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甄嬛传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视剧,就其中的成语来论,高考会有相当大的命中率,何况这些成语亦是我们易在理解上出错的。每次观此剧,常默默钦佩写剧本的人语文功底之深厚,言辞技巧之犀利,构思逻辑之严密。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
当然,在剧中我比较欣赏的是果郡王允礼,不考虑历史等其它原因,纯粹就剧情来分析,我为他的始终如一的品性深深感动,只有真正感同身受,理解那份感情的人才可能体会得到,他已是付出了太多。本是闲云野鹤,不问朝政的侠骨柔情之人,不愿受世俗的拘束,放浪于形骸之外,然而当他见到她时,他便早知自己以后的下场,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躲避,反而不顾一切地付出。正如《红颜劫》中所吟唱的“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或许你也观看过此剧,剧中允礼和甄嬛之间的感情并不同于一般清宫剧的做作或青春偶像剧的华丽,其情,可与之共鸣矣。
每次合宫宴时,允礼见到的不是往昔与自己在凌云峰吟诗作曲的嬛嬛了,而是与自己视若不见的皇嫂。可甄嬛又何尝不明白?二人彼此早已心意相通,可是他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牺牲更多人,只有彼此心灵相通,见到彼此平安便足矣。感慨命运弄人,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当允礼为了出关救出甄嬛,他便早知皇兄杀心已起。可他不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甄嬛离去,虽然他知皇兄可能是为了试探他,可他,不能让她的安全有丝毫风险。被罚守塞三年,如今,连面也难相见了,空留长相思与长相守对月自鸣了。虽二人远距千里之外,但情意的传达却不是天地可以阻挡得住的,只希望彼此平安,纵使不复相见。每观此时,往往被其二人的真诚所打动,不禁泪湿沾襟。
我所描述的并不能显示他们情感半分,只是,想对他二人略表我之钦佩赞美之情,仅此而已。
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浮去。君来有声,君去无语……
【篇二:读甄嬛】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夜惊回,满眼春桥。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朱弦断,明镜缺,赵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与君长决!
——题记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除夕之夜刚入宫的甄嬛,与皇帝在倚梅园邂逅,“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而后,她又与皇帝在御花园偶遇,她坐在秋千上,灵秀纯洁的她更让皇帝倾心不已。如此一个倾国倾城,才情过人的佳人,连皇帝都为之倾倒。从此,皇帝对她宠冠六宫,羡煞旁人。
原以为皇帝就是她的良人,原以为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原以为自己一番情意得一眷顾,但,最终不过是别人可有可无的人罢了。梦中深情呢喃“嬛嬛”,代表尊贵的封号“莞”,终究不过是一场谎言,就像那毒药表面的糖,不过是用来掩盖真相的甜蜜……
美梦破碎的一瞬间,她好似什么都没有了。一心痴爱却换来皇帝的绝情,真心相待却得到姐妹的背叛,还有突如其来的家变,一切的一切,让她心灰意冷,被迫离开刚出生的女儿,在清冷苦寒的寺庙内,企图默默地用残留的岁月,安抚自己支离破碎的心。
期盼明月,期盼朝阳,期盼春风浴。可逆风不解,催梅折枝去。
“长相思,摧心肝。”
温润如玉的允礼,在她落难之际,对她怜惜至极。即使抗拒,即使疏远,却仍然忍不住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扑入他的怀中。我犹记得,她与允礼的合婚庚贴上写着:“终身所好,永结为好。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她用一颗不完整的心,去静静享受着他的柔情与呵护,享受着她曾经所期盼的生活——与心上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然而,造化弄人。允礼出巡遇难的噩耗传来,令她生不如死。为了保住他们的孩子,为了给他报仇,她设计重回宫中。可,当允礼再度出现,她只好选择逃避,用剩下的岁月,缅怀他们之间不多的回忆。可到了最后,她还是不得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爱人。虽然他们的儿子终是平安,她也还是尊贵的熹贵妃,可幕落人亡,再大的权势又能换回几分爱恋?
忆君迢迢隔青天,长相思,摧心肝。
“卷帷望月空长叹”
还记得,皇帝临死前与甄嬛的经典对白。皇帝说:“我这江山都是你的。”甄嬛一笑了之,说:“我要这江山做什么?”是啊,最爱的人走了,昔日的好朋友也不在了,如今就只剩下她孤单一人。她明明才27岁,本是大好年华,却只能在这深宫之中“卷帷望月空长叹”,孤苦了却一生。荣华富贵虽好,只是少了最爱她的那个人,也就不算美好圆满了。
纵然于后宫争斗中如何宠冠六宫,于甄嬛而言,都不算什么,她所期待的,也只是“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求之不得,唯有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