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诗词本上,满是回忆】
诗词一本,开篇就是张牙舞爪的两个字——“智慧”。旁边一纸铿锵,“温暖”二字有力地立着,从此坚定了我的步伐、见证了我的成长。
午后暖阳,碎碎透过玻璃,在那本诗词上留下流金的颜色。我瞥见扉页上的一句话,“经过磨难才能开出人生的花。”脑中闪过荒岛鲁滨逊、西天孙悟空,抬手就在旁边写下“智慧”两字,嘴上念着:“果然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错!是温暖”父亲遥遥地传来一句话,斩钉截铁。
这勾起了我的好胜心,随意翻开一页。“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渊明啊,想起几千年前,陶潜归隐。草庐中是自己的五个孩子,脸色蜡黄。哭声呜呜咽咽,饿得喊不出来,家中早已揭不开锅。将这一场景添油加醋讲给爸爸了,并且着重强调:“但他还是靠智慧写出来了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家喻户晓。”爸爸不作声了,我便以为我胜了半场。又是一页,“卷我屋上三重茅。”遥想公元770,那天是滔天的巨浪裹狭暴雨而来,一片茫茫。杜甫忧愁地看着远方,北征尚且有桃李充饥,如今断粮三天,该如何是好?想得这场面,我也惆怅起来,对爸爸讲:“这是绝境了,有智慧也没办法,但温暖的确未出现过。”
爸爸终于开口:“为什么没有温暖?绝境是不错,饥饿也是现实。但陶潜有颜延之亲,杜甫有县令之情,这不是温暖?”上述二人我是后来查的资料。那天陶潜一脸愁苦,却忽听得敲门声,颜延之亲骑着驴车,上面是美酒与二万钱。那天船无处停泊,天水茫茫,有一船渐行渐近。一人探出头:“前方可是杜拾遗?”聂县令手提牛肉,喜开颜笑。我恍然大悟,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不仅仅是智慧,那些温暖温润了他们的心,才得以走下去。在铭记他们的同时,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出现过或即将到来的人。
与父亲的争辩早已冥冥中结束,但是回忆不曾离去、我的感悟不曾离去。看着那诗词本上的四个字,我想,不管世间变幻几何,这份记忆我始终珍藏,它还要继续见证我的成长。
【篇二:观望历史】
没有伟大的去尝试选择便会一无所获。观看历史,许多伟人做出了自己伟大的选择。
诗圣--杜甫。在躲避了战乱后却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靖节先生--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厌恶官场生活,喜欢田园生活,不辞辛劳。
词中之龙--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河东先生--柳宗元。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的伟人,他们为祖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篇三:以善待人人善待己】
秦西巴因为善良放走了小鹿,本该因冒犯君主的罪名关进大牢,却成为了太子的老师。因为秦西巴能够用善良的心看待他人,所以他人也回报他以善意。俗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将善良赠送给别人时,别人也会将善意留在你身上。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善有善报”。每个人都想被别人尊敬,又有几人想被“横眉冷对千夫指”呢?若不以善心待人,人又怎么会尊敬你呢?在中国古代,县令是没有权利入史的。可唐代的正史中有一例外,县令何易于。他平生总以善意待人,无论百姓和官吏。朝廷要各地征税,他多次上书为民请求宽限;中央要各地捉拿盗贼,他直言无贼可抓;权势要他找壮丁修船,他亲自挽袖为不扰百民耕桑。他为官一生和善,他死时全县百姓为其流泪。当时的上将说他“生不得其志,死必能传名”。何易于作为一名小县令,因为他对百姓的善良。感染了所有人。人们因此以善良回报他,即使得罪了权势却将名声流传于世。若他像别的县令一样,欺压百姓,依附权贵,则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遗臭后世。
以善待人不是简单的怜悯,而是充满善意的看他人。比尔盖茨、波菲特都是捐款上亿的大善人,可我们看他们只有尊敬,而对那些自己生活并不充裕的人们看着他们将辛苦卖废品,扫街道的积蓄几乎大部分捐给他人,我们更多的是感动。善意不仅仅是同情,二战电影《小男孩》中,美国村民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后对村里的日本村民进行孤立。而片中的小男孩却能放下仇恨与其交朋友,正是这份无关种族的善意感动了那位日本村民,在后来他挽救了小男孩的生命。善待人是小男孩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善待人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以善待人,有著名的“六尺巷”,有负荆请罪的廉颇,有“死当结草”的典故,皆告诉我们以善待人,人善待己。
如今社会科技进步速度飞快,处于新世纪的我们更应保持我们的善心,不应被物欲蒙蔽了眼睛,最后落得象刘汉,令计划之流的下场。我们应该以善待人,如此,人才能以善待人。
以善待人,人善待己。我将牢记于心,力践于行!
【篇四:桃花源记读后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
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篇五:此心安处是书香】
你犹如一阵清风,拂去了我心头的狂躁。
——题记
夏日里,窗户外,树梢上蝉正卖力地献唱。聒噪的蝉音就像千万人跳动的心,让人紧张、烦闷。我不由得咒骂一声,可望着眼前的那道题依然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时间老人出现在我眼前,款款向我展开了历史长流的画卷。
一簑烟雨任平生
朗朗月下,两岸高山耸立,只见湖心中一点,竹林随风舞,舟上几人歌。苏轼对天高唱“大江东去”,转而仰天大笑。
回望来路,在御史台已待了几年光阴。45岁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然深受打击,但是他没有沉沦。黄州的日子清苦、单调。没有俸禄只能亲自开荒耕种,而亲自劳动让苏东坡对百姓有了更深的体察,也让他习惯了这种平静淡泊,心胸反而变得豁达。
外出遇雨时他吟诵着“一簑烟雨任平生”,对于政治上的升迁贬谪道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于人生万物更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改变的是他对于官场名利的态度,不变的是他对于百姓的关心,成就了的是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
可上九天揽明月
曾经,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临华山。他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无礼,骑驴招摇过县衙?你以为你是谁啊!”
