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馍相关作文

【篇一:无问西东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这部充满酸甜苦辣,有欢笑,也有伤痛,有浪漫,也有悲壮的影片使我泪如雨下。

《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清华大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接受存亡、友谊、选择和职场的考验的故事,就像一辆时光列车,我仿佛踏上了时光之旅,随着镜头,看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看这个大时代的历史沿革、爱国情怀。

最早,清华学生吴岭澜是人个文科天才,却一心想要学好理科。他认为,全面发展才有意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泰戈尔的演讲: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要思考自己的价值。于是,他决定做一名教书先生,通过培养优秀学子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有天赋,有缺点,有不足。当自己有缺点时,要努力去改正,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努力过,却仍无法弥补不足时,不要在这里放弃,更不要执着于不足,而应该发挥你的优点,让它的光芒掩住缺点,让它为你争取更大的价值。

1938年,中日战争进入高潮。文武双全、家世良好的沈光耀来到清华。他心怀国家大义,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选择做飞行员。老师吴岭澜说:“认清自己的价值并学会利用至关重要。”这稳固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他决定为国家献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有一段情节击中了我的泪点。大广场录取飞行员时,教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心里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句话成为了沈光耀的精神支柱。他为祖国、为家乡、为人民付出了一颗真心,付出了满腔热血,付出了宝贵的青春。他不顾责罚,拿食堂的馍馍,又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飞相同的路线,最终把馍馍送到灾区小朋友手中。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他的队友不断牺牲,他的机翼被击中,人也负伤,但他拼命射下敌机,与其同归于尽。若他放弃消灭敌机,弃机跳伞,就有生还的希望,但他没有,他要为祖国尽忠,为战友报仇!坠机的刹那,他想的不是对决定的后悔,对人生的不舍,而是“妈,对不起!”他不能做尽孝的儿子,陪伴在母亲身边。这何尝不是无畏。令我泪如雨下的,不是鲜血、不是残忍、不是害怕、不是嗔恨,而是爱,无私和无畏的爱。

第三段中,陈鹏是个孤儿,靠沈光耀送来的食物存活下来。他与王敏佳、李想是好朋友。王敏佳为老师出头,却被一群自认为正义的群众批斗,被迫害至毁容,险些搭上性命。善良的陈鹏伪造敏佳已死的假象,将她送回自己的家。之后,他怀着一腔思念,奔赴西北研制核武器。

核对身体影响颇为巨大。当祖国凭借原子弹跻身强国之列,陈鹏却病重缠身时日无多。他只身回乡,为的是了自己最后的心愿——看看他心爱的敏佳。这种爱令人心动,令人向往。

现代,职员张果果因心烦意乱再加上堵车,不愿去给父母的救命恩人李想扫募。父亲的责备和劝说,令他对自己无感恩之心深感后悔。后来,他就是靠着这股感恩的精神从职场的困境中顺利走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精英。

影片结尾出现了清华师生的照片。他们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十年如一日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杰出,却将自己隐藏在茫茫人海,默默创造着价值,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

人的一生,可能会像吴岭澜一样感到迷茫,像李想一样被名利蒙蔽双眼,像王敏佳一样受到不公,像张果果一样身陷困境,但有志向的人,终如陈鹏,如沈光耀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篇二:碎片收集】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想一想,作为初中生的我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

每天早上妈妈准时把睡眼朦胧的我拖起来,焦躁地催促我快点洗漱吃早餐。上学路上坐在爸爸的车里听一会儿广播。放学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公交车,有时会打开手机看个十五分钟的电子书,就到家了。找些吃点先垫垫肚子就开始写作业,时不时还会被“滴滴滴”的手机铃声或是客厅电视里的说话声打断。我每天还要练习小提琴。如果一天时间还有剩余,就做一点课外班的作业。快要临近十一点,我终于瘫倒在我的舒服的床上,第二天早上完全起不来。

