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相关作文

【篇一:我正在努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应为这个世界奉献出一份力量,无论伟大抑或渺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职。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名言,大抵意思是:人应该花大多时间在实施上,而不是在规划上。我个人认为这样很正确,对于我而言:倘若自己在努力、坚持一点,恐怕也不会这般宜乎众矣了吧!

在这个世上,有很多人都在努力着,为了自己的梦想抑或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尚不能让自己美梦成真;那对于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人更是想都不要想了。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可当它沉寂与生活、学习之下,就渐渐被人遗忘了。这是多么的可悲,自己竟是如此平庸之人。不在于自己学识的高深,只因我的性格——骨子里总是缺乏一种名叫坚韧的品质。

理想,我正为实现而努力着。纵使我太平庸,但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对它从未改变。我未来将要走文化路子,想要掀起一番复古潮流。古,并非指中国古代愚昧腐朽的封建制度,而是指中国历代以来保存下来的一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美的文化。我们尊称它为——汉文化。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文化,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惊魂。我,一位传统的汉家女子,我对你拥有无与伦比的炽热的爱意。从开始到未来,我要努力学习汉家经典,汉家礼仪;了解汉族服饰,汉家文化,我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任重而道远。

汉文化,我要为您复兴而努力,有朝一日,尔等必能闻名于天下。

【篇二:我们的成长正在西游路上】

四大名著中,最早知晓其故事的是《西游记》,最晚捧读原著的却也是它。印象中,初次翻读是在初中,满篇的佛理让人如坠云里,真不如那时上演的同名电视剧来得畅快,便掩卷作罢。这一等便时至今日,方才竭尽心力把心静下,强迫自己去读那古典章回,佛说道言。

忆起那年,在网上私聊时,常说,我们是佛池里的一尾鱼。如今想来,到底是年轻了些,有些过于自负了。就像如今开卷西游,抛却了那些熟知的西游故事,字里行间圈点的,竟几乎全是点点细碎的人生警醒,参不透、悟不尽的人生哲思。

从中学时代到如今,已碌碌小半年岁,不敢轻言已遭尽红尘,却也是对人对世俗这些个有了一星半点的自我解读。西游繁杂,仙怪丛生,如同我们这一路走来遇到的甲乙丙丁,带着各色各样的面具,让你我这等凡夫俗子使尽浑身解数去应付,只是开游第一回,猴哥带着我们上山学艺,就遇到樵夫听闻这“观棋烂柯”“伐木丁丁”的心隐,这“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的悠然。未来的故事是繁杂的,人生这一世是注定要遭遇各路鬼怪仙道的,只是,开篇紧要处,却要我们怀着一颗超然心去看待未来路上的光怪陆离。

西游路上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那九九八十一难是一场赌注。只是,我们成长的未来路上,又将是怎样的一派光景?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如果把那些细细碎碎的日子整理成书,又何止八十一难呢?不养儿,不知报娘恩。细想来,我们这个碳水化合物的生命如此脆弱,能够在这样坚硬的世俗与现代化社会里顺利长大成人,然后人模人样活那么多岁,真真是奇迹了。

只是,活在这个世间,固然可以怀抱一颗超然心上路,却无法超然于物外。无论你是顽劣如猴头,还是欲望深深似八戒,甚或是老实巴交像沙僧,哪怕是超然博学如唐大官,都不得不去面对西游路上的沟壑纵横。我们的成长就如同一场西游,为追寻那个最真的自己,为探取这人活一世的人生价值。唐僧师徒四人,坚持到底了,得道成仙。我们孜孜以求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亲人,甚至爱人,然后上路,坚持到了最后,我们终也可以坦荡今生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读西游,即便做不到“非仙即道”,至少,但愿这高中的西游之行可以让我们彼此之间明一点心智,多一丝触动。

【篇三:怀念和阿正在一起的日子】

阿正,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与他玩耍。可当我了解到他性格中的软肋,我便开始疏远他,并有意在我们之间部下一道道的障碍。

阿正成绩好,长得又帅,虽然与他有一层友谊,可我总觉得他盛气凌人的,一看到他的嘚瑟劲,我就心烦,总想着收拾收拾他。

刚好阿正性格暴躁,动不动就生气,这给了我可乘之机。在某一天的早上,上完早操,我拉上几个同学开始“围攻”他,不到五分钟,便达到了我的目的,他化作一头“雄狮”,仰天长啸,吓得我们四散奔逃。

渐渐地,我们不逃了,因为我们发现,当受到攻击时,阿正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左冲右撞,没有任何方向感,也没有任何还击的意思。好学生都有一种通病——体质不好。我便大起了胆子,故意凑近他,把一只小仓鼠放到他的脖子上。当看到他一脸怒容,像个小丑一样,左蹦右跳时,我便心花怒放,而他却恼羞成怒。由于体力不佳,也许是这个原因吧,他看着我摇了摇头,最终放弃了下一轮进攻。

此事一出,我和那些同学便更加放肆。这类事情也仍然接连发生,后来竟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天放学后,我又把他按到墙角,但是他的表情十分平静,目光直视着我,令我倍感诧异。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张开嘴。他对我说出了下面的话:“你也许不知道,我原以为我们可以做好朋友的。我每一次交朋友,都很用心来交。我的眼光一直很好,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朋友,可是到你这儿……我对有一个你这样的朋友感到惭愧!”

