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黄山两日游】
这天是星期六,我们学校组织去黄山徽州游玩,了解徽州的历史变迁,以及徽文化的基本概念等。
上了车,我感觉不太舒服,往左边看,看见了方杰比我还不舒服。我问了一下,明白了,她也晕车。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伤心。因为方杰晕车比较严重,到车上要睡觉,我和方杰同病相怜。突然,我听到了歌声,各种各样的歌声,“沙漠骆驼”“青蛙的害怕”……不一会儿,我也睡着了。
醒来,我们下了车,不一会儿,我们就吃饭了。10个人一桌子,我们几个都是饿狼、吃货,我们手持筷子,等着教官一声令下就开吃。我们的一双双眼睛盯着盘子里的菜饭肉。吃饭了!我们抢着吃。
不一会儿,吃完了。我们午休,教官对我们讲解了入住营地的注意事项和各项规定。教官带我们到了营地,让我们把行李包放到自己的床上。教官让我们下去。我们跟着教官下去,来到了一个宽阔的空地。教官教我们学习拍拍手,又玩起萝卜。
接着,教官带我们去呈坎。呈坎是中国迄今保持最古老的东汉八卦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我们去观看了一下。
下一个汉服体验。我们又到了一个比刚才还要宽阔的空地,教官让我们排队,拿汉服。汉服可难穿了。
我们整队回去在营地吃晚饭,吃完晚饭,进行联欢晚会。我们就洗漱,入睡。
【篇二:暑假游记】
去年暑假爷爷驱车带我畅游浙赣皖名胜古迹,历时十天,周折千里,跨越三省。回顾所见,历历在目。
一路上水清山秀,美景连连,名胜不断。有江西的三清山、景德镇;有安徽的黄山、徽州;还有浙江的杭州、千岛湖;各地风光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江西的三清山,有虬松丽鹃、日出晚霞、司春女神、观音赏曲等奇景,将各自然形体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悠久,做工考究,名扬海外,是首指一屈的世界顶级陶艺精品。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黄山“四奇”,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徽州,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据介绍,徽州又是中国的四大文宝墨地,湖州笔,宣城纸,徽州墨,肇庆砚,堪称中国的文房四宝,也称为"文房四绝";徽州这座灰墙黛瓦的历史古城如今还熠熠生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浙江是绚丽多彩的观光胜地,杭州西湖、千岛湖是浙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的五A级风景旅游奇葩。杭州的西湖更是一颗东方的璀璨明珠,真如古代诗人们描写的那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以甭说诗人们別出心栽地赞美西湖,连每一位到过杭州的外国旅客都无不翘起大拇指赞誉道: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是琼潭仙池!
我国地处亚热带,不但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更多的人文景观,我喜爱观光旅游,我更爱我的家乡——杭州!
【篇三:我的安徽之旅】
今天早上六点半,窗外还下着小雨,我们就坐车来到了火车南站。这是要去哪儿呢?我拖着行李箱,激动的走向安检。尽管现在是早上六点多,站台上人如潮水一样多呢,半小时不到,我们的列车终于在站台的尽头处,缓缓驶来。
六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安徽目的地了,我累得不行。有人可能会问,在六小时里又不用走路,坐个车有啥累的?试想下,六小时在座椅上保持一个姿态是啥感觉吧!当我走下车时,眼前景象如梦一般,山上雨雾缭绕,空中燕子飞过,小狗在院子里“汪汪”直叫,山的那边还在“轰轰”的雷鸣呢!老师带领我们住进一所民宿,以后的7天我们就在这里生活了!
第二天,我们吃过早饭,就乘车来到了《守拙园》也就是陶渊明的故居,写《桃花源记》的那位。导游给我们解说完古代徽派建筑的特色后,我们拿出画本开始画画了,我开始把画打上底稿,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颜料,最后一幅水粉画就作好了。这里有一大片湖泊,就像没有边界一样,水面如同一面镜子似的印着蓝天,而远处,就是那层层叠叠和树叶一样多的徽州古建筑群,一位老师去到湖边的土路上走过,我们看着他仿佛是在湖里走动,好一幅山水画。慢慢地,天边飘来一片乌云,我们看着情况不对,大家一起就回民宿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画画,之后就是欣赏美丽风景,参观古建筑群,逛街,观看表演呀,朋友们聊天玩游戏,都是我们的活动。最可惜的是因为天气原因,考虑到伙伴们的安全问题,我们没有去黄山了,行程改成了去西递。西递这儿也很有趣,这里大多数人都姓黄呢!在西递有两个大门,一个是福门,一个是财门。福门左有龙、右有凤,代表福气兴旺。财门左右顶上有两对栩栩如生的大财鱼,门中间贴了个大大的“福”字。这个“福”字还挺有讲究,左边像一个人,右边像一个马,中间有一竖,代表着马和人一样好。知道为什么吗?古代有钱人家才有马哦!一个上午,我们都沿着河水一直向西走着,欣赏着美好风景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离开西递,乘车回到了民宿。
七天飞快的过去了,到回家的那天,我们怀着既快乐又不舍的心情,和徽州告别了,在火车上,我不禁想起这几天愉快的学习生活,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历史的一角,也让我游历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是回家后看不到的。我在我的画本里留下了许多足迹,再见了徽州,也许以后我还会再来记录下你的历史,你的美丽!
