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想从没走远】
梦想一场注定孤独的远行,但无论我走到哪里,他都从走远。
——题记
梦想每个人都有,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历史上很多的人都始终不渝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勤奋的门捷列夫,是俄国杰出的化学家,他一生从事化学事业。他由于生活的清苦和过于用功,导致在大学的时候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但他在医院也不休息,他偷偷的把纸和笔带进医院,从没停止学习。他依靠这种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有很多的成就,他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至今都沿用。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创作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一书,被誉为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了,但他却一直坚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了学术界和众人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密不可分。他在1970年,不得不借助轮椅,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他是种坚持物理学,他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借助机器进行工作。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命运交响曲》是他一部优秀的作品,她从小就遭受艰难,承受着在小小年纪不该有的责任,在这个环境下他学会了坚强和执着。他对音乐的那份执着,他充满高尚的品质,对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都说他的命运不好,不光是只他的童年,也是指他在28岁时的失聋,他作为一个音乐家却听不见任何东西,这是多大的伤害。但是他却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对音乐的追求。他们这是些人物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对梦想的那种追求,那种坚持不懈,对梦想的执着是高尚的。
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但是我们不应该在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人生中会经受崎岖不平的路,推开一扇扇神秘莫测的门,在经历过这些之后,我们才会对自己的梦想迈出更大的一步。
在自己的旅途中,要坚持对梦想的那份执着,不应该忘记初心。
【篇二:多实在,少浮华】
有这么一种花,它为了花开硕大的艳美浮华,牺牲了结果的能力。为了浮华而丢了最实在的东西,实在不值,也不该啊!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界有个“办公大楼法则”。就是说一个部门、公司乃至政府搬进富丽堂皇的新办公大楼时,便开始走下坡路,失去原有的力量。比如联合国,比如东印度公司,还有法国的波旁王室和佛罗伦萨美迪奇家族,贾府也如此。当人们开始过于把精力集中于浮华,把凡尔赛宫装点得富丽堂皇,碧提宫塞满奇珍异宝,或在大观园堆金砌银的时候,便忽略了实在的工作,衰亡就不请自来了!我国古代有两位皇帝,李煜和宋徽宗。两个人都是能诗会唱,挥毫泼墨起来举世无双的人,结果都亡了国,都被生擒了去做俘虏。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身居帝位却不理政事,忘了为国家、百姓做些实在事。艺术上的名声是有了,可历史上的骂名抹不掉,毕竟二人是皇帝,不是骚人!
而那些真正为人所称颂,干出过实在事的伟人,往往就不重浮华。爱因斯坦不必说,乱糟糟的,顶着个毯子踢啦着拖鞋在街上走,门捷列夫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有阿基米德衣服也不穿,从浴池里蹦出来喊着“Ερηκα”就往王宫跑;王安石也常常是“臭烘烘”的。然而被他们的成就所折服的人们谁还会在意他们的邋遢?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最为人所景仰。
因此,我们无论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不应当被浮华所困扰,要多做些实在事儿。比如在形式上盲目追星,只看到他们的“腿长”和酷相,没有看到他们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衣服丑了,没事儿,干净就行,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怎么奚落也是别人的事,只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白金汉公爵的一万件华服也换不来!
为浮华所困非豪杰,实实在在真英雄!多实在,少浮华!
【篇三:合理利用你的暗时间】
我们的电脑运行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处理着各种纷杂的任务。越是装载着优质CPU的电脑运行速度越快,处理能力也越强。人脑如电脑,也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也在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人脑之间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他们的CPU是满载的。还有些人每天忙得云里雾里,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大脑却处于放空状态。这就是在时间利用上出了问题。
每人每天都可以度过24个小时,在这事上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人与人之间对时间的分配差距还是很大。你是不是善于将“一分钟掰成八瓣用”?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使用暗时间的方法。如果不是,那么欢迎你走入暗时间的世界。
所谓暗时间,即是一个人在同一份时间内,在显性动作的同时对一件事物进行主观能动的深入思考。很好理解,不是么?我曾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每周一三五七都要去健身房跑步一小时,那段时间要准备参加一个市级评选,在跑步的时候我的大脑并没有闲置,而是在继续思考我这节课的设计,后来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里面很多设计环节都是我在跑步时利用这段“暗时间”思考出来的。
我们通常还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苦苦寻求问题的解,却在思考之外的时间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些意外之喜实际上并不意外,这是人脑经过对问题长时间的专注思考后,大脑的CPU依然在后台通过暗时间运行,在某一时间,某种场合,大脑完成了问题的算法,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最著名的例子或许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十余载,最终在睡梦里发现了这个伟大的规律,“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这就是大脑利用暗时间在后台运行的结果。
暗时间需要好好拿来使用,但是也很容易被浪费。明白暗时间的积攒原理会让你的CPU处于高度运转状态。
第一、整合你的暗时间
暗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吃饭,走路,逛超市,健身,睡梦等,都可以是暗时间的宿主。有时我们可以获取的暗时间很短暂,无法进行对事物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将这些宿主进行有计划的整合,让我们获得相对较长的暗时间进行思考。
第二、专注你所做的事
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会被一些其他的事物吸引(比如刷了一小时朋友圈),这样我们这件事就被这件事拆分成AB两段。这时,由于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再进入之前的专注状态需要花费额外时间。如果这个时间是一刻钟,那么你在这件事上花费的时间为A段用的时间+一小时朋友圈时间+一刻钟恢复的时间+B段用的时间,这样,我们多花费了一小时零十五分钟小时来完成这件事。
第三、不进行任务切换
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对大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就像电脑,程序多开很容易造成死机崩溃。我的工作经常会遇到多个任务同时下达且deadline近似的状况,起初我的对策是:立即同时执行。这样我的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切换,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处理过六件事。没有经过思考的执行往往是低效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deadline来临之际才想起这件事才做了一半。后来改变策略,先将任务捋一遍,把任务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和“不重要也不紧急”四种,并标记在记事本上,这样让大脑的CPU在一段时间只处理一件事,专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希望我们都能与“时”俱进,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和暗时间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