啊,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瞬间击中了,猛地疼了一下。我羞愧难当,眼泪滂沱,即将溢出眼眶……我们对视了几分钟,最后,我松开了紧抓着他的那只手。我想说什么,又一句话也说不出。为了隐藏我的眼泪,我转过身,迅速离开了。

闪电,本该为夜行的人照明,却无意中伤害了他,而他,可能是那个深爱星空和闪电的人;我,本该温暖阿正,却有意伤害了他,而他是那个倍加珍惜我,有意要成为我的朋友的人。

人生,如果没有珍惜,就没有一切。

那天,我坐在路边,久久不肯回家,夜幕降临了,路灯亮了起来,橘黄色的灯光,把城市涂抹成了一幅水墨画。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思考如何对阿正说对不起……

怎么说呢,尽管阿正已离开我很久,我还是非常怀念和阿正在一起的日子。那日子,是被友情装饰过的,值得珍藏的,宝贵的,闪耀着光辉的,日子。

【篇四:古诗的阅读时代正在降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题记

“你有多久没阅读了,很久了吧。”

这是董卿在她主持的一档全新的节目——《朗读者》中的开篇词,其实阅读不一定是优美的文章小说,也可以是古诗,古诗中蕴含了我国最浓厚的文化,古诗也许被人们渐渐遗忘,但我认为古诗的阅读时代也许正在降临。前不久我看到一期节目,相声界的姜昆和影视界的夏雨一起大力推荐一个叫“为你读诗”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首古诗的运用积累,就连新闻报纸上都会出现一两首古诗,可见古诗正在慢慢填充我们的生活。

属于古诗的阅读时代正在降临。以古诗吟读的方式,将我们的情感以浪漫的,柔软的,古典的方式向我们的朋友,亲人甚至自己来表达。古诗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多。课文中,文章中,作文中。古诗可以很好的描绘出那独具风格的意境。

古诗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浓厚的友情,与对朋友恋恋不舍的留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国愁,家愁,情愁,学业之愁。李清照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当然,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闲适,与李清照的诗显然成为对比,把人的情感描绘的细致入微。

现在的中学生,不把故事阅读放一回事,他们只想着游戏。在地铁上,在睡觉前,读一首诗,无意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可能引发我们精神上强烈的震撼与共鸣。

娱乐虽可适当舒缓焦虑情绪,但那往往只是表面的排解,无法慰藉灵魂,而古诗以美的优雅,给心灵安放的同时,拓展人心容量,提升精神境界。

【篇五:正在消逝的文化】

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沦陷了,现在人们过于追求新科技,而忘记了传统的文化,传统文化是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德,所以一定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手里就失传了,一定要找到能传承这门手艺的人,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是好样的!

小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最喜欢吃的东西,因为站在小吃摊边,闻着香味,吃在嘴里,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过现在有很多小吃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再也尝不到那熟悉的味道了,这种味道已经深深记在心里,经常听朋友说哪些东西在哪里很好吃,可惜再也找不到了,好想再尝一遍,可是成为遗憾!

小时候,有一首童谣我记忆深刻,父母经常在我耳边唱:“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这是一首粤语童谣,很多生活在广州的人都会唱,朗朗上口,经常陪伴我入睡,这是我的摇篮曲,所以炒米饼也成为我最喜欢吃的小吃。

炒米饼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好吃的炒米饼咬下去口感独特,入口甘香松化,还有杏仁的脆口,滋味无穷,让人不会忘记这感觉!如果让我吃的话,我可以吃一大包。每天放学回来吃一两个,就会感觉很满足,一个炒米饼入口,一天的疲倦就消失了。

传统炒米饼的配方是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炒米粉、杏仁、白芝麻、白砂糖等。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才是最正宗、最好吃的炒米饼!我在家里试过做,可是都不是那种味道,所以我很想学,这样我就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吃到正宗的炒米饼。但是一直都找不到师傅,因为现在会做炒米饼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希望在未来我的梦想会实现。我也希望吃了我做的炒米饼,人们也会喜欢上这种传统的小吃。其实以前有一些店铺是专门卖炒米饼,可是因为铺价高,卖炒米饼不赚钱,导致只能关门大吉,这样后代的人就不知道这种小吃曾经存在过,慢慢地人们就会淡忘这种小吃,于是这种小吃也就渐渐消逝了,成为一种记忆中的传说。