【篇四:印象徽庄】
烟雨朦朦胧胧,给大山穿上了薄薄的轻纱,我们一行近四十人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印象徽庄”,参观了徽州的建筑,不看不知道,看了才可以领略徽州建筑的魅力。
我们先参观了童学馆,在那里,我们看了徽州的介绍视频,岳博士栩栩如生的讲解,加上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回到了私塾课堂,更是感觉自己神游在魅力的徽州。
在童学馆,我们还学到了行拱手礼。我们拱手礼拜时需要两手打在一起,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面对圣人孔子的画像,我们一起虔诚的作揖行礼。出门是,我们还知道了过门槛时不能踩在上面,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还有,男生出门的是时候应该先跨左脚,女生应该先跨右脚。
从童学馆出来,我们就直奔大戏台,那里是人们的人看戏的地方。我们也上了台,体验了一把演戏的乐趣。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戏台历史悠久,从残缺的木雕上可以感觉到大戏台看天地,度日月的痕迹。老师还告诉我们,徽州最著名的戏是“黄梅戏”我们听了,立刻有人唱出了《女驸马》《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片段,悠扬又动听,嘿,同学们又收获了新知识。
告别大戏台,我们又来到宴会大厅,徽州婚房,然后去了藏今阁,它的上面还有四个大字,“必有余庆”,老师讲,积德行善之家一定会有福报的。走进大厅,哦,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忽然,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香味涌进我们的鼻腔,这到底是什么香味呢?有人不接的问,导游不慌不忙的开口了,朋友们,你们闻到的就是百年沉木的香味。大家细细品味吧。说完,导游有深深的洗了几口气,我们边笑,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啊,闻到了桃花源的清香啊!”
就在我们刚要走出打听的时候,阿吴老师喊了一声,啊,同学们,你们看,这不是三英战吕布吗,我们不约而同的回头一看。果然,顺着阿吴的手指的方向看去,木头上果然雕刻了四个小人,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拜兄弟,他们正在挥舞着自己的武器,大战三国第一的武将吕布,此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阿吴的眼里很好,我们还见到了空城计,三顾茅庐等精美木雕。我们陶醉在三国的忠勇世界了。
离开藏今阁,我们来到了一座山水小亭子,小亭飞檐翘角,站在亭子里,视野顿觉开阔。举目向北远眺,之间一座山,仿佛一尊休息的卧佛,那大大的肚子,圆圆的鼻子,仿佛山峰的大耳朵,栩栩如生,而那蝙蝠山寓意着福在眼前,使人们悦目更加赏心。
山水徽州,印象徽庄,美丽的景使我终身难忘,我期待有机会还来徽庄,再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篇五:幸福与吃相伴而行】
忆起徽州,一种清明的诗性便会油然生发。想起那里的菜肴,人情、事故的暖便会溢上心头,喷香扑鼻。
记忆中的吃,一壁是老街深巷混着风土味儿的吃食,一壁是自家小户搀着烟火味儿的好菜。别家卖的,自家做的,风情别具,盘满碗盈。
晨起,总耳闻一只半只翠鸟在窗外的枝头上叫,爬起,走在茶庭的桌旁坐下。大家都在睡懒觉,只有惯于早起的姨妈会备了早点,独有我一人受用。热腾腾的白米稀粥捧起吞下一口,稀稠适中。佐粥的是一大碟腌豆角,皆一寸左右,黄里泛青,红辣椒片白生姜片间杂菜其中,秀色诱人。豆角腌得恰到好处,咬嚼起来咸津津、脆生生的,颇为爽口。起身够到桌沿的酱豆角,突然瞥见另一端正就着水涮洗碗碟的姨妈。她看到我探出头,极吓人地笑了几声,“起得还是那么早啊,呵呵。粥不够再盛哈!”宽大的嗓门震得房上土砾尽落。我点了下头,也回笑了下,坐回板凳。听隔壁忙忙碌碌,水流哗哗声,口中怎也融不进的味儿,是姨妈年年月月从不间断的辛劳,只觉好幸福。
如今看饭店里有人喝醉了酒,还大吼一声,“来盘腌豆角!”那味道苦涩不堪,极不受用。
小时候家里人忙,午饭总有几回要到后街铺子里吃。店家有些夸张地绑根竹竿在梁上,上面捆满了写了“酒”字的旗,还真有一番酒肆之味。找桌坐下,伙计一甩肩上白巾,一手扣住我的头,使劲儿一揉,笑得满面艳阳,“今儿来点儿啥?”我瞪他一眼,他又是死命一按。他憨实热情的模样早已印在我的记忆中。上了菜,提箸夹菜,含入口中,新笋的鲜、香灌入鼻喉,嫩脆可口,似是尝到早春的味道,清淡宜人。那火腿是塞精肉陈年腌制,炝了锅滚入笋的,很是耐嚼。一股股的甜津沁人心脾,确是人间美味。愈是素菜,愈使我深感一种淡泊本然的幸福,澄明于胸。
