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中的孔子】
他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里不断地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很久很久以前,清晨的阳光透过被风吹起的布帘,微弱却闪烁着的光芒照在竹简上、照在书桌上、照在茶器上、照在少年的脸上,照醒了这位沉睡的少年。少年睁开眼,有点朦胧但充满激情的眼睛透出了对未来辅佐皇帝、管理一国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的憧憬,对现在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困难的不屑。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少年用自己的实力演绎了他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用自己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今天,理想学子们将要迈出步伐去追赶孔子的步伐,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
理想学子们的队伍如长龙一般向向三孔胜地走近。我知道我离孔子越来越近了,离儒家思想文化越来越近了,离“君子”越来越近了。跨进了孔府的大门,这带有浓郁学士气息的地方就是孔子的家乡,也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
来到这里,我懂了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从自己的利、害,想到别人的利、害,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午后的阳光在人影的穿梭中来到了我们身边,照亮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也照亮了镜头前的灿烂的笑容。
这次我离你又近了一步,当我再次梦到你时,你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中还在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篇二:自信助人成功】
不知道自信的人是否全部自信,但我确定,成功的人一定自信。——题记
太阳高高悬挂,使秋月失去了他原本的气息。食堂里人来人往,闷热不已。我兴致缺缺,一下一下捣着碗中的饭,口中却干燥不已,手上出了些细汗,心口直跳,那饭于是成了石头,如何也教我提不起味。
我匆匆吞了两口,便离开了食堂。头一次,我第一个到了教室,坐下,擦汗,走出。我不知如何平息,脑中只想着一件事:中午十二点的演讲比赛的串词人。可是,我却是个“三无”人员:无信息,无稿子,无准备。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过了小会儿,教室里稀稀地来了些人,我在走廊里来回踱步,等待语文老师的来临,陪在我身边的,是同样参加演讲的同学钱。我见了她,朝她笑笑,然后略带玩笑的说:“我超级紧张,语文老师呢?”她揽上我的肩,给我打气道:“加油,你是最棒的!”我不置可否,只是依旧在来回踱步。
十二点的太阳悬在正中。我坐在会堂的最前面,一偏头便旬我们班上的五位同学。莫名其妙的他们都对上了我的视线。我一愣,手心的汗已决堤。他们却只是看着我,看着我,一个个目光清明,却令我发慌。因为在他们的脸上,我看见了我没有的东西——自信。是的,自信。他们坐在那,没有忐忑,只是坐在那你儿,令人瞧不见他们心中的慌张。耳畔忽而响起我的那句话:“加油!你是最棒的!”是的,老师选中了我,我被老师选中,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放弃我的自信。我偏头,去看五位战友,目光依旧清明。
语文老师的声音在对面响起:“有请主持人……”我起身,一步一步的,走上讲台,走上全场视线的焦点“又是一年……”
接下来的一切,我都似梦似真,可我记得,对视的那一刹,我得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自信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一定自信。
【篇三:刹那春暖花开】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题记
徘徊于历史长河,不觉又到你身边……
夜幕下的空旷笼罩着远处的牢房,只听见牢中的你发出连续不断的叹息。你踱步于窗前,抬头仰望这满天星辰,陷入无尽的沉默。弹指间的惆怅打破了远方的寂静,唯独这幽暗的烛光拖动你长长的身影,越发显得悲凉…
