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诗词本上,满是回忆】
诗词一本,开篇就是张牙舞爪的两个字——“智慧”。旁边一纸铿锵,“温暖”二字有力地立着,从此坚定了我的步伐、见证了我的成长。
午后暖阳,碎碎透过玻璃,在那本诗词上留下流金的颜色。我瞥见扉页上的一句话,“经过磨难才能开出人生的花。”脑中闪过荒岛鲁滨逊、西天孙悟空,抬手就在旁边写下“智慧”两字,嘴上念着:“果然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错!是温暖”父亲遥遥地传来一句话,斩钉截铁。
这勾起了我的好胜心,随意翻开一页。“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渊明啊,想起几千年前,陶潜归隐。草庐中是自己的五个孩子,脸色蜡黄。哭声呜呜咽咽,饿得喊不出来,家中早已揭不开锅。将这一场景添油加醋讲给爸爸了,并且着重强调:“但他还是靠智慧写出来了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家喻户晓。”爸爸不作声了,我便以为我胜了半场。又是一页,“卷我屋上三重茅。”遥想公元770,那天是滔天的巨浪裹狭暴雨而来,一片茫茫。杜甫忧愁地看着远方,北征尚且有桃李充饥,如今断粮三天,该如何是好?想得这场面,我也惆怅起来,对爸爸讲:“这是绝境了,有智慧也没办法,但温暖的确未出现过。”
爸爸终于开口:“为什么没有温暖?绝境是不错,饥饿也是现实。但陶潜有颜延之亲,杜甫有县令之情,这不是温暖?”上述二人我是后来查的资料。那天陶潜一脸愁苦,却忽听得敲门声,颜延之亲骑着驴车,上面是美酒与二万钱。那天船无处停泊,天水茫茫,有一船渐行渐近。一人探出头:“前方可是杜拾遗?”聂县令手提牛肉,喜开颜笑。我恍然大悟,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不仅仅是智慧,那些温暖温润了他们的心,才得以走下去。在铭记他们的同时,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出现过或即将到来的人。
与父亲的争辩早已冥冥中结束,但是回忆不曾离去、我的感悟不曾离去。看着那诗词本上的四个字,我想,不管世间变幻几何,这份记忆我始终珍藏,它还要继续见证我的成长。
【篇二:呵护】
盘古开天辟地,便创造出无数令人神迷的景色,或刚或柔。刚者如长河落日,平畴孤烟,大江东去,旭日喷薄;柔者如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晓风残月,淫雨霏霏。诚然这些景物是需要人呵护的,而需要呵护的事物岂仅仅如此?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无数骚人墨客,仁人志士所呵护的事物都能引发我们心灵的震颤。
东篱采菊,把酒黄昏,夕露沾裳,带月荷锄。陶潜的心灵是纯净的,世俗的粗鄙想要污浊它,他便毅然悬印归田园,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迈!陶潜就清苦的生活呵护内心的净土,引后代文人抚卷喟叹。
秋天夕阳将落了一地的枫叶染得金黄,一个衣着寒酸的书生牵着一匹瘦驴走在与其格格不入的长安大街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啊,你何苦这么执着?世风日下,你无力改变,可是你仍然倔强地吟诵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用其一生呵护天下寒士,因而受到无数人的景仰。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刑场上的吟哦引得旁者惊愕。午时三刻已到,斩立决!你悲吟:“各国革命未有不流血者,有则请自嗣同始!”谭嗣同用他的血液浸泡着国人麻木无知的灵魂,更用他的赤血呵护了救国救民之真理!
强震来袭,天崩地裂,无数楼宇顷刻倒塌,数万生命顷刻陨灭。课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用爱呵护着这块土地。在这种呵护下,灾后的每个人心中,无不写着多难兴邦的启示,无不浸润着欲火重生的希望!亚里士多德说:“爱是一切的源头,而呵护正是人间一种至纯的爱。一切丑恶污秽在呵护的浸泡下无不显得圣洁而美好。”
天地渺渺,值得我们呵护的太多,呵护发于内心才能展示外界。让我们以爱为经线,以关怀为纬线,呵护生命,呵护未来,让世界照耀在被呵护的光芒下!
用心去呵护一切!