李白微笑不语,在供词上写道“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令又惊又愧,赶紧跪下道歉。李白大笑而去。谁料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结果酒醉捉月入水而亡。这种结局,是对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高傲的气质最好的诠释,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此刻,蝉声似乎也已不再聒噪,反而显得有些亲切。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种特有的书香。我的眉头不再紧锁,那道难题也不再碍眼,随之迎刃而解。
感谢淡泊的苏东坡和洒脱的李白,让我的心不再烦躁。
此心安处是书香。(公众号:涵城语文)
【篇六:激发出的斗志何以震撼人生】
激发出的斗志何以令人震撼。也许是那一声嘲讽直击人心;也许是那一句你能行的力挽狂澜;也许是心灵与时代的碰撞,志在四方的情怀;或许是对成功的渴望,是对荣誉的唯一动力,是社会核心的不竭能量。
韩信由于胯下之辱而奋发图强,才造就了后世流芳千古的佳话。
还未出世的韩信家贫如洗,难以糊口,虽然心中怀揣着伟大的志向和抱负。但却常常寄人篱下,所有的人的冷眼之中很是瞧不起。可谁知道后天的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在耻辱的背景之下,当韩信爬跪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的那一瞬间仿佛凝固。围观的人一阵哄笑,脸部有些狰狞又有些可怕,树木停止了飒飒作响。钻出之时嘲笑声仍是此起彼伏,虽外表神情自若的离开内心必定是怒火冲天,他把耻辱和怒火转化成能量。知耻而后勇,激发出了心渊的斗志,几经波折,又是春雨、夏日、秋风、冬雪的洗礼,经过一番“磨砺出”“苦寒来”,先是投奔刘邦,后拜为大将军,又击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屡建奇功,后为刘邦统一全国被封楚王。总总的斗志都源于那个屠户,若没有胯下受辱,韩信又何来成就自我,震撼人生!
东晋诗人陶渊明由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才造就了“五柳先生”。
陶渊明一生起起伏伏,他在彭泽做县令时,郡里的督邮到陶渊明所在的县令检查公务,要求他准备迎接,无非是低三下四的准备好礼品美食,恭恭敬敬的迎送。一身节气的陶渊明心中一团火焰直叫他拍案而起,并将信撕得粉碎,他的斗志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大声喊道:“我绝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罢,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写书辞职,走向“良将不怯死苟多,烈士不毁节以求生”去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以他所被激发的斗志辞官回乡。书写《陶渊诗集》,为后人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唐朝李太白的名号喊出来是如雷贯耳,虽天下之大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也不何尝如此,一根铁杵变成就了“李杜诗篇万口传”。
少年李白非常贪玩,不思进取,有一天,李白逃离学堂到河边游走,忽逢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手拿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来回打磨,好奇心驱使着李白向前询问,少年李白如一堆干柴可是无法燃烧,而老妇人那一根铁杵,几分慈祥,一句语言,如同火焰般,一击点醒了梦中人李白。“日日磨,日积月累,变成绣花针”,这针直刺李白,少年李白如梦初醒,激发出了斗志,激发出了一个“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太白。
若没有激发出的斗志何来马克思40年的《资本论》?何来司马迁15年的《史记》?何来达尔文20年的《物种起源》?何来一个震撼的人生!
【篇七:重读这本书】
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世间有千万本书,但一本好书,看千万遍也不算过。”《陶渊明传》这本书我曾零零碎碎的翻阅过,但是在学过《桃花源记》之后,我决定重读这本书,真正走进你的世界中。
陶潜,你出身名门望族,贵胄之家,祖父为名臣陶侃,你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文章卓伟,才华横溢,王公贵族,争相羡慕。你初次翻开人生——这本看似理至易明实则晦涩难懂的书,自然也想在这片锦绣山河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大学》中“修齐治平”的抱负与理想。毕竟每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都曾幻想过自己位及人臣,官拜宰相,青史留名。
奈何时代捉弄了你,自永嘉南渡之后,皇帝昏庸,纵情声色,半壁江山已沦陷在匈奴的铁骑之下,你想要一展宏图,有所作为,但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时代,家道中落的你在官场混迹多年也仅得一个彭泽县令的官职,而就连县令这个小官,你也只当了短短八十余天,不堪屈辱,愤然辞官,但也正是这次离开成就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留下了《归去来兮辞》这样的佳作,衮衮诸公已被历史的红尘所埋没,但你的事迹至今却被人津津乐道。
终于,在对官场心灰意冷后,你决定让一切重新开始,重读人生这本书,你从其中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人生不只有功名利禄,还有脱离于世俗之外的质朴与自然。于是你选择归隐庐山。在归隐之地,你写诗,酿酒,交谈,取乐,你孜孜不倦,忘我创作……
千百年后的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轻轻抚摸着这本《陶渊明传》,重读此书,我好像也对人生这本大书多了一些顿悟:忙碌追求名利的心是否也该歇息一些?生于滚滚红尘之中,每个人都难免沾染上世俗的东西,但我们应该撕开浮华与喧嚣的外衣,挣脱世俗的束缚,不被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世界所迷,坚守自己的初心。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和本真的心坚守一方栖息地,去诗意的与自然相处,沉默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