时间已静默,我亦已落寞。
或许,你现在很懊恼,不应该当时那么冲动,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怒犯龙颜。可是,失意之后的你又欣然一笑,觉得一切都值得。是啊,大义凛然的你又怎会将此置之不理,弃李陵于不顾呢?面对朝堂上汉武帝歇斯底里的咆哮,面对李陵一下子被定性为叛徒时,你的心一瞬间被冲击了。于是,你站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胆地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或许是“历史一定要真实的”原则,使你站了出来,勇敢向武帝倾诉,即便你的冲动是致命的。
司马迁,这样真的值得吗?我们无权判断,只知道其中的后果该由他一人承担。
现留给他的是一份官文。金色的文字,朱红的印章。是那样的触目惊心,令人震惊。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维护世间的正义,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苟延残喘的活着,剥夺了大丈夫的尊严,甘愿接受辱刑。司马迁沉默了,他想到了死,他想舍弃这个污浊的世界。可就在这一瞬间,他犹豫了,他想起了家族的重托,他亦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抒写千年真实历史的使命。
时间再一次静默,落花悄无声息地滑落。司马迁沉默好久后,终于开口道:“我选择腐刑。”只见两横清泪,浸透官文,深深地印于心底。于是,秋风吹响了《史记》发黄的纸页,见证了一代陌路的悲壮。
《史记》忍辱负重已著就,可我心里却不是滋味。踱步于窗前,俯身于《史记》,是什么支撑着司马迁走到这一步?不仅仅是他肩负着书写历史的重任,更缘于他一颗具有良知的心。因为此心,他不愿看到李陵悲惨的诬陷;也因为此心,他勇敢站出来,向汉武帝诉出无道;正亦此心,他冲破了一切缚束,放弃男子尊严,选择腐刑。徜徉于此,我被他这种人格价值的选择大为震惊,我亦被这颗良心而感动。
光阴荏苒,转眼千年已逝。我亦能感受到手中《史记》的余温,亦能感知司马迁深沉的气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这种被岁月打磨出的熠熠发光的人格价值,将永远的温暖每个人的心。诚然,我们的心跟他一起飞扬,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篇四:秋思】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到了,秋的脚步更近了。带着几分恬静的惆怅,翻开记忆的画卷,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猛地伸开手,撷一缕微风,轻轻抚慰涌动的思绪,开始一段奇妙的心路里程,开始探寻秋这个复杂而神秘的季节……
秋,让娇弱的温室花朵与坚韧的不屈心灵泾渭分明:你亦可踱步到牡丹园中,看着一地憔悴的落叶,感慨一句:“红消香断有谁怜”;你亦可踱步到菊花苑中,看着满苑惊艳的花朵,看着这秋的使者、秋的精灵的华贵衣饰、婀娜身姿,笑吟一句:“淡巷浓街香满地”。看青松执著坚强,观菊花傲立不屈。
秋天似乎多了几分坚韧。
秋,让几片打着旋儿的落叶在秋日余晖中簌簌作响,翩飞着满地思念。拾一片落叶,拾一段忧伤,那恋而不舍的别样感受倍增,肆意在斑驳树影里,那淡淡痛楚与微微酸涩萦绕心头。对着满是愁思的落叶,我只抓住了些许惆怅与悲怆。这枯败的秋叶,一定记得昔日绽放枝头的娇艳花朵,记得昔日轻扬婉转的嘹亮歌喉,而如今,物是人非。拾落叶萧索悲伤,观人生世态炎凉。
秋天似乎多了几分凄凉。
秋,备受世人瞩目。成熟的秋,承载着沉甸甸的丰硕果实,浓缩了美滋滋的幸福内涵。实实在在而又真真切切地呈现于眼前,真真切切而又实实在在地陪伴于身边。整个秋天,欢乐盛满了饭碗,笑容斟满了酒杯。“叶子落了又何妨,明年它们还会长,就像明年还会大丰收一样。”农民的汗水换来了秋的果实,更换来了久违的笑容。闻庄稼香浪滚滚,尝果蔬香甜溢颊。
秋天似乎多了几分欢乐。
坚韧在秋天,凄凉在秋天,欢乐在秋天……秋天是这般不同凡响,这般神秘莫测。所以,我总是喜欢在秋季,因为秋是复杂的季节;我总是眷恋在秋季,因为秋是多情的季节;我总是感动在秋季,因为秋是思念的季节。
秋,悄悄叩门在酷热浮躁的夏天的身后。我望着秋轻盈的步伐,开始梳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明晰秋朦胧而神秘的身影,明晰她面纱后复杂的脸庞。秋思,心里竟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秋思,心里竟有一种温馨陶醉的感觉;秋思,心里竟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篇五:踮起脚尖】
宁静的午后,伴上一杯浓茶的典雅之香,我开始了与书的邂逅。