【篇三:品菊】
肃杀的秋风,劲扫满地枯黄的落叶,一株株淡黄的菊,迎着北风傲然绽放,那一缕清淡的香气,飘散远方。在“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季节,唯菊以其骨之坚硬,其花之淡雅,色之清鲜,傲然而独立,空灵而美丽。
品菊,品菊之清高、坚韧、美丽,品菊花人生之高洁、素雅、顽强。
陶潜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就是陶渊明想要的最惬意的生活,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案牍之劳形,只有皎洁的月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就是那没有自由的鸟儿、鱼儿,追求复得返自然的乐趣。
陶潜是难得的真隐文人,他高呼“归去来兮”,不为五斗米折腰,生活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何乐而不为?当尘世的浮杂远离他的心灵,心中便只剩下淡定和坦然。
“欲仕则仕,不以仕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陶潜如菊般,可望而不可及。它的清高让人向往,它的傲气让人沉醉。也许也只有谈定如菊的陶潜,才能放下如此多的世间琐碎。
风又吹过,送来菊的清香。
黄巢篇
“等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一名农民起义领袖,也许黄巢不算成功,但他的菊在他的诗下,显得格外的豪壮坚忍。
对统治者的不满,让黄巢愤然起兵。他的征程上,肯定见了很多菊吧?所以他的诗中,才顺带了如此多的菊。或许,他在菊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黄巢如菊般,坚强。顽强如菊,不需温暖之春娇艳绽放,清冷之秋,坚持着生命的不屈,傲然天地。它抵制了秋天的低迷,它用它独特的色彩装点出不一样的秋天。这便是与菊为伴的黄巢,时刻都在追求自己的梦。
黎明破晓了,菊又迎来一片温暖的阳光。
李灵篇
她是“80后”,她是跟菊一样美丽的“80后”。
本是如花灿烂开放的李灵,过早的承受本不属于她的重担,让她看得比实际年龄老很多。她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只为家乡的留守儿童有书读;她自费建起一所小学,费用全由自己承担;她穿着凉鞋骑着三轮车,大热天地满街收购旧课本,只为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美丽天使的心灵放飞,李灵演绎了一段美丽的而让人感动的人生。困难只是暂时的,心灵的美丽会助这位女校长渡过难关。
李灵如菊般,“美丽”得让人叹服,它放弃了与同类的争香夺艳,去拯救凄凉的秋天。美丽的菊会永远种在人们心间。
人生如菊,幽幽山野,香远益清;人生如菊,千里清菊,顽强而立;人生如菊,诸多赞誉,落瓣不言。因菊的与众不同,秋日方可胜春朝;有了如菊的灵魂,人生便不再单调。
【篇四:梦遇桃源人】
月色迷蒙,草虫轻鸣,夜风的呼唤下,我压枕而眠。
突然飘来一阵轻雾,一丝清雅琴声幽幽传来,我拨开轻雾,追求琴声而入。一路上,但见芳草鲜美,落樱缤纷,桃之夭夭,泉水叮咚……脑中闪过一缕思绪,莫非这就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
我继续前行,悠然遇一小河,沿河前行,眼前豁然开朗,一竹屋前的桃花树下摆着几盏清酒和一把古琴。定神一看,悠然南山下,灿然傲菊中,我看到一位老人,古铜色的脸庞难掩岁月留下的年轮和沧桑,深凹的双眸像两颗深深的明珠,时时流露出智慧的光芒——这让我相信他就是陶潜。
我压抑着内心的兴奋,用颤抖的声音问:“先生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泰山陶潜先生?”“呵呵”他抚着胡子对我爽朗一笑:“在下正是陶潜,但“泰斗”一词就愧不敢当了,看姑娘这装扮可不是这里的人呀,可否到舍下一叙?”我大喜道:“实不相瞒,我乃后世之人,今在此偶遇先生,实乃一大幸事啊!”“原来如此,今你我相遇这桃花源中也是一种缘分。”陶先生爽朗一笑。
“恕我冒昧,陶先生,我想向你请教,不知……”“但说无妨。”后世之人对您有说不出的敬佩,很多人渴望像您一样地追求淡泊,悠然于南山下。”我兴奋的向先生描述着后人对他的敬佩。
“你的话让我欣慰不已,没想到后世之人中会有这么多的知音,可是,你明白吗?隐逸于生活,执着于理想,需要极大的付出,换而言之,要自我约束。”
“何须约束,隐士隐于野,天地为屋,日月为灯,何其自由,要何约束?”