大了些后被迫离开徽州,临行前风卷残云地把能吃的都塞了一遍,却总不觉尽兴。离了故乡的日子里,竟有段时间食不知味,如嚼蜡块。奔往几家徽菜馆子,摇头道:“不是那个味儿。”是啥味儿呢?现在想来却也云里雾里。但我能肯定的是,它就不是那个味儿。
惜别几载。初回故乡,跑到巷口切半只老鹅。烫的不撒手地抓狂,用牙大撕一片,叫道:“就是这个味儿!”恍然。原来品的不是菜,而是故乡啊。
夜阑人静之时,坐一臭桂鱼旁,满锅勾人的热气扑到脸上。姨妈拿勺舀了口汤,一吸,大红着脸叫道:“吃吃吃!”只觉那绵长咂舌的味儿伴我走过千百个岁月。凝了夜色,暖人身心。
子时有人轻轻敲着点,穿来过去地卖黄酒。悠悠酒香随着穿堂风盈满屋中,似是辗转屋前浑然的梦。卖酒人影过窗前,烛影摇曳。故乡的食,裹着风土,如绵长的青烟,点点漏声,渐行渐远。与幸福相伴、而行。
【篇六:宏村游记】
这里曾是我的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去过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
宏村仿佛是一位古朴儒雅的徽州夫人,我对她的温柔充满了眷恋与不舍。宏村的生活与景色,正如她的文化一样,文质彬彬中不乏艺术的优雅。
映着朝阳,最先闯入眼帘的首先是徽州特有的粉墙青瓦。这些白花花的墙壁造型奇特,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俯视呈“口”字、“凹”字、“日”字等几种类型。只有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民居,才真正感觉到了徽派建筑的特殊魅力。
不光如此,在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都能看到做工颇为精湛的砖雕。那些砖雕有的是桌上常摆着的瓷质花瓶,有的则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甚至还有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门楣处的雕刻,常常是各种繁复的图案与线条,却排列得错落有致,间隙均匀。这个山谷中的小村竟能把生活过得“无处不艺术”,令我在赞叹之余又对它充满好奇。
脚下是青石小道,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是道边水渠传来的哗哗声,住在这里,仿佛真能抛弃一切烦恼。尤其是悠闲地午后,沏一盏清茗,饮一盅淡酒,听一晌流水、品一番流云……时光悠悠远逝,凡尘俗念亦随风而逝。
来宏村,绝不能错过夜景。于是我穿戴整齐出了门。我在白天到过的小巷一步步走着,兴中荡漾着满满醉意——啊,这场景美得如此醉人——暗红的灯笼一串串挂在墙壁上,用它幽暗微弱的红光点亮了宏村。白净的矮墙,光滑的石板,潺潺的溪流和头顶漆黑的夜幕,一切都被熏染得幽幽地,似有似无地,忽远忽近地绕在我身边。路上,游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条条小巷热闹非凡,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商家们站在酒馆的门口招揽客人。我也随着人流走动,但不知要去向何方,只是手中的相机的快门声从未停过。
终于,我“飘”着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月沼湖畔。当我抬头看的第一个瞬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占据了我的脑海。半月形的湖畔,红灯笼围了整整一圈,它们依旧挂在古老的墙沿上,依旧映照着粉墙青瓦,只是这一切恍如随风流入了月沼湖水中,造就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倒映在水里的灯笼显得更加清幽了,只轻轻一拨,灯笼光就化在了水中,同夜幕一起摇曳着,连带卷进了一丝皎白的月光。我此时还站在原点,微微张着的嘴发不出一点声音,泪水在明明眼眶里打转,却又逆流回心里,洗净了蒙尘。
在宏村,时间的流动让人不易察觉,无论是徽州特有的白墙灰瓦,还是青石道边条细细的水渠,亦或是不时笼罩着苍穹的灰绵绵的云朵,仿佛都不曾变过。
我是否还在宏村?我想,我从未离开……
【篇七:安徽之行】
徽州,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高大的牌坊,古朴的建筑,粉墙黛瓦,每一栋都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古时候,这里的人大部分都从商,徽商逐渐成为了十大商帮中的一个。但是因为在古代商人的地位较低,所以徽州十分重视教育。“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所以这里的人常常能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忠和孝在这里是最重要的美德,孝子湖(小西湖)和忠烈庙是必看的景点。
