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相关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时间】

枝头花团锦簇固然让人心动,但散落的花瓣在风中的最后一段舞,舞得倾国倾城,落英缤纷绚烂摄魂夺魄,亦令人为之动容。

话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时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飞了起来,路上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职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连我们学生也不例外,不是在去上学路上,就是在去补课路上;不是在做学校作业就是在做家庭作业。从早到晚,时间总是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留下给我们的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苟延残喘。而我仿佛已经麻木,顺从的让这时间的碎片散落一片,在我盲目地顺应着生活的奔波时,累崩我警觉到自己的生活也已被撕成碎片。于是我开始思考,问题就来了同样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就只能完成校内作业,而有的人却可以在作业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去做自己的感兴趣事情呢?比如说在我们班上排除智商和补课班等多种外因,有的人在暑假里不仅完成了作业,暑假生活充实而又精彩:参与志愿者活动,去外国做交流生,看看电影,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有的人暑假忙于应付作业,在家埋头苦干,两个月过的紧张而乏味。

我自制了一份有关做作业时的时间,地点和习惯的问卷,并给我认识的同学都做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些“学霸”们和普通的同学的差异甚大1: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是普通同学的2/3、2:他们做作业的地点很独特,比如飞机上;地铁上;公交车上等。3:他们做作业的习惯也不一样他们往往是先把所有的做这样作业所需要的东西那好,再开始做,合理应用碎片时间对于那种“学霸”们来说是一种技术,可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它们是被忽视的。虽然“学习一会要放松一下”这句话是不错可你算一算:每天你至少会有一个小时的碎片时间,你要是把这些时间累积起来,每个礼拜就是七个小时,每个月就是30个小时,每年365小时,除去睡觉时间,以12小时为一天的话,那是整整一个月呀!

实际上碎片化的时间积攒古来有之。欧阳修所著《归田录》中就有记载“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欧阳修本人也总结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郑板桥善读,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时间坚持朗读。可见古代先贤也是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并根据时间的长短合理利用,才有了令后世瞩目的成就。

从此我的生活有了改变,我开始善用碎片时间。上学班车上我开始听新闻早播,尽管只是一条条简报,但我从碎片式的新闻中获取了更广泛的了解世界,了解政治的资讯;我在晚饭时看百家讲坛的录播,我知道了西域佛教的发展史,浅学先秦诸子百家的渊源和各自观点政见。通过碎片式学习,我不但开拓了知识面,也发现了我的兴趣点——-先秦诸子百家。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网上翻阅各种学派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研究成果,我以《诸子百家的论点之差异之我见》完成了演讲课题,从此我不再是通俗的生活碎片顺应者,而是努力的珠海拾贝,使它点亮我的生活。

当我们生活中的被碎片化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时,我们不应一味地顺从现状或麻木的顺应。而应该重拾碎片,使之成为我们对现有生活的补充和改变。我们应合理使用碎片时间,顺势而为,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小亮点,让它点亮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花之美不仅在枝头,落英缤纷也动人。

【篇二:青春的模样】

“青春”,当你念到这二字,你会想起什么?是考场上义无反顾的奋笔疾书,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当我谈起青春,我认为青春的模样是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

当我们谈起青春,我们会认为青春的模样是富有激情,一往无前的。然而青春中对梦想的坚持,恰恰需要的是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追梦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倘若你空有一腔孤勇,而无明确的规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动力,你的梦想终究只会是一场白日美梦。“80后”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十多年间在寂静的故宫中与蒙尘的文物打交道,他的灵魂早已默默的钟表融为一体,且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顺应潮流而来,最终顺应潮流而去。青春的模样包含对理想的坚持,而在这背后更深的,是耐得住寂寞,不为浮华名利所撼动的沉稳之心。

青春的模样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对家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少年强,则中国强”此话鼓舞了多少励精图治的少年人。百年前,一代青年自发地走向街头,呐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标语迎风飘扬,正如他们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心灵。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决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的背后是为国家做实事的奉献精神。平均年龄为30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筑梦太空;五位中学生于火灾时处理果断,见义勇为,救下一楼的居民。青年并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些伟大的壮举。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在微小之处做出善举,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青年人。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实现,实际行动通过细小之事展现,我认为这也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是一棵小树,在向阳生长时于泥土中扎下深深的根。青春是一棵小草,虽然微小却为环境做出贡献。青春的模样就是在追梦路上甘于寂寞,不忘初心。青春的模样就是以细小之举彰显对家国之责任。