为什么这像炒米饼这些传统文化会消逝呢?虽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没有人愿意继承这些技术,而是追求所谓科技的创新,让中国更加现代化,跟上世界的脚步,但是人不能忘本,毕竟这是陪伴我们长大的东西;二、铺价高,迫使经营者只能关门,人们再也吃不到这些好吃的东西了,现在的中国人眼中只有钱,认为有了钱就了不起,就能成为最富裕的国家,就是因为这样错误的思想,导致人们都忘记了最初的东西,忘记了传统文化需要有人去传承。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希望更多的人来保护传统文化,使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发现其中的趣味。我建议人们一定要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创建一个节目,是让继承人来教大家传统的小吃,让每家每户都能体会到小吃的美味;

第二、增加小吃的店铺,而且租金少一点,让更多的人能尝到这些美食;

第三、多发展关于这方面的游戏,让人们乐在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每家每户在家做完后,可以拍照发到网上去,让人们选出做得最漂亮、好吃的小吃,增加人们的兴趣度。

我相信,如果这样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不管是传统建筑物还是传统小吃,都是值得我们保护的,这些都是祖先创造的财富,为的就是能让我们能有地方睡、有东西吃,先人们的用心良苦我们一定要牢记,让我们把这些传统文化保存下去,让它们成为中国的骄傲。

【篇六:正在为生命奋斗的路上】

寒冷的天气,黑暗的夜空,如刀般的狂风,树枝上稀稀落落的枯黄的叶子,轻轻挂在树梢上,仿佛只需微风拂过,便会飘零,不知去向何方。这世界为何还不破晓?

犹记得,那日清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的起点。母亲为我四处拿东西,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还应该捎点厚衣服,天冷了怎么办?对,要捎点,不能冻着!”说完,一阵翻箱倒柜声传来,一袋衣物如变魔术般被母亲笑呵呵的变了出来,母亲轻轻地将它放入行李箱中。又自语道:“这就不冷了。对了,儿子贪嘴,要给他带点零食。”又是一阵喧闹,父亲说:“都是你给惯的,还捎这捎那,去学习,只捎着脑子就行,男孩就得不用管!”

可等父亲说完,母亲就说:“孩子愿意吃豆腐,你别干坐着,快去煎豆腐。”只听父亲轻轻奥了一声,就走进厨房。我心里一惊,父亲从来就说男人做饭没出息,他基本是不拿锅勺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要走了。对这个家,我心里有着眷恋,有着退缩,我不知离开他们如何生活。父亲好似看出了我的惆怅,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将那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我面前。我回过神来,呆呆的看着它,抬头看到父亲脸上的皱纹与依稀的白发,看到他眼中对我的信任,微微一笑,拿过通知书说:“爸,咱走吧,去上学!”那一刻,他的笑容,如孩子一般。

一路到了校门口,车上母亲的嘴从未停过,而出奇的是父亲没有打断母亲那令人神迷的唠叨,要知道父亲最烦母亲这一点了。

提着箱子,马路对面便是学校,而这面却是两个上了年纪的人,我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后者目送我的背影,我告诉他们,不必追,而父亲告诉我的是“好好学!”

那一刻,我依稀听见了三年之约的召唤,那年轻战场的呼喊。我能追上那些已经跑在前方的人吗?回头看到那一直在目送我的身影,感觉内心充满了力量。

清晨,在那无边夜色中有着星辰闪烁,在那无叶枯树中有着不断累积的生机,在那萧瑟的秋风中,有着一群少年在为生命而奋斗而奋斗!

【篇七:我正在长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的成长历程好比一艘小船行驶在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不管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我都在长高、长大。

告别懒惰,学会了勤奋

小时的我,懒惰懈怠,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抛撒。在家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与床亲密接触。现在的我,已经明白过来,分外珍惜时间:每天早上六点钟,我会准时起床,开始第一轮早读;七点再赶往学校,进入第二轮早读……白天争分夺秒,晚上挑灯夜战,为此,活泼调皮的同学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时间”。

告别依赖,学会了独立

小时的我,一会儿不见爸妈都会哭闹不休;现在的我,不会再让爸妈为我叠被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不但如此,而且学会了帮爸爸做事,陪妈妈聊天、解闷,尽己所能为和谐、温暖的家营造温馨氛围。走出家门,当爸妈怀疑自己能不能独立地完成一件事时,我总会自信地说:“Icandoit!”