在书中踮起脚尖,自然发现她的美。大好河山,亭台楼阁,哪一处不吸引着人们?波涛汹涌的大海,连绵起伏的山峦,雄伟壮阔的兵马俑,是历史的踪迹,是美的踪迹,是中华民族的踪迹,也是她的踪迹。
在书中踮起脚尖,自然发现她的美,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耳熟能详的伟人事迹,哪样不吸引着人们?古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绝世之恋,今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唯美爱情;古有梁山好汉为民持道,今有共产党造福人民……她叙述着惊心动魄的事件,她描绘着美好和谐的童话,她赞颂着永垂不朽的历史。
在书中踮起脚尖,自然会发现她的美。伟人、豪杰、英雄、智者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只要你诚心,她乐意为你诉说他们的故事,古今中外,她无不了如指掌。怀才不遇的杜甫、忧国忧民的文天祥、坚持不懈的夏洛蒂勃朗特……他们一个个都用言行诠释着自己独特的美。
她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人们的步伐,哪都有她的身影,你只需走进她的世界里,踮起脚尖,她便会娓娓道来。
她会给你启发,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你指引方向,照亮前程。在她的世界里我会怀着诚心,追随她的脚步,穿梭在时间和空间中。
我踏着她的足迹,缓缓地沿着江畔踱步,秋风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耳畔是江水轰隆之声,一片黄叶在我面前翩翩而落,我伸手去抓,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它已有些枯萎,但韧性依旧,没有丝毫憔悴之意。我抬头看那棵枝叶稀疏的树,隐约发现有个身影在不远的亭台上来回移动着,也许是出于好奇,我走了过去。
可能是我上台阶时脚下发出的声音惊扰了他,正徐徐踱步的他转过了头来,他很瘦,瘦得让我有些惊奇和担心。他的眼神很疲劳,眼里充满血丝,很严肃又有些悲伤,他掺杂着银丝的头发被秋风吹得凌乱,他紧锁着眉头。看着这张有些熟悉又十分沧桑的面孔,我想了又想,原来这竟是楚国大臣屈原先生。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他絮语道。
听了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已经有些悲痛了:“先生,别再思楚了,秦已灭六国。”
“孩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迷我独醒,吾心痛,无人知兮。”他轻轻摇了摇头。
我顿时心痛:“先生,您若随他们去,也不至于受尽折磨,何必呢?”
“孩子,快去吧,汝仍年稚,不懂吾心。吾宁流亡至死,亦不忍默无声息也……”
心里泛起的一股酸涩,使我在现实与他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思绪飘飞,这么一位忠臣,那么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一种多么忧国忧民、豪迈爱国的美啊!
合上书页,我感慨万千,也许她又在不知不觉中启发了我,所以我心中涌出一阵为屈原先生鸣不平的一腔热血。回忆像滔滔海浪在我脑海里来回翻滚,仿佛周围都是屈原先生的背影。
踮起脚尖,走进书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觉得余音绕梁,这更是她的魅力。
书,感谢你让我爱上文学,是你给我启发,是你让我睿智,是你让我只需要心怀诚恳地踮起脚尖,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美。
【篇六: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我定定的站在你面前,长久的沉默,冰冷了四周的空气。客厅里的石英钟滴滴答答地拖过秒针,然后又像无数颗细小的石子投进深海,被沉寂的淹没。我的心一下一下猛烈的跳动着,携着漫天的惶恐不安与不知所措。
“咚咚”,我小小的战栗了一下,看见你用指骨分明的手指用力的敲击着桌角。
“还不认错吗?”你的声音低沉,我抬头看着你,瞥见你眼底的愠怒,棱角分明的脸上染上了些淡青色的胡渣。
我收回目光,依旧不语。不就是一点小事吗?犯的着这么生气吗?我固执倔强着不肯认错。
下午,你和母亲都因有事出门,家中便只留我一人,于是,这来之不易的时间便被我毫不留情的挥霍了……当你风尘仆仆的进门时,便看见开了一下午滚烫的电视,遍地的零食袋与书本和惊慌失措的我。
“你说你这一下午都干了什么?没人管你你就可以这样是吗?你是在为我读书是吧?”