【篇三:装在套子里的人读后感】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书中塑造了一个想把自己装进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人。他每天,哪怕是艳阳天,也带着雨伞、鞋套,把一切能装在套子里的东西都套起来,甚至想把自己也套起来。别里科夫总是担惊受怕,对一切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的事物都十分恐惧,例如:学生们做游戏,以及骑自行车。最后,他在惊恐中一命呜呼了。

读了这篇小说,我不禁感慨:这个人是多么愚蠢啊!的确,他“愚”在墨守成规、不顺应潮流、逃避现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也有许多这样作茧自缚的人吗?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写给这些人的。契科夫希望人们能够在现实中奋斗,敢于变革,顺应时代潮流,呼吁人们从自己的“套子”里走出来。

虽然生活并不能像庄子《逍遥游》里写的那样完全自由、无忧无虑,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完全不可取的,这样“与世隔绝”的死板生活只会让人压抑,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生活中要敢于变通、打破旧格局,才能出现新的机遇,向实现自己的理想迈进。

【篇四:顺应与改变】

人潮拥挤,世事变迁也许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没有事物会一成不变,没有人潮会停滞等待,更没有时间会停下来任你追赶。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古人感叹年华易逝,激励自己和后人珍惜时间,奋发向上。“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先人感叹时间不等人,总是害怕在一眨眼间自己就失去分秒时间。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我们只有激励自己,努力拼搏,才不会惋惜往日的蹉跎岁月。

张爱玲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世事沧桑,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感情。林徽因出身没落的官宦世家,我认为在她被父亲不分是非暴打之前,也许她对他还有一丝敬畏之情,但从那之后,或许就心灰意冷了,直到死都没再回过一次“家”。人们总说血浓于水,如今连这难以割舍的亲情都变得不可靠了,那么,世上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

一代情僧苏曼殊的初恋是一日本女子,后来自尽而亡,她就像一朵樱花,永远地在苏曼殊的的心里盛开着,华丽唯美,永不凋谢。这就是一成不变的感情,但是它纯洁无瑕,令人不忍玷污。后来苏曼殊背井离乡,剃度为僧。本以为他会专心参禅,在这青灯佛前,将自己与这尘世择开,但他不安于此,他喝酒,吃肉,屡屡犯戒,最终却又还俗。他无法改变佛规,无法改变自己。苏曼殊一生有三大嗜好;吃肉,喝酒,吃糖。即使他身患重病需要忌口,也还是忍不住要偷尝几口。后来又不甘于世,重回佛祖膝下,请求教化。大病初愈的他却又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交给了结识的青楼知己,买了许多糖寄过来,最后病一发不可收拾了。这就是苏曼殊,他无法改变自己,却用自己的才情改变了世界。

我喜欢张爱玲的话,“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蚤子”,人生华美,却犹有缺憾,如果喜爱这袭华袍,就不得不忍受这缺憾,如果无法忍受,那就只能自己动手,重织华袍。

也许张爱玲因为无法忍受这缺憾,才重织了一件自己喜爱的旗袍,它不华美,却舒心。

【篇五:我的世界】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心里面一直是有一个特别伟大的梦想,有可能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我特别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可以为自己或者自己爱的人做点什么事情,好似要故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可是等我长大之后才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单纯,那么简单。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年人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家里面的人的一些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重的活我也干不了,经过在这个繁华世界的经历,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世界的真实性,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去顺应生活,去慢慢的体会生活,去体会“我的世界”,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的,有开心,有悲伤,只有所有的滋味都尝试够了,才会知道所有人的不容易。

在我看来,不管我们自己的地位有多高,或者是没地位,都是在努力的生活着,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奔波着,没有一句的怨言,所有,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宽容待人,只有这样,才会在这个大的世界里面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也就是“我的世界”。

【篇六:道德经读后感】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

沏一壶陈年普洱,聆几声悠扬古琴,没有喧嚣,浸淫于自我的世界,没有朋友品茶时的高谈阔论,没有冬日飘雪的豁然洒脱,此时,心平气和,只是最宜独自悟道品味。

道,存在于宇宙,所为宇宙,便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当然,可以这样说,道存在于随时随地,然能发现道的所在则需要一番“修炼”和彻悟,这便是悟道。道存在于自然,那么自然要用最自然的态度来品悟。所谓的自然,便是心无杂念自然而然,所以说,一个人品茶时候心境最佳,贴近自然,配上古琴的悠扬,放开心怀,就能营造一个好环境。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有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一词,最易望文生义,然无为并不是不作为的意思,而是说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去妄自干涉就是不妄为。有人认为无为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但不尽然,看如何对待,认为消极的是只看到不作为,个人的观点是:无为只是顺应自然,由于食物的发展有干预和影响,但并不是乱干涉,顺应的是自然法则和自身发展规律。

最接近于道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道”所体现且应运而生的物质,甲骨文和小篆形象的表现了水的形态,自然流动的躯体不就是水化无形为有形的体现吗,自然的形状,千变万化,自然天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写了有关于水的一段,大意是说,最高的好就像水一样,水处在别人都讨厌的地方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水很接近于道,说实话对于“低”这个字眼大家都不乐意甚至很讨厌,所谓低下,低微都来源于这个低字,但水为什么要选低这个地方呢?很简单,用自然科学解释说就是水受重力的作用自然向下,自甘下流。那么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认为水是在堕落吗,可以坚决的否定,水本身向下流,你又何必强求他向上走,如若强求便是违背自然之法,违背道义。所以说水下流是道的体现,是顺应自然!