就是这样如此紧凑的生活,我也时不时沉迷一会手机,和同学聊聊天,刷一刷朋友圈,刷一刷微博。我的碎片化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演着。我一直计划着每天要有大量的阅读时间,计划着我要看的书,结果我每天最多最多也就只有回家路上的短暂且颠簸的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碎片化的阅读还导致我总是忘了我昨天看了些什么,我就不得不再看一遍。这种返工遍布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而且浪费了我们本就没有多少的时间。

我知道一个王羲之的故事。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有多久了,我们已没能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纸质书了?有多少人,还坚持每天写着日记和纸质手账,每天绘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已然不能想象,作为一个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如果有一天,突然没了手机,没了电脑,没了电视,也没了报纸,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我们应该收集好零零散散的碎片时间,就像我在公交车上看书的那一点时间,积累起来,一周至少就有了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样总比不阅读来的要强。像这样的类似的碎片时间还很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会有的”,我们应该按照鲁迅说的做。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篇三:一粒麦子的旅程】

我是一粒麦子,安静地躺在麦穗妈妈的怀抱中睡着大觉。

有一天,我被一阵声音吵醒。睁开惺忪的睡眼,我吃惊地发现麦穗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老了,再也没有能力哺育我们,但它留下了尖尖的芒刺给我们最后的保护。

我长得又白又胖,麦穗妈妈的怀抱已经容不下我了。我发现,只要有一丝丝的微风,我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正担心,一个巨大无比的怪物吼叫着向我慢慢地走来,原来是它叫醒的我。

它走到我面前,很粗暴地把我和麦穗妈妈强迫分离,并吸进它的身体。进入它的身体后,他又强迫我们脱下厚厚的羽绒服,又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五马分尸”,我觉得既委屈又害怕,便哇哇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便睡了过去。梦见麦穗妈妈抱着我,给我温暖。

突然,一阵强光刺醒了我,我睁开眼睛一看,哇!好热闹!街道上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街道上到处都是小贩的吆喝与人们讲价的声音,而我正处于马路边的一块平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好不惬意!不知什么时候又幸福地睡着了。

后来,主人带我去了一趟磨坊,为我换上了白裙白袜白鞋,好不漂亮。但还没欣赏够,我又被倒进一个更大的容器,和兄弟姐妹们被团成一团,放到一个平坦的地方,这个地方热热的,好不舒服,舒服的我的身体都酥软起来,膨胀起来,等我软到不可一世时,有人把我拿起来。还赞了一句:这馍馍又白又软,好香啊!我知道是时候履行自己的义务了——为人类提供营养。

我被人送到嘴里,唾液淀粉酶消耗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接着我又进入咽喉,顺着长长的食道慢慢地滑进了胃。我在胃里静静地等着,等着蛋白质酶再次对我进行分解,然后最终被消化和吸收。

就这样,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成为人们的食物,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同时我也看到了世间各种新奇的事物,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度过了自己平凡却不平庸的一生。

【篇四: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走进老人内心的世界

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改革的政策。如今已实行改革40周年,我们身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可在40年前,我们的父辈母辈,他们生活清贫,过着吃不饱喝不暖的生活,不敢对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所期待,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国策。

老人说:四十年前的中国人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理念,那时人们穿衣颜色单调,以灰黑色为主,人们根本不敢穿稍微亮丽点的衣服,因为她们怕引来指责,由于当时生活水平有限,穿衣的数量也比较少,用当时的话讲,人们的穿戴以艰苦朴素为主,其实还是当时供应紧张,在当时人们穿衣款式基本一样,毫无现在的“撞衫”之说,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穿衣也基本捡着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缝缝补补后继续穿,有时候一件衣服上会有十几个补洞。听老人讲述过去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家里的姐姐出门打工后,在过年回来后,给自己买了一件大衣,在当时买这件大衣,可以说是一个贫困家庭不敢想象的事,也基本耗光了大半年的工资,那件大衣在家中轮流穿戴,亲戚邻居也都来借着穿……

