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思念家乡的作文】
转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许久的相思也如影随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夜总是很轻易地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出门在外的儿女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远在家乡的亲人想念着身在他乡的子女;妻子思念着丈夫,恋人想念着心爱的他或她。不管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浓浓的相思,不管是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还是想念不在身边的爱人,心底的思念都是一样的浓,一样的.深切。想念的滋味,有苦、有甜、有酸、有涩……中秋节,躲不开的注定是这浓得化不了解不掉的相思。
在这个中秋,你最想念的人是谁?你最想对他说的话是什么?你又打算如何慰藉心底的相思呢?在这样的一个日子,就让你的相思绽放成一朵美丽的花吧。
每年的中秋,我的思念都在一个方向
【篇二:乡思】
梦里,我看见那片绿油油的田地,晚风习习,麦浪彼此起伏,折射出夕阳温柔的余晖。
而今,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欣喜,忧愁,苦涩,甘甜,复杂的情丝犹如宣纸上的泼墨漫延开来,溢满我的全身。
走在田埂上,踩着松软的泥土,徐徐前进。耳边沙沙的声音,是风儿从麦穗间穿过,是多年不见的麦穗诉说着对我的思念。看着它们向我微笑着招手,晃着小小的脑袋,仿佛迫切要拥抱我似的,我张开手臂,掀起嘴角久别的弧线,尽情地飞翔。
又是那抹夕阳,晕红而温馨,犹如赤子之心。恍然间,我看到它在流泪,思念的泪水化作天边的彩霞,映红我的脸。不由地,心弦被拨动了,微微一颤,甜甜的泪水滑过嘴角,我又扬起那久违的弧线。麦穗已不再青绿,泛着朴实的金黄,随着轻风拂面而过,摇动着那沉甸甸的身体,满载着的不只是果实,也是沉沉的思念啊!
我蹲了下来,捧起一小掊泥土,凑上前,那又是怎样一股芳香啊!夹杂着浓浓的草香、花香,还有那特有的泥土的芳香。一刹那间,我忘了我是谁,忽又记得我属于这片土地,我是这片土地的女儿!一种莫名的感激之情像瀑布一样,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土地上。
踱到麦田的深处,回望四周:树木葱葱郁郁,绿得像刷过漆一样轻轻摆动着枝丫,向我招手,盈润的绿光隐隐浮动着,像映衬着绿光的湖面。
再走几步,渐行渐远,一片小孩的嬉戏声不绝于耳。
于是,我寻找着,追溯着,仿佛在追寻儿时的我。穿梭在这片树林中,我四处张望,头顶是密密匝匝的枝叶,蓝天嵌在其中,像是一张拼图,随着我的转动,似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旋涡。
“快来快来,来抓我呀……”孩子们银铃般的嗓音萦绕在耳边,每每回眸,却只见渐远渐窄的树林……
是啊,我已不再是那个纯稚的乡间小丫头了。多少次梦中,遇见那个翘着羊角辫的女孩;多少次醒来,眼角湿成一片。可不管我身处何地,我始终属于这片土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梦里,我变成了一颗小草,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扎下自己的根。
【篇三:话说筷子】
一头方,一头圆,天圆地方大学问。
——题记
从最初的“箸”到“挟”,再从“筋”到“筷子”,虽然名称一变再变,但它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情结,却历数千年而恒久如一。
筷子属于中华民族。公益广告《筷子》里面的妈妈教孩子用筷子吃饭,最使我感触的,是那句“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用筷子的。”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把筷子的“民族性”显露无遗。筷子是中国的,是炎黄子孙的。从它诞生之日起,便被披上了民族的“胎衣”。其它民族,拿起筷子,怕是连饭都扒拉不到嘴里的。
筷子浸透了乡思。远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华人,在吃年夜饭时,特为亡故的父母摆上碗筷。“血浓于水,根寄于筷”,彼时彼地,这绝非一双普通的筷子,它是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是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是绿叶对根的情思的绝好表白。无论漂泊得再远,只要怀揣一副筷子,梦里便总能找到归乡的路,忆起故乡那柳,那桥,那人。正如,“你怀揣着筷子上路,筷子装点了你的梦”。