相传,这里有一位孝子,他的母亲一直想要去西湖,但身体不便,她告诉了儿子。于是她的儿子花巨资模仿西湖修建了小西湖,也叫孝子湖。
这个孝字也十分有趣,从外往里看像一个尖嘴猴腮的人在踢打老人,从里往外看像一个人在彬彬有礼地行礼。
中午,我们在当地人家中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好客,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飞快地从厨房传递到桌上。我们还自己包了饺子。这饺子可不一般,饺子皮不是圆的,而是方的,阿姨教我们包的方法,包出来一看,原来是馄饨!后来才知道,在这里馄饨就叫饺子。从锅里盛出来,香气扑鼻。
桌上的那一盘青菜,是我们从地里拔出来又自己清洗自己炒的,吃起来格外的香,不一会就见底了。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篇八:游景德镇】
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来到了瓷都——景德镇,看望堂兄妹。
10月3日,我们这个大家庭去被誉为“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瑶里观光。那里森林繁茂、景色秀美是景德镇镇瓷器的发源地,制作瓷器的泥土就来自这里。
游览途中遇到一棵大树比人的身子还要粗,它是南酸枣树。据说,酸枣糕就是用这种树的枣子制作的。途中还遇到另一棵大树,它被称为“吉祥树”。导游介绍说,摸一下它就会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继续往前是一片瀑布,雪白的水花溅到我们身上,凉爽极了。通过瀑布前面的吊桥,我们来到了日月潭。注意,它可不是台湾省闻名全国的那个日月潭。它被叫作日月潭主要是因为瀑布的水流下来被岩石分成了两个形状,一边圆圆的像太阳,一边弯弯的像月亮,所以被叫作日月潭。
在欢快的游玩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吃了午饭后,我们又出发了。
没走一会儿,就来到了一片茶园,碧绿碧绿的茶树像绿色的海洋,我还似乎闻见了茶叶阵阵清香。接下来要走的路叫作徽州古道,因为这条路是古时候通往安徽的道路,所以叫作“徽州古道”。这条路是用青色的麻石和鹅卵石铺成的。因为年代久远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它们排列的不怎么平整,甚至有一些凹凸有平,所以走的时候要小心翼翼要不然很容易摔跤。走这完这段充满历史的路,我们愉快的一天就结束了。
【篇九:百年一叹】
中国商人,一个历史上庞大的群体,在逆流中勇进,在绝壁处逢生。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态度书写下一篇又一篇历史赞歌。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就很微妙,一方面要依赖他们支撑市场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另一方面又看不惯商人满身的铜臭味,有伤于所谓的“大雅”。但是,中国商人的日益壮大,以致日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有铜臭味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诚信、勤奋、尚儒、爱国更是值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信,作为商业之本,在朴实的晋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在他们小时候,父辈们就告诫他们“为商,信为本,义其次,利为最次”,在平遥这座古城里,诚信之事比比皆是。例如晋商曹家,即使在战乱中要撤庄歇业之前,也要顶住巨大压力还清所有亏欠,即使这拖挎了他们家当时第四大商号——彩霞蔚,也绝不后悔。这,就是晋商的气节。他们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为了眼前利益而背信弃义。如果一个商号欠另一个商号的钱,一旦无力偿还,只要去磕个头,说明困境,仗义的山西人便会挥一挥手,就此罢了。这种信义所赋予老百姓的安全感,正是晋商聚集金融业的基础,也正是山西人这种从商态度为中国争论了数千年的“义利之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说起勤奋,不得不提的就是徽商。