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些年来“一带一路”战略异军突起,举世瞩目。那么,“一带一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且听我来介绍一番。
古老的“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简单来说,“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名称上不难看出,“一带一路”的基础便是古时的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古时候,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一条以发展为目的的路,今“一带一路”可以称为它的升级版,既重视发展,又强调和平合作,双方互利。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重生。
重生的“路”——
2013年的9月和10月,习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由此,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又重返全球视野。如今,“一带一路”经过了整个亚欧大陆并连接上了非洲、大洋洲等地,近半个地球上的陆地都被联系了起来。“一带一路”带动了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带一路”战略,既要让中国富起来,又要让世界富起来。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强国富国蓝图啊!
未来的“路”——
任务明确便开始实施。中国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国家,自然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资金上,我国都为各国提供了很多帮助。“路”重点在于“通”,所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修建铁路、输送电网等工程建设上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于是中国成立了“亚投行”。五年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努力下,“一带一路”正逐渐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化为现实,未来一片光明。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去了解‘一带一路’?”我觉得,“一带一路”可能会在将来10年甚至更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一个伟大战略,必将带来祖国的蓬勃发展。生长在盛世中国,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更要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未来的一切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走向大海】
小时候,我与爸爸漫步在姚江的东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手指着三条江汇流的地方,问爸爸:“这条江是通向哪里的?”爸爸告诉我,一直往东,它最终会通向大海。从那一刻起,我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希望能早日见到大海。
稍长大一点的时候,我终于如愿以偿,与爸爸一起游了象山,也见到了梦昧以求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海面辽阔而美丽,湛蓝湛蓝的海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不神秘。
爸爸见了我惊讶的表情,笑着说:“你见到的只是大海的外表,它的许多好处你还不知道呢!”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靠近海的人们就特别喜欢吃海鲜。大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了许多美味佳肴,比如,鱼、虾、蟹等这些令人眼馋的海鲜,就是我们平日饭桌上的常备菜肴。“宁波人可是离不开海鲜的。”我洗耳恭听着,爸爸继续对我说:“除了在生活上,在经济发展上大海也对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于是,在爸爸的启发下,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了解到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后来,为了同其他地区互通有无,宁波人充分利用便利的地理位置,发展水上商业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也由此诞生。比如,位于宁波最东侧的北仑港,就是中国第一深水良港。凭借它,宁波打开了海上国际贸易窗口,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这对宁波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海定则波宁,我想宁波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北仑港,成了我的又一向往。当再长大一点时,我终于随爸爸去参观了那里。只见宽阔的水域停泊着许多承载量达三、四十万吨的轮船,大型装卸设备在码头排成了长龙,工作人员都在全心贯注地忙碌着,好不壮观。看见这一景象,我作为一个小小宁波人,不禁为宁波海洋经济的腾飞感到由衷地自豪!
随着时代的递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大海,我们的经济也更是慢慢地走向大海,与大海紧紧相连。
【篇三:改革开放成就】
最近看了一本题目为《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漫画书,让我了解中国到从大唐的繁荣,走向晚清的败落,从抗日战争打响、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在历史上一波三折,灾难深重,人民水深火热。我不禁疑惑,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呢?
喜欢听外公给我讲过去的故事,讲从前买米要粮票,衣服要布票,喜欢看书只能手抄,夏天的游戏是抓知了,捕青蛙,偶尔可以看个露天电影,到了后来,才有了电视机,但是黑白的,有了车,但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
我想,我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了!
改革就是变革,就是改变,它从许多方面改变了中国。它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衰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78年到2017年增长了226倍,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级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中国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制”的动态平衡;从社会民主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让人民过上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
是改革开放让中国真正翻了身,屹立于世界东方,璀璨夺目。“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宏大的中国,我们在举国欢庆之时能做的,除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知识,强本领,长大为伟大的祖国母亲添砖加瓦。
【篇四:敢问路在何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百废俱兴,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洗刷,新中国一贫如洗、政荒民弊。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刚刚两百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仅仅可怜的四十美元,农业人口占大约90%,共产党人面临的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如此窘境,让人发出叹息:“敢问路在何方!”
望着这个到处还遗留着战争的痕迹的土地,一股熊熊之火“砰”的一声,在各位中央领导人的心中猛地燃烧起来,既然新中国成立了,屈辱了一百多年的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还有什么可以阻挡炎黄子孙崛起的步伐呢?干!大刀阔斧地干!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版图更加完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同时启动,1956年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五六十年代外交上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我们则要走出一条中华振兴之路。
自五十年代以来,新中国不仅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线”,更是积极同亚非国家合作,领导第三世界的崛起。一曲求同存异之歌博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一席和平共处之话赢得了世界的满堂喝彩。如今的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更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新中国刚成立是一穷二白的窘状,到如今一跃成为GDP世界第二大国,如此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从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是世界之首,到现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简直就是一条腾飞的巨龙,正逐渐向世界展示他锋利的爪牙。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一般,但中国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则更多了一份人情味,脱贫攻坚的开展,为底层老百姓带来了曙光。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形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丝绸之路,从茶叶丝绸到铁路、石油、天然气,这条路以前在走,现在依旧要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着路灯,在黑暗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他们不畏失败,披荆斩棘,一个个脚印踏实向前,却始终不忘初心,昂首挺胸,砥砺前行!中国,在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中华复兴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五:语文话题作文素材】
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中国用宽阔包容的胸怀迎接,展现中华大美。而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河山,不仅在于雄才济济,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已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筑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经济交流平台,开创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可谓展现了中国之大美。
中国秉信文化包容。古老的京剧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标识,以其唱念作打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生旦净末丑丰富多样的艺术造型、各式各样的艺术装饰,在世界文艺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几百年前徽剧和汉调艺人进京演出,徽汉合流后逐步演化成京城特有的剧种,它并吸收全国各地戏曲多种表现形式,逐步完善自身。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造就了中华的国粹京剧,并且每个中国人都相信,京剧等古老文化在历史的碾压下并不会匍匐不前,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吸收现代艺术因素,更加强劲地展现中华大美。
中国倡导生活共容。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大众的生活,其特点便在于它的共享性,即在不同时间与地域共享资源。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大特性:共同相互,互相包容。这种共容性的社会是一种极为有益的生活导向,中国的面貌正以“共享共容”的趋向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中国当今早已从沉睡中醒来,用包容的双眼凝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中国人抑或是外国人,都应谨记:我们都是世界人。用包容的态度,和的精神对待每一个事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