿、虫儿作伴玩耍,甚至于爬到树上去采野果儿吃。虽然他有时会背先生责备,但总免不了孩子气。
就像少年鲁迅一样,我也总是到小区的楼下玩耍,与花草树木为伴,在原野中跟随蝴蝶跑来跑去,不亦乐乎。
童年的时光,真是快乐。与自然相伴,无忧无虑。现在的我们长大了,再也不能享受从前的那种快乐了。每天都是学习,只为学习而烦恼。
童年逝去了,留下的是回忆。
【读《朝花夕拾》有感】
高心悦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儿时的美好事物,久别之后再尝,滋味“不过如此”,但是留存在记忆中的,永远都是“酸甜可口”的。浸润着岁月的沉淀,赋予了原本事物不曾有过的美。所以,鲁迅先生甘于记忆的“哄骗”,时而反顾。
文章中写道,编定《朝花夕拾》时,天气炎热逼人,作者的心境是纷扰芜杂的,但回忆那盆水横枝,却清凉怡人。
文章《狗猫鼠》表面上写的是三种动物,其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寓意颇深。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位子女的义务。但孝不可是盲目的,反人性的。读《二十四孝图》,感受到其中要求的“孝”比寻常所认为的更难几十几百倍。
《朝花夕拾》里还有很多童年的趣事,给鲁迅的一生带了滋养与快乐。现在,我们都在为学习而努力,再也不能享受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读《朝花夕拾》有感】
薛振昊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童年,没有谁的童年是一模一样。如果让我们再次细细回望一次自己的童年,所有人定会开怀大笑,继而放声大哭,最后微笑着睡去。
鲁迅先生的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童年的“三味书屋”就是小学,“百草园”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更别说那些好朋友们,别说门口的河了,单是收过稻子的田野就有无穷的乐趣。
没了散发稻香的稻子,田野里留下一望无际的稻秆。在那些稻秆中,有一些难以发现的乐趣——那就是,青蛙。记得那时在田野里抓青蛙,遇到了一只超大的牛蛙,一群孩子追在牛蛙身后,追了半个多小时,愣是抓不到。不过还是有一些小收获的,捉到了几只青蛙。在好朋友的指导下,我也抓到了一只很小的青蛙。
童年是一场“笑话”,童年时做的很多决定现在看来是十分不明智。但正因为无知,童年才显得多姿多彩。
【读《朝花夕拾》有感】
王弘宇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我想这描写的就是朝花吧!作者只是想借着朝花,拾起那丝往日愉悦的回忆罢了。他想把心中那压迫的世界遗忘,幻化成一个欢乐而又芜杂的想法。欢乐而又芜杂的书与文章,虽只是灵光一闪,便可忘掉整个悲伤世界,只记住了美好回忆。所以,才取其名为《朝花夕拾》吧!
其实,按常理来说,鲁迅不过凡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饱含七情六欲的国人。可是,因时代而改变了一切。
从鲁迅先生的童年来说,既是悲伤的,又是欢乐的。鲁迅先生的父亲生病,却因封建思想的迫害而未让其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狗猫鼠》中,因为“仇猫”,讽刺了大众的精神。《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从悲伤中,寻出了开心的灵魂。可见,鲁迅先生的童年可真是笑中带泪。成年后,鲁迅先生更是经历了酸甜苦辣。
我想,朝花啊,拾起那丝回忆,想起一片风花!
【读《朝花夕拾》有感】
朱浩
鲁迅生前在东京学医时,常受当地的学生贬低,可是藤野不帮助日本学生,而是站在鲁迅先生这边,帮他训斥那些可恶的学生。事后藤野先生还细心地帮鲁迅包扎伤口。这可看出藤野先生是多么地重视、关心,还把鲁迅看待成亲人一样呵护。
在鲁迅先生决定不在东京学医,想回家时,藤野先生面带悲伤,眼里闪着泪光。这也可看出藤野先生不舍鲁迅先生离开。
之后他将手缓缓地伸进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照片,这是鲁迅入学的时候,他与鲁迅先生拍的。我想藤野先生是希望鲁迅能够记住他吧,这也是唯一的纪念。
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关心和亲情。
【篇二: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初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这本书主要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候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老师每次讲到朝花夕拾的时候都会带着我们慢慢的品味书中更深层的涵义。我也被作者这种对比与讽刺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吸引住了。
要说书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这三篇故事了,它讲述了鲁迅先生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和对不满事物的讽刺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生动地描述他儿时在百草园中观察菜畦、吃桑葚、听蝉鸣,鲁迅先生用鲜明的文字的追忆了他小的时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后到三味书屋读书写字,虽然那里的老师非常严格,但是课上偷偷画画,偷跑到小园里玩耍,无不体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藤野先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导师,虽然藤野先生穿着不拘小节,有时候甚至忘了带领结,他的学生用“模糊”这个词来形容他。但他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懂得尊重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鲁迅先生对老师非常敬仰。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好老师,他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对待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好。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阿长就是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是一个切切察察,没有学问、迷信又有一肚子封建礼仪的粗人,但长妈妈却给鲁迅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于是鲁迅对阿长有了新的认识,其事阿长也是一个善良、可爱、善解人意的好人。
朝花夕拾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了文中各式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封建思想的抨击以及对自己美好童年的怀念。
【篇三:读朝花夕拾有感】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朝花夕拾》。尤安。艾肯曾经说过:“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确实如此,在如痴如醉阅读时,仿佛是在和一位名人聊天,在圣贤的肩膀上吸取文化精髓,感悟人生智慧。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写的。鲁迅,是他的笔名,原名周樟树,后来改名为树人,字豫才。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军,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当我看书名的时候,就很好奇:“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朝花”是指这些散文记述的对象,而“夕拾”是指记述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
《朝花夕拾》是由10篇散文主成的。而这10篇散文都有共同点,都是在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中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这本书没有异常华丽的语言,而是在平淡朴实的笔墨中,体现出了清新,生动与亲切。