对我的质疑,先生抚须沉吟,继而又说:“饥饿难耐之时,面对五斗之米,要约束;寂寞乡野之际,面对高官厚禄,要约束;我欲追求隐士之淡泊,必先约束人心之欲求,而后可得自由于天地间。水月镜花,兴象月神,必然有水清镜,而后有花月宛然,没有自我艰难之约束,则无人生淡泊之名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才气逼人,身处浊世却出淤泥而不染;种豆南山下却不是一般的农夫;有济天下之抱负却寄托于桃花源;面对仕途黑暗能寻求超脱,依然归隐山林……我情不自禁开口吟道:“古来真名土,清贫亦不惜,心灵高贵在,菊花笑东篱,南山送风爽,明月是知己,持杖五柳前,任我游天地。”
“好!好!好!好一个任我游天地,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斯才情。既然如此,我也赠你一诗‘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浓艳有几时?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先生说完,朗声一笑,自由天际而去,留下我一人遥望,天边云绝之际,不老的先生留下不老的影子,化作不老的回忆。
【篇五:穿越】
你想见见李白吗?见见李白的英俊潇洒;想见见杜甫吗?见见杜甫如何一挥而就地写诗;想见见张择端吗?见见张择端那画画的深厚功底;想见见……听着你一定心动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周末早晨,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早晨,我睡意朦胧间,一位年龄2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闯入了我的房间。我气得要死,有些害怕又有些愤怒,大早上的,才六点二十分,谁这么大胆,闯进本姑娘的闺房扰我清梦,转念一想,不会是小偷吧?我假装睡着,眯着眼睛偷看,那男子也一动不动,呆呆地注视着我的桌上放着的语文书,我突然记起语文书翻开着的那一页,正是我昨晚临睡前背的古诗三首。
我偷眼打量着这位奇异的男子,只见他长相英俊,身穿大长袍,手中还握着一把折扇,看着我语文书上的诗句,嘴里叽里咕噜不停地念着:“好诗,好诗啊!”什么好诗啊!我忍不住起了床,“不要吵了,这位先生,你知不知道现在是几点啊,今天周末,你打扰我睡懒觉了,请问您是谁啊?”我既生气又好奇地问,顿时忘记了原本的那一丝害怕。这位男子看了看我,和善地笑了笑,打开了手中的折扇,边摇边说:“在下嘛,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所以为号焉,你就叫我五柳先生吧!”
“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我喃喃自语,在脑中极力搜索,这个名字好熟悉,应该在哪里看过。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了书架上那本《五柳先生传》,里面有记载:“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我顿时睡意全无,“你是陶渊明吗?就是那个写了《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吗?书上说你过得很穷啊,可是你穿着不像啊!还有,你那个朝代是不是诗人都很潇洒,可以很任性?我在《世说新语》里读到过那个朝代的很多故事,很羡慕,这个放到现在我可做不到啊!”我一激动,连珠炮似地说了一堆,丝毫没有给对方插嘴的机会。
五柳先生还是不慌不忙,对我说:“我是陶潜,也不是陶潜,在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还有如此好的诗文陪伴,应该每日早起诵读,方不辜负这大好时光,岂能睡到日上三竿?可惜,可惜了啊!”