水,居善地,心善渊,言可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可谓无处不体现道德所在。然,道藏匿于自然,能用道德态度来处事,对于自身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我想,道无处不在,只是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贴近的内心,但是,用一颗平常心却能感触到道的气息,我明白,用一种自然的态度,随和的心境,无争的状况是最能感受到他的,以自然的心境去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不是一般的成功所能代替的!

修道,修的不仅是品性,修的更是生活,看似简单的却又不太容易,读《道德经》,百味夹杂的人生也像水一样淡然,却带给你最有深蕴的回味!

【篇七:顺应时间,顺应生活】

生活有时是一种沉重,沉重得让人难以下笔;生活有时是一种愉悦,愉悦得让人不能自已;生活有时是一把刻刀,刻下难以消解的皱纹;生活有时是一把量尺,记录孩子生长的力度。生活有时带来生,有时带来死。因果是必然的,所以你无需介怀,用努力在时间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时间是让龙应台目送父亲渐老的背影,时间是余光中越发浓郁的乡愁,时间是让余秋雨追寻的苦旅。人的一生,如果不努力进取,又怎能让时间记忆?

但生活本就是一场艰辛的历练,因此我们只有把努力交给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岁月在呢喃,要去顺应。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坚定。罗曼罗兰说过:“我无需嘉许给我以希望,也无需成功激励我坚持。”一战爆发时,法国人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利用瑞士中立国的环境,写出一篇篇反战的文章。但是,由于他未与同胞同甘共苦,一度让自己的国人和敌人唾弃。罗曼罗兰有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面对全世界的厌弃,他毫不动摇。他只是用笔去书写对战争的愤懑。时间终于给出了对努力的答复,罗曼罗兰成了一种信仰,在一战风暴中屹立不倒。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成熟。余秋雨说,苏轼在黄州突破了这围困。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时间和苏轼开了一个玩笑,要他在这里垮掉。龙应台在《跌倒》中说,“跌倒,可以变成一种行远的力量。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跌倒,有时是一种财富,苏轼的苦难积累到了某一种程度,终于学会了成熟。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苏东坡,学会了顺应时间,苦难再也无法在灵魂上留下创伤,剩下的只有自己默默地付出。时间最终给出了他的答案。苏轼的《赤壁赋》和《赤壁怀古》惊鸿出世。

顺应时间,是因为努力是必然而结果往往需要裁断;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因果之间的某种联系,所以尽己所能,去等待时间来答复;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时间的答复,而去改变自己错误的航向。所以,因果是必然的,要去顺应。

时间有时带着一种不可逆转的气势,催人老去;时间有时带着数不尽的恶意,催人崩塌;但时间有时又是化不掉的甜蜜,常驻足人们的心田。因果是必然的,要学会认清时间的本质。

忘记该忘记的,记忆该记忆的,坚强该坚强的,淡漠该淡漠的。灰色的日子只有经过了努力才会过去,剩下的只用交给时间去裁断。

时间,是最后的法官。

【篇八:友情这件事】

人与人之间相处,本来就是顺应自己心意,跟谁舒服就跟谁在一起。

能成为朋友的人,大多是你比较喜欢的吧?也可能,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可是后来相处久了,发现这个人原来跟你性格这么合拍,渐渐地你发现,你们之间有越来越多的默契和共同点,也就成为了朋友。

所以我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关系很好的,也有些是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但是后来经过相处,也更加理解对方,就慢慢的成为了好朋友。

所以我一直是相信时间的,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也会改变一切。

有一些朋友,即使当下是和谐的,相处甚欢,也许处在离别的分叉口,很少人会避开这道考题,也许你会说,我们不会走散,就算时间过去,我们依然会像当初一样。可是你发现了吗,不是你们变了,也不是你们之间的感情不作数了,是时间过去,距离慢慢拉长,即便心中互相保留着那份最初的美好和那些珍贵的回忆,然而后来的生活,你们没有再参与到彼此的世界里,这样共同话题会越发减少,你不知道对方会遇到些什么样子的人,也不知道你不在身边的日子,她是怎样的生活,所以你开始质问自己,她是否还需要你,如果这时候你投以问候,是不是彼此会有些尴尬,所以你想了想,还是关上了聊天窗口,所以时间久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变的越来越淡。