在老人五六岁时,每天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去上学,走十几里的路,每天天还没亮,就被母亲叫醒,去上学,到了上初中时,每天带着一个星期的玉米面馍馍,学校内都是各个村庄的同龄人,因为家里贫穷,很多人干起了偷盗之事,如果自己带的玉米面馍馍被偷了,也就意味着将要饿一个星期了,在一个星期之后回到家里,也不敢提及这些事情,因为这只会让家里人感到辛酸,无助……记得自己因为没钱,在开学讲课半个学期,自己还没有书看,教室里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一到冬天就寒风凛冽,就算穿再厚也无法抵御寒冷……上学下学的路程很远,在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还是破烂不堪的,父亲还要骑自行车去劳作,在每天凌晨时,便要起床背上自己的东西去上学,到高中时候,家里负担不起沉重的学费,就退学了,外出打工……跟现在的孩子上学相比,那时候真的很艰苦……

当老人回忆起自己的儿时伙伴时,还是有无限的感慨,那时虽然很穷,但相互扶持,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打工……在当时,家乡的交通并不发达,没有现在的柏油路,有的只是泥泞的土路,每回到了下雨的时候,路上泥泞不堪,到了下大雨时,每家每户就不再出门,也就理解了所谓的“要想富先修路”,等到再大些的时候,村里的人组织及修路,每家有能力劳作的人都出来到街上搬砖头,修一条砖头路,有邻居家的小孩就会叫着我,光着脚在还没有修好的砖头路上跑来跑去,等到修好后,村里的人都十分欢喜,等到天气好了,会在砖头路上闲聊,到了七点多的时候,村里人基本都会把大门深锁,凭借着煤油灯简简单单的做个饭,就上床歇息了,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也是为数不多的人家才有,到后来的村里看电影,成了我们最期待的事情,每天在电影放映很早之前就搬着家里的小板凳去占地,在那时看电影成了我们最期待的事情了,与现在相比,虽然设备差了点,画质也不清楚,但我们收获的快乐却远远高于现在的孩子们……

说着说着,老人又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篇五:炊烟升起的童年】

有人说,童年的雨天最是泥泞,却是记忆里最干净的曾经。走过了人生的几个阶段,蓦然回首,最让我怀念的,竟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而袅袅炊烟,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上学前班,下午还没放学,我的肚子便饿得咕噜噜地响,赶紧飞奔回到我家。学校到家有二里地的距离,我只用十分钟的时间就跑到了村头。这时,炊烟袅袅升起,我欣喜,因为我妈肯定又在给我做好吃的了。什么炸麻叶,韭菜鸡蛋盒子还有蒿子馍馍……还没弄好我就用我黑乎乎的小手去拿,我妈总是佯装生气地说道“慢点,有没有个女娃样!”我总是置若罔闻,继续吃我的。每次我都把肚子吃的圆鼓鼓的,然后跑到村东头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时,老妈总是叫住我,让我拿一些吃的去分给我的小伙伴们。邻居家的奶奶,常年一人在家,孤苦伶仃,儿子对她不闻不问。妈妈每次都把做好的好吃的盛一大碗给那个奶奶送去,有时她在忙活,便会差遣我送去。

常说“上的厅堂,下的厨房”。母亲用一手好菜滋润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客人来了吃完后也无不叫好。母亲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从不苛待子女,友善睦邻。

除此之外,母亲给我最深的影响就是人格上的了。她虽然学历不高,却懂得很多人生道理。她时常教育我们:“妈不求你们能出人头地,只求你们能做个诚实的人。”母亲也总是用她切实的行动影响着她的每一个子女。

长大后,家家盖了新楼房,灶台被砍了,大家都用起了煤气,天然气。炊烟已很难再看见了。母亲说“煤气炒的菜没有灶台炒的好吃。”我也这样觉得。每每买来一袋的麻叶,兴高采烈地吃,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少了一股炊烟的味道,少了一股童年的味道,少了一种母亲的味道。

我此生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啊,我梦里袅袅的炊烟啊,还有我最亲爱的母亲,像艳阳一样,一同在我的记忆里,照亮我的悠悠那些年,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

