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悟命运】
古之众人,信命者为多。今之世人亦如是。
自古至今,宿命为正统。宿命者,安于命也。因此不得志者感曰:“命也!”不得富贵者曰:“富贵非吾命!”事不得成者曰:“天欲亡我,非战之罪。”由此观之,此人也,皆不得志者,将己之过推于天,不鉴于己身。如若得志,亦将功推于天乎?否。项羽者,捷战无数,并非言天功,只言己勇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然至四面楚歌,则仰天长叹:“天欲亡我,非战之罪。”今者观之,非籍之过乎?是也。
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者,皆非得志者。方宿命为正统之时,亦有人言:“命为天定,但可改。”此人者,信命而不为命所困。孟子言:“君子不立乎岩墙之下。”天欲亡尔于此时,不避也。然不为所困者,造命也。
今之众人,喜卜卦,若得上签则信其命,且顺命,此为宿命;若得下签,则问有何可破,此欲造命。由此观之,当动于己之利,善,则宿命;恶,则造命。
信造命者善于宿命者。印尼之波,死者过万,若信此为天所定。将有此一祸,外不加救,内不自救,死者何止百万。波所出,上为天灾,然不救则为人祸,怨不得天。于己身,得一小祸,则言:“天欲如此,吾只得顺天。”此则永不得志。造命者则不同。勾践者,一国之君,险为亡国之君,若为宿命论,此非天欲亡之。然其不为之所困,后而为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此非祸夫?如若顺命,不加进取,天将降大任于其身?否之,将如何因祸得福?尧舜之人,皆为造命者,因而得大任。
造命之论,只因祸而不信命,若得福则信命,亦不进取,因成祸也。不信命者,非命者也。此之属者,信“人定胜天。”己之命,已有定。得祸不馁,因福不骄,可成大业。
子为何类人?
信命不若信已,天定生死,人定功过,欲成大业必自信,信之,则于其身之力得之。生死有期,于期之内,尽期之时,尽己之力,若不得志,亦无憾矣。
【篇二:茶香中华】
没有酒来的那样轰轰烈烈,那是不得志者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饮品;也不像白开水般的无味。它有着独特的淡淡的清香与甘甜,是酒与水所不能媲比的。它是历史的沉淀,漫长的发展历程,让茶闻名于世,经久不衰。
中国是茶的故乡,查其根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氏族的萌发,唐代得以发展,宋元鼎盛,明清普及。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无疑也奠基了它在中国的地位。
自古以来,人们对茶就有着好评。神农氏推崇的“夜不寐,不夕食,独许饮茶”,所谓“破睡见茶功”。由此,中华茶文化构成中国佛教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有茶神陆羽称茶为“南方之嘉木”,“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唐韦应物称之为“性洁不可污”。列贞亮谓茶为“利礼仁,表敬意,可行道,可雅志”。他们均赋予茶节间,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寄托人思想人格精神。在那战乱频繁,官场黑暗的远古社会,人们缺少的往往是这些精神上的粮食。
历代文人雅士将茶作诗,不可胜数,“以茶代酒”和“客敬我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诗曰:“陆羽千秋清雅,杜康百代癫狂”便是生动的写照,然而在近代也不缺乏人们对茶的赞美,近代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生前曾极言:”茶有四美“,提倡”茶德和清茶一杯“。著名女作家则说:”中国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代身“,可见,人们对茶喜爱的程度有多深啊!
然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习惯于过着快餐式的生活,外来物品流入中国市场,便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的传统,人们喜欢以牛奶咖啡代茶,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而中国的元宵节、元旦却越来越冷淡。也许,我们应反思一下自己,偶尔停下快速的步伐,细品一杯茶,悟其道,让自己的整个身心得以释放,品一杯茶,得到的将会是超脱物质之外的另一种收获。品茶实则品味生活,那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历来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物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为了不让茶被淡忘,我们需要的是传承。对外宣传茶道。茶的传播,及其所蕴含的文明底蕴,绵延而冗长,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挖掘其深处意义,让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你是历史沉淀的产物,你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因为你的清淡之味,因为你的纯洁之香,让你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让国人赞美你,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