我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正想再请教两句,突然听得耳边一阵悠扬的古筝声,一首《将军令》,由缓慢到急促,好似催人上马出征,琴声最后如急雨一般点点打在身上,有点微痛。我抬头看前面黑云压顶,让我喘不过气来。
“宝贝,太阳晒屁股了,不要趴着睡觉,压着心脏容易做梦!”我迷糊间听到了妈妈的声音,睁眼一看,她正在拍我。我起身环顾四周,哪里还有什么“五柳先生”、陶渊明,只有《将军令》的闹铃声还在继续,而我昨天临睡前翻过的语文书正放在床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古诗三首》那一页熠熠生辉。
【篇六:风景是人心的归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题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青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过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是人的心境,与人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归宿,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归宿,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篇七:诗酒人生】
酒,观之如西湖之水——清纯浓郁,闻之如兰桂之息——沁人心脾,难怪古人云: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们喜爱饮酒,而诗人为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人会对这位寄情山水田园的诗客感到陌生,他不但诗写得妙,而且酒也饮得出色,于田园中躬耕自乐,再于凉亭中品酒写诗,陶潜因此得以在不安的社会里活出恬淡。“樽中一杯酒,篱下诗两首”,陶潜总是把酒香注入诗魂里。品他的诗犹如品葡萄美酒,幽香醉人。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相对于陶潜的独酌,杜甫则更喜欢与友人共饮美酒。酒于杜甫是一种解脱。生活在山河破碎的时代,杜甫心欲碎,忧愁几乎冲破胸口。是酒,支撑着他,又是酒,折磨着他。于国的忧思,他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来让自己忘却现实,借诗来抨击丑恶世态,给自己构建心之圣地。品他的诗犹如品烈酒一般,能警醒人。
古之英雄,于酒最狂热的莫过于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人们只知李白为“诗仙”,却不晓其亦为“酒仙”,但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还。天子呼来不上殿,自称臣是酒中仙”。人们不解正是“酒仙”造就了“诗仙”太白。于酒,李白是刻骨铭心的那种爱,因为酒,李白丢了仕途,丢了一切甚至生命。而唯一未丢的只是诗。“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少年李白文武双全,父亲寄了很大希望,可谁知仕途之门总是向他紧闭着。现实中施展不了抱负,李白毅然选择在酒中寻、诗中找。是酒,塑造了飘逸的李白,又是酒,吞噬了无敌的“诗仙”。李白的诗中既有现实,更有理想;既有快乐,更有忧思。品他的诗,尤如品鸡尾酒,能尝到百味人生。
一杯酒,一首诗。诗人在写诗的同时,把酒的馥香注入诗中。因为酒,诗能醉人;因为诗,酒更迷人!
【篇八: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淡泊如一泓清泉,潺潺地流入心间,荡涤心灵;淡泊如一缕轻风,缓缓地拂过心间,吹拂心灵;淡泊如一场甘露,轻轻地渗入心底,润泽心田。
“采菊东篱下”
陶潜,你看透了官场险恶菊谲诈,本性清高的你不愿深陷这官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
你与妻儿在桃花源中生活,你写下《桃花源记》。摆脱了官场的桎梏,虽然生活艰苦,需要自行劳作,自耕自食,事事需亲为。但是这样淡泊的你是快乐的,你可以肆意饮酒:“狂歌五柳前”。至少,你还有松菊相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每当秋风萧萧吹来,你都会饮酒,赏菊:“采菊东篱下”。你的淡泊,或许是因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吧。
陶潜,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独坐幽篁里”
王维,你独在辋川隐居,在屋舍的竹林中,拨动琴弦,吹着长哨,悠扬的琴声在竹林中徘徊,勾勒出你淡泊的心境。
幽深而又茂密的竹林里,没有人知晓,你只是静静地一个人自娱自乐,真不愧有“诗佛”之称。静静坐在那里,隐居的情涌上心头。清冷的月光泼洒下来,在你心头若隐若现。这明月是你的象征,超凡脱俗而又高雅闲淡。你挥笔写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当初仗剑出蜀的你,当初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当初写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你,看透了朝廷的腐败,时事的变幻无常。你屡遭别人诽谤,虽有照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却无处施展。你必须在阿谀奉承如高力士和淡泊之间做出抉择。
你选择了淡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选择了寄情于山水,在那名山大川中徜徉。登庐山,你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攀黄鹤楼,你书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河边,你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渊明、摩诘、太白,一个个身影都在书写着淡泊的心境,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守自我,淡泊名利,才能升华自我。去寻找埋藏心底的淡泊吧!