尖刻的话语撕破我的耳膜,我盯着你捡起我的作业本,然后粗鲁地朝我扔来:“不写完你今天别吃晚饭!”泪水含在眼中,却又不忍落下,于是我破门而出,却感到灼人的目光盯着我,直到我“咚”的把门关上。
我独自在小路徘徊,你依然是这样,一如从前我跌倒时转身离去的背影,我遇到挫折时你袖手旁观的表情,忍了许久的眼泪在这一瞬间流下,滴打在冰冷的地面上。就这样昏昏沉沉的走了许久许久……
偶一回头,远远的看到父亲定定的站在家门前,踱步、踱步,时不时望着小路的尽头,掩饰不住脸上失落的神情。鸟儿的飞鸣声惊到了你,你立刻又抬起头沿着小路看过来,却只见是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而来,你叹了一口气,又望向天空。忽然想到了龙应台的那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泪水仍不住再次夺眶而出。
瞬间,我释然了。
或许,我不知道,跌倒后你毅然离开,却在角落看着我爬起,静静含笑;或许我不知道,我遇到挫折你站在一旁,为我捏一把汗,激励我,看着我战胜困难内心的欣喜;或许我不明白,沧桑岁月里,那份艰涩却又沉默的爱陪我走了很远很远,然而,却一直在我身边……
【篇七:我的暖,一寸长】
和那束康乃馨结缘,是在我十岁时的母亲节那天。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左思右想,也没觉得母亲缺些什么。缓缓踱步,芬芳探入,街角的花店,飘出了缕缕清香,我循着源头,便发现了那束康乃馨。她不张扬,静静待在花店深处,散发的馨香,却能漫不经心地调动人的嗅觉。实在难忘它素雅的模样,便买下它作为礼物。
母亲收到花时那满溢的幸福感,使我欣喜;而转瞬即逝的惊诧,则使我羞愧难当。于是次年母亲节,我又出现在街角的花店,康乃馨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却也不妨碍我再见它时的那抹惊喜。不变的花样,不变的反应,带给我的,是别样的快乐和满足。
渐渐的,我竟开始期待这个节日,或许是期待母亲收到花时溢满笑意的面容吧。每年准时的花束,是我对于母亲的辛劳,最好的回馈。
十四岁的母亲节,过得有些不尽人意。也不知是课业繁忙,还是面对母亲一成不变,甚至有些许淡漠的神情,我两手空空地回到家,迎面而来的是母亲的笑颜,大概瞥见空空的双手,极力掩饰眼里的失望。捕捉到母亲失望的神色,我手足无措的没有说些什么,一顿无言的饭,如嚼蜡般,窗外甚至下起瓢泼大雨,为这个不同往日的母亲节,玩笑似的再添一笔灰暗。母亲洗碗的空当,我卸下所有无措,愣神地望着空空如也的花瓶。仿佛下了什么决心,迅速起身抓起门边的雨伞,一声不吭地跑出家门。听到关门声的母亲,焦急却无可奈何,只得望着我远去的背影,踱步,等待。
低头看了眼手表,“还不算太晚,花店应该还没关门,”就这样喃喃自语着,祈祷着,不顾飞溅的雨滴张狂地打湿裤脚,一路飞奔着到了花店,“呼……幸好赶上了……”。还是老位置,轻捧那束康乃馨,店主恍然大悟般认出我,“你就是那个每年都来买花的孩子啊!”说着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惊诧与赞许,“真羡慕你母亲……”道了谢,便往家赶。
打开门,显然有些话呼之欲出,却被手上的花和湿漉漉的我,硬生生吞了回去。接过花,母亲愣了好一会儿,眼眶微红地轻抚我的脸颊,“傻孩子,花哪能比你还重要……”凝视着母亲动容的脸庞,细纹是岁月无情的痕迹,笑靥是时光沉淀的证明,母亲的话如暖流驱散初春的寒冷,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母爱的温度。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岁月无痕,青春不再。母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我一生所不能及的。花不再是花,还包含我一寸长的温暖,虽短,但足够母亲感受,也恰好是,爱的长度。
【篇八:我的风景】
小时候,天性贪玩,总喜欢跑得很远,在一个无人的地方,尽享我的童年小秘密。每到吃饭的时候,外公便会在乡间小路的路口喊:“回家吃饭喽!”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家,而外公就在那路口一直守望着我。当那双粗糙的大手拉着我娇嫩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回家时,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光,那温馨的场景,是一道属于我难忘的风景。
转眼间,我上小学了,学校离家很远,于是,六十多岁的外公学会了开车。一早一晚接送我。雨天,外公眼睛不好,家人都让外公不要接送,外公固执不听,仍然起早送我去学校。冬天,外面雪花飞舞,学校门口常常堵车,但外公每天都第一个到。为了让我少走些路,他把车停在离学校最近的路口等我,常常等1个小时我才放学。每次看到外公在路口向我招手,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光。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事了,每天外公在路口单薄的身影,那个微微有些驼背的老人,不停地搓手,哈气,踱步的场景,是一道属于我的动人的风景。
现在,我上初中了,要参加早读和晚自习,接送我的任务自然从外公身上卸下了。我们常常一个多星期不能相见,每次周五放学,外公总会打电话,还是以前同样的话说:“回家吃饭吧!”面对语气中满是期盼,甚至有些恳求的外公,我不知道如何委婉地拒绝才能不伤他的心,只好应付说:“这星期作业特别多,我过两天再回来看你们……”“哦——”外公一定失望极了,我不停地自责,但又无能为力。“作业好好做,学习要用功啊……”外公还不忘嘱咐我要认真刻苦。爱与关心让我湿了眼眶。