筷子昭示着“中国梦”。“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放在祖国大海里,一个人就是一根筷子,力量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亿万个挽起手来,那力量就可撼岳移山,家庭昌盛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大计,一定能实现。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姜子牙垂钓,到社会转型化的今天的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奋斗,都与筷子有关,都与筷子相连。筷子犹如一根彩线,把我们的生活连接得丰富多彩,把我们的生活编织得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牵向辉煌灿烂。
小小的一双筷子啊,能让每一个华夏儿女记住自己的历史、根脉,还有那永不褪色的“民族魂”。(公众号:冯老师为你读书)
【篇四:乡思】
暑假到了,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我想,在遥远的故乡的爷爷和姥姥肯定也很高兴。
我记得,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我还记得当时,我和家人提着行李来到两位老人的家,我看到爷爷笑眯眯地。
可是,在故乡里住了两个星期,就要回家了,我在车窗看爷爷和姥姥都在招手,短短两个星期,我们玩得很高兴。
爷爷得知我们一家人暑假八月份左右要回老家,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我母亲,问什么时候回去。爷爷和姥姥每天盼望着我们回到老家,我们一家也盼望着。
每次我回老家,我都会收到爷爷的小礼物,比如从海滩上捡的一些贝壳,一些烟花,还有他自己亲手编的手链……
那条手链啊,虽然每一颗珠子都很奇怪,旧的,但也是爷爷的心意啊。
爷爷和姥姥两人孤独地呆在老家,每天都很清闲,下午四点就早早地吃完晚餐了,不到七点就睡觉了。他们白天要么打打麻将,或者到村里走走,到海边散散步,待在家里看电视。
在老家的爷爷每天都盼着我们一家人给他打个电话,聊聊天。我知道他们想念我们,但总有分离的时候……
今年暑假过了,爷爷和姥姥又盼着明年的寒假,又盼着清明节……
【篇五:饭桌上的对话】
春节刚至,街上早已是张灯结彩,像大草莓般的落日,将自己的余晖传递给了大红灯笼,虽城中无烟火,但我们乡里的阵阵绚烂的烟花,仍旧在天空中开放,像是寒冷冬日中的一份温暖。锣鼓声声,正月初一,阵阵爆竹节中落尽了满地的红妆,家人团聚,相约一处,大摆筵席。
“爸爸,”小弟弟先问道:“为什么春节时大家要聚在一起吃饭呀?”
“就像“汪汪队”一样,大家不论何时都要团结在一起呀!”我抢着回答。
“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小时候最爱过年,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和零食,大多只能在春节时才能吃到。想那一年过年,我们兄弟几个抢吃水果罐头,最后我只喝到糖水,也开心得不得了。”爸爸边大口吃肉,边神采奕奕地说着。
“是呀,我就盼望着过年,大吃特吃,你外婆做的腊肉,那个香啊!还有外婆包的饺子真是好吃到妙不可言。”妈妈带着一脸的满足。
“过年有压岁钱,可多了呢!”我说。
“哈哈,想得没呀,在我的记忆里亲人给我呢,转身外婆就收走了,给亲人的孩子。就算只剩50块钱的压岁钱,在枕头下放一宿,在兜里放一天,就再也没见到啦”
这时,沉默不语的爷爷说话了“我小时候的压岁钱就几张毛票,来来来,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干杯。”
“新春快乐!”所有人都举起杯子,表情都像孩子一样纯真。
这回忆里的声音,好像昨夜的乡思。我常常想起我的小时候,岂不知道这些看似坚强的大人们,比我们还勤快地缅怀着小时候呢!只不过,长大了,需要藏着……
【篇六:乡思】
每当夜深人静时,同学们都陆续地睡了,而我却还睁着眼睛呆呆望着天上那皎洁的明月。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此刻,我又思念起了故乡。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故乡的小巷曾是我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令我深深思念,因为这里曾给了我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在小巷的尽头有一条小河,那里曾是我的乐园。我和屋前屋后的小伙伴时常在小河边游戏,我们似鱼儿得水般在河水里尽情地打水仗、比游泳、比浮水,我们的打闹声响彻上空,湛蓝的天空下一条蜿蜒的河流成了我们最大的乐园。玩累了的我们又冲进小巷,一边唱着童谣一边跳。