“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作为当时中国商界与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徽州人自小外出闯荡,虽是小本起家,但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四海,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陷。即使事业出现一蹶不振,但徽商却依然百折不挠,正所谓“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不利,三贾焉。”终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徽商最终在盐、典当、茶叶等行业呼风唤雨,形成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鼎盛局面。他们的创业史本身就是一曲不畏艰险,勤奋勇敢的赞歌,镌刻在家乡的白砖黑瓦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徽商大多是温文尔雅,变吐不凡。“贾而好儒,贾儒结合”便正是对其的评价,他们对后人的培养更是十分重视,这也正是为什么徽州状元奇多的原因之一。浓厚的学术风气影响着一代代的徽商。他们有文化,素质高,在那些叱咤在政坛上的同乡的扶持下,奠定了其长达几个世纪的繁荣的基础。
国家的没落导致了商业的衰落。很多商铺被迫破产,但就在家业不保的时候,商人们心系的却依然是国家,想乔家票号倒闭之时,特意将大量银子归还于民间,让其流通,目的就是怕那些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的银子,让我们在战时无力还击呀!“无国不成家”那些滚烫的爱国心,将会是中国商业史上最耀眼的一座丰碑。
中国商人在历史上繁荣的时间并不长。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留下一串未成大业的叹息。但他们带给中国的巨大财富和恒久的精神魅力又岂是一串叹息就能抹杀掉的。
【篇十:研学之旅收获多】
研学的第一站——杨家寨。
我首先玩了风靡全寨的真人CS,我被分在了红队,刚开始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被击中战死沙场,和枪声大作的背景音乐毫不相称。但是没有进攻方还是不行的,胆大一些的我们倾巢而出,躲在对方碉堡下的掩体后打阻击。我端起枪,全神贯注地瞄准了敌人,自信满满地打了三枪,然后迅速缩回掩体,我本以为机器会传来“OK”的喜讯,可当我暗自窃喜时,机器却传来了两声“啊”,随即枪上显示我仅剩三条命了。随后,我便换了种进攻方式,我端着枪,一边跑一边射,用这样“送死”的方式进攻,但我不仅没被打中,反而射中了好几枪。之后我们又发起了好几波攻势,可是因为进攻时没有采用任何战略,人员很集中,所以伤亡惨重,尽管我们奋力抵抗,但奈何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的我们还是输下了比赛。这次比赛给我留下了一些教训:不能一味的冲锋,要有一定的谋略;不能总是胆怯,要勇敢向前。
后来我又玩了许多项目:水上冲锋舟,它考验两个人划浆的方向和速度;水上自行车考验两人的默契配合的程度;水上碰碰船考验撞船的角度……玩了一下午,也学了一下午。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徽州呈坎古村。刚步入呈坎的大门便看到当地居民在晒秋,架子上挂满红辣椒、玉米和高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红辣椒火红火红了,好像一个个红灯笼;玉米金黄金黄的,在小雨下闪闪发光,好像一座金山;高粱也是红红的,好像许多火把集中在一起。而村内更是别有洞天,在呈坎的墙边走过,你能发现呈坎处处皆八卦;在呈坎的街上走过,你能发现那极具特点的白墙青瓦马头墙,虽然很久,但它体现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底蕴;在呈坎的宅子里走过,你会先感受到宅子的霸气,体会到木雕的古老和精湛。呈坎古村中许多房子已经几百年了,外墙已经露出了黑黑的砖和薄薄的青苔。房子大多都有两层,它们饱经风霜,却没有被岁月侵蚀,这就是古徽州建筑的奇迹。最高大的还数罗东舒祠,这里的每一个柱子都珍贵无比,而大厅的柱子更是一根值三亿,这里仿照孔庙和太和殿建造,使人一见如故,虽不是金碧辉煌,但也古老而神秘。
我们还去了迷人的塔川看秋色,这里有些树已经黄了,而有些依旧苍翠欲滴,仿佛身处盛夏。中间是盆地,又低又平,一片金黄,四周较高,绿油油的。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和一大片高大的树结合在一起,真是流动的油画,叫人拍手称赞。
这次研学我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文化,收获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