告别骄傲,学会了谦虚

七年期上学期期中考试,我考得特别好。自满、骄傲一时占据了我的心房,再学习时就没有以前那样勤奋和认真了。结果,接下来的单元考试,我的成绩就糟糕得一塌糊涂。班主任找我分析原因后,谆谆告诫自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定要吸取这一次的沉痛教训啊!”班主任的话如醍醐灌顶,我顿悟:人生是长跑,某一个赛程你暂时跑到了前头,但没有理由就此沾沾自喜。毕竟,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从此,再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重回到以前的那种拼搏状态。

告别幼稚,学会了思考

曾经懵懂无知的我,有一段时间迷恋上了上网。在网上,偶然认识了一位网友,听着对方的甜言蜜语,我将爸爸的手机号告诉了他。可紧接着,爸爸的话费“不翼而飞”,不过正应了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爸爸的话费虽然“蒸发”了,但经过这次事件后,我真正理解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的真正内涵。“君子之交”,靠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那些凭甜言蜜语和你套近乎的人,往往都是靠不住的。

“不经历风雨,总能见彩虹”,成长的道路虽有风风雨雨,我却正伴着风雨慢慢长大。(公众号:冯老师为你读书)

【篇八:碎片化阅读正在令你变得越来越愚蠢】

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下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无论如何,碎片化阅读的环境绝对是弊大于利。

在一次坐轻轨回家的路上,我打开了随包携带却不怎么看的书。突然,我发现自己的大脑像转不动了似的,注意力也涣散得可怕。我相信不止是我,很多人也会有相同的经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的答案是:手机和互联网,更确切点来说是多元媒体们所提供的“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弊端。

第一,碎片化阅读会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再在读书时主动学习和理解。以我自己为例,以前的我都能认真品味每一本书,而现在看任何文章都是迅速下滑,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以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都懒得点。这表明了碎片化阅读会刺激阈值的提升,自以为理解就草草了事地翻过了。

第二,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最近“……能彻底治疗癌症”“想要成功,先……”等鸡汤或公众号在手机上不绝于眼,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会如获珍宝似的一条条转发给亲人子女看,告诫他们小心这个,不要那个。

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又或是陷入偏激,变得愚蠢!

第三,我们会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因而对自己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和自我麻痹。我们由于手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特别容易涣散,已经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

用心里咨询师风墟的一句话做结尾“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的傻瓜”,意思是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意识之中逐渐被环境所改变。

碎片化阅读正在令你变得越来越愚蠢,所以我们要理智地看待碎片化所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言论忽悠,不要为了偷懒而自欺欺人。

做好自己,正确利用碎片化所带来的优势,去阅读。

【篇九:正在消逝的美好记忆】

在我看来,生活与文化即为一体,两者早已紧密结合,难以分离。每一天,我们嘴上说的、笔下写的全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民族出现的那一刻,便深深地熔铸在我们的灵魂中,若硬要将它剥离开来,中华民族就成了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再也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不幸的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在我们未曾意识到时,它就已经悄悄地消逝,成为少数人正在遗憾的美好记忆。

我这样说,并不是毫无根据。还记得某一天下午,父亲开车接刚上完补习班的我回家,车上电台正播着《评书》。听着说书人用粤语抑扬顿挫地讲着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说书人身穿黑色长袍,两手袖子稍稍挽起,露出白色,手中扇子挥舞着,一脸的神采飞扬、眉飞色舞,仿佛投入了他所有的热忱。虽然我从小就已经把《西游记》翻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当我听见那说书人饱含激情的说道:“啊,谁知那孙猴子,竟有通天的本事,挥舞着手中的金箍棒,扫走了成群的虾兵蟹将……”,我仍旧沉浸在他的声音里,想象着孙悟空能力出众,无所不能。

正当我听得入迷时,父亲开口说:“这怕是林兆明吧,以前他和张悦楷可是广州说书的顶梁柱,可惜后来张悦楷死了,现在就剩他一个了”,顿了一顿,父亲继续说道,“广州人是很喜欢听说书的,我小时候,每当他们说书节目开始,往往呈现出万人空巷的场景,所有人都挤去有收音机的人家那听说书去了”。

万人空巷,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场面!试想一下,当今时代,有哪种活动或娱乐节目能造成这样轰动的影响?怕是没有了吧。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过的得越来越滋润,同时互联网上海量信息也让人们眼花缭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有谁能够坚守心中那份简单的快乐,又有谁能意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有谁能够拯救这些正在消逝的传统?

我思考着这个问题,动笔写下这篇文章,源于内心的悲哀:面对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待之?悲的是像张悦楷这类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正一个个仙逝;哀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后继无人,而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难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要这样一步步走向终结?是时候让我们肩负起责任,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建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了!

面对传统文化美好记忆的消逝,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冷漠待之,千万不要让传统文化尘封于正在消逝的记忆里。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