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论相关作文

【篇一:我看高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强。——题记

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度便开始盛行,以考试论人才,以分数论高低的观念深入人心。科举考试曾成为多少英雄青春岁月的见证者,又曾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就直至1905年,科举因八股文束缚人的思想而走向灭绝,那种那种凭试题论英雄仍成为佳话。

1977年,邓小平爷爷开始恢复高考制度,这又燃起了多少孩子们学习,报国的热亲。

那么,高考,又真正是一种怎么的制度呢每个人心中褒贬不一。

在我看来——

高考是一门紧随时代的灵活的考题。

大事年年有,社会时时变。高考试题,不论是理科,亦或是文科,专家命题时都会注意紧跟时事,迈着新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关心国家与世界的一种情感。高考试题不会抓住一种题型或一类问题深究,他会时时变迁,让你卒不及防,以考察学生灵活应变的思维和技巧。高考很灵活,它不会一成不变,他会跑会跳,抓住他,就只依靠你奔跑的速度与技巧。

高考时一种全能性的人才的选拔。

三大科,语数英,三小科,政史地/理化生。他容不得你有一科短板或任瘸一腿。要想高考平步青云。就必须大步迈进。如果说,马虎,疏忽是你平常的懦次,那一刻,唯有认真,严谨,才有可能成为垫脚石。高考时“多一分可成人上人,缺一分可成人下人”的一次测评,他要求的是平时全身心的训练和当时绷紧的神经。他要求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而对那些胆小,怯场,畏惧的人则时一种筛除。

高考是一次少年与少年的针锋对峙,是17,8岁同龄人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大pk,高考是公平的,他给予了每个人对等的机会,与可以冲破云霄的时机;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高考可能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道路,却是最佳捷径;高考是对一个人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测试!

我欲成就先锋,必先尝尽苦汁。须得苦尽,方得甘来。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又怎可认输?

加油吧,少年!

【篇二:读书与考试无关】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书读书,抒发情感,传递思想。早在科举考试之前,“书”就已经诞生了。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书,促进人类史的进展;书,净化世人的心灵……由此观之,读书融于生活,它与考试无关。

在应试教育的热潮下,“以分数论高低”的思想混淆了“读书”与“考试”的关系。许多人误以为,书读多了,分数可以提高。这也导致了人们抱着功利心去读书。为了取得高分,废寝忘食,记住的只有生硬的文字,却没有体会到书中的思想。可想而知,这种读书是无益且浪费时间的。

考试基于读书,会考试不代表会读书。复旦大学高材生投毒杀死室友,北大“学霸”有铁块砸死生母……他们两个,都是会考试的人,想必他们也曾读过许多书。但他们从书中获取的,只是“可以背下来的答题”的文字;只是解答题目的套路。读书,要把有形的文字升华为无形的思想,再将其运用于生活,规范自身,提升自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潜移默化地感染一个人,让人的举止间或大气或有礼……可见,会考试不代表会读书。“学会读书”远重于“学会考试”。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的原因与考试毫无关系。高尔基纪年贫困,他借神龛上长明灯的光亮坚持读书。他从书中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从一个学徒变成了大文豪。毛主席曾说:“书不可一日不读”。他从中国小农变为中国领袖,其原因与读书密不可分。吕蒙听劝始学,“非复吴下阿蒙”;宋濂虚心学习,“终或有所闻”。或许,让以上几位成功人士参加考试,他们并不能取得好成绩。但在生活中,他们用各种书中的先进思想引领自己,规范行为,最终取得成功。读书,是为了净化心灵,明白道理,它与考试毫无关系。

读书融于生活。终身学习是必要的,不管是否要考试,我们都要读书。读书让人的情感变得细腻,理智更清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读书让人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读书培养人的性格,指导着我们做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读书与考试无关。

快乐地读,快乐地用。把“读书”与“考试”的关系分清,怀着赤子之心,潜心体会书中思想。摘掉功利的有色眼镜,或许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读书,趣味无穷。

综上所述,读书与考试无关,读书与命运、与生活息息相关。

【篇三:内心的呼唤】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知是谁“发明创造”了这句话,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于考试,对于“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尺”的无奈。

现代社会人人追求分数,家长和老师也不例外。

考试成绩下来了,一拿到成绩单我头脑就要爆了,400多分,和我心中的理想成绩简直差着十万八千里!头脑中一下子涌出多种画面:老师手拿考试卷正“滔滔不绝”地向我进行“爱的教育”,父母手挥成绩单在向我进行“狂轰乱炸”……我真想此刻能晕迷过去,让自己的大脑得到片刻的宁静。

课堂上,班主任正在讲台上大讲特说:“想要考上固高,最起码也要540分,你们看看自己的成绩,差距有多大。考上固高最好是进重点班,想想自己的差距……”听班主任的话,我无言,难道分数真的就如此重要?

父母打电话回来了。他们一听我的成绩,就像吃了“脑白金”音调一下子提高了许多:“什么?400多分,不是说可以考500多分吗?班里多少名?”我不知是否该如实告诉他们,只说了一句:“和上次差不多。”“不多是差多少?”“班里第二。”“第二,嗯还不错,但为什么没拿第一呢?”妈妈的语气变得轻柔了许多,我真的不能理解,名次难道就证明一切吗?

也许分数和名次应该是每个学生所奋斗的目标,但人一生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应该追求快乐,追求自由,享受自己在奋斗的过程中的种种经历,而不是那用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分数与名次。

真的希望哪一天,父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不以名次论好坏;真的希望哪一天,老师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不以分数论优劣。

【篇四:巴掌与吻】

分数的高低,真的是评判一个学生好与坏的标准吗?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以分数来评论孩子。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巴掌与吻》,感触颇深!

四毛和九毛考了试,成绩出来了。九毛回家后,妈妈问:“这次成绩如何?”九毛胸有成竹地说:“当然是满分了!”九毛妈立马跑过去,一把抱起儿子,“吧唧”一声,九毛脸上印满了爱的吻痕!“宝贝儿子,你最厉害了,妈妈马上给你做好吃的!”四毛呢,背着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家了,到家之后他心惊胆战地把试卷递给妈妈,还来不及说一句话,他妈妈就赏了他一个大嘴巴子!

过了段时间……

九毛考了98分,四毛考了61分。出乎意料的是:九毛妈赏了自己儿子一顿“竹笋炒肉”,四毛妈则觉得儿子有进步了,笑开了花,立马表扬了他,还给了他各种奖励。

看了这幅漫画,我感触很深。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都以分数论孩子,不去看孩子是否努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九毛的退步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不可能每次都考一百分,只要努力了就可以了。但是九毛妈妈却一点都不理解,还不分青红皂白就是甩了孩子一巴掌,这样就能让孩子永远得100吗?不,不会!过度批评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失去学习的兴趣,结果会越来越差,最后恶性循环。而四毛妈妈呢,她看到孩子有进步就表扬,却不想四毛分数是进步了,但知识掌握量是否也有所进步呢?我认为盲目鼓励也不行,这样会使孩子飘飘然,四毛可能会考得更好,但当他得到了过多表扬,可能就不思进取,一直停滞不前了!所以我认为不能看分数批评和鼓励,家长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过了这个度都不会好。只有适当批评和鼓励,才能使孩子越学越好,越学越有有劲!

父母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习。家长们,行动起来吧,别只看分数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