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等讲述了鲁迅先生家道中落,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相比对于我们当下少年,学习兴趣大大减少,各种电子设备,各种新奇玩意儿,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生活,心都不能安静下来,更别说像鲁迅那样,在那个兵荒马乱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里,弃医从文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了。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摘得中国诗词大会桂冠。说明学习不分人群,你把时间花在哪,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永远有人在不停地追赶你,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你自以为的遥遥领先不知哪天会被超越,还洋洋得意于过去的辉煌。
梁启超先生写下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少年这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也要像外卖小哥那样“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那不平凡的光芒。”让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努力奔跑,为心中的太阳勇敢去远航。
【篇四:读朝花夕拾有感】
拿起那本书架角落的《朝花夕拾》,显然上面已经有了细尘,我轻轻擦拭一番。当我现在第二次翻开这本散文集的时候,依旧与开始那回一样,不一会儿就深深地沉浸在鲁迅先生的生平回忆里……
谈起作者鲁迅先生,熟悉之感便涌上心头,他是我在很久以前就十分崇拜的一位大文豪——“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的作品就如他的为人一般,正直而充满着人性的语言。《朝花夕拾》作为他的代表作,很好地诠释了这些。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我们的“迅哥儿”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而此书最为吸引我的内容要数最接近我们的“童年时代”了,谈起这个话题,我的脑海浮现的便是“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腿脚不稳的小鲁迅,站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
没错,就是百草园,也是迅哥儿童年时代的乐园。描述这个充满美好记忆的胜地那篇文章正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作者笔下那个神奇有趣又充满着向往的地方吸引了!让我感到惊奇的是,鲁迅他在这十篇散文中,唯有这一篇大大减少了他一贯的内容讽刺与揭露批判,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童心与天真,还有童年时代脑海中偶然冒出的那些奇怪的想法与鬼点子。我想,迅哥儿回忆起那个充满着童年记忆的地方时,一定是心中的童真再次被唤起,带着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写下的这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吧!
读着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与童趣。
我的心中那份儿时记忆也就因此被唤起——我的童年时代是在一个叫“冯家湾”的市郊村子里度过的,在那里充斥着我整个童年的美好记忆,回想起来还真是记忆犹新,忍俊不禁呐!那会儿,我有着许多的小伙伴,他们总与我一起到村子里的大片油菜花地玩儿,偶尔还捉捉蟋蟀和蚂蚱,小心翼翼地装进塑料矿泉水瓶里,在瓶盖上用铁皮戳几个洞想着不让这些小东西闷死。喜欢在那块菜地上面开心地奔跑,你追我,我赶你,累了就仰躺在这块不太大但又在我们这群孩子心中如此之大的天地里,偶尔还会闻到泥土混着小野花的香味。有一片儿地方还总能挖到弹珠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七岁的那个秋天,我与伙伴们约定着一起去这片菜地的最南面——那个在我们心中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新村子里进行我们当时所谓的探险,到达的时候,发现了一片较大的橘树林呢!而那个季节又是橘子成熟的好时节,一个个金黄色的饱满橘子看着就要压弯了枝头一般,看得人直流口水,我与伙伴们便一人摘了一个解渴吃。不料仿佛是那片橘树林的主人——一个留着银色胡渣,戴着草帽的老爷爷看到了我们正在偷橘吃,便大声呼住我们,不记得当时是谁拉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起跑过那片菜地,回到我们的村子时,大家一边喘着气,一边看着对方笑着……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充满着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住进了高楼里面,紧张的学习生活、加快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喧嚣与压抑更像是给我套上了枷锁一般,离那个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童年越来越远,让我那份向往着自由的心情越发的强烈。殊不知,这些城市就如青花瓷一般易碎而转瞬即逝……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难以忘怀的童年罢?只是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悄悄地藏进了你心底,鲁迅先生用他那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熏陶着我们的心灵一般,以人性、童真去感受这个世界,卸去伪装,唤起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那个即将逝去的童年将永远深藏于我们心底!
【篇五: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中充满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写出鲁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儿童纯真、好玩的天性,但这之中也夹杂了对恶势力的强烈讽刺。
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出现在我们的眼中,作者笔下那些有缺点、在生活中或许会被我们忽略的小人物,却能看出他们的伟大。长妈妈善良质朴的性格,无常重人情的故事,藤野先生细心严谨的画面,寿镜吾先生忘我读书的神情……
身份低下、粗俗、迷信、无知的保姆长妈妈,爱孩子、尽力帮助孩子,给年少的鲁迅买来了《山海经》。
公正、讲人情的阴间裁判无常,因同情别人,放人还阳半刻而挨打。
毫无民族偏见的老师藤野先生细心、严谨地帮鲁迅改血管图、讲义,希望医术能传到中国。
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寿镜吾对学生严而不厉、和蔼却专制,不让孩子问课外的问题。
不仅如此,文章还插入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故事,让读者在阅读时增添趣味。
《狗·猫·鼠》中选入狗猫成仇、猫婆婆、猫鬼、老鼠成亲、老鼠数钱的故事,讽刺了“正人君子”之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传说。
《二十四孝图》中细写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故事,批判了封建教育,表现了对妨害白话文者的痛恨与厌恶。
《无常》中无常放人还阳半刻的传说,表现出鲁迅对无常的喜爱、赞扬之情。
这本书,作者把片段写的生动有趣,把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更表现出作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