偶然间,我听妈妈说外公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那路口转转。
终于有一次,我决定回去看看他们。在得知我要回去时,外公尤为激动,电话那头传来沙哑的声音:“好!好!好!我马上去买菜,让外婆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后面的话我已经听不清了,我的泪滑过面颊,滴落在拿着电话的手上,周遭一下子温暖起来,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小时候的一幕幕,淡淡的,若有若无……
当车行驶到拐角小路上,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早已站在那个熟悉的路口张望着。他有些驼背,还在不停地搓手、哈气、踱步。单薄的身子在风中摇晃,仿佛风再大些就会像落叶一般被吹走,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极力保持着平衡,不时探出身看路旁驶过的车辆,不时又挺直腰向前方张望着。眼神里盈满浓浓的爱意。一下车,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外公,让那双粗糙的大手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走回家,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更是一道属于我一生最美的风景。
【篇九:生命之畏,言行一致】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齐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所言即是“走心”,凡不走心之举,不成气象。“言”“行”便是如此,只“言”不“行”,太浮夸;只“行”不“言”,太木钝,言行一致方“走心”之。
行于人生仕途,面对前方的未知,我们迷茫过失意过。可这就是人生,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所以“自渡”才是人生大格局,那便需“言行一致”,心若安好,便可步步生莲。懂得知行合一者,方可踱步天下。
母赐我一副躯壳,“言”便是魂,“行”便是魄,魂魄构成有血肉的自己,只有如此才可散发灵魂的香气。“说到做到”是先贤灵魂香气的散发,相隔百年,春风化雨。可不知道自己又领会几分?不禁黯然。
兵法上“纸上谈兵”致使山河破碎,言行不一也终是滑铁卢的导火索,那么想想自己以前吃过的“败仗”还少吗?可能自己便是犯了“言行不一”,有时喜欢自己独自静静地坐着,感受深秋的凉意,拂叶一片,望着她的脉纹,感受她的静美,反和我不成色调,落叶归根坠在心间,惊起圈圈涟漪,不是滋味……回望前身路,却发现青春碎了一地,而自己却不知所向……
静坐,思之便是“言”多于“行”,如果自己以前言行一致,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可没有如果的人生只能跌倒就爬,学会把“我想”变为“我能”,方是正道,生之不易白驹过隙间不留憾!
身如秤,臂如杆,左秤“言”,右量“行”,平衡有制,方可踱步人生大道。
【篇十:漓江情】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张开双臂拥抱你——漓江!自从在书本上见到你的第一眼起,你便成了我的一个梦。漓江,如若可以,我愿一路携着唐时的风光,沐着宋时的雪月,不问花开花落,不问今夕何年,和着流云的步调,悠然地穿行在你柔软的怀抱间。这个梦在那个雨季成了。
我们一家乘船来到漓江。漓江的水宛如镜般的清澈,没有阳光普照,也能看见河底的卵石,水中还不时有数尾小鱼游过;漓江的水宛如晨光般的静,静得仿佛能听见她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偶尔微风拂过,又像少女在轻歌;漓江的水宛如轻纱般的柔,微风掠起重重波纹,好似亭亭玉立的裙褶,那样柔软,那样飘逸。
站在船头的我,看着船把平整的江水裁开了,又缝上了;推皱了,又熨平了。碧绿的江水载着我,我仿佛醉了一般,有点儿神思恍惚起来。
船靠岸了,一座古亭孤立在江边。于是,摆开携带的茶具,茶杯中放入几片新鲜的茶叶。待水烧开,向其中注入沸水,茶叶在其中上下翻滚,一会儿就静静地沉在杯底。一阵微风拂过,伴随着雨丝送来了缕缕的茶香。于是,我端起杯子,踱步至亭边,欣赏空灵飘逸的雨丝漫天飞舞……
在这样的景色中,不知不觉忆起了古代的文人雅士。我不知道效仿文人雅士品雨感怀,是否会被讥为附庸风雅。但接受上天对繁华和庸俗的洗涤,独成一道风景,其间的意趣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只是这一种情调已不被世人所容纳了。不然,雕龙刻凤,古迹斑驳的品雨轩为何就销声匿迹了?那唯一矗立江边的古塔为何早已蛛丝叠叠?而如我一样愿意一袭风衣,听远寺的钟声者又有几何?古典高雅的望月桥上又有谁撑着一把油纸伞,看水微波点点?
时间慢慢流逝,杯中的清茶已尽。我想是时候该走了。放下手中的杯子,踱步回到船上,离开时那恍惚飘荡,翩然欲仙的感觉却久久不能散去。我移到船尾,望着这如诗如画的雨中漓江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