回忆没变,你们也没变,只是现实生活总是会给人更多的压力和无奈,使你变得更加敏感脆弱,不擅于挽留。

人们都说,冬天怕冷,六月怕散,还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在这即将高考之际,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竭尽全力,最后一个月,你要成为自己的英雄,也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

【篇九:网络流行语】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语言文字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古代文言文、现代白话文这种正式的语言文字形式,在网络时代,丰富多彩的网络词语层出不穷,网络流行语正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网络语言简洁生动、风趣幽默,深受网民喜爱。纵观2014年和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语重心长的有之:“且行且珍惜。”因为得来皆不易;情怀浪漫的有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受束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卖萌撒娇的有之:“吓死宝宝了”、“怪我咯”、“萌萌哒”,无辜可爱的样子惹人欢喜;花式夸赞的有之:“明明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夸起人来或自夸起来不亦乐乎;无奈至极的有之:“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也是醉了”;炫富豪放的有之:“有钱,就是任性”、“买买买”。从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贴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形象生动幽默,多有调侃夸张的成分在其中,往往由一个小事情或随机事件迅速传播扩散并流行开来。这些简单直白的语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展现了网民们丰富的想象力,也给沟通交流带来润滑剂。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有些词语还被收录进正规词典,如“晒”增加新释义“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奴”增加新释义“为了支付贷款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

新鲜事物的出现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很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孩子还未建立稳定的语文基础,“屌丝”、“SB”等一系列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语言被广而告之,鱼龙混杂的词汇让他们学习起来难以分辨好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想要学会好好说话、文明用语实在不易。另一方面,过于通俗化的网络语言表达是简洁、是轻松,但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流行语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深意。中国语言文字是历经千百年锤炼的,是有着规范化的语法和字义、词义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新奇好玩搞笑,而忽视了正统的语言,实在是得不偿失。

网络流行语凝聚了网民们奇思妙想的智慧,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它的流行传播顺应了语言文化发展的潮流,丰富了语言文字。我们应该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去接纳顺应时势而产生大量新的词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网络流行语中的优胜劣汰是一个社会顺其自然选择的过程。同时,我们要对网络流行语加以规范化的引导,让它更加“给力”。

【篇十:由庄子思想说开去】

乾坤浩渺,日月同辉,星辰迭代,万古归尘。大千世界,却在庄子面前无象无形,只留下舞蝶蹁跹。

《北冥有鱼》所缔造出的,是一个瑰丽梦境,而庄子就好似来自云端的筑梦师,鲲鹏变幻,海运大风,皆在一念之间。通过这篇看似虚幻的文章,我们却能从中寻找出庄子思想的“小线头”:一、万物的运动皆有所凭借;二、心存敬畏,尊重万物;三、事物的极限远超过我们现在的认知范围;四、世间没有绝对的自由。拥有了这样的思想认知,都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庄子的思想边界又在哪里呢?恐怕能与宇宙同瀚了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小故事。庄子的机智灵敏,甚至还有点“小调皮”都能从“偷换概念”这个“技能”中体现出来。

不论是从哪篇文章,在学习当中都能体现一种思维:天人合一。若庄子只是天地间孑然一身的个体,他恐怕也无法想象到“扶摇而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也不会感受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不管是想象力还是心胸,庄子都在无限增大自己生命的宽度,与天地同寿。

在我的心中,庄子仍然鲜活。

道家之道,在于规律。庄子与天地合一,山川俱眠,那么庄子就是规律,茫茫芥子间,不变的只有变化。世界在绝对运动,也绝对在按规律运动。庄子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罢了。“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上课时,老师说道家讲求“顺其自然”,而在这个时代此思维好似不太适用,于是逸伦同志说应“批判地接受”,然而对此我还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一词,是生命依傍的条件,也是一种难求的心境。心中自然,自然即入心。心纳自然,万事皆清明。自然就是规律,万物生存的法则,所以我们的“顺其自然”应是“顺应规律地做事、论事”,就再合适不过了。既然顺应了规律,那么荣华富贵下的肮脏,功成名就下的丑恶,生死离别的绝望,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这也是我的可望而不可即,可遇而不可求,有一天,若能参透了、顿悟了,岂不美哉?

人生在世,没有一朵花属于你,因为你只是途经了她们的绽放。愿我能不断修炼自己,不沉、不傲、不贪、不假,心与梦同在,遥会庄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