你们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们。
【篇九:天下智慧,品味舍得】
溪水舍弃了山涧的恬静,才感受到大海的浩瀚与汹涌;小鸟舍弃了鸟笼的闲适,才感受到风云的气息与脉动;骏马舍弃了马厩的安宁,才感受到驰骋的欢乐与激情。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就有得,舍去一些你现在拥有的,得到的将会是不一样的感受。
正如材料中的牧场主,在听从法官的建议后,送了三只可爱的小羊羔给猎户的三个儿子。他虽然失去了三只小羊羔,但却保护了他的其他的小羊羔,同时他还有了一个好邻居。这对于牧场主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地简单。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一切,追求完美。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苛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我们要做的不是攥紧我们手中气球,而是应松开手,让气球尽情地随风飘荡,继而张开双臂,拥抱整个天地,用我们的心动与宇宙产生永恒的共鸣。
很喜欢陶潜——一个不为外物所奴伇的中国男人。他早已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早已感受到了政治的腐朽,五斗之米怎能压弯陶潜的脊梁?他厌倦了,他放下了,终于,他释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虚里烟”引起了多少人的向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增添了多少生活的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等悠闲,又有谁能体会?相比那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文人武士来说,他成功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儒者,舍弃官场,远离朝庭,隐入深山,梦回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人们永远无法理解“大隐于野,中野于市,小野于朝”代表中国古代文人们何等的心境,但我坚定地相信陶潜,他永远是真正的中国男人,他懂得取舍,更为中国的儒者们指出一条坦途明道。
近日,一则报道称:辽宁抚顺市一位副秘书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不明财产近430万元,一个190平方的房子,竟然成了他个人的“博物馆”,劳力士金表48块,LV包253个,高档服饰1246余件。其实,这已经是劳苦大众奋斗几辈子都达不到的“境地”了,然而,她的“追求”并未止步。最终,她的贪欲将她送入囚牢,其实,她已功成名就,她也没必要怎么做,如果他她能领悟人生的智慧,感受舍得的真谛,或许新闻媒体报道的就是她如何勤政爱民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我兮何有,谁与安兮,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身处“快餐”时代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纷繁尘世中,我们不必样样都去追求,不必苛求完美,我们也应该学会舍弃。舍弃是一种勇气,舍弃更是一种智慧。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就有得。
天下智慧,品味舍得,舍得,永恒之理,人生真谛。
【篇十:明天的遐想】
当岁月的激流划破尘封的痛楚,当岁月的轨迹没有分秒的停留,我知道,曾经的悲叹,是它们的凋谢开始孕育我明天的花朵。此刻,我知道“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谁能理解落红这静寞地凋零。可唯有她自己知道,这凋零的意义,这生命的真谛。她明了,在她凋零的刹那,她就不再繁华;她更明了,在她辗作尘泥的瞬间,她有了明天的遐想,只为下个春天的姹紫嫣红。这凋落不是死亡,不是归宿,而是为明天的绽放。
杯酒情怀不再,纵游山水之乐不再,陶潜误入尘网。名利场上没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没有邀请轻风共舞的自由。在这样的世俗舞台,陶潜不灭心中的守望,不忘明天的遐想。他的明天在山林间,是隐逸,是自由,是生命活着的洒脱。怀揣着明天的守望,纵有千万斤重的官场压力,他也只是把它们作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退去官职开始孕育隐逸的归宿。陶潜不灭明天的遐想,只为一杯酒、一雅性,纵情南山之中,赏黄花之美。
尘世纵有千种万种羁绊,唯有你才能实现明天的美好。也许你是幼苗一株,或是溪流一条,亦或是雏鹰一只,你都要坚信:你寻求的最美要你去守望。守住明天的遐想,你便守住了整个生命的不败。明天的你是最美,哪怕现在你最不起眼。
你可知道战国赫赫有名的法家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口吃,是他身体的缺陷;但他对明天的遐想,是他生命的彩笔,为他填补了那曾经的不足。他小时候,受过同伴们地欺凌、嘲笑,但这绝没有隔断他对明天的期待,没有隔断他对美的遐想。童年有过的残缺流逝,岁月为他留下遐想的成长。他深知心里牵伴着的生命之花,一定会在明天开出一片绚烂。雨后天晴,彩虹终于展开,韩非子成为法家集大成者,成为历史贡献的见证。
给自己一席空间,去存放明天的遐想,你便实现生命的期待。年少残疾的罗斯福没有放弃明天的遐想,终成一代伟大的总统;尝遍百草,跋涉山林间的李时珍没有放弃明天的遐想,历经十余载著成医学巨献《本草纲目》;失明的左丘明没有放弃明天的遐想,在黑暗的世界完成至今广为流传的《春秋左氏传》。
对过去,我不再留恋;对风雨,我不再退缩。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期待明天的蓝天,给自己生命的精彩。无需驻足曾经的得与失,展望明天,去赢得满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