【篇六:我喜欢野菊花】

我的家乡是个花的海洋。这里繁花似锦: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清新飘逸的兰花,还有朴实顽强的野菊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野菊花。

野菊花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像牡丹和兰花那样娇贵。秋高气爽,每当树枝上的绿叶犹如一只只黄蝶翩翩起舞、随风飘落的时候,就到了野菊花盛开的时节。它生活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悬崖上、屋檐下、土沟边、小路旁……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刚开始开花的时候,纤细的枝秆上冒出了一些小骨朵。说实话这些小骨朵很不起眼,而且还有点难看。不过再过上几天,这些小骨朵就会变样。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太阳。有黄的、有白的。霎时间,整个村庄变成了野菊花的海洋。一阵清风吹过,清幽的菊花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野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家乡还有这样的风俗习惯:重阳节前后,把成熟的叶子采摘下来,先洗干净,再切碎,然后揉进面粉里,最后做成野菊花馍馍。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野菊花馍馍了。有一次,正在房间做作业的我,突然闻到一股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急忙跑到厨房一看:一个个圆溜溜、金灿灿的野菊花馍馍整齐的叠在盘子里。我情不自禁的抓起一个,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一阵清香在喉咙里回旋,真好吃呀!

等到花儿谢了,野菊花的躯干又成了让人们用来做饭的干柴,它把自己朴实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

我喜欢朴实顽强、默默奉献的野菊花。

【篇七:我最敬佩的人】

他,高高的个子,身体微胖,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小眼镜,斯斯文文的,这就是我的舅舅,也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舅舅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和外公开着一所诊所,十里八村的人都在这里看病买药。舅舅对每个人都很负责任。当遇到一些奇怪的病症时,他会半夜半夜的查资料,打电话。有时候要出诊,不管多远,他都会背着个大药箱来回跑。

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很热,我和妹妹在门口玩,远远地看见一位老大爷脚步蹒跚的向这边走来,他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裳,头发很长,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吓得我们几个小孩都跑开了。这位老大爷却径直向舅舅的诊所走去。当他走到门口时,犹豫了一下,然后掀开门帘走了进去,诊所里坐在长凳上等着看病的人都转过头不耐烦的对他说:“去去去,要饭不找饭馆去要,跑到药店里干嘛?”“大热天的,难闻死了,赶快出去”。人们七嘴八舌的数落着大爷,这时,站在里面取药的舅舅赶忙走过来,把大爷扶到了墙角的小板凳上,问:“老人家,你怎么了?”大爷胆怯的左右看了看,说:“大夫啊,我觉得头晕恶心,费了好大劲才走到你这里的,可是……可是……”大爷边说边摸了摸口袋。舅舅笑了笑,拉过大爷的手,认真地把了把脉,然后转身取了药,塞在大爷手中,还倒了一杯热水,叫我去拿了馍馍,叮嘱大爷一定要吃完馍馍再喝药,然后转身又去忙了,调皮的妹妹对着舅舅的背影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舅舅告诉我,生病的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舅舅,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话,因为你是我心中最敬佩的那个人!

【篇八:祖孙三代上学路】

姐姐在重庆上大学,开学了,她要乘火车走。妈妈说:“要24小时才能到呢!”“这么长时间啊!”我感叹道。爸爸说:“可以走高速到郑州坐飞机,一共只要4个半小时就到了。”“噢,一千多公里,算是很快了。”奶奶搭话说:“我孙女有福气,我上学那时……”“您上学那时怎么样?”我饶有兴趣地问奶奶“能给我讲讲吗?”奶奶痛快地答应了。

那是50年代初,奶奶考上了菏泽师范,二爷爷考上了菏泽一中。每学期开学,他们二人结伴从鄄城步行到菏泽,那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辛的上学之路。当时奶奶十八岁,二爷爷十三岁,他们带着干粮行李,还各自拿着一把笨重的油纸伞,早上七点钟左右从家里出发。开始的时候还精神十足,但是越走越累。中午时分走到都司集,就停下来歇会儿。饿了就啃个馍馍,渴了就找户人家讨口水喝,再继续前行。