一想到小巷,就想起了我的老家。老家很简朴,三间房,一座小院。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虽简单却也快乐。清晨有鸟儿唤醒,午后有鸣蝉陪伴,夜晚有萤火虫绕飞。在老家虽少有人来,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孤独。通常夏日晚饭后,我会背一张凉椅,坐在院子里陪爷爷喝喝茶、聊聊天,月下爷爷教我背古诗、哼歌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故乡是一幅素雅的山水画,山水相依,人儿遥望。
【篇七:诗我的最爱】
每一首诗,那便是一曲动听的旋律,诗中的每一个字,那便是一个个活泼的音符,连接成这美妙的音乐。
我爱诗,爱他的音律,她的节奏,爱她的内涵,她的意义。含蓄生动或爽朗豪迈的语言,闲适愉悦或慷慨悲壮的情感,都足以令我们沉浸在诗的梦幻境界,仿佛与诗人同在。
漫步于校园之内,无意中间那花木丛中那地面上,洒满了深红的,紫红的三叶梅花瓣,她们静谧地躺在地上,安睡着,与泥土相拥,向人们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清真与高洁。这诗、这情、带给人以怎样的绵长的思绪啊。
好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如此清晰、明朗的意境,叫人怎能不如痴如醉,宛若身临其境呢?虽然身在这喧嚣的城市,但我们却能和诗人高鼎同享那二月漫步乡村的愉悦心情,那该是怎样的自得啊?
当我们克服无数困难,几经周折],终于攀上了自己理想的高峰时,也许,只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贴切的表达我们此时的复杂心情吧。得意背后的辛酸,坚持过后的感慨,在这诗中都淋漓地展现了出来。这最好的,最懂我们的朋友,也莫过于诗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似家人亲切的安慰,如朋友温暖的鼓励,抚慰着我们受挫的心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与其说我们读懂了诗,倒不如说是诗读懂了我们。诗,知我喜乐,懂我哀怒,乃是我们的最好的知音啊!叫人怎能不爱?
诗,是一件艺术品,是诗人的情感和灵魂的寄托,我们对诗中的美好情感或意境的喜爱,对诗人的喜爱,也正体现于对诗的热爱,如同对心仪的艺术品的热爱一般。
无论我们的心情欢欣或愁闷,吟一首诗,高兴的或是难过的都能得到最好的倾吐。
一个美好的情景,一份激动的心情,一缕深深的乡思,一个远大的抱负……与其用长篇大论记录下来,倒不如用一首小诗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明白易懂,简单而富有美感,故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是读诗还是作诗,都能够从诗中感受到她的最大的魅力。
诗,我的最爱。
【篇八:乡思】
回忆像一条锁链,把我与故乡联系起来。
刚刚搬家的时候,出于对新环境的好奇心,周遭一切对我而言都充满了新鲜感,小区周围的街道、公园、商厦、图书馆都充满了诱惑力。可是渐渐地,我也感觉到了新环境的排斥性,夜里还会有汽车的鸣笛声,不管绿化面积多大,空气中还是充斥着汽油味和尘土,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割隔离了我们的视线,进入眼帘的除了大楼还是大楼。同一栋楼的人都互不认识,甚至连一个能够玩耍的小伙伴都找不到,我解闷的方式除了电视似乎就没有什么其他了。
我在每个无聊的周末发呆,就开始想起那个告别的老家,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小时候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名叫百竹园的山坳里,因为地处偏远,所以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只是在赶集的时候出山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也是基于现实,百竹园的村民都特别淳朴善良,带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与世隔绝的味道。
百竹园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了山里的村民。它用甘甜可口的山泉水滋润了山民的心田,它用果树的硕果丰富了贪吃的孩子们的嘴巴,它用土特产改善了村民的一日三餐。从记事开始,百竹园的每棵树、每片土壤、每个池塘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百竹园不仅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是我儿时的乐园。小时候,家家户户的毛孩子们都会一起打打闹闹,成群结队地在林子里探险。我还记得有一次何几个孩子一起去一个陌生的林子采蘑菇和掰竹笋,结果因为我们贪玩忘了时间,等回到家早已天黑了,就是这次晚归的经历把家里的大人吓着了,我们就不再被允许单独去山林了。
童年的趣事很多很多,我就像天边的风筝,线的那头永远牵着一个叫做百竹园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