走到魏海,年少的二爷爷就再也走不动了,央求奶奶:“嫂子,歇会儿吧!”奶奶也是累得不行。“可是一坐下,就累得再也不想起来了”奶奶回想着往事。每次上学,都要走到下午五点多钟才能到校,两腿又酸又痛,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奶奶,你们为什么不做汽车呢?”我心疼地问。“傻孩子,你不知道。”奶奶抚摸着我的头:“那时候,菏泽汽车站只有七辆卡车,每天到下边县里只开一趟,一般都坐不上车。那时我们中国缺石油,汽车还是烧木材。走到半路走不动了,乘客就要下来推车。有时候我们幸运坐上了车,因为路不好,晴天颠得厉害,雨天坐在卡车后面,上面淋雨,下面又是泥路,车都开不动,真是十分艰难。哪像现在,坐上私家车,半小时就到家了。”奶奶感叹到:“你们都是有福的,赶上了国家富强。”

“是啊,我小时候上学还很难呢!”妈妈接过话说。

那是70年代中期,妈妈家住在农校,在附小上一年级,大约有1。5公里的路程。妈妈才六岁,家里连自行车都没有,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步行上学。每次回到家里都是又累又饿。有时就在书包里塞个馍馍,放学后边走边吃。有时候走不动了,坐在路旁休息时,就幻想:这条路要是会自动行走该多好啊!大家都坐在路上,到谁家门口谁就跳下来就行了。听到妈妈的梦想,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不是现在的传送带吗?

这是我们一家祖孙三代不同的上学路,但是体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我们祖国由贫穷到富强的转变。这,也是我们祖国前进的道路。

【篇九:身边的碎片化生活】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它像一束阳光直射我们、温暖我们,他又像一道风景,令我们回味无穷。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读书,而且是非常努力的读。但是今天的那些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的搅乱着我们学习的思想。在古代有个故事,王羲之正在刻苦钻研学习,书童送来了馍馍和蒜泥,他因为读书入了迷,竟然把墨汁当做了蒜泥,一把往嘴里送还说:“这蒜泥真香。”我们也要好好读书,不用再用电子产品。

读书,这个美好的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财富,“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哪一个作家不是读了很多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吗?像老舍、冰心那样的作家,小时候也是读了多少的书才能汇成一本本文学著作?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如果没有书,知识从何而来?如果不去读书,能得到什么?书,这个人类的高贵朋友,哪怕是一本小说,也能让你读得津津有味。书,我们的好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正如三字经里所说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冰心大作家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正需要那些好书吗?遇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我希望以后我们的生活不是碎片化而是完整化。

【篇十: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时间有多种;下课十分钟,早上在乘地铁,中午吃晚饭时,晚上做完做完作业时,晚上睡觉前等等。许多人利用空余时间来休闲,玩游戏,看电视剧。古人也知道读书的好处,其中王羲之的故事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天他正在读书,书童送来了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看得入迷了,竟然把馍馍沾了墨汁,吃了下去。还说蒜泥真好吃。可见古人是多么要读书了。

我利用课余时间看新闻,但母亲说读书更好,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的难点。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古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财富。读书是艰辛的,结果是喜悦的,这个道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脚步。

碎片时间只有10分钟,20分钟,当你把握好每一分钟,就等于把握了充实的人生。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以前我写作文一不会,就问母亲,母亲就说“你应该多看点书”于是我天天坚持读几页书。我的作文水平就一点点提高了。

还有一次,母亲叫我读课文给她听,我一出口,极不熟练,母亲说:"你读的能力已大不如从前了,我听了这句话,心情一下子崩溃了。我想起以前四年级的时候,总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朗读。于是,我天天坚持朗读10分钟,终于,两个星期后,我再次读给母亲听时,她说我进步很大,不断加油,这也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充分说明的读书后天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对待碎片化的时间。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